東晉永和九年(公元三五三)三月三日,大文學家、大書家王羲之和他的朋友、子弟們在山陰(今紹興縣)的蘭亭舉行一次“修禊”盛會,大家當場賦詩,王羲之作了一篇序,即是著名的《蘭亭序》。這篇文章,歷代傳誦,成為名篇。王羲之當日所寫的底稿,書法精美,即是著名的《蘭亭帖》,又是書法史上的一件名作。原跡已給唐太宗殉了葬,現(xiàn)存的重要復制品有兩類:一是宋代定武地方出現(xiàn)的石刻本;一是唐代摹寫本。
宋代有許多人對于《蘭亭帖》的復制作者提出種種揣測,對于定武石刻本的真?zhèn)我布娂娹q論。到了清末,有人索興認為文和字都不是王羲之的作品。
這篇《蘭亭帖考》是試圖把一些舊說加以整理歸納,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一些分析,然后從現(xiàn)存的唐代摹本上考察原跡的真面目,以備讀文章和學書法者作研究參考的資料。不夠成熟,希望獲得指正。
論真行書法,以王羲之為祖師,《蘭亭序》又是王羲之生平的杰作,自南朝以來,久已成為法書的冠冕。這個帖的流傳過程中,曾伴有種種傳說,而今世最流行的概念,大略如下:唐太宗遣蕭翼從僧辯才賺得真跡,當時摹搨臨寫的人,有歐陽詢和褚遂良。歐臨得真,遂以上石,世稱定武本,算作正宗;褚臨多參己意,算作別派。這種觀念,流行數(shù)百年,幾成固定的歷史常識。但一經(jīng)鉤核諸說,比觀眾本,則千頭萬緒,不可究詰,而上述的觀點,殊屬無稽。如細節(jié)詳校來談,非數(shù)十萬字不能盡,茲姑舉要點來論,論點相同的材料,僅舉其一例。
甲、唐太宗獲得前的流傳經(jīng)過:一、原在梁御府,經(jīng)亂流出,為僧智永所得,又入陳御府。隋平陳,歸晉王(煬帝),僧智果從王借搨不還,傳給他的弟子辯才(見唐劉餗《隋唐嘉話》卷下)。二、真跡在王氏家,傳王羲之七代孫僧智永,智永傳他的弟子僧辯才(見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卷三載唐何延之《蘭亭記》)。三、“元草為隋末時五羊一僧所藏?!?宋俞松《蘭亭續(xù)考》卷一引宋鄭價跋?!短m亭續(xù)考》以下簡稱《俞續(xù)考》)
乙、唐太宗賺取的經(jīng)過:一、“太宗為秦王日……使蕭翊就越州求得之。”(《隋唐嘉話》卷下)二、唐太宗遣御史蕭翼偽裝商客,與辯才往還,乘隙竊去(見《蘭亭記》,趙彥衛(wèi)《云麓漫鈔》卷六引《唐野史》事略同)。三、“武德四年歐陽詢就越州訪求得之,始入秦王府。”(宋錢易《南部新書》卷四)
丙、隋唐時的摹搨臨寫:按雙鉤廓填叫做響搨,罩紙影寫叫做摹,面對真跡仿寫叫做臨,其義原不相同。而古代文獻,對于《蘭亭帖》的摹本,三樣常自混淆,現(xiàn)在也各從原文,合并舉之。一、智果有搨本(見《隋唐嘉話》卷下)。二、趙模等四人有搨本。何延之云:“太宗命供奉搨書人趙模、韓道政、馮承素、諸葛貞等四人各塌數(shù)本”(《蘭亭記》)。三、褚遂良有臨寫本。張彥遠云:“貞觀年,河南公褚遂良中禁西堂臨寫之際便錄出?!?《法書要錄))卷三載褚遂良《王羲之書目》后跋,“錄出”者,指羲之各帖之文,其中有《蘭亭序》)四、唐翰林書人劉秦妹臨本。竇臮云:“蘭亭貌奪真跡。”(《法書要錄》卷六載《述書賦》卷下)五、麻道嵩有搨本。錢易云:“麻道嵩奉教搨二本……嵩私搨一本?!?《南部新書》卷四)六、湯普徹等有搨本。武平一云:“(太宗)嘗令湯普徹等搨《蘭亭》賜梁公房玄齡已下八人。”(《法書要錄》卷三載唐武平一《徐氏法書記》)七、歐、虞、褚有臨搨本。何延之云:“歐、虞、褚諸公皆臨搨相尚。”(《蘭亭記》)八、陸柬之有臨搨本。李之儀云:“一時書如歐、虞、褚、陸輩,人皆臨搨相同。”(宋桑世昌《蘭亭考》卷五引宋李之儀跋,按“陸”指陸柬之。桑世昌《蘭亭考》以下簡稱《??肌?。九、智永有臨本。吳說云:“《蘭亭修禊前敘》,世傳隋僧智永臨寫、后敘唐僧懷仁素麻箋所書,凡成一軸。”(《??肌肪砦逡螀钦f跋)十、王承規(guī)有模本。米友仁云:“汪氏所藏《三米蘭亭》,··…殆王承規(guī)模也。”(《??肌肪砦逡蚊子讶拾?另有太平公主借搨之說,乃是誤傳,不具列。后世仿習臨摹和展轉(zhuǎn)傳搨的,也不詳舉。
以上甲、乙、丙三項中多屬得自傳說和揣度意必之論,并列出來,以見他們的矛盾分歧。宋以后人的話,.更無足舉了。
丁、隋唐刻本:一、智永臨寫刻石本。《??肌吩?“隋僧智永亦臨寫刻石,間以章草,雖功用不倫,粗仿佛其勢,本亦稀絕?!?《桑考》卷五,未注出處。又卷七引宋蔡安強跋謂智永本為貞觀中摹刻)二、唐勒石本。《??肌吩?“天禧中,相國僧元靄曾進唐勒石本一卷,卷尾文皇署“敕”字,傍勒“僧權”二字,體法既臻,鐫刻尤工?!?《??肌肪砦?,未注出處。”三、唐刻版本。米芾云:“泗州山南杜氏……收唐刻板本《蘭亭》?!?《桑考》卷五引宋米芾跋)四、褚庭誨臨本。黃庭堅云:“褚庭誨所臨極肥,而洛陽張景元劚地得胭石極瘦,定武本則肥不剩肉,瘦不露骨,猶可想見其風。三石刻皆有佳處?!?《??肌肪砹吸S庭堅跋)這都是宋人所指為隋唐刻本的,并未著明根據(jù),大概也多意必之見。至于后世展轉(zhuǎn)摹刻,或追加古人題署,或全出偽造的,更無足述。而所謂開皇本的,實在也屬這類東西,所以不舉。
戊、定武本問題:定武石刻,宋人說的極多,細節(jié)互有出入,其大略如下。石晉末,契丹自中原輦石北去,流落于定州,宋慶歷中被李學究得到。李死后,被州帥得著,留在官庫里。熙寧中薛向帥定州,他的兒子薛紹彭翻刻一本,換去原石。大觀中,原石自薛家進入御府(《??肌肪砣乌w桎、榮芑、何薳等跋,卷六引宋沈揆、洪邁等跋)。
這塊石刻,宋人認為是唐代所刻,趙侄云:“此文自唐明皇(《??肌吩?“是‘文皇’之誤?!?得真跡,刻之學士院?!?《桑考》卷三引趙桎定武本)周勛引《墨藪》云:“唐太宗得右軍《蘭亭敘》真跡,使趙模拓,以十本賜方鎮(zhèn),惟定武用玉石刻之。文宗朝舒元輿作《牡丹賦》刻之碑陰。事見《黑藪》,世號定武本?!?《??肌肪砹沃軇装?。功按‘明皇’為‘文皇’之誤,已見趙桎跋,顯宗當即玄宗,宋人諱玄所改者。)
定武石刻出自何人摹勒,約有以下種種說法:一、出于趙模(見周勛跋)。二、出於王承規(guī)(見鄭價跋)。三、出于歐陽詢。李之儀云:“蘭亭石刻,流傳最多,嘗有類今所傳者,參訂獨定州本為佳,似是以當時所臨本模勒,其位置近類歐陽詢,疑是詢筆。”《??肌肪砦逡钪畠x跋)又樓鑰云:“今世以定武本為第一,又出歐陽率更所臨?!?《??肌肪砦逅螛氰€跋)又何造云:“唐太宗詔供奉臨《蘭亭序》,惟率更令歐陽詢所搨本奪真,勒石留之禁中,他本付之于外,一時貴尚,爭相打拓,禁中石本,人不可得,石獨完善?!?宋曾宏父《石刻鋪敘》卷下引何子楚跋,子楚,造之字)四、出于褚遂良。米友仁云:“昨見一本于蘇國老家,后有褚遂良檢校字,世傳石刻,諸好事家極多,悉以定本為冠,此蓋是也。”(《??肌肪砦逡蚊子讶拾?又宋唐卿云:“唐貞觀中……詔內(nèi)供奉摹寫賜功臣,時褚遂良在定武,再模于石?!?《俞續(xù)考》卷一引宋唐卿跋)五、出于智永。榮芑云:“定武《蘭亭敘》,凡三本,其一李學究本,傳為陳僧法極字智永所模?!?《???)卷七引榮芑跋)六、出于懷仁。米友仁云:“定本,懷仁模思差拙?!?《??肌肪砦逡子讶拾?
從以上諸說看來,定武本是何人所模,也矛盾紛歧,莫衷一是,所謂某人臨摹,某人勒石,同是臆測罷了。
定武石本,宋人已有翻刻偽造的,它的真?zhèn)蔚膮^(qū)別,自宋人到清翁方綱的《蘇米齋蘭亭考》,辨析已詳,現(xiàn)在不加重述。而歷代翻刻定武本,復雜支離,不可究詰,現(xiàn)也不論。
己、褚臨本問題:《蘭亭》隋唐摹搨臨寫的各種傳說,已如上述,綜而觀之,不下十余人。北宋時,指唐摹本為褚筆之說,流行漸多。米芾對于刻本,很少提到定武本,對于摹本,常題為褚筆。例如他對于王文惠本,非常鄭重地題稱:“有唐中書令河南公褚遂良,字登善,臨晉右將軍王羲之《蘭亭宴集序》?!焙盟朴惺愕母鶕?jù)似的。但那帖上原無褚款,所據(jù)只在筆有褚法就完了。他說:“浪字無異于書名。”(見《寶晉英光集》卷七)浪字書名,是指“良”字。當時好事者也多喜好尋求褚摹,米芾又有詩句云:“彥遠記模不記褚,《要錄》班班記名氏。后生有得苦求奇,尋購褚模驚一世。寄言好事但賞佳,俗說紛紛哪有是。”(見《寶晉英光集》卷三)則又否定了褚摹之說,米氏多故弄狡獪,不足深辨。但從這里可見當時以無名摹本為褚筆,已成為一種風氣了。
自此以后,凡定武本之外唐摹各本,逐漸地聚集而歸列褚遂良一人名下。至翁方綱《蘇米齋蘭亭考》(以下簡稱《翁考》)卷二《神龍?zhí)m亭考》說:“乃若就今所行褚臨本言之,則此所號稱神龍本者,尚是褚臨之可信者矣。何以言之?計今日所稱褚臨本,曰神龍本,曰蘇太簡本,曰張金界奴本,曰穎上本,曰郁岡齋、知止閣、快雪堂、海寧陳氏家所刻領字從山本,皆云褚臨之支系也?!庇终f:“要以定武為歐臨本,神龍為褚臨本,自是確不可易之說?!惫Π椿銥檎@時總算到了極端。歐褚這兩個偶像,雖然早已塑成,但是“同龕香火”,至此才算是“功德圓滿”!
綜觀以上資料,我們得知,圍繞《蘭亭》一帖,流行若干故事傳說,而定武一石,至宋又成為《蘭亭》帖的定型,自宋人至翁方綱,辨析點畫,細到毫芒,而搜集拓本的,動輒至百數(shù)十種。但是一經(jīng)鉤稽,便看到矛盾百出。到了清末李文田氏,便連這篇序文和這帖上的字,都提出了懷疑,原因與這有一定的關系?,F(xiàn)在剝?nèi)シN種可疑的說法和明顯附會無關重要的事,概括地說來,大略如下:
王羲之書《蘭亭宴集詩序》草稿,唐初進入御府,有許多書手進行搨摹臨寫。后來真跡殉葬昭陵,世間只流傳摹臨之本。北宋時發(fā)現(xiàn)一個石刻本在定武,摹刻較當時所見的其他刻本為精,就被當時的文人所寶惜,而唐代摹臨之本,也和定武石刻本并行于世。定武本由于屢經(jīng)搥拓的緣故,筆鋒漸禿,字形也近于板重;而摹臨的墨跡本,筆鋒轉(zhuǎn)折,表現(xiàn)較易,字形較定武石刻近于流動;后人揣度,便以定武石刻為歐臨,其他為褚臨,《蘭亭》的情況,如此而已。
我又曾疑宋代所傳唐人鉤摹墨跡本,自然比今天所存的要多得多,以傳真而言,摹本也容易勝過石刻,何以諸家聚訟,單獨在定武一石呢?豈是這一石刻果然超過一切摹本嗎?后來考察,唐人摹本中的上品,宋人本來也都寶重,但唐摹各本中,亦有精粗之別。即看《??肌匪?,知道粗摹墨跡本有時還不如精刻石本,并且摹本數(shù)量又少,而定武摹刻精工,又勝過當時流傳的其他的刻本,再說拓本等于印刷品,流傳也容易廣泛,能夠滿足學者的需求,這大概也是定武本所以聲譽獨高的緣故吧!
現(xiàn)在唐摹墨跡本和定武原石本還有保存下來的,而影印既精,毫芒可鑒,比較觀察,又見宋人論述所未及的幾項問題,以材料論,古代所存固然比今天的多,但以校核考訂的條件論,則今天的方便,實遠勝于古代,《蘭亭》的聚訟,結案或?qū)⒉贿h了。
【轉(zhuǎn)載文章僅供參考,并不代表書法本身觀點】
1. 請點擊微信右上角按鈕,分享本條消息。點擊關注“書法”(微信號shufa-china),免費關注本公眾號!歡迎大家回復投稿或者告訴我們喜歡的話題!
2. 關注書法微信平臺,每天獲取書法資訊。
3. 傳統(tǒng)文化《天之驕子》QQ群:52324160
4. 全國高校書法聯(lián)盟(同時歡迎傳統(tǒng)文化類社團)《紫竹齋》QQ群:294089393
注:僅限相關負責人進群,敬請諒解
5. 查看歷史消息方法:點右上角“...”,再點“查看公眾號”,再點“查看歷史消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