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賓虹的“三角弧”
張俊東
有好事者想知道中國美術界中誰的知名度最高,于是在廣州做過一次調查,得到調查結果前三名依次是徐悲鴻、齊白石和張大千。張大千和前兩位相比,只能算作一半,他沖出了藝術界,但沒有突破文化界;而徐悲鴻和齊白石不但在文化界影響巨大,在普通老百姓中甚至也做到了家喻戶曉。
獨步中國二十世紀書畫創(chuàng)作的黃賓虹沒有進入這個名單。普通老百姓中知道黃賓虹的很少,文化界知道黃賓虹、又能夠對其書畫藝術有一定認識的在今天看來也不是很多,就連在范圍很小的書畫界對黃賓虹的藝術成就能夠有清醒深刻認識的人也不能說是很多。藝術就是這樣,往往都是在藝術本體上取得成就越高、個人風格越強烈,而在當時的現實中越是不能被廣大群眾和眾多的“藝術家”所接受,這也許就是人們所說的曲高和寡、陽春白雪。
還很年輕的我似乎不應該下這樣的結論,但我還是要表達我的觀點。不僅僅是書畫界,在整個中國藝術史上,到黃賓虹都是一個高峰,是幾乎難以超越的高峰。
從藝術史上看,往往在當時由于意識獨步和表現前衛(wèi)而不能被時人所接受的一些孤獨的大師們,隨著時間的淘洗和歷史的發(fā)展慢慢都被人們所接受了,以至于后來逐漸被“分解”、某些方面接近甚至是在某一個方面對他們有了很大程度的超越。而黃賓虹可能永遠都是一個特例。后人中的少數人也許可以意識到黃賓虹所取得的成就,也會分析出他的一些具體技法上東西,但很難達到他那樣的高度了,因為他已經把中國畫的內美發(fā)展到一定的極至,特別是在他后期、也就是89歲到90歲之間,賓虹老人眼睛患白內障,視力模糊不清情況下所創(chuàng)作出的山水畫作品幾乎是“替神說話”一樣的鬼斧神工之作,有人說是“天籟”,有人說是天意之作,有人說是神來之筆,我覺得對于喜歡中國藝術、具有中國傳統藝術精神的人來說,使用什么超常贊美的語言評價黃賓虹這一時期的作品都不過分。具體到作品,見圖一,這是黃賓虹在90歲時創(chuàng)作的《桃花溪》,已經沒有基本的一山一水景物的描畫,大家唯一還可辨識的景物可能就是在畫面左下部的“亭子”,除此之外還有什么具體的景物嗎?沒有,只有筆墨,而且全是最基本的筆和墨。這就是黃賓虹一生所追求的“中國畫舍筆墨內美而無它”的美學理念。而且,僅從這件畫作上題款的寥寥數字,足以看出賓虹老人書法藝術所達到的境界。
圖一
寫到這里不禁感慨,上天就是這樣的不可捉摸,對于天才的音樂大師貝多芬,耳朵的聽力對他來說是多么的重要,可是上天偏要讓他耳聾;對于一個畫畫的視覺藝術大師黃賓虹來說視力是多么的重要,可是上天偏要他眼睛患上了白內障,幾乎失明??烧窃谶@樣視力很模糊的情況下,在賓虹老人超常的藝術感受力和創(chuàng)造力、藝術修養(yǎng)等等因素都達到人書俱老的條件下,這一時期的作品就成了似與不似、老與不老、神與不神、仙與不仙之間的化境之作,是不可琢磨的,是賓虹老人與天地相應、相互生發(fā)之后的心性,也是天地之心的流淌和升華,這怎么能是一個還很理性、帶有去學習和創(chuàng)作藝術作品的人能夠達到的呢。所以,某一種角度上講,黃賓虹患白內障期間的作品只能是去感受,是不能學、也是學不來。對于黃賓虹個人而言,眼睛患上眼疾是一種病痛和折磨,而恰恰是這一折磨卻成就了他的藝術頂峰。所以如果不是從人性的角度、而是從藝術的家度而言,真的希望黃賓虹老人不作清除眼睛白內障的手術,患眼疾的時間如果能夠再長一點,黃賓虹老人就會為我們留下更多更精彩的作品。
黃賓虹先生在中國畫上所取得的成就我們不去過多的評論,我們重點談談黃賓虹的書法藝術。
一、境界最高是其行草題款。在書法界、特別是專業(yè)群體中,黃賓虹的書法藝術一直被很多人看好,絕大多數業(yè)內人士的觀點是說黃賓虹書法最好的是其篆書,我也曾持這樣的觀點,還對其篆書進行過很長時間的臨摹,但最近我看了黃賓虹更多的作品和資料后,我覺得黃賓虹的篆書在他的書法中只是相對比較成熟而已,成熟并不等于藝術水平所達到的境界就最高,藝術境界高的還是其行草題款。對于一個畫家而言,畫后題款是中國畫創(chuàng)作之后的余事,一般都是不計工拙,不是很刻意做作的,而黃賓虹的篆書創(chuàng)作多少都帶有故意而為的意識在里面,在無意于佳和有意于佳的不同心態(tài)下,筆、墨、紙以及相互間的生發(fā),所有的感覺都有很大的不同,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也就有很大的區(qū)別。見圖二:心腸肌骨聯。(這件篆書楹聯作品是黃賓虹90歲所作,是其成就很高、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篆書作品,和前面《桃花溪》是同一年創(chuàng)作,把這件篆書楹聯和《桃花溪》上的題款相比較可能更有說服力。)仔細分析對比其篆書和行草題款,其篆書在用筆結字上少了很多率意和瀟散的東西,在墨色上少了很多豐富的變化,由于用筆、用墨的不同而導致缺少了黃賓虹所獨創(chuàng)、也是最為重要的那種用筆用墨上的華滋、澄明之美。無論是畫還是其書法藝術,如果缺少了這種用筆用墨的華滋、澄明之美,黃賓虹就不是黃賓虹了。
圖二
但黃賓虹的一些行草書作品、特別是不是畫作題款的那些,其中也有很多不是很好的作品,比如草書《千字文》,見圖三。主要問題在于單個字結體不夠完美和精彩、整體章法的單一和平,還有就是一個筆畫與下一個筆畫連接時的粘而不當。
圖三
二、最基本筆法是一波三折。我們分析一個人的書法藝術作品的時候,一定要看其最基本的藝術構成元素。書法藝術的最基本構成元素是線條,高質量的好線條不僅要有質感,物理上的那種結實;還要有情感,充滿生命力、帶有藝術家的情感和個性的底色等等。有人說,把一些書法大家的字破壞掉,只剩下不成字的一根根線條,但我們可以只通過線條就可以判斷出是哪一個大家的,我覺得這樣的論斷是有一定道理的。好的線條是由筆法、墨法、藝術家的情感因素等等很多種因素決定的,這里我們只談筆法。黃賓虹的線條是精彩的,線條的成功之處得益于他獨特的筆法——一波三折。見圖四,無論橫還是豎,都不是物理上的水平直線或是垂直的直線,而是橫著的“S”或是豎著的“S”,通過上下、左右的起伏和搖擺,形成動態(tài)的平衡,這一起一伏、一搖一擺,一根普通的線條也就具有了上下、左右、峰谷、動靜、剛柔和陰陽,這種線條是活的、動的,自然也就充滿生命力,也更加符合中國傳統哲學精神。
圖四
黃賓虹為什么采用并高度重視、一生研究一波三折,這來源于他的藝術觀點“三角弧”理論。1948年,也就是黃賓虹83歲的時候,黃賓虹在杭州美術界歡迎他的茶話會上發(fā)表了《國畫之民學》的演講,他有一段極其精彩的論述:“天生的東西決不會都是整齊的,所以要不齊,要不齊之齊,齊而不齊,才是美。《易》云:‘可觀莫如樹?!瘶淠镜幕ㄈ~枝干,正合以上所說的標準,所以可觀?!蔽覀兙筒灰姘选褒R”字換成“直”字的文字游戲了,所言藝理是一樣的。
在這里,我還想讓大家感受一下黃賓虹的線條和八大的線條,見圖五和圖六。分別取自黃賓虹90歲時所作的山水畫中和八大山人71歲時所作的《河上花圖卷》。當我們的眼睛觸及到圖四中黃賓虹所畫山水一個個三角弧的線條,那種內蘊和質感;觸摸到圖六中八大畫荷花的莖時所創(chuàng)造的渾圓、純凈的生命之線,看到這樣的線條,你們還會覺得黃賓虹和八大山人的書法藝術水平高嗎?高是相對的,與他們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這些線條相比,他們的書法藝術又算得了什么。
圖五
圖六
三、最大貢獻是用筆用墨、筆墨相互生發(fā)。黃賓虹之所以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使中國山水畫在他的手里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就在于他獨特的筆法和墨法,這也是他對中國藝術的最大貢獻。他不僅在中國畫的創(chuàng)作上使“積墨法”得到新的弘揚,他還以他筆法墨法的實踐把中國書法藝術的筆法墨法豐富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最早寫意畫開始形成的時候,是書法影響了繪畫,中國畫的創(chuàng)作從書法藝術中借鑒很多的用筆,可是隨著后來的發(fā)展,很多人既是書法家又是畫家,于是很多人把中國畫中更具豐富的筆法、特別是比之書法更具大膽和大幅度的濃淡枯濕的墨法借鑒到書法藝術中來,比如明代的王鐸、徐渭等人,王鐸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和其在書法藝術中“漲墨法”的創(chuàng)造有著直接的關系。如果把王鐸作為書法藝術史上用墨最為大膽和成功的第一個人,那么第二個人就當屬黃賓虹先生了。在某一種程度上,黃賓虹這一用筆用墨的技術和所達到的層次,特別是渾厚華滋、內美澄明的境界只在王鐸之上不再王鐸之下。僅憑這一點,黃賓虹先生就可以在中國書法藝術上彪炳史冊、光照千秋,不知道下一位大師在幾百年、或者千年之后能否出線。
有個觀點需要強調,黃賓虹作品所呈現出的華滋澄明境界決不僅僅是靠筆法墨法技術層面就能夠達到的,是和黃賓虹先生的綜合藝術修養(yǎng)和所達到的人生境界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所以也就人書俱老、渾然天成?!叭藭憷稀笔莻鹘y中國書畫藝術的一個審美標準。這里的“老”不僅僅是指年齡上的“老”而是指作為藝術家的人和作為藝術作品格調上的一種“老境”。那是一種曾經滄海,一種隨心所欲而不逾矩,一種“無心而自達”。如果僅從技法層面分析,也不僅僅是墨法,其實筆法和墨法永遠都是分不開的?!胺置魇枪P,筆力有氣。融洽是墨,墨采有韻?!薄肮艁砦从袩o筆而能用墨者。筆之腕力不足,則筆不能管墨,即臃腫成為‘墨豬’。”賓虹老人已經說得很清楚了,用自己的理論解釋自己的實踐是再有發(fā)言權不過了,但我對“筆之腕力不足,則筆不能管墨,”還是略有懷疑,也許是用詞的不夠準確吧。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雖然黃賓虹在用筆用墨上的探索達到了幾代以來難以逾越的高峰,但主要還是表現在中國畫上,在書法藝術上他已經沒有精力來達到一個更高的完美高度,但他的學生林散之只是借鑒了他的筆法墨法就創(chuàng)造了中國書法的一座高峰,被譽為當代草圣,也進一步證明黃賓虹在筆法墨法上的探索對中國書法藝術極大的推動。
四、經驗是一生臨摹。黃賓虹先生之所以能夠寫出那么好的線條,能夠在山水畫和書法藝術上同時達到這樣的高度,除了天賦、高壽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老人一生都在認認真真的臨摹經典的碑帖,特別是篆書用功尤勤。僅資料中反映他認真臨過并留下書法藝術作品的就有《大盂鼎》、《衛(wèi)肇鼎銘》、《鄭氏藏盤》、《伯 敦》、《 季良父壺》、《 羌鐘》等等,見圖七、圖八、圖九、圖十。很多碑帖別說臨寫,我們都沒聽說過。賓虹老人論畫說“流動中有古拙,才有靜氣;無古拙處即浮而躁。以浮躁為流動,是大誤也?!辟e虹老人這里所說的古拙首先是指線條中要有古拙之氣,而古拙之氣從何而來呢。我想如果不從書法藝術的秦漢篆隸中深入挖掘是很難得到古拙、樸厚之氣的。我們常常羨慕人家寫出來的東西,常常期盼自己能夠達到這樣的高度,可是藝術同樣遵循一條法則,你付出了嗎,付出了多少,你如何對待她她就會如何對待你。
2006年3月于北京六鋪炕蝸居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