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
蔡文姬出生在書香門第,字蔡琰。
她的父親是東漢時期大名鼎鼎的文學家、書法家、音樂家蔡邕。
一代梟雄曹操,曾經拜在蔡邕的門下,與蔡邕有亦師亦友的情分。
蔡邕給后世留下了千古名琴焦尾琴,也留下了許多優(yōu)美的詩作,他所著的《琴賦》《琴操》,影響著整個琴學。
公元168年,蔡邕任左中郎其間,正直清廉的他上書彈劾宦官專權,試圖恢復漢朝天下的清明,然而早已經被宦官控制的漢靈帝十分昏聵,將蔡家流放朔方。
蔡文姬跟著父親一路漂泊長大,受盡苦楚。
流放的日子里,父親對文姬要求嚴格,每日都要抽出時間學習音律、書法、詩文,即使再艱難的生存環(huán)境也不許她懈怠。
蔡文姬從小在父親的影響和教導下熟讀詩書,精通音律。
她九歲的時候,就顯示出了異常的音樂天賦。
有一次,父親蔡邕在外面彈琴,琴弦突然斷了一根,小文姬在房間里說:是第二根弦斷了。
父親以為她是偶然說中的,于是就故意弄斷了一根弦。
文姬說:這次是第四根弦。
父親大為驚異,從此更注重對女兒的培養(yǎng),如此天賦加精心教導,蔡文姬成為了中國歷史上一位千古無雙的才女。
明朝人陸時雍這樣評價她:東京風格頹下,蔡文姬才氣英英。讀《胡笳吟》,可令驚蓬坐振,沙礫自飛,真是激烈人懷抱。
蔡文姬留下的《悲憤詩》和《胡笳十八拍》是中國文學史和音樂史上的瑰寶。
清代詩論家張玉谷曾作詩稱贊蔡琰的《悲憤詩》這樣說:
文姬才欲壓文君,《悲憤》長篇洵大文。老杜固宗曹七步,辦香可也及釵裙。
意思是蔡琰的才華壓倒了卓文君,連后來曹植和杜甫的五言敘述詩也受到了蔡琰的影響。
十二年后,漢獻帝繼位,董卓專權,蔡邕被召回為官,成為了一日升三級的重量級官員,董卓成為他們一家的恩人,這也為之后的家族覆滅埋下了禍根。
回朝后,蔡文姬十六歲嫁給名門望族之子衛(wèi)仲道,可惜衛(wèi)公子患有癆癥,成親一年,就咳血而死。
夫家給蔡文姬冠上了克夫的罪名百般苛待。
短暫的婚姻生活,給蔡文姬的命運蒙上了一層陰影,守寡又沒有子女的蔡文姬,只得回到娘家度日。
接著,董卓被殺,蔡邕受到連累被抓進監(jiān)獄,很快就冤死獄中。
蔡文姬又一次失去了依靠和庇護。
【二】
父親死后,蔡家一家人離開長安,打算混入逃難的百姓當中回老家去。
路上遇到進犯的匈奴兵,蔡文姬被抓成為了俘虜。
她在《悲憤詩》中描述被俘之后一路向北的凄慘情景:
斬截無孑遺,尸骸相撐拒。馬邊懸男頭,馬后載婦女。
匈奴兵所過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做,抓到男的就殺死把頭掛在馬上,抓到女人就帶走。
而到了地方呢,奴隸的日子也不好過:
或便加棰杖,毒痛參并下。旦則號泣行,夜則悲吟坐。欲死不能得,欲生無一可。
是說匈奴兵或者皮鞭抽打,或者棍棒相加,日間一邊干活一邊哭泣,夜里呢,則是坐在月亮下悲哀哭泣,眼淚流干了,心碎了。生之無趣,死又不能死!
匈奴是蠻夷之人,搶來的女人,大都逃不掉受辱的命運。
蔡文姬按照俘虜?shù)燃壉猾I給了左賢王。
悲憤詩中說的:邊荒與華異,人俗少義理。
是說這里的人蠻夷粗野,完全不通曉義理。
塞外苦寒,人又野蠻,氣候惡劣,遠離家人,遠離故土,這些苦加在一起像一座大山向蔡文姬壓來。
孤獨無助的日子里蔡文姬沒有被命運打倒,在那樣艱苦的生存環(huán)境中,她學會了塞外的樂器胡笳,并將胡笳與中原樂器古琴相融合,創(chuàng)作出了新的曲子。
煩悶思鄉(xiāng)的時候,她會吹奏一曲,胡笳特有的哀怨蒼涼調子,抒發(fā)著文姬對命運不公的質問與反抗。
赤壁之戰(zhàn)后,中原三分天下已定,據(jù)政一方的曹操尊重文化,也念及與蔡中郎的情分,想到大漢的才女流落塞外于心不忍,就命人帶著價值連城的金壁珠寶去贖蔡文姬回歸家鄉(xiāng)。
此時,蔡文姬已經生下了兩個孩子,在塞外生活了十二年。
一方面是日思夜想的故鄉(xiāng),一方面是親生的骨肉,回鄉(xiāng)的車輪滾滾向前,卷起漫漫的煙塵,也如此時蔡文姬漫漫不盡的凄楚。
回鄉(xiāng)路上,蔡文姬填古樂府十八支,曲曲嗚咽凄楚,哀鳴不絕,聽者無不落淚。
這支曲子就是著名的《胡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將胡笳與琴融合在一起,愛國思鄉(xiāng)之情融合著哀怨凄楚,這是一支擁有浩然之氣與哀怨之聲的曲子,也是中國十大名曲之一。
蔡文姬在這支曲子中,歷數(shù)自己的遭遇與凄哀心情。
比如第十一拍:我非貪生而惡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歸桑梓,死當埋骨兮長已矣。與第十六拍兮思茫茫,我與兒兮各一方。日東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隨兮空斷腸。
形成了矛盾的高潮,她說,我之所以受辱而不死,是想有朝一日回歸故鄉(xiāng),生不能報效祖國,死也要埋骨家鄉(xiāng)。
但是回鄉(xiāng)之后,就永遠見不到孩子了,回鄉(xiāng)的路上,耳邊傳來兒女的哭聲,讓人肝腸寸斷。
郭沫若這樣稱贊《胡笳十八拍》:那像滾滾不盡的海濤,那像噴發(fā)著熔巖的活火山,那是用整個靈魂吐訴出來的絕叫。
【三】
回到中原之后,曹操做主將蔡文姬嫁給都尉董祀。
此時,蔡文姬已經三十五歲,是嫁過兩次的女人,并且飽受流離之苦,做過奴隸,生過孩子,董祀呢,是二十幾歲的青年才俊,在年齡上,倆人無疑是不配的。
不般配就意味著不幸福。
曹操是想讓蔡文姬幸福的,可是婚后的生活,曹操也無法干涉。
后來曹操隨便抓住了董祀一個錯誤判了斬首,同時又派人去通知蔡文姬。
蔡文姬聽說丈夫馬上就要被砍頭,也來不及穿鞋,披頭散發(fā)就闖進了曹操的大殿。
在所有官員面前,蔡文姬跪地為丈夫求情,她面容凄楚,哀哭不止,在場的人都被蔡文姬的真情所感動,曹操在這樣的情景下,放了董祀。
董祀從此對蔡文姬心懷感恩,也為她的真情感動,在后來的日子里,董祀對妻子體貼疼愛,二人恩愛有加。
為了報答曹操的重金相贖,也為了感謝曹操苦心為自己安排的婚姻和生活,蔡文姬為曹操默寫損毀在戰(zhàn)火中的典籍四百多篇。
曹操一直對這些典籍名篇十分珍愛,而蔡文姬這樣在經歷十二年的苦難生活之后,還能默寫出這些名篇,讓曹操欽佩不已,他更加堅定了自己不顧一切將眼前這位才女接回中原的舉措是正確無比的。
此時的曹操躊躇滿志打算留文姬一起興起建安文化,文姬卻已經歷盡滄桑,只愿平安度日。
此后,文姬與董祀歸隱鄉(xiāng)野,遠離政治,遠離戰(zhàn)爭。
茅檐竹舍,一粥一飯,彈琴,讀書,過日子,他們養(yǎng)了一群小雞,種了幾畦蔬菜。
曹操偶爾出行打獵,還會來探視他們,與文姬聊聊文學和音樂,兩位文豪,一直保持著惺惺相惜。
文姬和董祀,在這里生了一兒一女,女兒后來嫁給了司馬懿之子司馬師。
蔡文姬半生顛沛,晚年終于得到平靜的生活。
一生三嫁,喪夫,流放,為奴,為了歸漢又不得不和親生骨肉生離死別??部赖慕洑v,十二年的異族生活,將曾經那個不諳世事愁苦的貴族少女,鍛煉成了豁達開闊的千古才女。
《胡笳十八拍》中,她的哀怨中也有愛國情,《悲憤詩》中她的控訴中也有思索,三次婚姻中,她的妥協(xié)中也有堅持。
大時代背景下,一代才女命如草芥,她卻又在逆境中開出了花。
因為經歷過,所以更懂珍惜,因為懂得,所以更寬容,蔡文姬就像一株梅花,在凌寒中始終不屈,暗香縹緲,一直盛放。
蔡文姬的故事告訴我們:如果苦難不能避免,那就在苦難中汲取一些養(yǎng)分供自己成長。
作者簡介:月滿天心,專職作家,業(yè)余畫畫,出版各類散文隨筆集等。作品二十余部。發(fā)表文字五百萬字,多部小說簽約影視劇。公眾號:ymtxwzf新浪微博:我是月滿天心。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