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家規(guī)太嚴,對有些孩子感到好奇的東西常不準摸、不準玩,甚至不準問,久而久之,孩子習慣于按“規(guī)矩”辦事,缺少了探索精神?! ?strong>原因一: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問題
雖然寶寶的性格和遺傳有很大關系,但另一方面也取決于后天的成長環(huán)境及父母的教養(yǎng)態(tài)度,比如:
(1)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太嚴格,常要求孩子像大人一樣地做事,讓孩子感到不知所措。
(3)家長脾氣暴躁,動不動就對孩子發(fā)脾氣,孩子動輒得咎,變得謹小慎微。
(4)孩子對突然變化的環(huán)境適應不良,比如先由祖父母撫養(yǎng)的孩子轉而由父母親自撫養(yǎng)時,因為教養(yǎng)態(tài)度不同,孩子一段時間里會變得沉默、內向。
原因二:家長保護太多
家長對孩子保護太多是讓孩子膽小的主要原因。如今,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全家人呵護備至,無論是在生活細節(jié)中還是學習過程中,一些本該讓孩子自己解決的問題家長都會代勞。
這種情況在城市里更加嚴重,家長會時常灌輸給孩子過分的“安全意識”,比如“絕對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外面太危險”,甚至有些家長用恐嚇的語氣來教育孩子,這些意識在孩子心中落地生根,便會讓孩子覺得只有在家里、在父母身邊才是安全的,其余地方都不安全。因此當孩子離開了家,便會出現害怕、退縮等表現。
原因三:看不到“閃光點”
對于孩子的畏縮行為,如不敢滑滑梯、跳蹦床、說話聲音太小等,父母要盡量克制自己的感情,不做太強烈地反應,而應善于發(fā)現并強化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避免拿別人的標準來判斷自己的孩子。最膽小怯弱的孩子,偶爾也會有“大膽”的舉動,也許在父母看來這微不足道,但做父母的,必須努力捕捉這些稍縱即逝的“閃光點”,給予必要的乃至夸張的表揚、鼓勵。
但現實中不少家長不但對孩子表現出來的勇敢漠不關心,而且經常拿別的孩子來比較,“你這算什么,誰誰比你本事大多了”,“誰在演講比賽中拿了大獎,你連講臺都不敢上”……這些話語嚴重損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越加自卑膽怯。因此,家長對于膽小的孩子必須堅持“多肯定,少批評;多鼓勵,少指責”的原則。
原因四:恐嚇孩子
在不正確的教育方式下,孩子對可能存在的危險過分擔憂,精神狀態(tài)持續(xù)緊張,久而久之,就會變得膽怯和退縮。巨大的響聲、突然從高處落下等,都會引起嬰兒的懼怕,此時孩子會本能地撲向母親的懷抱以求保護。6-9個月的孩子對陌生人的突然接近產生恐懼。認知和想象進一步發(fā)展后,對黑暗、動物、雷電或登高臨下等感到恐懼,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反應。有的家長自覺管不住孩子,一旦發(fā)現孩子害怕某件事物時,就像找到了約束孩子的法寶,甚至還添油加醋,動不動就用來嚇唬孩子,使其長期處于驚恐不安的情緒之中,孩子也就膽小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