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的囚徒》是美國兩位心理學家,根據心理學大師弗蘭克爾的在納粹集中營的經歷和他創(chuàng)立的心理學意義療法來寫的一本書,本書旨在帶領大家“找尋活出生命的意義”。
尼采說:
如果一個人知道為什么而活,就能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弗蘭克爾是一位瑞士的心理學大師,16歲發(fā)表了《生命的意義》演講,在高中的時候就發(fā)表論文《談哲學思想的心理學》。
他作為猶太人,在二戰(zhàn)時候被捕入納粹集中營。他的父母和妻子哥哥都在集中營里不忍折磨而死去。經歷3年魔鬼一般的折磨,弗蘭克爾出獄的時候寫了《活出生命的意義》,終年92歲。
弗蘭克問:正能量是什么?是當你跟意義連接時候的感受。
比如吃飯的時候,完全沒有意義就會無趣;如果吃飯時體會到親情、關懷,有了意義后,吃飯就變成正能量。
追尋意義,才能忍受生活加諸于我們的一切苦難。
什么是思維的囚徒?我們常常依賴習慣,人們自以為思考其實只是重新整理自己固有的偏見,并忽略了自己與他人的潛能。
怎么能擺脫思維的困境?本書中有7個原則:
在所有的刺激和應對刺激作出反應之間,我們都有一個選擇的自由。
我在年前跟一位長者吃飯時,他說,如果現在有人直接當面罵我,我內心是平靜的,甚至是竊喜的,因為他的辱罵跟我沒有關系。這位長者決定了自己情緒的反應與應對心態(tài)。
弗蘭克爾它有一個應對格言,他在集中營曾經這樣思考過:
如果我有100%馬上被處死的可能性,那我就沒有可能度過余生;
如果沒有馬上被處死的確定性,那我將從現在起對我生活負責,不管將來被押送到哪個集中營,不管將遇到什么樣的危險,只要有任何生存機會都會充分利用。
那我們又如何該保持樂觀?
樂觀主義是指我們能夠預見自己的態(tài)度選擇所帶來的后果,并且采取行動把可能變成現實。
美國有一個作家沃爾多,他在104歲的時候寫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我的第一個100年》,沃爾多104歲時給自己的書起名是我的“第一個”100年,如此詼諧幽默對待自己的高齡生活。
我們常常思考活著的意義,思考讀書的意義,但意義是不能被創(chuàng)造的,而是在生活之中發(fā)現。
有意義的目標不是指實現物質上的目標,今年掙多少錢,然后買一個大房子買一輛車,而是對社會有價值的意義。
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給自己寫自傳,你自傳的標題是什么?
慢慢的感受你手里握著杯子的感覺,看著落葉從樹上飄落的感覺,這也就是正念的力量,我們在活在當下,在每一秒中慢下來欣賞周圍的世界。
道德經里也講虛靜,我們的靈魂和身軀合二為一,是源自我們內心的寧靜。
我們常常想通過完美的表現來取悅別人,并且過于重視最終的結果,卻忽略了我們做事的意義。
我們想工作出色的時候,就拼命的去研究如何被提拔、如何被賞識,研究上升機制的各種規(guī)則,讓周圍同事不喜歡、工作很疲憊,自己也壓力倍增,失去了樂趣。
也就是我們常常講解離的方法,通過自我分離來去觀察自己\關懷自己。
弗蘭克爾在集中營的時候,他的鞋子破了,一般鞋子破了也就意味著死亡,走路很慢,做事情會變慢,也就意味著會被士兵拉出去當場槍決。
當弗蘭克爾身體的能量被耗盡的時候,他感受到死亡的恐懼,但他跳脫出來,想象自己在參加一次世界論壇大會,給大家講述在集中營里鞋子破了的故事,面對生命危機如何應對。當他這樣來去審視自己的時候,他就在反觀當下的所有的細節(jié),突然發(fā)現鞋子破了,他如何可以應對。
生活中我們也可以自己跳出來去觀察自己,比如說我們就是墻上的那個攝像頭,來遠遠的看著自己今天的狀態(tài),工作中老板不開心、合伙人出現矛盾、今天客戶不滿意、家庭出現分歧,把它當做自己生活中的一個小片段,從三年以后再想起現在的這個場景,估計你會把它當一個故事來講。
我們的思維是要有彈性的,每一件事情都可以有不同的焦點來去看它。
這次疫情有人可能被迫失業(yè),失業(yè)以后會有其他的特點,我們可以利用這段時間調整身體、讀自己喜歡讀的書,然后去跟家人更多的相處時間,思考未來更有可能發(fā)揮的工作。
論語中講:君子是以其無私也,故能成其私
這個世界最大的誤解就是自私能夠給自己帶來自利。
格局大一點,如果我們先考慮這個是能為能為身邊的人帶來什么、這個世界帶來什么。
總結:
我們每個人都在追尋意義——生命的意義,生活的意義,活著的意義。
即便當下我們貌似不再面臨生存困境,但是我們的內心可能也從未如此荒蕪過。
這本書啟發(fā)我們思考:我們?yōu)槭裁炊??意義為什么很重要?意義如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好處?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發(fā)現意義?
同時推薦弗蘭克爾《活出生命的意義》,幫助你發(fā)現生活和工作的意義。
作者Emily-愛米粒,有溫潤滋補的知識小米湯。歡迎加入“小米粒社群”,一起喝知識的小米湯滋補人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