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黃芪生,四兩(120g) 當歸尾二錢(6g) 赤芍一錢半(5g) 地龍一錢(3g) 川芎一錢(3g) 紅花一錢(3g) 桃仁一錢(3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補氣活血通絡。
【藥理作用】 具有改善微循環(huán)、抑制血小板聚集、調節(jié)神經、調節(jié)內分泌、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中醫(yī)證】 氣虛血瘀證(中風后遺癥)。半身不遂,口眼斜,語言謇澀,口角流涎,小便頻數,或遺尿不禁,或肢體麻木,或肢體疼痛,或肢體困重無力,舌暗淡,苔白,脈虛弱或細澀。
【西醫(yī)病】 腦血管意外后遺癥(偏癱)、末梢神經炎、面神經麻痹、關節(jié)炎、多發(fā)性周圍神經炎等病的臨床表現符合氣虛血瘀證者。
【方證分析】 本方所治之證乃氣虛不運,血行郁滯所致。正氣虧虛,不能行血,血行不利而為瘀,瘀阻脈絡,筋脈受損,則半身不遂,口眼斜;瘀阻心脈,心竅不利,則語言謇澀;氣虛不能固攝,則口角流涎,或小便頻數,或遺尿不禁;氣虛血瘀,脈絡失養(yǎng),則肢體麻木,或肢體疼痛;舌暗淡,苔白,脈虛弱或細澀,皆為氣虛血瘀之征。治當補氣活血通絡。
方中重用黃芪大補臟腑經脈營衛(wèi)之氣,使氣能帥血,為君藥。血脈不利,以桃仁、紅花、赤芍、川芎行血活血,使血運行于經脈之中,共為臣藥。以當歸補血養(yǎng)血,與黃芪相用,以冀氣從血中而生;脈絡不通,地龍通經活絡,暢通血脈,為佐藥。諸藥相互為用,以奏補氣活血通絡之效。
配伍特點:補氣藥配補血藥,使氣能生血,血能化氣;補血藥配活血藥,使血虛得補,血瘀得行,補血不壅滯,行血不傷正。
討論:補陽還五湯治療證型,有人稱為中風,有人稱為中風后遺癥,有人稱為氣虛血瘀證,中風是病名而不是證型,中風后遺癥是癥狀表現而不是證型,氣虛血瘀證則是證型。再則,氣虛血瘀證既包括中風病的部分病證表現,又包括中風后遺癥的部分病證表現,具有廣泛性與特殊性,所以將補陽還五湯治療證型命名為氣虛血瘀證比較妥當。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是治療氣虛血瘀證的基礎方,臨床應用以半身不遂,口眼斜,語言謇澀,口角流涎,或肢體麻木為辨治要點。
2.加減用藥:若氣虛明顯者,加人參、白術,以益氣補虛;若血虛明顯者,加阿膠、熟地黃,以補血生氣;若肢體浮腫者,加牡蠣、澤瀉、商陸,以軟堅利水等。
3.注意事項:寒瘀證者慎用本方。
【附方】
澤蘭湯(《醫(yī)學心悟》)澤蘭二錢(6g),柏子仁,當歸,白芍,熟地黃,牛膝,茺蔚子各一錢五分(各4.5g)。水煎服。功用:活血調經,養(yǎng)血益陰。主治:血瘀血虛證。月經不調,量少色暗夾瘀塊,經行不利,或閉經,或腹痛,頭暈目眩,心悸失眠,舌質暗夾瘀紫,苔薄,脈細澀。
補陽還五湯與澤蘭湯均有補虛作用,補陽還五湯重用黃芪,治療證型為氣虛血瘀證;而澤蘭湯用當歸、白芍、熟地黃,治療證型是血瘀血虛證。
【方歌】
補陽還五用黃芪,桃紅芎赤歸地龍,
氣虛絡瘀身不遂,活血通絡補氣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