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豐富的古籍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一般來說,古籍主要指1911年以前成書的著作,及經(jīng)后人整理而成的各種本子,如匯編本、叢書本、校釋本、選注本、今譯本、輯佚本等?,F(xiàn)存古籍約10萬余種。古籍歷時久遠,卷帙浩繁,版本紛雜,還有存佚、真?zhèn)?、?nèi)容分合、文字異同等諸多情況,其檢索有賴于相應(yīng)的檢索工具。
3.2.1 古籍線索的查找
書目是查考古籍線索的主要工具。中國古典書目主要有史志目錄、官修書目和私家書目三類。古典書目一般由序(大、小序)、書名、卷數(shù)、作者、版本、及解題(敘錄、傳錄或輯錄),從中可窺學(xué)術(shù)源流、考內(nèi)容體例、獲得考證??奔跋嚓P(guān)背景資料,了解古代文化發(fā)展的概貌。
書目在我國起源很早,我國西漢劉向編的《別錄》和劉歆《七略》開創(chuàng)敘錄體提要和六分法,在書目編制的原則、體例和方法等方面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镀呗浴肥俏覈谝徊糠诸惥幣诺膰也貢夸?。后漢班固《漢書·藝文志》保留了《七略》的分類體系,是現(xiàn)存最早的史志目錄。唐初魏征等撰的《隋書·經(jīng)籍志》沿襲晉荀勖編制的《中經(jīng)新簿》和李充撰《晉元帝四部書目》,以經(jīng)、史、子、集四部進行分類,奠定了類分圖書的四分法模式,為歷代書目因循。宋以后,私人藏書目錄大量出現(xiàn),以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和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較為著名。古典書目編制之集大成者是清代由紀昀等撰成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匯集各書提要,分經(jīng)史子集四部44類66子目,有各部總序、各類小序和按語,成為清代目錄的典范和標準。迄于近、現(xiàn)代,書目數(shù)量增多,種類更為豐富。
(1) 歷代古籍情況的檢索
歷代書籍的出版、收藏、流傳、存亡、散佚可通過歷代史志目錄及官、私書目查找。
● 史志目錄
是反映某一朝代書籍情況的目錄,是了解歷代藏書、著述、學(xué)術(shù)、文化狀況的重要依據(jù)。史志目錄是正史的組成部分, 又稱藝文志、經(jīng)籍志。《漢書·藝文志》我國第一部史志目錄,也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圖書目錄。在該目錄中,基本保存了《別錄》、尤其是《七略》的概貌,采用了《七略》的六分法,即: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術(shù)數(shù)略、方技略,六略三十八類,共著錄596家,13269卷圖書。每略有總序,每類后有小序,從中可見先秦學(xué)術(shù)思想的源流和演變,許多書名下加有小注。自先秦至漢代中葉的古籍,基本包括在其中?!稘h書·藝文志》開創(chuàng)了正史藝文志的先河。自此,歷代修史者相沿不絕。《隋書·經(jīng)籍志》是現(xiàn)存第二部史志目錄,分經(jīng)、史、子、集四部,四十七類,著錄唐朝以前典籍14466部,89666卷,有總序、小序及小注。查考唐以前古籍及其流變等情況,可利用此書。此外,歷代正史中還有史志目錄的有:《舊唐書·經(jīng)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宋史·藝文志》、《明史·藝文志》,加上民國年間編纂的《清史稿·藝文志》,共七部。宋及宋以前的正史藝文志著錄一代的藏書與著述?!睹魇贰に囄闹尽泛汀肚迨犯濉に囄闹尽凡捎玫氖菙啻浀姆绞?,只著錄一個朝代的著述。一些正史在編纂時沒有修藝文志。宋代以來,不少學(xué)者開始為各史補志或補正,幾乎所缺各代史志都有了補編。已編各志也有補正加注。補作的藝文志廣采各種歷史資料,在著錄上往往較原有的藝文志詳細,且只著錄一個朝代的著述。至此,從漢代到清代的各種史志目錄大體完備。 除了正史目錄外,國史目錄,如宋《中興國史藝文志》、明萬歷《國史經(jīng)籍志》也屬于史志目錄。專史目錄,如鄭樵《通志·藝文略》、馬端臨《文獻通考·經(jīng)籍考》,亦屬于史志目錄。但不同的是,《通志·藝文略》著錄不限于紀一代藏書之盛或一代之著述,而是包含了自漢至宋的藏書,略于漢晉而詳于宋代。分類亦打破四部分類體例?!段墨I通考·經(jīng)籍考》根據(jù)漢、隋、唐、宋四代史志目錄者“列其目”,“其存于近世而可考者”,則有提要。分類依四部,體例以輯錄為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