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河縣實驗小學 宋宏梅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葫、蘆”等9個生字,會寫“想、怪”兩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觀察、讀文了解葫蘆的樣子,體會種葫蘆的人對小葫蘆的喜愛之情。
3.圖文結合學習課文第一、四自然段,思考葫蘆的變化,初步體會植物生長過程中枝、葉、果實等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1.在具體的情境中識字學詞,感受中國的漢字文化。
2.圖文結合,理解葫蘆的變化,初步體會植物生長過程中枝、葉、果實等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出示圖片,引出“葫蘆”,指導讀好輕聲
2.你知道葫蘆都有什么用處嗎?
3.引出課題:我要的是葫蘆(板書課題)
二、新課
(一)初讀感知
1.師范讀課文,注意聽準字音。
2.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出示圖一,觀察圖畫,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隨機學習“藤”字
(1)生活中你還見過什么藤?
(2)觀察“葫、蘆、藤”三個生字,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都是草字頭,與植物有關)
2.指名完整地說說這棵葫蘆長得什么樣?(按學生回答的順序進行板書)
3.讀第一自然段找到課文中描寫葫蘆的句子(課件出示)
4.比較學生說的順序和文中描寫的順序一樣嗎?(說說葫蘆的生長順序)隨機學習“謝”字,體會“謝”字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含義。
5.再讀這句話,想想從這句話中你還知道了什么?抓住“細長的葫蘆藤、雪白的小花”體會作者把課文內(nèi)容寫清楚、具體的方法。(指導朗讀)
6.在讀第一自然段,從這段中你還知道了什么?從哪看出那個人很喜歡小葫蘆?隨機學習“啊”字(指導朗讀,注意“啊”在不同語境中的變音)
7.齊讀第一自然段,再次體會小葫蘆的可愛種葫蘆的人對小葫蘆的喜愛。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圖,觀察圖畫,你看到了什么?
2.小葫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呢?隨機學習“蚜”字
3.指名讀第四自然段,思考:課文中是怎樣寫小葫蘆的變化的?體會葉子和小葫蘆之間的聯(lián)系
4.比較句子:小葫蘆變黃了,都落了。
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1)讀讀這兩句話,你覺得哪句話寫得好,為什么?
(2)指導朗讀,邊讀邊體會小葫蘆變化的過程。
5.同學們,在我們的身邊你發(fā)現(xiàn)什么也在慢慢的發(fā)生著變化呢?(拓展說話)
6.學習“慢”字,結合古文字,理解“慢”的字義,感受中國的漢字文化,激發(fā)學生熱愛漢字的情感。
7.歸類識字:本課生字中還有哪個字也與人的心里有關?學習“怪”“感”“想”
三、指導書寫“想”“怪”
四、小結質(zhì)疑
1.讀兒歌鞏固生字
2.課文學到這,你還有什么疑問?
板書設計:
14 我要的是葫蘆
蚜蟲
葫蘆 ---------------------落了
(藤-葉-花-葫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