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13.皮膚病偏方秘方

13.皮膚病偏方秘方
皮膚病偏方秘方性病偏方秘方疥瘡治療中藥外洗法陰虱外治驗方自制軟膏治尖銳濕疣中藥熏洗治尖銳濕疣治梅毒驗方治陰囊濕疹驗方治龜頭炎驗方梅毒驗方秘方梅毒驗方斑禿偏方秘方斑禿單方驗方斑禿偏方治“鬼剃頭”驗方斑禿秘方五小則斑禿驗方斑禿外治方痤瘡偏方秘方青春痘白果驗方祛痘美容益母草驗方尋常痤瘡單方驗方中藥熏蒸治痤瘡馬鈴薯配合艾灸可愈壓瘡痤瘡小驗方治痤瘡偏方馬勃白芷浸液治瘡褥瘡外治方治痤瘡方中藥外敷治褥瘡驗方生肌散治壓瘡治壓瘡妙用白酒治凍瘡秘方臁瘡驗方9則黃水瘡驗方6則瘡口不斂驗方凍瘡小驗方療瘡驗方秘方雀斑偏方秘方黃連消斑湯秘方通脈消斑湯治雀斑良方山楂蛋清消除老年斑少白頭及面部瘀斑驗方脫發(fā)偏方秘方側柏葉骨碎補酊外搽治療脫發(fā)驗方桑皮柏葉湯防脫發(fā)治療脫發(fā)外用偏方脂溢性脫發(fā)偏方介紹燙傷驗方脂溢性脫發(fā)偏方脫發(fā)驗方秘方牛皮癬偏方秘方自擬方外洗治足癬感染銀屑病冬病夏治療效好治牛皮癬驗方牛皮癬(神經性皮炎)驗方秘方白癜風偏方秘方白癜風單方驗方白癜風驗方藿香正氣水治白癜風巧用藿香正氣水治白癜風秘方蕁麻疹偏方秘方桃仁液外擦治療蕁麻疹蕁麻疹外用方寒冷性蕁麻疹驗方蕁麻疹外洗驗方治寒性蕁麻疹驗方治蕁麻疹方單味徐長卿治蕁麻疹治療蕁麻疹小驗方帶狀皰疹驗方帶狀皰疹外治驗方治寒冷性蕁麻疹驗方治帶狀皰疹驗方單純皰疹驗方蟬蛻防風黃酒湯治蕁麻疹皮膚瘙癢癥及蕁麻疹驗方風疹(蕁麻疹)驗方秘方皮炎濕疹偏方秘方神經性皮炎單方驗方五倍子洗劑治肛門濕疹肛門濕疹五倍子洗劑驗方地龍白糖液外敷治慢性濕疹芒硝外治驗方濕疹止癢六法治陰囊濕疹驗方三則慢性濕疹驗方治日光性皮炎方皮炎濕疹土大黃驗方神經性皮炎外治12驗方治神經性皮炎驗方自擬方治異位性皮炎脂溢性皮炎可分三型論治脂溢性皮炎可分三型論治日光性皮炎分兩型論治急性濕疹外治驗方妙方巧治春季常見病——濕疹甘草治過敏性皮炎單純皰疹外治方皮膚瘙癢驗方脂溢性皮炎驗方治慢性濕疹驗方濕疹驗方秘方黃褐斑偏方秘方陽虛黃褐斑驗方除黃褐斑小妙招黃褐斑小偏方黃褐斑偏方黃褐斑驗方桑葉茶治黃褐斑皮膚病白芷外治驗方黃瓜硼砂液治汗斑疹癢外洗驗方濕瘡推薦驗方皮膚瘙癢驗方腋臭外治驗方三則驗方治腳掌角化癥凍瘡防治驗方
1.性病偏方秘方
1.疥瘡治療中藥外洗法
疥瘡是疥蟲寄生于表皮角質層內所致的傳染病。通過密切接觸傳染,在人群易傳播。臨床常見基
本損害為針尖大小丘疹,瘙癢劇烈,尤以夜間為甚。初發(fā)多見指縫、肘窩、腋前緣、下腹、腹股
溝等皮膚褶皺部位。男性患者患病一個月以上會在陰囊或陰莖皮膚形成黃豆或花生米大小褐紅色
結節(jié)。有的疥瘡治愈后,結節(jié)經久不消。西醫(yī)治療多以丙體666霜外涂,副作用較大。下面介紹
一組中藥外洗治療疥瘡的方法。
鶴虱20克,使君子20克,苦楝皮20克,苦參20克,百部20克,檳榔20克,硫磺20克,冰片5克(后
下)。如陰囊有結節(jié)加丹參30克,三棱30克,莪術30克。
用法:先把藥用水泡一小時,之后加水至一盆,開始煎藥,開鍋以后,再大火煎煮10分鐘,之后
把藥液倒入一個大的容器,加入冰片、5勺米醋,待溫后洗頸部以下部位,約30分鐘;陰囊有結
節(jié)多洗一會。每天2次,1周1療程,一般需3個療程。
此外,還要注意隔離,避免傳染,三天內衣要燙洗一次。
  

2陰虱外治驗方
陰虱是一種性傳播疾病,是由寄生于人體毛發(fā)的寄生蟲陰虱導致的,常見陰部瘙癢,夜間尤甚,
陰部出現(xiàn)紅疹,丘疹,血痂或青斑。
1、百部30克,苦參30克,蛇床子30克,川椒6克,枯礬6克,白頭翁12克,蒲公英15克。水煎外洗
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每日1劑,7天為1個療程。
2、百部50克,蛇床子30克,鶴虱20克。用75%酒精500毫升浸泡1周后,去渣濾液備用。將陰毛剃
凈,清洗局部,用消毒棉簽蘸藥液涂于陰阜處,每日3次,連用7天為1個療程。已婚者夫婦同
治,內褲、床單等煮沸,日光下暴曬,以殺滅蟲卵。
  

3.自制軟膏治尖銳濕疣
尖銳濕疣又稱生殖器疣,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好發(fā)于外陰及肛門的性傳播疾病?;?
者大多為處于性活躍期的中青年。發(fā)病前多有不潔性接觸史或配偶有感染史。潛伏期1~8個月不
等,平均3個月。
軟膏配制:1、鴉膽子、八角蓮各100克研末后浸泡于75%酒精中2周。2、取10毫升酒精藥液、50
粒六神丸研粉、青黛適量、硫軟膏2支,調勻后涂搽疣體,每日搽藥3次,連搽4~6天,疣體會自
行脫落。如果防止復發(fā)可以配合口服大敗毒膠囊。
方解:六神丸由人工牛黃、麝香、蟾酥、冰片、珍珠粉、百草霜等藥組成,對治療咽喉腫痛、癰
瘍疔瘡、無名腫毒等有獨到之處;八角蓮功能化痰散結,祛瘀止痛,清熱解毒,用于咽喉腫痛、
瘰疬、癰腫;鴉膽子功能清熱解毒,止痢,截瘧,腐蝕贅疣;青黛功能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外
敷治瘡瘍、痄腮。諸藥配合共奏清熱解毒、腐蝕疣體的作用。另外,本藥膏亦可治療尋常疣及絲
狀疣。
  

4.中藥熏洗治尖銳濕疣
尖銳濕疣又稱生殖器疣,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好發(fā)于男女生殖器及肛周、僅次于淋
病后第二位高發(fā)的性傳播疾病。發(fā)病前多有不潔性接觸史或配偶有感染史。潛伏期1~8個月不
等,平均3個月。臨床上偶可見兒童發(fā)病,一般系通過接觸污染的用具如毛巾等而傳染。男性患
者好發(fā)于冠狀溝、龜頭、系帶、尿道口、肛周和陰囊;女性患者好發(fā)于大小陰唇、會陰、陰道
口、陰道內、尿道內、宮頸、肛周等處?;颊咧信加邪l(fā)于口腔、咽喉、氣管等部位者。初起為淡
紅色丘疹,漸增大增多,融合成乳頭狀、菜花狀或雞冠狀增生物,形狀大小不一。可有瘙癢、外
傷摩擦后出血、疼痛、陰道有分泌物等癥狀。發(fā)于尿道內者可引起血尿、尿路梗阻等。繼發(fā)感染
者可有惡臭氣味。部分患者沒有典型的癥狀而表現(xiàn)為亞臨床感染或潛伏(隱性)感染。中醫(yī)學認
為屬濕熱下注所致,常用以下方劑予以治療。
方一:取虎杖30克,龍膽草30克,大黃30克,赤芍30克,石榴皮30克,枯礬20克,莪術30克,紫
草30克。以上方劑皆加水3000毫升,用文火煎煮成2000~2500毫升,離火后先用熱氣熏,待水溫適
宜后坐浴、擦洗疣體15~20分鐘。每日2次。
方二:取木賊草200克,加水3000毫升,用文火煎煮成2000~2500毫升,離火后先用熱氣熏,待水
溫適宜后坐浴、擦洗疣體15~20分鐘。每日2次。用法同上。
方三:取苦參30克,蛇床子15克,蒼術30克,黃柏15克,川椒30克,百部15克。用法同上。
方四:取苦參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蛇床子30克,金銀花30克,黃柏30克,雞冠花30克,敗醬
草30克,夏枯草30克,荊芥12克,防風12克。用法同上。
方五:取大青葉30克,馬齒莧30克,蒲公英30克,敗醬草30克。用法同上。
方六:取馬齒莧60克,枯礬30克,樸硝100克。用法同上。熏洗后再以青黛散合六一散混合撒疣體
上,保持干燥清潔。每日1次。
注意:尖銳濕疣患者不要再接觸感染源,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須“夫妻同治”,禁止性生活,治
愈后定期復查。平時適當進行一些運動鍛煉,有助于增強自身抵抗力,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解除思
想顧慮,注意勞逸結合、飲食起居等。
  

5.治梅毒驗方
1、土茯苓100克,百部20克,苦參20克,蒲公英10克,紫花地丁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
劑,分2次服。
2、土茯苓120克,菊花20克,銀花15克,藿香10克,佩蘭10克,半枝蓮10克,白花蛇舌草10克,
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3、土茯苓180克,連翹15克,白鮮皮10克,紫花地丁10克,金銀花10克,半邊蓮10克,甘草6克。
共為1劑,煎好后分成5份,1日服1份,可分2~3次服完,連服5劑。
4、取膽礬15克,白礬10克,苦參10克,甘草10克。共為末,加入麻油、精鹽各少許和勻,坐無風
處,取藥少許涂兩足心及兩手心,療效較好。
  

6.治陰囊濕疹驗方
陰囊濕疹是陰囊最常見的皮膚病,屬于過敏反應。可分急性、慢性兩種,該疾病十分頑固,患者
常因搔抓、不適當刺激引起疼痛或繼發(fā)感染。一旦發(fā)現(xiàn)應及時治療,一般采用中藥治療。
內服藥:龍膽草10克,梔子15克,車前草12克,金銀花30克,連翹18克,滑石30克,黃柏15克,
黃芩12克,白鮮皮15克。水煎,每日一劑,連用14天。
外用藥:青黛、滑石、密陀僧、硫磺、黃柏30克,蒼術12克,輕粉10克,冰片5克。研末混勻,香
油調敷,敷患處,每日兩次。
上方具有清熱燥濕止癢,適用于急性期。
內服藥:當歸、胡麻仁、苦參、蒼術各15克,生地黃、萆薢、浮萍、紅花各18克。水煎,每日一
劑,連用14天。
外用藥:大黃、蛇床子、地膚子、苦參,龍骨、牡蠣各25克,紫草10克。水煎后加食醋100毫升趁
熱熏洗患處,每日兩次,每次20~30分鐘,7天為一療程。
上方具有養(yǎng)血潤燥祛風止癢,適應于慢性期。
注意:日常忌辛辣、海類、肉類等食物。
  

7.治龜頭炎驗方
龜頭炎乃系陰莖頭因細菌侵入組織或經血行播散感染引起局部紅、腫、熱、痛的一種化膿性疾
病。本病青壯年多患。急性化膿,局部見焮紅、腫脹、灼熱痛、跳痛、脹痛,觸痛,夜晚疼痛尤
甚;慢性化膿,局部見微腫壓痛,無焮紅,發(fā)展緩慢,有的形成硬節(jié),若潰破難以愈合。可用下列
驗方治療:
1.威靈仙50克,連翹20克、金銀花10克。上藥加水500毫升,濃煎半小時,去渣待涼,用脫脂棉蘸
藥汁洗患處。每次15分鐘。每日兩次。
2.取甘草50克,蜂蜜100毫升。先將甘草放入砂鍋內,加200毫升水浸泡20分鐘,再煎煮30分鐘,濾
去渣,濃縮至20毫升,然后加入蜂蜜,煮沸去除浮沫后,裝入消毒容器內備用。先用生理鹽水清
洗局部患處,拭干后取制備好的甘草蜜膏適量,局部外敷。
3.取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20克,赤芍30克,龍膽草10克,炮山甲6克,皂角刺3克,全蝎1克,蜈
蚣1克,甘草30克。每日一劑,水煎服,10劑為一療程。
4.黃連15克,黃芩15克,黃柏15克,枯礬15克,百部20克,苦參20克,土茯苓20克,仙鶴草20克,
生甘草10克,硼砂8克。水煎外洗,每日3次,每次20分鐘,7天為一療程。
5.荊芥、防風、蟬衣、龍膽草、川牛膝各9克,蠶砂15克。水煎,分早、晚兩次口服,每日一劑。
6.白蒺藜24克,赤芍10克,荊芥10克,防風10克,苦參20克,地膚子20克,薏苡仁20克,黃柏15
克,蚤休15克。煎水浸泡龜頭,病程長、潰瘍重者,可煎藥液分兩次內服,每日一劑。
  

8.梅毒驗方秘方
[通治方]
陳實功:解毒天漿散,治楊梅瘡不問新久,遍身潰爛及筋骨作痛者。
天花粉6克 防己 防風 皂角針 白蘚皮 連翹 川芎 當歸 風藤 木瓜 金銀花 蟬蛻 薏苡仁各3克 甘草1.5
克 土茯苓60克
水2鐘,煎8分,臨服入酒1杯,量病上下服之。下部加牛膝。
--《外科正宗》卷三
張錫純:洗髓丹,治楊梅瘡毒蔓延周身,或上至頂,或下至足,或深入骨髓,無論陳新、輕劇,
服之皆有奇效,三四日間瘡痂即脫落。
凈輕粉6克(炒至光色減去三分之二,研細,火候宜中) 凈紅粉3克(研細,須多帶紫黑片者用之方有
效驗) 露蜂房(如拳大者)1個(大者可用一半,小者可用2個,炮至半黑半黃色,研細,炮時須用物
按之著鍋) 核桃10個(去皮搗碎,炮至半黑半黃色,研細,紙包數(shù)層,壓去其油)
上諸藥用棗肉為丸,黃豆粒大,曬干,分3次服之,用之未有不應手奏效者。愚在軍中時,用此
方治愈軍官兵士不勝計。服時須清晨空心,開水送下,至午后方可飲食。忌腥半月。服后,口含
柳棍,有痰涎即吐出,愈多吐愈好。睡時將柳棍橫含,兩端各系一繩,兩繩之端結于腦后,防睡
著掉落。又須將柳棍勤換,即將藥服完仍須如此,必待不吐痰涎時,方可不含柳棍。其藥日服1
次,若惡心太甚者,可間日l服。服藥之后,其牙齦必腫,間有爛者,因毒涎皆從此出故也。然內
毒既清,外證不治自愈,或用甘草、硼砂、金銀花熬水漱之亦可。
--《衷中參西》上冊
[辨證方]
1、熱 證
龔自璋:治楊梅結毒。
土茯苓15克 銀花3克 花粉4.5克 蜈蚣3條(去足) 地丁3克 蒲公英3克 蔞仁4.5克 穿山甲(炒)3片 全蝎
3個(茶洗) 天蟲(炒)4.5克 芒硝15克 蟬蛻4.5克 土木鱉1.5克(去殼,切片) 生大黃15克 生甘草1.
5克 大斑蝥1.5克(去頭翅,糯米拌炒) 老姜3片
上以河水3碗,煎至碗半,濾出,露l宿,去腳取清者,空心溫服。臨時將口咬蘆管,使火毒從上
出而解。大便瀉數(shù)次之后,以豬肉好酒啖之。瀉止瘡瘥再服后方。
槐花120克 川萆薢120克 白藥皮90克 蒼耳子60克 甘草30克 連翹60克 地膚子60克 胡麻仁60克 金銀花
90克
共炒磨末,和蜜為丸,如桐子大。早晚以土茯苓15克煎湯吞9克。忌食茶。
--《家用良方》卷五
龔自璋:搜風解毒湯,治楊梅瘡成結毒,筋骨疼痛。
土茯苓30克 白蘚皮15克 金銀花15克 薏苡仁15克 防風15克 木通15克 木瓜15克 皂角子12克
用水煎,1日3服。
氣虛弱加人參3克,血虛加當歸10克。忌食牛、羊、雞、鵝等發(fā)物,并肉、魚、茶、燒酒,禁房
事。
--《家用良方》卷五

2、虛 證
陶承熹:楊梅陰毒方。
生地 當歸 銀花 甘草節(jié)各30克
另用土茯苓1000克,捶碎入無灰酒5000克浸一宿,再入豬胰子2個,去筋膜凈,砂鍋煮至4大碗,
去渣,入前藥同煮至2碗服之。忌食鹽、忌鐵。至重者2服痊愈。
--《惠直堂經驗方》卷三
繆仲淳:治霉瘡。
豬胰脂60克 金銀花6克 皂角刺3克 芭蕉根30克 雪里紅15克 五加皮6克 土茯苓(白色者)60克 皂莢子7
粒(打碎) 獨核肥皂仁7粒(切片) 白僵蠶(炙)2克 木瓜3克 白葬皮3克 蟬蛻3克
年久力衰者,加薏苡仁15克、甘草節(jié)6克、綿黃芪9克、懷生地6克、人參6克;久不愈,加胡黃連9
克、胡麻仁6克、全蝎7枚。水3大碗,煎1碗,不拘時,饑則服。
--《廣筆記》卷三
3、實 證 龔廷賢:西圣復煎丸乃扶溝寶林憎傳,治楊梅瘡后,腫塊經年,破而難愈,以至垂危,百方不效,用此如神。
乳香 沒藥 兒茶 丁香(焙)各30克 阿魏 白花蛇 血竭各12克(俱為末) 白面(炒)500克 蜂蜜(煉熟)180克 香油120克(煎熟) 棗肉(水煮去皮核)500克
上共一處為末,搗干余下,丸如彈子大。每用l丸,土茯苓120克;水4碗煎至2碗,入丸煎化,去渣溫服。
--《萬病回春》卷八
萬潛齋:外治楊梅瘡法。
銅綠 膽礬各15克 輕粉 石膏各30克
共研極細末,磁罐收貯,濕疹干摻,干瘡豬膽汁調點,1日點3次自愈。

--《壽世新編》

陶承熹:闞家丸,治楊梅結毒,誤服輕粉毒發(fā),久爛不痊。
槐蕊9克(微炒) 輕粉3.6克 當歸須4.5克 白芷3克 牛黃1.5克 丁香 乳香 頂紅朱砂 沒藥各3克 珠子l.5克 雄黃3克陳蜜丸,綠豆大。每服7丸,日服4次,土茯苓湯下。
--《惠直堂經驗方》卷三
陳實功:結毒靈藥方,治楊梅結毒,腐爛作臭,或咽喉、唇、鼻腐壞日甚者并效。
水銀30克 朱砂 硫黃 雄黃各90克

共研細,入陽城罐內,泥固鐵盞梁兜固緊封口,點3香為度,用水擦盞內,火畢,次日取出盞底靈藥,約有45~48克。治尋常腐爛之癥,靈藥15克,輕粉15克,和勻碾細,小罐盛貯,紗封罐口,臨用甘草場洗凈患上,將罐倒懸,紗眼內篩藥患上,用后單油膏藥蓋之,1日1換有效。男子、婦人咽爛者,靈藥3克加入人中白0.6克研細吹之,日用3次,內服不二散,其疼即止,隨可飲食。

--《外科正宗》卷三

陳復正:梅瘡點藥。
杏仁30克,熱湯泡去皮,以棉紙包之,木棰緩緩捶去油,此物極難得干,必數(shù)十換紙,方得油凈,以成白粉為度,謂之杏霜。每杏霜3克,加入真輕粉2.4克,明雄0.3克,共研勻,先以槐花煎濃湯,將瘡洗凈,瘡濕則以藥干搽之,瘡干則以公豬膽汁調搽,3日痊愈,百發(fā)百中。此方不特治小兒梅瘡,凡外科下瘡瘡、蠟燭瘡,藥到病除,久經效驗。

--《幼幼集成》卷四
陳實功:解毒紫金膏,治楊梅結毒,腐爛作臭,膿水淋漓,諸藥不效者。
細塊礬紅 明凈松香各500克
共碾極細末,麻油調稠。先將患處用結毒方熏洗潔凈,搽上此藥,油紙蓋上,以軟布條要扎至緊,毋令血行,3日一換。
--《外科正宗》卷三
萬潛齋:治楊梅瘡秘方。
癩蛤蟆1只,大者更佳,紅眼者有毒,不可用,取時不可拿重,恐走蟾酥,宜用圓口小瓶1個置于地上,緩緩趕其自進,量能飲酒250克者,下酒500克,須折250克可服,其瓶口用木針針固,仍以紙條封緊,不可出氣,慢火煨煎,先將瓦瓶與酒共蛤蟆稱過斤兩若干,煎折半,可住火,除去蛤螟,止取清酒溫服,服后即將棉被覆,緩取汗,汗干方可取動,切勿坐立當風處,恐又受風。   若上部瘡多,略吃些粥服;下部瘡多,空心服。如一服未愈,停三四日再服1個,即痊愈,且終身不發(fā),屢驗之方也。

--《壽世新編》

9.[食療方]
萬潛齋:詹珍專得一方,用麻黃3克,經霜紫背浮萍15克,鱉魚1個(重150~180克,去腸雜),共入罐,加水煮極爛食之,7日痊愈,且不致肛疼,其法最妙。(熱證)
--《壽世新編》
龔廷賢:茯苓糕,治楊梅瘡毒。(熱證)
土茯苓去粗皮為細末500克,白蜜500克,糯米粉500克,3味和勻,蒸糕食之。常以茯苓煎服當茶吃,不可飲茶水。
--《萬病回春》卷八

10.梅毒驗方
內服,土茯苓50 苡仁30 金銀花30 防風25 川木瓜25 木通15 白癬皮15 甘草10 地膚子15 菊花15 單
位:克 10劑
外洗:苦參60 明礬50芒硝50川楝子15艾葉15荊芥15地膚子30蛇床子30 單位:克 10劑 煮開后外洗
以上十劑后
白芷200 高錳酸鉀10 單位:克 分成三份煮開外洗三天
內服外洗結合
以上是剛得病時治療
嚴重的可服用30劑,外洗30劑,到好為止
  

2.斑禿偏方秘方


11.斑禿單方驗方
①側柏葉浸劑
組成:鮮側柏葉32克。
用法:用75%酒精100毫升,將側柏葉放入酒精中浸泡7天,然后用棉花球蘸藥液少許,局部搽
拭,每日3次,堅持使用。
療效:治療10例,均獲痊愈。
②白信石合劑
組成:白信石0.6克,新鮮生姜3塊(如拇指頭大?。?,高度白酒60毫升。
用法:將上藥裝瓶浸泡,2天后取用。用時先取浸制的生姜擦患處,邊搽邊蘸藥液,每日3次,每
次1~3分鐘。擦的力度須輕重適中。
療效:共治200余例,取效甚佳。

12.斑禿偏方
斑禿,俗稱“油風”或“鬼剃頭”,癥狀是頭發(fā)驟然片狀脫落,呈圓形或是橢圓形的禿斑,大小
不等。脫發(fā)部位頭皮光滑,與正常皮膚界限明顯,一般無自覺癥狀。
組成:杜仲105克浸泡于100毫升的42度白酒中。
用法:7天后紗布過濾,靜置,取中上層藥液涂擦脫發(fā)處,每日3~4次。涂擦后有微灼熱感,逐漸
長發(fā)。

13.治“鬼剃頭”驗方
“鬼剃頭”是斑禿的俗稱,是一種常見皮膚病,表現(xiàn)為頭部突然發(fā)生或漸漸成片發(fā)生脫落的一種
局限性斑狀禿發(fā),禿發(fā)的形狀常為圓形或橢圓形,面積大小不一,患者自身無其他癥狀出現(xiàn),一
般與神經系統(tǒng)功能紊亂和免疫反應有關,是由于過度腦力勞動、精神憂慮、焦慮等精神狀態(tài)而
致。
現(xiàn)介紹一治療鬼剃頭的簡便方法,大家不妨一試。
藥物組成:鮮側柏葉50克,鮮生姜200克。
治療方法:采取鮮側柏葉,用90%以上酒精200毫升浸泡一周,頭一周用鮮生姜切成片,每天晚上
睡前搽擦患處,搽至頭皮發(fā)熱為度;第二周開始鮮側柏葉浸出液與鮮生姜片每晚睡前交替涂搽患
處,搽至頭皮發(fā)熱潮紅為度。一般堅持一至二個月,新生的頭發(fā)日見增多。
以上方法治療“鬼剃頭”十分簡便,治療期間一方面要自我調節(jié)精神狀態(tài),另一方面可增加飲
食,如黑豆、黑芝麻、黑米、何首烏等,治療效果更佳。
  

14.斑禿秘方五小則
斑禿秘方1:核桃30克,何首烏20克,川芎5克。將藥打碎后開水泡,代茶飲。
斑禿秘方2:桃仁10克,川芎10克,黑豆20克。先將桃仁打碎,放置一邊,然后用紗布把川芎包裹
起來。隨后,在鍋內填入適量的水,將水煮沸后,把黑豆與打碎的桃仁及包裹起來的川芎一并放
入鍋內,再加入適量的冰糖,待黑豆煮爛后即可服用??娠嫓扯?,每日服1~2次。
斑禿秘方3:榧子3個,核桃2個,側柏葉40克。將上藥共同搗爛,浸泡在雪水內備用。以梳子蘸
此水梳頭。
斑禿秘方4:制首烏10克,川椒5克,白酒250克。將2味藥物用白酒浸泡后搽患處,每日3次。
斑禿秘方5:桑葉15克,側柏15克,苦丁茶15克。將上藥熬成水,每天洗2~3次,1劑可用3天。
  

15.斑禿驗方
內服方:取何首烏15克,桑椹子10克,白術10克,枸杞子10克,當歸10克,黃芪10克。每日1劑,
水煎取汁分次溫服。
外治方:取茯苓1000克,女貞子500克,白術500克,丹參30克。上藥研細末,每次服10克,白開
水沖服,每日3次,1個月為1個療程。
  

16.斑禿外治方
制附子20克,骨碎補12克,側柏葉30克,食醋60克。將制附子、骨碎補、側柏葉研末混勻,加入
食醋中密封浸泡15天即成,用藥棉簽蘸取該液擦患處,每天3~5次,連用30天。

3.痤瘡偏方秘方


17.青春痘白果驗方
青春“美麗痘”長在自己的臉上是最最痛苦的事,不僅影響美觀,而且治療起來很是費勁,吃藥
打針做專業(yè)美容又費時費力且療效不確切。那么,中醫(yī)有沒有簡便驗廉的外用方法?中醫(yī)專家推
薦用新鮮的白果外擦對青春痘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其方法如下。
推薦驗方 每晚睡前用溫水將患部洗凈(不能用肥皂或香皂洗)。將去掉外殼的新鮮白果種仁,用
刀切成平面,頻搓患部,邊搓邊削去用過部分,每次按患粉刺的多少用2~3粒種仁即可。用藥的
第2天早上洗臉后,可照常規(guī)化妝。一般用藥7~14次。無新鮮白果時,可以取干白果15粒,壓
碎,在70%的酒精里浸泡一周,然后過濾取其藥液外擦患部,每天2~3次。
評 青春痘俗稱粉刺,醫(yī)學上叫痤瘡,中醫(yī)認為多為肺經郁熱、胃腸積熱、血熱、濕熱毒痹阻或血
瘀等導致,治療宜辨證論治,總的原則要清熱解毒,暢通血脈。用白果外擦治療青春痘臨床早有
報道,《新中醫(yī)》1982年第1期報道,用白果外用治療酒刺效果好?!缎轮嗅t(yī)》1985年第5期又報
道,有人用白果外擦治療116例青年青春痘收到顯效。白果又叫銀杏果,是我國著名干果之一,
也是一味功效卓著的中藥。據《本草綱目》記載:白果“熟食溫肺、益氣、定喘嗽、縮小便、止
白濁;生食降痰、消毒殺蟲”。中醫(yī)素以銀杏果仁治療支氣管哮喘、慢性氣管炎、肺結核、白
帶、淋濁、遺精等疾病。
那么用白果來治療青春痘可行么?白果性平,味甘苦澀,有小毒,入肺、腎經。中醫(yī)認為白果有
很好的調肺作用,中醫(yī)認為肺主皮毛,因此,它也可以治療皮膚的疾患。痤瘡往往有一個特點,
即面部多伴有油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油性皮膚,油脂都被分泌到皮膚外面正是由收斂不足造成
的,所以用這味斂肺的藥物比較適合?,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銀杏果仁含有多種營養(yǎng)元素,除淀
粉、蛋白質、脂肪、糖類之外,還含有維生素C,核黃素、胡蘿卜素、鈣、磷、鐵、鉀、鎂等微
量元素,以及銀杏酸、白果酚、五碳多糖、脂固醇等成分。白果有治療粉刺的作用,能美白皮
膚。中醫(yī)學認為生白果外用有消毒殺蟲的功效。藥理研究表明白果對多種類型病菌均有不同程度
的抑制作用,果肉的抗菌力較果皮更強。其果肉中含有的銀杏酸對丙酸痤瘡桿菌具有較強抑制及
殺滅作用;白果內酯是天然的血小板活化因子受體拮抗劑,對其誘導的皮膚炎癥反應有明顯的抑
制作用,并可促進肌膚的愈合能力。白果更具有通暢血管的功效,能夠擴張微血管,促進血液循
環(huán),使人肌膚、面部紅潤,精神煥發(fā)。除此以外,白果還可以保護肝臟、減少心律不齊、防止過
敏反應中致命性的支氣管收縮,還可以應用于對付哮喘、移植排異、心肌梗死、中風、器官保護
和透析。
然而僅指望一味白果就治療所有的痤瘡也不現(xiàn)實,有些嚴重的痤瘡常有熱毒的表現(xiàn),病變處紅赤
腫痛,甚至伴有膿瘡,這時就要加一些清熱解毒散結的藥物,比如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紫花地
丁、野菊花、黃芩等等。
另外,一些痤瘡患者惱于無計可施,常常用手擠壓,摳撓,更是越擠越厲害,所以患有痤瘡千萬
不要亂擠壓,還是看醫(yī)生后依法施治為好。
  

18.祛痘美容益母草驗方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過長青春痘的苦惱,嚴重的還要去看醫(yī)生、涂藥膏,但卻并不是每個人都有
那個運氣可以痊愈。信不過西醫(yī),信不過那些參差不齊的祛痘產品,那么中醫(yī)有沒有比較好的祛
痘美容驗方呢?對此,中醫(yī)專家推薦用益母草,有很好的效果。
推薦驗方
內服方 取益母草50克,蘇木、桃仁各9克,切碎,加水適量,煎煮30分鐘,去渣取汁,再將藥汁
與100克黑豆加水適量煮熟后,再放入粳米和水煮粥,粥爛時,加入紅糖少許調服。每日早、
中、晚各服1小碗,隔日服1劑。
外敷方 將一整株益母草用清水洗凈,瀝干水分,切細、曬干、研為粉末,加入適量水和面粉,調
和、揉成湯圓大的團狀,風干,再研成粉末,每300克粉末中加入滑石粉30克,胭脂粉3克,一起
拌勻,放入一個瓷瓶中,密閉一段時間即可用。每晚洗凈臉,將藥粉調成糊狀,敷面20分鐘取
下,洗凈。
評 益母草入藥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原稱“茺蔚”,始載于《神農本草經》“茺蔚子”條下。
《本草綱目》云:“此草及子皆充盛密蔚,故名茺蔚”。益母草多用于女性問題上,因為益母草有
著祛瘀、調經、消水活血等功效,加上在胎漏難產,胞衣不下,產后血暈,瘀血腹痛,崩中漏
下,尿血、瀉血,癰腫瘡瘍等癥狀上的治療效果極佳,所以是歷代醫(yī)家用來治療婦科病的要藥。
益母草因含有硒、錳等多種微量元素,硒具有增強免疫細胞活力、緩和動脈粥樣硬化之發(fā)生以及
提高機體防御疾病功能之作用;錳能抗氧化、防衰老、抗疲勞及抑制癌細胞的增生。所以,益母
草具有美容的功效。王燾在他編纂的《外臺秘要》中,專門記載了武則天曾長期用過的一首外涂
美容藥方,內中主要藥物是益母草,故稱為“近效則天大圣皇后煉益母草留顏方”,其中說到,
每天朝夕用這種煉制藥劑涂擦面部與雙手,能逐漸展落浮皮,減少黑斑與皺紋,并特別寫明“此
藥洗面,覺面皮手滑潤,顏色光澤”,據說,涂此藥的時間越長,效果越明顯:“經月余生血
色,紅艷光澤,異于尋常;如經年用之,朝暮不絕,年四五十婦人,如十五女子?!睋鳎瑹捯?
母草的要求是在農歷五月五日這天,采收全株益母草,不能帶泥土。將益母草暴曬干,研成細
末,過篩;再加入適量的面粉和水,調成面團,捏成雞蛋大小;再暴曬干,然后用一個四旁開竅
的黃泥爐子,上下各鋪一層炭,將藥放在中間,點火煅燒。大約一整天后,將藥取出,晾曬,用
瓷研缽研細,過篩再研,研得越細越好。之后用時加十分之一的滑石粉,百分之一的胭脂,調
勻,研細,沐浴或洗面時用藥末擦洗。此法令肌膚光潔如玉。此方又名“神仙玉女粉”。
古今醫(yī)家臨床應用都證明益母草能除痘、祛斑又養(yǎng)顏。公元739年唐代的藥學家陳藏器在其《本
草拾遺》一書中,也有記載,說它“入面藥,令人光澤,治粉刺”,它是一味地道的美容珍品。
據《本草匯言》記載:“益母草行血養(yǎng)血,行血而不傷新血,養(yǎng)血而不滯瘋血”,“為血家之圣
藥”。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益母草含有多種生物堿類、二萜類、苯丙醇苷、揮發(fā)油、環(huán)形多肽、
維生素A、胡蘿卜素、核黃素以及蘭香苷等物質,還富含有硒、錳、鋅、鐵等多種微量元素,硒
具有增強免疫細胞活力、緩和動脈粥樣硬化之發(fā)生以及提高防御疾病功能體系之作用;錳能抗氧
化、防衰老、抗疲勞及抑制癌細胞的增生。所以,益母草能益顏美容,抗衰防老。
  

19.尋常痤瘡單方驗方
①天葵米仁方
組成:紫背天葵草50克(干品15克),薏苡仁30克。
用法:上二藥用淘米水500毫升煎煮半小時,內服半小碗,分3次服,同時取熱藥汁適量擦洗患
處,隔日1次。
②剃猬油(外用)
組成:刺猬油。
用法:取刺猬脂肪,入鍋慢火熬油,涼后微凝為淺黃色,涂于患處皮膚,每日1次。
  

20.中藥熏蒸治痤瘡
中藥熏蒸療法是利用配好的中草藥進行煎煮產生中藥藥氣,并送至熏蒸太空艙,是藥物離子利用
皮膚具有吸收、滲透、排泄作用的特性,毛細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huán),使藥物發(fā)揮直接治療作
用,新陳代謝旺盛,疏通經絡,達到鎮(zhèn)痛消炎殺菌的作用。局部熏蒸時調配藥液溫度控制在
37~40度,熏蒸時間15~20分鐘,每兩天熏蒸一次,熏蒸完畢不用清水沖洗,擦干皮膚即可。中醫(yī)
熏蒸技術治療尋常性痤瘡安全性高,臨床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中醫(yī)理論認為,痤瘡與肺、脾、腎有關,由于肺經有熱、外感風熱,以致風熱郁滯皮膚,或飲食
不潔,過食肥甘厚味,辛辣煎炒、脾胃濕熱內生,外蒸肌膚而致,或腎氣旺盛,命門火旺,心火
上炎面部所致。
中藥祛痘方以金銀花、枇杷葉、天花粉、杏仁、大黃、皂刺組成的方劑。其中金銀花具有清熱解
毒,涼散風熱的功效。枇杷葉具有清肺止咳、和胃降逆作用。皂刺具有拔毒祛風、消腫排膿作
用。大黃具有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活血祛瘀的功效。天花粉具有生津止渴、降火潤
燥、排膿消腫作用。杏仁含豐富蛋白質、植物脂肪,有潤燥補肺滋養(yǎng)肌膚的作用。此中藥方具有
調節(jié)內分泌、抑制皮脂腺分泌的作用,可于殺滅痤瘡桿菌,用于痤瘡的治療。根據中醫(yī)辨證施治
痤瘡在臨床分為三種類型:肺經風熱型:治療原則宣肺清熱,涼血解毒。在原有主方的基礎上加
入黃連、黃芩、桑白皮3味中藥;腸胃濕熱型:治療原則清熱、化濕通腑,在原有主方的基礎上
加入黃柏、茵陳兩味中藥;血瘀痰濕型:治療原則合營化痰散結,在原有主方的基礎上加入桃
仁、紅花兩味中藥。
  

21.馬鈴薯配合艾灸可愈壓瘡
自2011年至2013年5月,我科護理人員運用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溫陽散結、通經活絡、化腐生肌
的中醫(yī)理論,采用馬鈴薯配合艾灸外敷治療壓瘡,收到了明顯的療效。
治療方法
壓瘡傷口用碘伏常規(guī)消毒創(chuàng)面后,用生理鹽水沖洗潰瘍面,然后在創(chuàng)面周圍皮膚處行按摩術,以
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取艾條一根點燃,在距創(chuàng)面3厘米左右處做回旋灸。以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
痛為度。每次灸10~15分鐘。取新鮮馬鈴薯洗凈后切成片約0.2~0.5厘米厚,敷于創(chuàng)面周圍皮膚
處。
治療效果
患者傷口在一周左右大多傷口紅潤有光澤,無分泌物肉芽組織新鮮,創(chuàng)面周圍皮膚向中央延生,
生長迅速。15~20天左右結痂,20~30天脫痂。
結論
壓瘡是指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huán)障礙、局部持續(xù)缺血、缺氧、營養(yǎng)不良而導致的軟組織的
潰爛和壞死,好發(fā)于長期臥床及患有疾病的高齡患者。壓瘡雖有多種藥物治療方法,但大多采用
單一抗生素及其他藥物涂覆治療,有的藥物對創(chuàng)面刺激性較強,且抗菌藥物在表面停留時短,不
利于創(chuàng)面愈合,因而治愈率低。
用艾灸配合馬鈴薯外敷治療壓瘡,療效顯著。艾灸熱力溫和,穿透力強,有活血、溫通經絡調和
氣血,消淤散結的功效,艾條燃燒所放出的熱量能使局部溫度增高、血管擴張,促進局部血液循
環(huán),減輕炎癥水腫及組織缺氧,促進炎癥的吸收和消散,促進創(chuàng)面的愈合。新鮮馬鈴薯含龍葵堿
有緩解痙攣,減少滲出的作用;茄堿有興奮平滑肌及抗真菌的作用;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
素C,對組織細胞修復愈合非常重要。
其性和味甘,無毒性,具有和胃調中、益氣健脾、強身益腎、消炎、活血消腫的功效。應用此法
優(yōu)勢還在于,無不良反應與毒副作用,取材容易,成本低??s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減輕了患者
的痛苦和經濟負擔,而且療效顯著,避免了因為感染而危及生命的危險,值得臨床推廣。

22.痤瘡小驗方
痤瘡是一種常見的外科疾患,本病好發(fā)于顏面、前胸、后背,即皮脂腺豐富的部位。始以丘疹,
輕度瘙癢,自感疼痛,或痛癢交加,數(shù)日形成結節(jié)或膿皰,結節(jié)處可擠出白色碎米樣粉汁,遺留
瘢痕為特征的一種皮膚病,多發(fā)于青春期發(fā)育的男女。病由濕熱內蘊,交阻于肌表,致毛囊皮脂
腺導管口徑變小,濕聚栓塞毛囊口,而成痤瘡。
偏方組成:麻黃20克,金銀花20克,敗醬草20克,連翹20克,赤小豆30克,桑白皮20克,焦麥芽
20克,薏苡仁30克,生地黃3克,甘草3克。用水1600毫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溫服,每次200
毫升,每日3次。
凡辨證屬濕熱蘊結,運用本方效果不錯,方中重用麻黃意在使毛孔開,邪有出路。通常服一周自
覺癥狀減輕,皮膚損害處明顯消退。建議連服兩周。愈后囑患者經常用溫水、硫黃香皂洗臉,勿
濫用化妝品,以免堵塞毛孔,造成皮脂郁積再發(fā)。另外,增加體育鍛煉有助于早日康復。注意服
藥后一經汗出,麻黃劑量減半。對于體虛者忌用。
  

23.治痤瘡偏方
內服方:桑白皮、黃芩、夏枯草各20克,枇杷葉、黃連各9克,連翹、赤芍各15克,山楂、薏苡
仁各30克,炮穿山甲10克。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10天為1療程。
外洗方:苦參、皂角、透骨草、土茯苓各30克,貫眾、姜黃、防風各20克,生地、地榆、大黃各
10克。水煎外洗患處,每日1~2次,每日1劑,直至痊愈。
  

24.馬勃白芷浸液治瘡
馬勃50克,白芷50克,75%酒精500毫升,將馬勃粉末和白芷片放入瓶口較大的玻璃瓶中,蓋上瓶
蓋。待藥物浸泡一周后,濾去藥渣,瓶裝封存待用。適用于各類濕瘡、癬、嬰兒濕疹、藥物性皮
炎、肥瘡、濕腳氣、蟲咬性皮炎等。
用法:將瘡面用濕熱水洗凈,拭干,用棉球或棉棒蘸藥液涂于瘡面,1日2~3次,一般用藥5~7日
即可。

25.褥瘡外治方
紫花地丁30克,生地、當歸各15克,地榆、大黃、黃柏、五倍子各10克。將上藥搗碎,置于砂鍋
內,加入50度白酒500毫升蓋好,浸泡24小時,再加入50度白酒300毫升,煎至400毫升,過濾后備
用。先清理好瘡面,再用4層無菌紗布浸藥液后,擰至不滴水為度,濕敷于整個瘡面上,外用數(shù)
層無菌紗布覆蓋包扎,每日換藥2次。


26.治痤瘡方
方藥 茵陳50克。
用法 水煎,每日分2次口服,7天為1療程,一般治療2個療程,個別患者服用3個療程。服藥期間
禁用油脂化妝品和外搽藥物。
說明 茵陳一藥,臨床上多用以治療黃疸,風癢瘡疥多因濕熱所致,故茵陳亦可治之。《醫(yī)學入
門》即謂之“消遍身瘡疥”。《本草再新》亦謂之“療瘡火諸毒”?!妒備洝芬痍愝?
散,“治風瘙癮疹,皮膚腫癢”。
《千金方》用茵陳煎湯,“洗遍身風癢生疥瘡”。足見其治瘡之功不同凡響。
  
27.中藥外敷治褥瘡驗方
褥瘡多由局部組織長期受壓,發(fā)生持續(xù)缺血缺氧,營養(yǎng)不良致組織潰爛壞死。褥瘡是臨床上常見
的并發(fā)癥之一,中藥外敷治療褥瘡可取得良好的療效。
紅當酒外敷
將紅花30克、當歸尾30克浸入50%乙醇(酒精)1000毫升中,浸泡一個月濾取清液備用。
取紅花酒少許涂于受壓部位,用大小魚際肌在受壓部位由輕至重環(huán)形按摩3~5分鐘后,擦滑石粉
或爽身粉,每日4~6次。
三黃藥酒外敷
取黃連10克,黃柏20克,金銀花20克,連翹20克,生大黃20克,桃仁20克,紅花20克,自然銅10
克,75%的酒精500克,浸泡一周,濾取清液,靜置過夜,取上清液裝罐備用。
用時先洗凈患處,將藥液溫熱至38~41℃為宜,將敷料(3~4層紗布)浸透,擰至不滴水后,敷于
患處,3~5分鐘更換一次,每次敷20~30分鐘,每日3~4次。
二黃連翹液外敷
黃連20克,黃芩15克,連翹15克,加水200毫升,浸泡20分鐘,煎煮后濾出藥液備用。
涂敷前清潔創(chuàng)面,用消毒棉簽蘸藥涂擦,I期褥瘡隔10分鐘一次,連涂3次;Ⅱ期、Ⅲ期褥瘡無菌清
創(chuàng)后,用適當大小的無菌紗布浸藥濕敷創(chuàng)面,上蓋油紙保持濕潤,每次半小時,每天治療3次,
以兩周為一療程。
生肌玉紅膏外敷
當歸身60克,白蠟60克,輕粉12克,甘草30克,紫草6克,血竭12克,麻油500克。
將患處用生理鹽水洗凈,敷上生肌玉紅膏,每日一次,治療中重度褥瘡。
龍血竭外敷
先用3%過氧化氫溶液擦洗潰瘍表面,然后用生理鹽水沖洗干凈。用無菌紗布擦干傷口水分后,將
龍血竭膠囊內的粉末均勻地敷在潰瘍面上,外蓋無菌干紗布,每日換藥1~2次。
紫草油外敷
取紫草200克,加入麻油500毫升浸泡24小時,濃度約為40%左右。然后將紫草油過濾出來,裝入
500毫升空瓶內,高溫消毒后即可使用??纱龠M局部創(chuàng)面愈合,加速上皮生長。
  
28.生肌散治壓瘡
生肌散具有化腐生肌、解毒止痛的功效。
使用前,先用薄荷、芒硝各10克、金銀花15克,加水煎煮30分鐘制成清潔液,用以清洗創(chuàng)面,除
去壞死組織,直至微出血后,用消毒棉簽拭干,將生肌散均勻地噴涂在創(chuàng)面約1毫米厚,外敷無
菌紗布,每日換藥1~2次。經臨床驗證,對壓瘡有較好療效。
  
29.治壓瘡
煅石膏、黃芪各30克,血竭、枯礬、乳香、輕粉各15克,冰片3克。共研磨成細粉,充分混合后
裝瓶備用。使用時先用雙氧水和生理鹽水徹底清潔瘡面,消除壞死組織后,用無菌棉簽蘸取碘伏
消毒瘡面及周圍皮膚,然后把此藥粉均勻撒在瘡面上,用無菌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天或隔天
換藥1次。
  

30.妙用白酒治凍瘡秘方
1. 取老姜半斤,榨汁,白酒適量,再加入適量熱水泡腳。每次泡半小時左右,期間水涼了要及時
添加熱水,一般泡3~5次可見效,亦可預防凍瘡來年復發(fā)。
2. 紅辣椒10克,去籽切碎,放入白酒60毫升中浸泡7天,再加入樟腦3克搖勻。使用時用消毒棉簽
蘸藥液,外搽凍瘡部位,每日兩次,連用一周。

31.臁瘡驗方9則
臁瘡又稱小腿潰瘍,好發(fā)于長期從事站立工作,并伴有下肢青筋暴露的患者,在小腿下1/3處足踝
上端內外側皮膚和肌肉之間,先癢后痛,焮紅漫腫,繼而破爛潰瘍不斂或斂后又因碰而復發(fā)。本
病可就地取材,選用以下驗方治之:
1.黃鱔適量,去骨,剁成肉泥,敷于患處,3小時更換一次。
2.白糖適量,將瘡面清洗后撒上一層白糖,外用紗布包扎,兩天換藥一次。
3.蜂蜜250克,淀粉適量,二者混勻,調成膏狀,外涂患處,每日一次。
4.桑蠶繭一個,白礬少許,將白礬裝入蠶繭內,燒炭,研末,香油調涂患處。
5.無花果數(shù)個,搗爛,敷于患處;或將其焙燥研末,撒布瘡面,外包扎。
6.生棉籽適量,研粉,香油調涂患處,每日一次。
7.蒼耳子100克,生豬板油適量,將蒼耳子焙黃研末,與豬板油放于案板上砸成糊狀。用時先將瘡
面用石灰水洗凈、擦干,再將藥膏攤貼于瘡面,外用紗布包扎。
8.白蘿卜一個,切碎,砂鍋煮熟,搗成膏狀,外敷患處,以紙包扎,每日一次。
9.大棗(去核)3個,胡椒7個,蔥根10個,共搗如膏狀,攤于布上,貼敷患處,每隔3天換藥一
次。

32.黃水瘡驗方6則
黃水瘡又名“浸淫瘡”,初起紅斑,上現(xiàn)水皰,小如豌豆,大如蠶豆,皰液透明,四周紅潤,皰
壁薄而易破,滲流黃水,結成膿痂,痂蓋四周翹起。多發(fā)于夏秋之交,兒童更易感染,常生于臉
面、耳頸、四肢等暴露部位,具有傳染性??蛇x用以下驗方治療:
1.青黛2克,黃柏粉15克,和勻撒布患處。
2.槐枝炭50克,研細粉,香油調涂患處,每日兩次。
3.黃瓜秧適量,燒成灰香油調和,攤在紗布上,敷患處,每日一換。
4.鮮馬齒莧洗凈搗爛,涂敷患處。
5.石榴皮適量,煎湯放冷,搽洗患處,1日數(shù)次。
6.生大黃15克,枯礬10克,共研細末,香油調成糊狀,涂患處,每日兩次。

33.瘡口不斂驗方
取鮮豬膽5個,將膽汁入罐,另取五倍子60克破碎,白芨40克同入另一罐煎汁濃縮至約100毫升,
濾渣再同豬膽汁煎熬成流膏約200毫升,以膏能拉出絲為度,裝瓶備用。熬膏火候宜先武后文,
邊熬邊攪,決不可有糊臭味。
使用方法:創(chuàng)口直徑一般在3厘米之內。用消毒棉簽沾取本膏適量,均勻涂擦創(chuàng)口和空腔,敷料
包扎。
凡創(chuàng)口空腔有明顯膿性分泌物者,應徹底清創(chuàng)后使用。有空腔者,涂藥后應加壓包扎。

34.凍瘡小驗方
山楂紅花酒
制法:生山楂300克或干山楂片150克,草紅花100克,裝入廣口瓶中,加入60度燒酒(沒過山楂約
1厘米)。每日攪動,泡1周后可局部外用。用后添酒,始終保持白酒沒過山楂1厘米。
功效:活血通絡、消腫祛寒。用于因寒冷受凍引起的局部紅腫癢痛。
辣椒貼
制法:小紅辣椒(以朝天椒最辣者為好)4~5個,縱行剪開,去子,置瓷碗內。滾開水半碗沖泡
約15分鐘,待辣椒內面發(fā)黏時貼于凍瘡處。每日2~3次。
功效:有活血通絡祛寒作用。用于手足或面部因寒冷引起的紅腫癢痛。
提示:以上兩個驗方,皮膚破潰處不可用。

35.療瘡驗方秘方
[通治方]
凌云鵬:拔療散。
蒼耳蟲150克 明礬末15克 朱砂2克 黃升丹15克
以明礬、朱砂末與蒼耳蟲研勻后陰干,或用石灰收干,再加黃升丹研細,點敷局部,貼膏藥后,
即有滋水流出,腐栓易出。
此方源于浙江民間一林姓草醫(yī),治療極效,不肯外傳。后經其親屬見示原方,試用后效捷,無不
良反應。
--《臨診一得錄》
[辨證方]
1、熱 證
凌云鵬:七味治療湯,治面部及手部療瘡,確有顯效。
夏枯草 菊花 地丁 銀花 蒲公英各9~15克 蚤休6克 生甘草3克
水煎頻服。已現(xiàn)療毒走散現(xiàn)象者,加金石斛9克。不適用于爛療疫療的毒邪走散之證。
--《臨診一得錄》
趙炳南:解毒清熱湯,治療、癤、癰、急性丹毒初期及一切體表感染初起。
蒲公英30克 野菊花30克 大青葉30克 紫花地丁15克 蚤休15克 花粉15克 赤芍9克
水煎,早晚各服一次。
--《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顧伯華:芩連消毒飲,治療顏面療瘡、手足療瘡、紅絲疔。
黃芩10克 黃連6克 生山梔10克 制川軍9克 野菊花10克 半枝蓮10克 銀花12克 赤芍9克 連翹15克 紫地
丁15克 生甘草6克
水煎服。
--《中國中醫(yī)藥報》1990;2;23
陳實功:七星劍,治十三種療瘡。初起憎寒作熱,惡心嘔吐,肢體麻木,癢痛非常,心煩作躁,
甚者昏饋,急宜服之。
野菊(嫩頭) 蒼耳頭 豨薟草 半枝蓮 地丁草各9克 麻黃3克 紫河車6克
用好酒500毫升,煎至l碗,濾清熱服,被蓋出汗為度。冬月無鮮草,宜預采陰干,臨時煎服之亦
效。
--《外科正宗》卷二
2、實 證
張錫純:友人朱缽文傳一治療方:大黃、甘草各30克,生牡蠣18克,瓜蔞仁40粒(搗碎)。療在上
者川芎9克作引,在兩臂者桂枝尖9克作引,在下者懷牛膝9克作引,煎服立愈。大黃可斟酌多
用。此亦重用大黃,是以奏效甚捷也。
--《衷中參西》中冊
余無言:常用療毒方(盧成琰氏方)治療療瘡及療毒走黃,經治患者甚眾,實有良效。
巴豆(去皮膜) 明雄黃 生大黃各9克

上藥各研細末,再共研極細,加飛羅面醋糊丸,如梧子大。輕者每服6~7丸,重者可10丸左右,
白開水送服,俟瀉下3~5次,再以冷粥湯1小碗,服后多能止瀉。
--《名老中醫(yī)之路》(一)
凌云鵬:本人常用方一氣丹,對療瘡、發(fā)疽初起,膿腐不出者,有聚毒排膿之效。
斑蝥15克 制乳香9克 制沒藥9克 血竭3克 炒玄參9克 玄胡6克 麝香l克 梅片l克
各研細末,按量混和后研勻,貯瓶密封。臨用以少許點瘡頭上。
--《臨診一得錄》
李耀先:療毒內治以清熱解毒瀉火為主,忌用溫補之劑,常用方劑有瀉毒湯。
牡蠣12克 大黃10克 川黃連10克 連翹12克 川黃柏6克 條黃芩10克 竹葉6克 牛蒡子6克 梔子10克 金銀
花15克 天花粉10克 甘草3克 生姜3片 燈心3克
水煎服。服后如不瀉,加芒硝10克。
--《北京市老中醫(yī)經驗選編》(二)



4.雀斑偏方秘方




36.黃連消斑湯秘方
組成 黃連10克,干姜5克,清半夏10克,炙甘草15克,桂枝5克,黨參20克,白芍20克,川楝子10
克,延胡索15克,大棗10枚,三七3克。
功能 寒熱并用,化瘀消斑。
主治 過敏性紫癜(腹型),屬寒熱錯雜血瘀證,癥見皮膚紫斑,形狀大小不一,胃脘或臍腹疼痛,
黑便或便血,舌紅或有瘀斑,苔白或黃,脈弦或滑。
用法 1日1,水煎分3次服,夜間可酌加一次。忌食辛辣、寒涼,易過敏食物。
方解 本方以黃連、干姜為主藥,清上熱溫下寒,寒熱并用,清半夏、白芍、桂枝、延胡索、川楝
子、三七降逆,化瘀消斑為臣,佐黨參、甘草、大棗和中以復中焦升降之職,上藥合用共奏寒熱
并用,化瘀消斑之效。
加減 心下及胃脘疼痛喜按者加良姜、香附,拒按者加蒲公英、丹參;痛在臍腹喜按者加小茴香,
拒按者加丹皮;痛在少腹喜按者加烏藥、肉桂,拒按者加桃仁、蒲黃;虛寒偏重便血者,加炮姜、
白術、制附子;瘀熱偏重便血者,加大黃炭、生地榆、地丁。
臨床運用 對于血證紫癜,傳統(tǒng)習慣多用犀角地黃湯加減,雖對皮膚斑點有效,往往由于藥物偏涼
而使寒熱失調加劇,腹痛加重,治療不能繼續(xù)。本方是在《傷寒論》黃連湯的基礎上,結合多年
臨床經驗,酌加金鈴子散、白芍、三七而成。針對寒熱錯雜血瘀證的病機,可使上熱下寒或寒熱
錯雜得以和解,不治斑則斑自愈。臨床若運用得法,治療腹型紫癜一般1~2周使病情緩解穩(wěn)定,
3~4周基本治愈。

37.通脈消斑湯
組成 熟地15克,補骨脂15克,懷牛膝15克,姜半夏10克,制膽南星10克,川芎10克,田七10克,
蜈蚣10克。
功效 益元活血,化痰通脈。
主治 各種動脈硬化性疾病,如冠心病、腦動脈硬化癥及頸動脈硬化、下肢動脈硬化等周圍動脈硬
化癥等。
用法 每日1劑,水煎服。
方解 腎陽以促進機體的溫煦、運動、興奮和化氣為主要功用,這些功能使血液在脈管內正常運
行,腎陽虛,則津血運行減慢,津液不得輸布、聚液成痰,血液不得運行,留而成瘀,似動脈內
血液流動失常,致炎性細胞浸潤、內皮損傷、脂質沉積,形成動脈粥樣硬化;腎陰以促進機體的滋
潤、寧靜、成形和制約陽熱等為主要功用,腎陰通過三焦到達全身,促進津液分泌及血液生成,
津血有滋潤和濡養(yǎng)作用,腎陰虧虛,則津枯血少,化痰成瘀,滋潤和濡養(yǎng)作用失常,似血管內皮
損傷后,炎性細胞浸潤、脂質沉積,致動脈粥樣硬化。因此,腎之陰陽虧虛,痰瘀互結是動脈粥
樣硬化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病機之一。
方中熟地補血滋陰,益精填髓,《本草綱目》有云:“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補五臟內傷不
足,通血脈,利耳目,黑須發(fā)?!笨梢?,熟地不僅有補益的功效,同時可以通利血脈。補骨脂補
腎壯陽,溫脾止瀉,治療脾腎陽虛之腰膝冷痛,五更泄瀉,兩藥配伍,腎之陰陽雙補,津血互
生,血脈得津血滋潤而通利,氣血得陽氣助運而通暢。懷牛膝可以補腎精,散瘀血,《藥性
論》:“治陰痿,補腎填精,逐惡血流結,助十二經脈。”姜半夏、制南星具有燥濕化痰,消痞
散結,和胃止嘔的功效;瘀血是現(xiàn)代中醫(yī)研究動脈粥樣硬化所認為的主要病機,已經有大量的研究
證實川芎、田七兩種藥物可以從多個方面發(fā)揮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兩藥配伍不僅可補血潤
脈,還可活血通脈;血脈壅塞不通會導致頭暈、目眩、肢體麻木、痙攣抽搐等,“諸風掉眩,皆屬
于肝”,蜈蚣辛、溫,歸肝經,功善熄風止痙,溫通血脈。各藥相配,共奏補腎活血,化痰通脈
的功效?,F(xiàn)已經有臨床及動物實驗證實該方可減緩及阻礙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及發(fā)展,促進動脈粥
樣硬化斑塊穩(wěn)定的作用。

38.治雀斑良方
黃瓜粥
取大米100克,鮮嫩黃瓜300克,精鹽2克,生姜10克。將黃瓜洗凈,去皮去心切成薄片。大米淘洗
干凈,生姜洗凈拍碎。鍋內加水約1000毫升,置火上,下大米、生姜,武火燒開后,改用文火慢
慢煮至米爛時下入黃瓜片,再煮至湯稠,入精鹽調味即可。一日二次溫服,可以潤澤皮膚、祛
斑、減肥?,F(xiàn)代科學研究證明,黃瓜含有豐富的鉀鹽和一定數(shù)量的胡蘿卜素、維生素C、維生素
B1、維生素B2、糖類、蛋白質以及芥、磷、鐵等營養(yǎng)成分。經常食用黃瓜粥,能消除雀斑、增白
皮膚。
  

39.山楂蛋清消除老年斑
中醫(yī)認為,老年斑是由于年老后氣虛血瘀,不能上榮營養(yǎng)面部所形成。治宜益氣養(yǎng)血、活血化
瘀。若經常以山楂蛋清敷面治療,往往可獲得滿意效果。
方法:先用溫水洗臉,擦干。將生山楂去核后搗碎,每次取10克,以雞蛋清調成糊狀,薄薄地敷
于面部,保留1小時后洗凈,每天早晚各敷1次。敷上藥糊后,可輕輕按摩面部,以助藥力滲透。
1個月為1個療程。
山楂味酸甘,入脾胃經和肝經,功擅活血通脈,其有效成分能擴張血管,清除局部瘀滯。蛋清中
富含多種氨基酸,有滋潤皮膚的作用,有助于消除皮膚色素斑。山楂與蛋清調和后敷面,既可調
暢面部氣血,又能潤膚消斑,故對老年斑有較好的療效。老年朋友不妨一試。

少白頭及面部瘀斑驗方
少白頭和面部瘀斑是較為常見的由血液色素變化引起的慢性疾患。本病多見于青少年,男女均可
發(fā)生。
筆者臨床60余載,曾用烏發(fā)化斑丸(自擬)治療本病,效果頗為滿意,現(xiàn)介紹如下:
1. 方藥:地黃、何首烏、墨旱蓮、黑芝麻、黑豆、胡桃肉各30克,女貞子15克,西當歸、杭白
芍、黑玄參、枸杞子、杭菊花、霜桑葉、白蒺藜各13克,藏紅花、粉丹皮各10克。
2. 制法:上藥共研細末。煉蜜為丸,如川楝子大。
3. 服法:每日服兩次,每次兩丸。如服湯劑,可隔日服1劑。
4. 禁忌:忌食辣椒、酒類及其他刺激性食物。
5. 此方治療斑禿和脫發(fā)亦有良效。
  

5.脫發(fā)偏方秘方


40.側柏葉骨碎補酊外搽治療脫發(fā)驗方
脫發(fā)驗方:生側柏葉100克,骨碎補150克,用95%的酒精500毫升浸泡14天后備用。用時每日取少
許藥液涂擦脫發(fā)處頭皮,反復搽頭皮,局部發(fā)紅發(fā)熱最好。每日3~5次,直到新的毛發(fā)生長出
來。治療期間忌食辛辣、刺激之物,勿生氣動怒。
典型病例:劉某,男,25歲, 2004年4年8月來我院就診,發(fā)現(xiàn)頭部左側有2處圓形脫發(fā)2年多余,
洗頭時脫發(fā)較多,油多發(fā)細軟,睡眠不佳,夢多,煩悶,汗多,面赤。查毛囊發(fā)育好,閉塞嚴
重,左側頭部有2處5分錢大小的斑禿。舌質淡紅,苔厚膩,脈弦滑。西醫(yī)診斷為脂溢性脫發(fā),中
醫(yī)診斷:斑禿。證屬陰虛血熱?;颊呓浂嗉裔t(yī)院治療,不見好轉,經人介紹來我院中醫(yī)治療。就
用上方治療,并口服防風通圣丸和逍遙丸。治療15天后,自覺睡眠已有好轉,頭油減少,脫發(fā)已
減少,30天后,斑禿處已有新發(fā)長出,病人心情特別好,信心十足,堅持治療2月后,斑禿處全
部長出了脫發(fā)。春節(jié)前來復查,新發(fā)長得很好,沒有再脫發(fā)。
評:脫發(fā)一證,一般認為多系肝腎虧虛、氣血不足所致,其治不離滋補肝腎、益氣養(yǎng)血之法,常
有不效者。中醫(yī)認為,稟賦不足,毛孔疏松,風邪乘虛而入,日久生熱化燥,或火盛血虛,發(fā)失
滋養(yǎng)者,亦為常見。然臨床采用滋補肝腎、益氣養(yǎng)血,加清熱涼血潤燥劑服之,未必有效,故可
開外用一途。外用側柏葉治脫發(fā),歷來文獻多有記載。如《日華子本草》有“燒取汁涂頭,黑潤
髭發(fā)”之描述;《梅師方》載“以側柏葉治頭發(fā)不生”;《圣惠方》載“以柏葉治頭發(fā)黃赤等,
然皆作為外用”。側柏葉味苦、澀,性微寒,歸肺、肝、大腸三經,有益陰清熱、涼血止血、祛
痰止咳之功,本用于各種熱性出血及咳喘痰多之證。該藥之特長并不在上述疾病之治療,而在外
用治療脫發(fā),且療效較他藥為優(yōu),其機理或與其能益陰、清熱、涼血有關。但柏葉治脫發(fā),必須
生用、外用,若炒炭或內服則療效幾喪失殆盡。骨碎補苦溫,歸腎肝經,能補腎生發(fā),還有活血
之效,與側柏葉同用有協(xié)同作用。
  

41.桑皮柏葉湯防脫發(fā)
脫發(fā)是常見的疾病,現(xiàn)在脫發(fā)發(fā)病率有升高的趨勢?,F(xiàn)介紹一治療脫發(fā)的驗方。
具體方法是:桑根白皮、生側柏葉各60克,先用3000毫升清水浸泡40分鐘,武火煮沸10分鐘,再
文火煎30分鐘,去渣,放涼后外洗頭部,以沖洗為宜,適當讓藥液在頭皮停留,最后用清水沖
掉。洗頭的同時一定要輔以頭皮按摩,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加速藥液吸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桑根白皮又叫桑白皮、桑皮,性甘、寒,無毒,內服能瀉肺平喘、利水消腫,外用可治“發(fā)鬢墮
落,發(fā)槁不澤”,因此古人說它,“煮汁染褐色,久不落”。生側柏葉味苦辛,性寒?!侗静菥V
目》中記載其“燒取汁涂頭,黑潤鬢發(fā)”,它與桑白皮合用能固發(fā),與麻油混合外用可治頭發(fā)不
生,與豬油混合外用可使頭發(fā)色黑而潤,因此是歷代中醫(yī)家“護發(fā)美發(fā)”的常用藥。桑白皮與側
柏葉相伍,對于防止脫發(fā)、促進頭發(fā)生長有很好的效果。

42.治療脫發(fā)外用偏方
偏方一
組成:芝麻梗、清明柳(清明節(jié)左右采的柳樹嫩葉)各80克。
用法:將上兩藥煎水洗發(fā)并按摩頭皮,連續(xù)使用1~2月。
偏方二
組成:茯苓500~1000克。
用法:將茯苓研為細末,每服6克,白開水沖服,每日2次。堅持長期服用,以發(fā)根生出為度。
偏方三
組成:桑葉、麻葉各300克。
用法:二藥粉碎后,加入75%酒精100毫升,浸泡1周后過濾藥液,分裝備用。取藥酒外涂患處,
并按摩3分鐘左右,每日2次。
偏方四
組成:當歸、黑芝麻各250克,紅糖適量。
用法:先將當歸和黑芝麻放到鍋中炒熟,再將二者研成細末。飯后用紅糖水沖服1勺,每日服用3
次,連續(xù)服用2個月可見效。
  

43.脂溢性脫發(fā)偏方介紹
脂溢性脫發(fā)偏方:大黃60克,細辛15克,辛夷、川椒各15克,研成粗末,用95%酒精600毫升浸泡
一天,過濾,藥渣再用酒精100毫升浸泡半月后過濾,兩次藥合并,加入冰片2克,備用。先用清
水洗凈頭部油污,干后蘸上藥外搽,每日3次,連續(xù)使用。
  

44.燙傷驗方
1.木芙蓉花適量,曬干后研成末,用麻油調抹于患處。如有泡潰破,用雞蛋清擦洗患處。
2.凌霄花根適量,井水一碗,研磨成糊狀,調抹于患處,每日可進行3~5次。
3.鮮苦瓜適量,用清水洗凈,去除皮、瓤,搗爛如泥狀,調敷于患處,每日換藥3次。
4.鮮側柏葉300~500克,洗凈后搗爛如泥狀,加75%酒精適量調成糊狀,敷于患處,隔天換1次藥。
5.鮮大薊根適量,洗凈后搗爛,取其汁液,與適量食用油調拌成糊狀,敷于患處,每2日換1次
藥。
6.冰片6克,蜂蜜30毫升,雞蛋3個。將冰片研磨成細粉,放于干凈的玻璃瓶內,取蜂蜜、雞蛋清
共調和成糊狀,用消毒紗布浸透平鋪于患處,每日換藥3次。
  

45.脂溢性脫發(fā)偏方
方藥:熟地黃30克,枸杞子15克,菟絲子15克,桑葚15克,旱蓮草10克,何首烏15克,當歸30
克,生黃芪15克,白芍15克,川芎6克。
用法:水煎服,連用15劑。局部可用鮮姜片外擦,每日2~3次。

46.脫發(fā)驗方秘方
[通治方]
宛新掙:我用加減美髯湯作為基本方治療斑禿已近六年,治療42例,均獲得滿意效果。一般連續(xù)
服藥20一30劑即獲顯效。
何首烏30克 當歸30克 杭白芍12克 魚鰾膠9克(烊化) 菟絲子l0克 補骨脂9克 枸杞子10克 懷牛膝l0克 
代赫石6克 淡竹葉9克 連翹心4.5克 炙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劑。
--《千家妙方》下冊
[辨證方]
1、虛 證
周鳴歧:生發(fā)飲,治療脫發(fā)及須發(fā)早白。
生地20克 熟地20克 當歸20克 側柏葉15克 黑芝麻30克 炙首烏25克 旱蓮草20克
先將藥物用冷水浸泡約l小時即行煎煮,煮沸后改文火繼煎30分鐘,每劑藥可煎服3次。肝腎虧虛
甚者(多為斑禿),加枸杞、菟絲子、女貞子各20克、五味子10克;風盛血熱者(多為脂溢性脫發(fā))
去熟地、黑芝麻,加蟬蛻10克、白蘚皮20克、地膚子10克、苦參15克、丹皮、川芎各10克、蜈蚣3
條(研末服);兼氣滯血瘀者,加紅花、桃仁各10克、赤芍15克、雞血藤30克。
--《中國中醫(yī)藥報》1990;2;16
俞長榮:我曾用新制生發(fā)湯治療l0余例脫發(fā)病人,均有效果,對青年女性患者療效更顯著。一般
服20余劑,脫發(fā)可控制,連服一個月后,新發(fā)即可逐漸長出。
制首烏24克 熟地15克 側柏葉15克 黃精15克 枸杞12克 骨碎補12克 當歸9克 白芍9克 紅棗5枚
水煎服,每日l劑,一個月為一療程。
黃××,女,18歲,福建省防疫站。頭頂脫發(fā)數(shù)處,梳頭洗頭時掉發(fā)甚多。服用新制生發(fā)湯30劑
后,新發(fā)生長良好,舊發(fā)已不再脫落。
--《千家妙方》下冊
朱仁康:生發(fā)一號丸,治脂溢性脫發(fā)。
生熟地各90克 當歸90克 白芍60克 女貞子30克 菟絲子30克 羌活30克 木瓜30克
上藥研成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9克。每日早晚各服l九,開水送服。
--《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2、實 證
趙炳南:祛濕健發(fā)揚,治脂溢性脫發(fā)。
炒白術15克 澤瀉9克 豬苓15克 萆薢15克 車前子9克 川芎9克 赤石脂12克 白藥皮15克 桑椹9克 干生
地12克 熟地12克 首烏藤15克
水煎服,日1劑,分兩次服。
--《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鄒麗笙:治發(fā)易脫落。
榧子3個 胡桃2個 側柏葉30克
搗浸雪水梳發(fā),永不落且潤。

--《外治壽世方》卷二
  

6.牛皮癬偏方秘

47.自擬方外洗治足癬感染
足癬感染是由于足部淺表霉菌滋生,因不及時用殺霉菌藥物治療而致的繼發(fā)感染,特別是水皰
型、浸漬型足癬,感癢即抓,使表皮脫失,露出紅色濕潤面,最易繼發(fā)感染。表現(xiàn)在趾縫、足
趾、足底潮紅腫脹疼痛,有黃白色黏液濃液滲出,腹股溝淺表淋巴結可腫大。此時應引起重視,
因足癬感染后細菌沿淋巴管入內,繼發(fā)小腿丹毒、淋巴管炎等病變,應積極治療。
筆者認為,本病除酌情用抗生素外,取中藥水煎后泡洗,獲效非常顯著。方用土茯苓30~50克,
黃柏30克,苦參30克,白鮮皮30克,地膚子30克,萆薢30克,土槿皮30克,銀花30克,蒲公英30
克,地丁30克,枯礬30克,水煎約2000毫升,待溫浸泡患足,每次30分鐘,日2次,2日1劑。此療
法能使藥效直達病所,發(fā)揮滲濕清濕熱消炎作用,感染癥狀較快消失,皮疹消退。
在足癬感染同時,患者因病灶存在,而發(fā)生癬菌疹,是皮膚對細菌及其代謝產物在遠隔部位發(fā)生
的一種變態(tài)反應。主要表現(xiàn)為雙手指、手背、手掌出現(xiàn)粟粒至高梁粒大紅色丘皰疹,密集分布,
亦具瘙癢灼熱感。此時宜注意皮疹內沒有真菌,切不可亂用殺霉菌藥物,若誤用反而使皮損加重
擴展,遷延治療,可用上述藥液分開浸泡。
  

48.銀屑病冬病夏治療效好
銀屑病俗稱“牛皮癬”,中醫(yī)稱之為“白疕”,是一種原因不明的慢性紅斑、鱗屑性皮膚頑疾。
常易反復發(fā)作,多數(shù)患者冬重而夏輕。根據中醫(yī)“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的防病治病原則,采用
冬病夏治綜合療法,對銀屑病進行治療,不僅可以使藥物充分有效吸收,且副作用小,療效顯
著。
中藥藥?。喝焓且荒曛嘘枤庾钔鷷r,人體為適應外界氣溫,全身“汗孔”(包括大汗腺、皮
脂腺)最大限度張開,中藥經過皮膚藥浴更易吸收。同時與中藥內服相結合,借助天之陽氣以扶
助、激發(fā)人體正氣,祛除體內伏邪宿痰,從而祛除疾患??扇〉?、地骨皮、七葉一枝花、徐長
卿、刺五加皮、杭白菊、側柏葉等組方藥浴。
中藥內服:可針對身體的肝陰不足,寒邪遇冷導致血瘀等癥適當?shù)胤弥兴?,扶正固本,增強?
體的抗病能力,以預防冬天病情加重。組方為青黛、黃連、黃芩、大黃、玄參、龍膽、菊花、土
茯苓等,每日一劑,早晚分服。
穴位貼敷:于每年夏季三伏天上午午時以前為佳,每伏各貼藥膏一次,貼于相應穴位。經過2~4
小時后,所貼藥物會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所。在貼藥期間如皮膚感覺特別痛
癢,可提前取下。治療后局部反應較重者,可請醫(yī)生處理。
  

49.治牛皮癬驗方
荊芥、花椒、龍膽草、地膚子各15克,防風12克,蟬蛻18克,白鮮皮、白花蛇舌草各26克,黃連8
克,槐米16克,烏梢蛇13克,薏苡仁30克。水煎服,每日1劑,10~20劑為1個療程。若同時配合
外治法(蛇床子、白芷、百部各9克,共放入100毫升白酒中浸泡 5~6天,每日早晚2次用棉球蘸
取藥液涂患處)效果更佳。
  

50.牛皮癬(神經性皮炎)驗方秘方
[通治方]
凌云鵬:滅癬藥膏為家傳方,善治頑癬(神經性皮炎),涂擦以后,痂面易脫,而濕爛瘙癢迅速消
除,皮色較淡或沉著。
川烏 草烏 藏紅花 大楓子 木鱉子 狼毒 血竭 雄黃各9克 檳榔 蒼術 黃柏 蕪荑各12克
先將血竭、雄黃取出另研細末,后與余藥研細和勻,用凡士林調成20%軟膏。每日涂擦一次。本
藥具有毒性,不可入口。
--《臨診一得錄》
陳實功:頑癬必效方,治多年頑癬,諸藥熏擦搽洗不效者,用之即愈。
川槿皮120克 輕粉 雄黃各12克 百藥煎12克 斑蝥(全用)3克 巴豆(去油)4.5克 大黃60克 海桐皮60克
上為極細末,用陰陽水調,抓損敷藥,必待自落。
--《外科正宗》卷四
[辨證方]
1、虛 證
朱仁康:養(yǎng)血潤膚飲,治皮膚痞癢癥,牛皮癬靜止期(血虛風燥型),紅皮癥等。
生地15克 熟地15克 天冬9克 麥冬9克 花粉9克 當歸9克 黃芪9克 升麻6克 黃芩9克 桃仁9克 紅花9克
水煎服。
--《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朱仁康:潛陽熄風方,治泛發(fā)性神經性皮炎,慢性等麻疹。
生熟地各15克 當歸9克 何首烏9克 紫貝齒30克 磁石15克 生龍牡各15克 代赭石15克 珍珠母30克 白芍
9克
水煎服。
--《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2、 實 證
李耀先:以下為治療牛皮癬之經驗方,確有良效,療程一般為三個月左右。
白蘚皮12克 地膚子12克 苦參10克 當歸15克 生地30克 首烏l0克 金銀花30克 烏蛇30克 全蝎6克 蜈蚣5
條 皂刺6克
水煎服。
--《北京市老中醫(yī)經驗選編》(二)
李耀先:主治風癬、牛皮癬。
川椒l.5克 生草烏12克 生川烏12克 川槿皮1.5克 潮腦1.5克 雄黃12克 煙焦餾12克 白芷0.1克 巴豆
霜0.6克 斑蝥0.6克 鹽姻0.1克 信石0.3克 白礬0.6克
共為細面,將香油熬開后晾溫,調和上藥,敷患處。
--《北京市老中醫(yī)經驗選編》(二)
趙學敏:治牛皮風癬。
川槿皮30克 大楓子仁15個 半夏15克
河、井水各1碗,浸露7宿,入輕粉3克于水中,用禿筆掃涂,有臭涎出方妙。但忌洗澡。能于夏

月治之尤效。
--《串雅內編》卷二
朱仁康:皮癬膏,治神經性皮炎、脂溢性皮炎。
黃柏 白芷 輕粉各25克 煅石膏 蛤粉 五倍子各30克 硫黃 雄黃 銅綠 章丹各15克 枯礬 膽礬各6克
以上各藥均取凈末,研和極勻,加凡士林500克調和成膏。外擦患處,每日一二次。
--《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趙炳南:搽黃藥粉,主治神經性皮炎(干癬)。
梔子30克 雄黃12克 朱砂12克 輕粉12克
用黃瓜把、茄子皮或生姜片蘸藥外用,或配成10%軟膏外用。潰瘍瘡面勿用。
--《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陶承熹:牛皮癬方。
香油30克 全蝎7個 巴豆20粒 斑蝥10個
同熬至焦黑色,濾去渣,入黃占3克,候熔收起。外擦。
--《惠直堂經驗方》卷三
萬潛齋:治遠年男女陰陽血癬、牛皮癬奇效方。
土荊皮60克 木鱉子1個(切片) 檳榔7個(切片) 防風3克 麝香0.6克 冰片0.9克 土螺聊(即蝸牛)7個
用頂好干燒酒l000克,將前藥浸在有嘴瓦罐內,封固7日,勿令泄氣。搽患處即愈,多搽永不再發(fā)。愈后終身戒食牛肉、螺螄,不致再患。
--《壽世新編》

7.白癜風偏方秘方


51.白癜風單方驗方
①復方馬齒莧搽劑(外用)
組成:馬齒莧20克(鮮品加倍),紅糖10克,醋70毫升。
用法:上三味煮沸后過濾,避光保存。每日蘸少許濾液涂患部1~2次。
療效:用本方共治療125例,臨床痊愈57例,好轉57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為91.2%。
②制斑注射液
組成:補骨脂2O00克,白蒺藜50O克。
用法:上藥制成注射液1000克,每支2毫升,每日或隔日2~4毫升肌肉注射,20次為一療程,間隔
1周后可繼續(xù)用藥。
療效:共治療40例,臨床痊愈23例,顯效11例,好轉3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2.5%。
③白蒺藜沖劑
組成:白蒺藜5公斤。
用法:上藥洗凈,水煎兩次,濃縮至10:1浸膏,再按1:4加糖制成顆粒沖劑,每包30克。每日1包,
分早晚兩次溫開水沖服。孕婦及血壓偏低者慎用。
療效:共治療27例,臨床痊愈4例,顯效7例,好轉11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81.48%。

52.白癜風驗方
芍、女貞子、墨旱蓮、制何首烏、生地、丹參各30克,白芷、牡丹皮各15克,紫草、川芎、白蒺
藜各12克。濃煎取汁500毫升,每日3次,飯前溫服;小兒及年老體弱者酌減。30天為1個療程。
服藥治療期間禁用維生素C藥物,忌食西紅柿、草莓、柑橘、獼猴桃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及辛
燥之品。
  

53.藿香正氣水治白癜風
中醫(yī)認為,白癜風系風濕二邪侵入毛孔,致氣血瘀滯、毛竅閉塞而成,用中成藥藿香正氣水可以
治療。
藿香正氣水外用,一日多搽幾次,先在手腕處掌面搽幾次,看看有無過敏,無異常反應再用。搽
局部病變時微用力,反復蘸擦至皮膚微紅為度,治療1~2月,有效繼續(xù)治療,無效則停用,患者
不妨一試。
  

54.巧用藿香正氣水治白癜風秘方
中醫(yī)認為,白癜風是因風濕兩邪侵入毛孔,導致氣血淤滯、毛竅閉塞而成,用中成藥藿香正氣水
治療可能會有一定效果。
具體方法是:外用,一日多擦幾次,先在手腕處掌面擦幾次,看看有無過敏反應,若無異??稍?
用;擦局部病變時可微用力,以反復擦至皮膚微紅為度,連用1~2個月為1個療程。
點評:藿香能通竅,可促進化濕氣行,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血行則淤散。
  

8.蕁麻疹偏方秘方



55.桃仁液外擦治療蕁麻疹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系多種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種皮膚黏膜血管反應性疾病。表現(xiàn)為時隱
時現(xiàn)的、邊緣清楚的、紅色或白色的瘙癢性風團。
驗方:取鮮桃仁500克,置1000毫升酒精中。夏、秋季浸泡7日,冬、春季浸泡15日。浸泡后過濾
裝入瓶中,密封備用。每當蕁麻疹發(fā)作時,用棉簽蘸桃仁液,外涂于患處。每次發(fā)作即涂,涂后
瘙癢即止,隨后風疹塊可消失?;蛉□r桃仁250克,苦參20克,置于500毫升白酒中,密封連浸10
天,過濾瓶裝,密封備用。用時外搽患部。
蕁麻疹中醫(yī)稱“癮疹”,俗稱“風疹塊”。發(fā)病機制主要是過敏、自身免疫、藥物、飲食、吸入
物、感染、物理刺激、昆蟲叮咬等原因引起肥大細胞依賴性和非肥大細胞依賴性導致的炎癥介質
的釋放,造成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增加、炎癥細胞浸潤。桃仁為薔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種子,
具有活血祛瘀、潤腸通便之功效。桃仁含苦杏仁甙、揮發(fā)油、脂肪油?,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桃仁
有消炎、抑菌、鎮(zhèn)痛、鎮(zhèn)靜、保肝、利膽、抗過敏、抗腫瘤等作用。臨床用酒精泡桃仁外搽治療
蕁麻疹,效果滿意。但是孕婦忌用此方。
  

56蕁麻疹外用方
①百白馬勃酒
組成:百部100克,白蘚皮25克,白芥子20克,馬勃15克。
用法:上藥用紗布包好扎嚴,用開水澆透藥包,再用60度白酒煎開,倒于藥包碗中,泡片刻后即
可取藥包擦患處。如藥包變涼可將酒燒熱后,再泡再擦,每日1~2次。
療效:共治療123例,全部痊愈。
②浮萍煎
組成:紫背浮萍150克(鮮品加倍),蠶砂100克。
用法:上藥包煎至沸后約10分鐘,取汁3000~5000毫升,待溫度能耐受時,用毛巾蘸藥汁,從上
向下搽擦,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鐘,搽后切勿用水清洗。
療效:共治療97例,效果良好。
  

57.寒冷性蕁麻疹驗方
生姜3克,白芍10克,甘草6克,地膚子10克,蟬蛻6克,桂枝6克,白術10克,防風10克,黃芪12
克,大棗3枚。水煎,早晚各服用1次,每日1劑,7劑為一個療程。
  

5.蕁麻疹外洗驗方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系多種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種皮膚黏膜血管反應性疾病。表現(xiàn)為時隱
時現(xiàn)的、邊緣清楚的、紅色或白色的瘙癢性風團,中醫(yī)稱“癮疹”,俗稱“風疹塊”。每遇此
證,筆者常用下列方劑,收效頗佳?;颊卟环猎囈幌?。
驗方1:艾葉25克,防風20克,荊芥20克,透骨草30克。水煎,趁熱外洗患處。每劑藥可用2天,
每天洗2次。洗后要避風寒。
驗方2:麻黃15克,川椒10克,益母草25克,蛇床子20克。水煎,趁熱外洗患處。每劑藥可用2
天,每天洗2次。洗后要避風寒。
  

59.治寒性蕁麻疹驗方
1、米醋100毫升,木瓜60克,生姜9克。共放入砂鍋中煮,待醋干后,取出木瓜、生姜食用,分早
晚2次吃完,7天為1個療程。一般連用1~2個療程可愈。
2、桂枝、白術、防風各10克,白芍、黃芪、白蒺藜各12克,生甘草5克,生姜3片,大棗10枚。水
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7劑為1療程。一般服藥1~2個療程可愈。
  

60.治蕁麻疹方
組成:白酒100克,生艾葉10克。
用法:上藥共煎至50克左右,頓服。每天1次,連服3天。
體會:方中生艾葉辛溫芳香,祛風勝濕;白酒辛溫,升陽發(fā)散,二藥雖為辛溫之品,適用于各種
證型的蕁麻疹。
  

61.單味徐長卿治蕁麻疹
蕁麻疹于中醫(yī)有風疹、赤面游風、風丹等病名,乃過敏性疾病。其癥表現(xiàn)為皮膚突現(xiàn)風團,瘙癢
莫名,急性者驟起而驟消,慢性者反復發(fā)作,頗為頑固。筆者老師石恩駿認為其病理固然為風邪
挾寒熱襲之,內蘊肌表而疏泄不利所致,也可因腸胃不和,蘊濕生熱,郁于肌膚所發(fā),其癮疹紅
多白少,紅者固然多與風熱有關,白者未必為風寒所客,血虛血瘀及氣虛者,常見于慢性蕁麻
疹。石恩駿曾長期用防風通圣散治蕁麻疹有效,后以此方加徐長卿則療效可增一成,又以單味徐
長卿水煎服療效亦好,再加蜂蜜水煎服,則療效大增。具體使用方法如下:徐長卿25克,蜂蜜15
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服,或徐長卿粉碎以蜜為丸,重9克,每次1丸,每日3次,溫開水
服。用于急慢性蕁麻疹,一般急性者用水蜜煎劑,慢性者多用蜜丸。
徐長卿辛溫,具祛風解毒,止痛活血之力,各書有將其列入麻醉止痛藥,因其可止各類疼痛;或
將其列入婦科用藥,因其可以通經;或將其列入化瘀藥,因其可以活血。而上世紀70年代貴陽醫(yī)
學院所編《中草藥資料》將其列入皮膚科用藥之首,似從實踐中研究得來,有其獨到之見解。石
恩駿認為,徐長卿祛風解毒之力略勝其活血止痛之力,故一般皮膚瘙癢、接觸性皮炎、帶狀皰疹
等皮膚病皆可用之,尤以蕁麻疹療效最好,多因其祛風解毒之力也。蕁麻疹雖病在肌表,然或本
有瘀滯或反復發(fā)作,每致臟腑失其常度,久則氣血運行不暢,脈絡瘀阻,亦可借徐長卿活血行氣
之力而取效,所謂血行風自滅也。徐長卿治過敏性哮喘亦有效,故可能具抗過敏之直接作用,固
雖其性辛溫,均可用于臨床寒熱不同辨證之患。然石恩駿認為,臨床若見熱象偏重,心煩口渴,
便秘溲赤,舌紅脈弦滑數(shù)者,本方無論何種劑型,應加適量熟大黃為宜。
蜂蜜和營衛(wèi),潤腸肺,通三焦,調脾胃,并有清熱解毒之功用,而蕁麻疹必有營衛(wèi)不和,臟腑滯
澀,三焦不利,脾胃邪壅之病理,風熱邪毒自然稽留于肌腠為病也。蜂蜜或入煎劑,或為蜜丸,
皆為治療之藥,非僅調味賦型之劑也。
  

62.治療蕁麻疹小驗方
蕁麻疹, 中醫(yī)稱之為癮疹, 是一種以風團時隱時現(xiàn)為主的瘙癢性過敏性皮膚病, 臨床表現(xiàn)為皮膚出
現(xiàn)鮮紅色或蒼白色風團, 發(fā)無定處, 忽起忽退, 瘙癢不堪, 消退后不留痕跡。現(xiàn)介紹以下驗方供讀者
參考。
1. 白楊樹皮30g, 徐長卿30g, 敗醬草30g。水煎, 溫洗患處, 每日3~ 4 次, 連用3~ 5 天。
2. 白鮮皮30g, 金銀花30g, 黃芩9g, 赤芍15g, 蟬蛻12g, 紫草6g。水煎, 每日1 劑, 早晚分服,連用3~ 4
天。
3. 制首烏15g, 石菖蒲10g, 苦參15g, 威靈仙10g, 甘草6g。水煎, 每日1 劑, 早晚分服, 黃酒為引, 連用3
日。對風邪誘發(fā)者效果尤佳。(山東省諸城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丁樹棟 )
  

63.帶狀皰疹驗方
側柏葉為柏科植物側柏的嫩枝葉。其味苦澀,性微寒,有清泄肝膽濕熱、收斂涼血解毒之功效。
用其治療帶狀皰疹,效果頗佳。
方法:取新鮮側柏葉用清水漂洗干凈,瀝去水,搗成泥狀,然后和雞蛋清調和成糊狀涂于患處
(約1厘米厚),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天換藥兩次。涂前局部應先用生理鹽水沖洗,消
毒。一般24小時后疼痛可緩解,水皰開始結痂,3~5天可獲痊愈。
  

64.帶狀皰疹外治驗方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常見皮膚病,俗稱“蛇串瘡”、“纏腰火丹”。早期
應用中藥外治法,對治療帶狀皰疹并緩解疼痛和縮短疼痛周期十分有利。
1.青蜈散:藥用青黛、黃柏各5份,蜈蚣兩份,冰片一份,共研細末,加麻油調成稀糊狀,外涂患
處。
2.雄陀散:藥用雄黃、枯礬、密陀僧各15克,制乳香、沒藥各10克,青黛30克。共研細末,過100
目篩,加生石灰水上清液、香油各40毫升調和,外涂患處,以結痂、保持濕潤為度。
3.二味拔毒散:雄黃、枯礬各兩份研細末,青黛粉3份,加濃茶水,調敷患處。
  

65.治寒冷性蕁麻疹驗方
荊芥、防風各8克,白蒺藜、胡麻仁、生地黃、地膚子、苦參各10克,忍冬藤、蒼耳子、白鮮皮
各15克,烏梢蛇、僵蠶各10克,露蜂房、甘草各6克,生姜3片,紅棗10枚。水煎服,每日一劑,
分早晚兩次服。一般服藥3~5劑可愈。
  

66.治帶狀皰疹驗方
帶狀皰疹,俗稱纏腰龍,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皰疹性皮膚病。初起患部多有癢、痛,接著皮膚上
出現(xiàn)成簇的紅斑,并很快發(fā)展成水皰,皮疹沿周圍神經分布呈帶狀,患者自覺灼痛,尤以夜間為
重。秋季是其高發(fā)季節(jié),治療可選用以下驗方:
1.鮮馬齒莧適量,洗凈搗爛成糊,涂敷患部。每日換藥2~3次,連用3~5天即可獲愈。
2.取仙人掌20克,去刺皮,搗成糊狀,調入冰片1~2克,涂敷患部,外覆食用薄膜及紗布,包扎固
定。每天涂敷一次,一般連用3~5天即可獲愈。
3.無花果葉適量,洗凈切碎搗爛,以少許食醋調糊,涂敷患部,勤換藥。一般治療1~3天,皰疹即
見萎縮干癟,但有破潰者不宜使用。

67.單純皰疹驗方
單純皰疹是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皮膚感染。中醫(yī)稱為熱瘡,多由外感風熱毒邪阻于肺胃,蘊
蒸肌膚而發(fā)。好發(fā)于口唇、鼻孔周圍皮膚黏膜交界處,自覺瘙癢,有灼熱感?,F(xiàn)介紹一則中藥驗
方如下:
取青黛、冰片各等份。兩藥混合,兌成散劑。使用時局部用生理鹽水清潔后,將藥粉撒與創(chuàng)面
上,兩天換藥一次。一般用藥2~3次后,瘡面基本結痂,繼續(xù)用藥可愈。
  

68.蟬蛻防風黃酒湯治蕁麻疹
蕁麻疹俗稱風團、風疹團、風疙瘩、風疹塊,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中醫(yī)稱之為“癮
疹”,認為該病主要是風、濕、熱邪蘊于肌膚所致。皮疹表現(xiàn)為風團塊、潮紅斑,大小不等,形
狀各異,成批出現(xiàn),瘙癢難忍。
蕁麻疹在春季多發(fā),現(xiàn)介紹一個治療蕁麻疹的非常有效的經驗方“蟬蛻防風黃酒湯”。
組方:蟬蛻、防風各15克,黃酒50~100毫升。
用法:將蟬蛻、防風武火煎沸后,再以文火煎煮5~10分鐘,加入黃酒再煎5分鐘即成,頓服,連
用5天。
方解:蟬蛻辛甘寒,具有疏散風熱、透疹止癢之功,用于風邪客于皮腠而致之癮疹,能疏風止
癢;防風辛甘微溫,具有解表祛風勝濕之功,為風病之要藥,用于風邪客于肌膚之癮疹、濕疹,
能祛風、除濕止癢。黃酒辛甘苦溫,具有活血養(yǎng)血、祛風潤膚的作用,可宣行藥勢,活血潤膚止
癢。諸藥共奏養(yǎng)血祛風止癢之功。酒精過敏者不宜使用。
  

69.皮膚瘙癢癥及蕁麻疹驗方
龍眼殼味甘、性溫,有散風疏表、消疹止癢之功效,臨床用以治療皮膚瘙癢癥及蕁麻疹,療效頗
佳。
方法:取龍眼殼30克,加水1000毫升,浸泡2小時,大火煮沸,改文火繼續(xù)煎20分鐘,放涼后用藥
汁擦洗患處,每日2次。一般連用7天可愈。此方簡便易行,經濟實用,無不良反應,患者不妨一
試。
  

70.風疹(蕁麻疹)驗方秘方
[通治方]
冉小峰:麻黃蟬蛻湯有消除風疹塊的良好近期療效,部分患者經治療后有可能取得被動脫敏的徹
底效果。我臨床治療蕁麻疹數(shù)十年,一般2~3劑藥消退,極少有服藥無效考,從近期療效論,可
謂是特效方劑。
麻黃9克 蟬蛻9克 槐花米9克 黃柏9克 烏梅9克 板藍根9克 甘草9克 生大黃9克
上8味,加水700毫升,浸泡30分鐘,加熱煮沸30分鐘,濾過,藥渣再加水350毫升煮沸30分鐘,濾
過,合并兩次濾出液即得。每日l劑,分2次服。
出現(xiàn)全身反應,有發(fā)熱惡寒者,加銀花15克、紫蘇3克;大便干結,大黃增至15克;出現(xiàn)氣短、
呼吸困難者,加杏仁9克、瓜萎15克;大便溏者,首劑后去大黃,加丹皮9克;出現(xiàn)惡心、嘔吐、
腹痛者,加厚樸9克、枳實9克、建曲9克;小便短赤者,加滑石粉9克、石斛12克,生大黃減至6
克。
--《歷代名醫(yī)良方注釋》
[辨證方]
1、寒 證
朱仁康:止癢永安湯,治冷激性蕁麻疹。
荊芥9克 防風9克 麻黃6克 桂枝9克 白芷6克 羌活9克 蟬衣6克 當歸9克 赤芍9克 桃仁9克 紅花9克 水
煎服。
--《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朱仁康:寧蕁丸二號,治慢性等麻疹(遇風冷即起)。
生黃芪310克 防風250克 炒白術250克 桂枝310克 白芍310克 生姜150克 甘草150克 大棗310克
研成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9克。每日服2次,每次服2丸。
--《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2、熱 證
趙炳南:荊防方,適用于急性蕁麻疹偏于風熱者,為病程在一個月以內的專用方。
荊芥穗6克 防風6克 僵蠶6克 金銀花12克 牛蒡子9克 丹皮9克 紫背浮萍6克 干生地9克 薄荷4.5克 黃
芩9克 蟬衣4.5克 生甘草6克
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朱仁康:寧蕁丸一號,治急慢性等麻疹。
生地300克 當歸90克 荊芥90克 蟬衣60克 苦參90克 白蒺藜90克 知母90克 生石膏150克 紫草90克 桃仁
90克 生甘草60克
研成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9克。每日2次,每次2丸。
--《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朱仁康:烏蛇搜風湯,治慢性蕁麻疹。
烏蛇6克 羌獨活各6克 防風6克 炙僵蠶6克 生地15克 丹皮9克 丹參9克 赤芍9克 黃芩9克 銀花15克
水煎服。
--《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3、虛 證
俞長榮:加減當歸飲乃余經過三十余年的摸索總結而出,治療慢性等麻疹有顯效。
當歸9克 白芍9克 生地15克 何首烏30克 川芎6克 白芨9克 地龍9克 路路通15克 地膚子12克 烏藥6克
荊芥6克 防風6克 甘草5克
水煎服,每日l劑,可連服30~40劑。
--《千家妙方》下冊
4、實 證
朱仁康:活血祛風湯,治慢性蕁麻疹,皮膚瘙癢癥。
歸尾9克 赤芍9克 桃仁9克 紅花9克 荊芥9克 蟬衣6克 白蒺藜9克 甘草6克
水煎服。
--《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趙炳南:全蟲方是以大敗毒湯為借鑒而化裁的經驗方,功在熄風止癢,除濕解毒。主要用治濕蘊
日久,風毒凝聚所引起的慢性頑固性以瘙癢為主癥的皮膚疾患。
全蟲(打)6克 皂刺12克 豬牙皂角6克 刺蒺藜15~30克 炒槐花15~30克 威靈仙12~30克 苦參6克 白蘚
皮15克 黃柏15克
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9.皮炎濕疹偏方秘方



71.神經性皮炎單方驗方
①天胡荽汁
組成:天胡荽。
用法:用新鮮天胡荽全草洗凈將水陰干,搗爛取汁。用時,先以刀輕刮皮損部位(或用梅花針叩
打),令滲血,然后用天胡荽汁涂擦患處,每天2~3次。
療效:用此法治療33例神經性皮炎,其中31例于10天內臨床痊愈,2例無效,總有效率為93.9%。
②濃縮食醋
組成:食醋500克(以瓶裝陳醋為佳)。
用法:將食醋放鐵鍋內煮沸濃縮至50克,裝瓶備用。用時將患處溫水洗凈,用消毒棉球蘸醋直搽
患部,每天2~3次。切忌用生冷水外洗,搽藥時先抓搔患處以疏松汗腺。
療效:用此法治療神經性皮炎72例,臨床治愈65例,有效5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7.2%。
③新鮮豆腐渣
組成:豆腐渣(要當天新鮮者)。
用法:先用梅花針叩打皮損區(qū),令滲血,再取新皮損部位,約0.5~1厘米厚,并用油紙覆蓋、包
扎,每日或隔日1次,連續(xù)7次為一療程。
療效:用本法治療9例神經性皮炎患者,均在7~15天內獲愈。
  

72.五倍子洗劑治肛門濕疹
肛門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其皮損呈多形性,具有劇烈瘙癢、病程纏綿難愈的特點。以中老
年人多見。中醫(yī)認為,本病多因濕熱聚集,蘊釀成毒,浸淫皮膚,下注而成。治宜清熱燥濕,解
毒止癢。臨床采用五倍子洗劑外洗治療,療效較好。
方法:取五倍子、蛇床子各30克,紫草、土槿皮、白蘚皮、石榴皮各15克,黃柏、赤石脂各10
克,生甘草6克。將上藥置于紗布袋中,扎緊袋口,放入鍋中,加水5000毫升,煎至3000毫升,取
出布袋,將藥汁倒入盆中,趁熱熏洗,每次洗20~30分鐘,每天2次,3天1劑藥。輕者連洗7天左
右可愈,重癥需洗1~2個月可愈。

73.肛門濕疹五倍子洗劑驗方
肛門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其皮損呈多形性,具有劇烈瘙癢、病程纏綿難愈的特點。以中老
年人多見。中醫(yī)認為,本病多因濕熱聚集,蘊釀成毒,浸淫皮膚,下注而成。治宜清熱燥濕,解
毒止癢。臨床采用五倍子洗劑外洗治療,療效較好。
方法:取五倍子、蛇床子各30克,紫草、土槿皮、白蘚皮、石榴皮各15克,黃柏、赤石脂各10
克,生甘草6克。將上藥置于紗布袋中,扎緊袋口,放入鍋中,加水5000毫升,煎至3000毫升,取
出布袋,將藥汁倒入盆中,趁熱熏洗,毎次洗20~30分鐘,毎天熏洗2次,3天1劑藥。輕者連洗7
天左右可愈,重癥需洗1~2個月可愈。
  

74.地龍白糖液外敷治慢性濕疹
組成:活蚯蚓60克,白糖30克。將蚯蚓洗凈放入碗內,加入白糖,蚯蚓見了白糖,就會做垂死掙
扎,然后身上的肉就會化成殷紅色的水液。取此水液外敷患處,每日2~3次。
點評:蚯蚓又名“地龍”,中醫(yī)認為本品性寒,味咸,有清肝熱,息風、解痙,解毒,活血通
絡、消腫止痛、利水等功效?!侗静菥V目》記載:用韭菜地蚯蚓搗爛,涼水調勻,涂敷,對口
瘡、瘡毒、咽喉腫痛、皮膚濕瘡等癥,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配以白糖,能使創(chuàng)面微生
物脫水,不僅對細菌和病毒有抑制作用,還有收斂止痛的作用。用地龍白糖液治療皮膚病外科
病,現(xiàn)代臨床資料可謂比比皆是,除治療慢性濕疹外,廣泛用于慢性皮膚潰瘍、小兒腮腺炎、鵝
口瘡、丹毒、固定性紅斑,甚至用于外科骨折、前列腺炎,眼科砂眼與結膜炎等等。

75.芒硝外治驗方
芒硝為含硫酸鈉的天然礦物,經精制而成結晶體。因其味苦性寒,寒能勝熱,在臨床中用于皮外
科某些局限性的肌膚焮紅、灼熱、腫脹、痛癢之癥,以本品為主,酌情配伍相應之品,或水煎熏
洗,或置藥液中浸泡,或作冷濕敷等,能盡快促使熱清毒解,炎癥吸收,收到清熱消腫散結、止
癢痛的功效。實踐證明,有些病變,單用本品外治即可,癥癥初起者療效尤佳。
腳癬感染:芒硝50克,黃柏30克,穿心蓮30克,土茯苓30克,水煎適量待溫浸泡患處,每次30分
鐘,日2次,2日1劑。滲濕清熱消炎效捷。
紅斑性濕疹:芒硝適量,配牡丹皮、白鮮皮、地膚子,水煎適量待涼,浸泡患處,或用紗布蘸藥
液濕敷患處,至癢感消失,皮損消退。
蟲蛟皮炎:芒硝適量,配白鮮皮,水煎適量待涼,紗布蘸藥液濕敷患處,5~10分鐘更換1次,至
皮損消退,痛癢消失。
接觸性皮炎:芒硝適量,配牡丹皮、白鮮皮,水煎適量待涼,紗布蘸藥液濕敷患處,5~10分鐘
更換1次,至皮疹消退,癢感消失。
丹毒:除用抗生素外,芒硝100克,水煎約1000亳升待涼,用紗布疊至6層蘸藥液擰至不滴水為
度,敷于患處,日數(shù)次。敷后晚間用芒硝與凡士林調成15%軟膏涂于患處,紗布包敷,使熱清毒
解,炎癥消散。
炎性外痔:芒硝50克,赤芍30克,地榆30克,水煎適量待溫度適宜時熏洗坐浴,每次30分鐘,日2
次,至腫消痛止。
急性乳腺炎:除用抗生素外,取芒硝15克,天花粉10克,赤芍粉10克,入凡士林100克中調勻成
膏,涂于患處,紗布包敷,日2次,至炎性腫塊消散。

76.濕疹止癢六法
濕疹是最常見多發(fā)的皮膚病,原因復雜。有多種皮損表現(xiàn),形態(tài)各異,可有潮紅、丘疹、水皰、
滲液、糜爛、流滋、結痂、肥厚、皸裂等癥狀。中醫(yī)依其性質特點,又有“浸淫瘡”“濕毒
瘡”“濕瘍”等病名。按發(fā)病部位不同而稱,耳部者為“旋耳瘡”,手部為“瘑瘡”,陰囊部
為“繡球風”,腘窩部為“四彎風”,小腿部為“濕臁瘡”。主要癥狀是瘙癢感劇烈,且遷延時
間較長。臨床中宜據癥分型辨治。
健脾清濕熱止癢
癥狀表現(xiàn):四肢呈現(xiàn)大小不一片狀紅色皮疹,有少許滲出或黏膩性黃色痂皮,伴抓痕,邊緣不
清,瘙甚??诳囵つ?,納食不香,渴不欲飲,溲黃,大便黏滯。舌質紅,苔黃略膩,脈濡數(shù)。
證屬:脾失健運,濕熱互結。
治則:健脾清濕熱止癢。
方藥:白術10克,茯苓10克,薏苡仁30克,黃連9克,佩蘭9克,梔子9克,陳皮6克,白鮮皮10
克,地膚子9克,滑石9克,竹葉6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1劑。
滋陰清熱除濕止癢
癥狀表現(xiàn):軀干、肢體在片狀紅斑基礎上,有數(shù)個或十個粟粒大丘疹分布,覆少許鱗屑,有時見
黏液滲出,除瘙癢劇烈外,皮損處觸之灼熱,此型濕疹遷延時間較長。伴口渴咽燥,唇干,午后
低熱,溲黃便干。舌質紅,苔少,脈細滑數(shù)。
證屬:陰津不足,虛熱內生,蒸灼肌膚,與濕相合。
治則:滋陰清熱,除濕止癢。
方藥:生地30克,玄參30克,沙參15克,麥冬15克,石斛10克,知母10克,天花粉10克,胡黃連
10克,地骨皮10克,車前子10克,大黃10克(后入),白鮮皮12克,地膚子10克,水煎服,日1
劑。
清利肝經濕熱止癢
癥狀表現(xiàn):陰囊部瘙癢劇烈,抓后皮膚潮紅,并有少量黃白色黏液滲出,呈糜爛狀,邊緣不清。
口苦渴不欲飲,頭眩,小溲色黃,尿有熱感。舌質紅,苔黃略膩,脈弦數(shù)。
證屬:肝經濕熱下注,蘊于陰囊部。
治則:清利肝經濕熱止癢。
方藥:龍膽草10克,梔子10克,黃芩10克,柴胡9克,車前子10克,澤瀉9克,木通5克,白鮮皮12
克,苦參10克,地膚子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1劑。
除頑濕止癢
癥狀表現(xiàn):雙手背、雙小腿正側及踝足部,發(fā)生大小不一紅褐色皮損,陣發(fā)性劇烈瘙癢,伴有搔
痕及少許黏液,邊緣不清,觸之灼熱,毎于春夏季節(jié)癥狀加重。
證屬:頑濕蘊聚。
治則:除頑濕止癢消疹。
方藥:土茯苓50克,苦參30克,薏苡仁30克,黃柏30克,白礬30克,五倍子30克,白鮮皮30克,
蛇床子30克,地膚子30克,水煎適量待溫,浸泡或用紗布蘸藥液頻洗患處,每次30分鐘,日2~3
次,2日1劑。

77.養(yǎng)血潤膚祛濕止癢
癥狀表現(xiàn):軀干四肢出現(xiàn)大小不一淡褐色皮疹,伴抓痕、血痂、黏痂、色素沉著,部分苔蘚樣
變,邊緣不清。肢體倦怠乏力,納差,癢劇時影響入眠。舌質淡,苔薄,脈弱。病程較長。
證屬:日久氣血虛弱,肌膚失養(yǎng),加之體內有濕,蘊聚而致。
治則:養(yǎng)血潤膚,祛濕止癢。
方藥:當歸15克,白芍20~30克,熟地20~30克,川芎10克,何首烏15克,阿膠10克(烊化),土
茯苓12克,苦參10克,白鮮皮15克,地膚子10克,水煎服,日1劑。
祛濕疏風止癢
癥狀表現(xiàn):雙手掌、手背、足跖,皮膚粗糙,有細薄鱗屑及搔痕,或見黏液滲出,皮損高出皮膚
表面,色呈淡褐,邊緣不清,癢感劇烈。
證屬:濕熱久蘊,感受風侵。
治則:祛濕疏風止癢。
方藥:苦參30克,土茯苓30克,黃柏30克,何首烏30克,蛇床子30克,地膚子30克,防風30克,
白蒺藜30克,水煎適量待溫,泡洗患處,每次20分鐘,日2~3次,2日1劑。
  

78.治陰囊濕疹驗方三則
1、取鮮魚腥草100克(或干品15克),放入1000毫升水中煮沸3-5分鐘,待其稍涼后,用紗布蘸藥
液溫洗陰囊(注意不要燙傷皮膚),每天早、晚各洗1次,連用5-7天。
2、取蜈蚣10條,土鱉蟲、地龍各6克,將上藥烤干研成極細粉末,加香油(或芝麻油)適量攪
勻,調成糊狀油膏,瓶裝備用。
使用時,先用苦參30克,地膚子、蛇床子、白鮮皮各10克,黃芩15克,煎水外洗患處,然后將上
藥膏涂搽于患處。
3、取桉樹葉100克,麻柳樹葉80克,艾葉90克。清洗干凈后,放入砂罐內加水500-600毫升,煎煮
20分鐘后,棄渣取濾液,用潔凈紗布蘸濾液洗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丁樹棟)

79.慢性濕疹驗方
慢性濕疹是常見的頑固性皮膚病,屬中醫(yī)“頑癬濕毒”范疇,病程纏綿,易反復發(fā)作常年不愈。
內服方
生地10克,白芍10克,丹參10克,當歸6克,生白術10克,茯苓10克,生苡仁10克,陳皮6克,防
風6克。水煎服,每日1劑。
外用方
枯礬、皂礬、輕粉、松香、赤石脂各30克。共研成細末,用香油調成糊狀,將藥厚厚的涂于患
處,待1小時左右,藥稍干后用紗布包裹,待其干燥結痂自行脫落而愈。
用藥治療期間,患者要保持情緒樂觀,避免精神緊張及過度勞累;忌食辛辣、牛羊肉、魚蝦等食
物。
  

80.治日光性皮炎方
內服方:生石膏15克,知母6克,薏苡仁20克,甘草3克,太子參10克,大黃12克。水煎服,每日1
劑,7天為1個療程。
外敷方:馬齒莧、苦參各30克,甘草10克。水煎后冷濕敷患處,每次20~30分鐘,每日1劑,每劑
藥可用3~5次,直至痊愈。
  

81.皮炎濕疹土大黃驗方
土大黃,又名吐血草、救命王、金不換、癬藥、化血蓮,為蓼科植物土大黃的根,黃色,肥厚且
大。系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于原野山坡邊,高約1米左右,5~7月開花結果,9~10月采收。土大
黃性平,味辛苦,無毒。能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殺蟲止癢。可治療咳血、肺癰、腮腺炎、大便
秘結、癰瘍腫毒、疥癬、燙傷、跌打損傷等。在臨床上應用土大黃治療皮炎和濕疹,獲得了良好
的療效。
治療方法:取土大黃干品50克或新鮮土大黃100克,水煎藥液洗患處,每日1劑,洗2~3次。經初
步觀察發(fā)現(xiàn),對急性皮炎和急性濕疹效果尤佳。
  

82.神經性皮炎外治12驗方
神經性皮炎又稱慢性單純苔蘚,是一種局限性皮膚神經功能障礙性皮膚病。該病發(fā)病初期僅有自
覺患部間歇性瘙癢,夜間尤甚,常致失眠,經搔抓皮膚出現(xiàn)淡褐色圓形或多角形丘疹,表面光滑
或覆有糠皮樣鱗屑,密集成群,隨病情發(fā)展,丘疹漸融合成片,形成苔蘚樣變。此時病變皮膚干
燥、增厚、皮紋加深,互相交錯,皮嵴突起,呈菱形或多角形,邊界清楚。好發(fā)于頸后、肘窩、
腘窩、股內側、尾骶及腕、踝等處。臨床可選擇以下方法進行治療。
1.取老黃瓜500克,冰片10克。將老黃瓜搗爛如泥,取其汁加入冰片充分搖勻后涂搽患部。每日3
次。
2.取白頭翁100克,梔子30克,雄黃15克,白芷30克。首先水煎白頭翁30分鐘后濾出藥液500毫
升,再將研為細面的梔子、雄黃、白芷兌入,充分搖勻后外搽患部。每日3次。
3.充分暴露患部并常規(guī)消毒后,術者一手拇指和食指捏住梅花針針柄的末端,上下顫動針頭,
利用針柄的彈性敲擊患部皮膚至微微有血滲出。每日1次。
4.取陳茶葉25克,艾葉25克,老姜50克,紫皮大蒜頭2個。將大蒜搗碎,老姜切片與茶葉共煎5分
鐘后,加食鹽少許,趁熱先熏后洗患部。每日2次。
5.取水牛蹄1個,茶油適量。將水牛蹄燒炭存性,研為細面,與茶油共調為糊狀外涂患處。每日
2次。
6.取韭菜30克,大蒜30克,共搗成糊狀后外敷患部。每日2次。
7.取土槿皮24克,雄黃12克,烏梅24克,米醋300毫升。將土槿皮、雄黃、烏梅共入米醋中浸泡2
周后,濾醋裝深色瓶中密封備用。使用時以棉簽蘸藥液少許外涂患部。每日2次。
8.取白蒺藜的果實100克,浸泡于95%的酒精300毫升中。5天后用棉簽蘸酒精擦拭患部。每日2
次。
9.百部30克,蛇床子30克,雄黃粉15克,共浸泡于95%的酒精500毫升中,1天后用棉簽蘸酒精擦
拭患部。每日2次。
11.用鮮白頭翁葉力度適中地在患部揉搓。
12.蚤休10克,研為細面后用香油適量調為糊狀外涂患部。
精神因素是引發(fā)神經性皮炎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故而患者應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
避免過度勞累和緊張,以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生活中的每一件大事小事,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項目和
文娛活動,適當加強鍛煉,減少焦慮,以樂觀健康的心態(tài)對于防治該病是很重要的。禁食辛辣刺
激性食物,避免飲酒、飲濃茶。有胃腸道功能失調者應予糾正。不能搔抓,忌用熱水及肥皂洗
擦。盡量避免搔抓患處。如實在奇癢難忍時,可用冷毛巾適當冷敷一下或立即擦藥,不應以熱水
燙來止癢。夏日防止太陽暴曬。
  

83.治神經性皮炎驗方
內服方:珍珠母(先煎)、靈磁石(先煎)各30克,茯神、酸棗仁、地龍、生地、白蒺藜各10
克,黃連、遠志、蟬蛻、防風各6克。水煎服,每日1劑。一般服藥5劑后,瘙癢減輕;再服5劑,
皮疹開始消退。
外洗方:苦參30克,地膚子25克,蛇床子25克,白礬25克,白鮮皮20克,白芷15克,花椒10克。
加水適量,煮沸后濾去藥渣,趁熱熏洗患處,每日1劑,每劑可用2~3次,每次30分鐘,直至痊
愈。
  

84自擬方治異位性皮炎
異位性皮炎又稱遺傳過敏性皮炎,發(fā)病與遺傳和變態(tài)反應有關。常見的過敏原有細菌、病毒、寄
生蟲感染以及昆蟲叮咬也可誘發(fā);精神因素、氣候變化、寒冷刺激及出汗等易使本病加重。中醫(yī)
認為本病多由先天不足,稟性不耐,濕熱蘊結于肌膚所致;或久病耗血,以致營血不足,血虛風
燥,肌膚失養(yǎng)而形成。皮疹為紅斑、丘疹或苔蘚樣丘疹,微有滲液。也可呈斑片而伴有鱗屑及色
素沉著,多為局限性,瘙癢劇烈,抓后滲液,擴展為大面積彌漫性苔蘚樣變。好發(fā)于肘、腘窩、
頸前、頸側部,以及面部、眼周圍、手背等處。筆者在臨床上應用養(yǎng)血祛風止癢的方法予以治
療,獲得了良好的療效。
藥物組成: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珍珠母(先煎)、牡蠣(先煎)、蒲公英各30克,丹參、雞血
藤各15克,苦參、制首烏、當歸各10克,生甘草5克。大便稀溏者,加焦白術10克,白扁豆12克,
去白花蛇舌草、蒲公英;頭暈、腰膝酸軟、體質虛弱者,加菟絲子(包煎)、肉蓯蓉各12克,淫
羊藿15克。
服用方法:水煎3次,合并藥液,分為早、中、晚飲服。
  

85.脂溢性皮炎可分三型論治
脂溢性皮炎與遺傳、激素、神經和環(huán)境因素有關。中醫(yī)認為本病多由肺胃內熱蘊蒸,或脾虛運化
失調、水濕內?;蜓擄L燥,肌膚失養(yǎng)所致。
本病好發(fā)于頭面、鼻旁溝、耳后、腋窩、上胸部、肩胛部、臍窩及腹股溝等皮脂溢出部位。皮損
處多為淡紅色或黃紅色如錢幣狀斑片,上附油膩性鱗屑或痂皮。干性皮脂溢出多見于干燥脫屑斑
片,自覺瘙癢??捎芯褚着d奮、皮脂分泌異常或有偏食習慣。病情嚴重或處理不當可發(fā)展為脂
溢性濕疹甚至紅皮病。此病筆者臨證分為3種證型予以論治。
肺胃熱盛型
臨床表現(xiàn)為起病突然,皮損紅色,并有滲出、糜爛、結痂、癢劇,伴心煩口渴,大便秘結。舌質
紅,苔黃,脈滑數(shù)。處方:地膚子20克,生地、黃芩、桑白皮、薏苡仁、生山楂各15克,槐花、
枇杷葉各10克,甘草、土大黃、黃連各6克。
脾虛濕困型
臨床表現(xiàn)為發(fā)病較緩,皮損淡紅或黃色,有灰白色麟屑,伴有便溏。舌淡紅,苔白膩,脈滑。處
方:茯苓12克,蒼術、厚樸、滑石、炒白術、豬苓、炒黃柏、炒枳殼、澤瀉各10克,甘草、陳皮
各6克。
血虛風燥型
臨床表現(xiàn)為皮膚干燥,有糠粃狀鱗屑,瘙癢,頭發(fā)干燥無光,常伴有脫發(fā)。舌質紅,苔薄白,脈
弦。處方:白蒺藜30克,何首烏20克,丹皮、地骨皮、生地各15克,黃芪、當歸、生山楂各12
克,荊芥、白芷、白芍、麥冬、僵蠶各10克。
以上3型處方均為內服,每日1劑,水煎3次合并藥液,分早、中、晚3次服用。
  

86.日光性皮炎分兩型論治
日光性皮炎,俗稱“曬斑”,是因強烈日光照射后,出現(xiàn)紅斑、水腫甚至水泡的急性皮膚炎癥,
屬光毒反應。中醫(yī)認為本病多由日光毒侵傷肌膚所致。多發(fā)于盛夏酷暑季節(jié),好發(fā)于顏面、頸
部、手臂、手背等部位?;疾孔茻崽弁椿蛭W,有脫屑或輕度色素沉著,嚴重者可有全身不適,
發(fā)熱、惡心、心悸等全身癥狀。筆者幾年來在臨床上分為兩種證型予以論治,均獲得了良好效
果。
熱毒侵襲型
受曬皮膚紅腫、光亮,或有紅色丘疹集簇,灼熱刺痛、瘙癢,或伴身熱、頭疼、口渴、小便赤
短。舌紅,苔薄,脈滑數(shù)。處方:生石膏30克,銀花、生地、紫花地丁各15克,野菊花、丹皮、
黃芩、連翹、梔子各10克,竹葉、甘草各6克。局部水腫者,加冬瓜皮、澤瀉各10克;身熱、口
渴者,加天花粉、桑葉各10克。每日1劑,水煎3次合并藥液,早、中、晚分服。
  濕毒互結型
曝曬處紅斑彌漫,腫脹明顯,水皰簇集,皰壁緊張,破后流黏液,或糜爛結痂,自覺瘙癢,灼
熱,口不渴或渴不多飲,眼瞼紅。舌質紅,苔薄黃或膩,脈滑數(shù)。處方:生地15克,澤瀉、車前
子、黃芩、赤芍、丹皮、柴胡各10克,龍膽草、木通、甘草各6克。水皰潰破糜爛者,加馬齒
莧、黃柏、蒼術各10克;身熱、口不渴者,加佩蘭8克,淡竹葉6克。每日1劑,水煎3次,合并藥
液,早、中、晚分服。
  

87.急性濕疹外治驗方
急性濕疹皮損呈多形性,開始為彌漫性潮紅,繼則出現(xiàn)多數(shù)密集的粟粒大的小丘疹、丘皰疹或小
水皰,基地潮紅。若經搔抓后,小丘疹、丘皰疹或小水皰頂端破潰,出現(xiàn)滲液、糜爛,甚或并
發(fā),瘙癢劇烈。伴胸悶納呆,心煩口渴,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苔薄黃膩,脈滑數(shù)。《醫(yī)學源
流》云:“外科之法,最重外治,清淺小恙,單靠外治收功;重癥急證,外治之法亦不可少”,
故除內服中藥外,外治可與內服藥收異曲同工之效,且內外兼治,療效倍增。
根據不同皮損表現(xiàn),可用以下驗方
熏洗方 苦參、地膚子、白鮮皮、地黃、甘草、黃芩各60g,水煎后,待溫度適中時可洗浴全身或
局部,日1~2次,每次15~20分鐘。適用于皮損彌漫潮紅,有丘疹、丘皰疹或小水皰者。
濕敷法 金銀花、訶子、烏梅、五倍子各30g,黃柏、苦參、公英、穿心蓮、地黃、澤瀉、茵陳、
車前草各60g,水煎液適溫,濕敷患處,每次30分鐘,日3次。適用于糜爛、滲液者。
涂搽法 黃連30g,甘草15g,研細末后,用開水調糊涂患處,半小時后去藥,日3次。適用于面
部、頭部、手部、足部等小面積皮損,表現(xiàn)為丘疹、潮紅等。
點藥法 枯礬10g,干姜9g,加入100ml香油中,浸泡3天后,用棉簽點涂,日6~10次。適用于外耳
道、腋窩、腘窩等皺褶處,小面積皮損,水皰、丘皰疹者。
艾灸法 艾條懸灸患處,每次10~15分鐘,日3~4次。適用于手部、足部等操作部位小面積糜爛、滲
液者。
貼臍法 干姜、肉桂各6g,丁香3g,研細末后,用藿香正氣水適量調涂貼敷臍部,日換藥1次。適
用于糜爛、滲液久不愈者。
  

88.妙方巧治春季常見病——濕疹
春天是容易誘發(fā)濕疹的季節(jié)。一些有過敏體質、過敏史的幼兒尤其容易發(fā)作。飲食是造成過敏的
最常見的因素,但過敏體質是最根本的原因。嬰兒的濕疹俗稱”奶癬”,是小兒最常見的過敏皮
膚病,多發(fā)于l~2個月大,較為肥胖的嬰兒身上,也可能發(fā)生在5~6個月大的孩子身上,容易隨
天氣變化反復發(fā)作,病情時輕時重。春季外界環(huán)境中會出現(xiàn)諸多的過敏原,易導致兒童濕疹的發(fā)
作。
以下偏方可以緩解濕疹的病情,減輕患兒痛苦。
核桃仁方
【原料】 核桃仁適量。
【主治】 濕疹。
【制法】 核桃仁搗碎,炒至焦黑出油,研成糊狀,冷卻后外敷患處。
【用法】 每日換藥1~2次。
【主治】 濕疹、皮炎。
嫩苦瓜方
【原料】 嫩苦瓜適量。
【制法】 嫩苦瓜洗凈,連皮、瓤一起搗爛,敷于患處。
【用法】 每日換藥兩次。
卷心菜方
【原料】 卷心菜250克,牛奶150克,白糖30克。卷心菜洗凈切碎,與牛奶一同煮湯,將熟時加入
白糖,趁熱服食。
【用法】 每日一次。
【主治】 濕疹、痱子。
黃柏方
【原料】 黃柏適量。
【制法】 黃柏研成粉末,用青魚膽汁拌和后,曬干研末,用干粉搽患處。
【用法】 每日一次。
【主治】 皮膚濕疹。
  

89.甘草治過敏性皮炎
凡因接觸某種化學物質(藥物、油漆、野草等)而引起的全身瘙癢,并有散在小大不等的丘疹,
抓后劇癢,甚至皮膚紅腫有滲液等情況,若采用甘草(中藥店有售)適量,加水煎煮后,過濾去
渣,外洗患處,一般用藥一次即愈。此方經濟實用,療效確切。
  

90.單純皰疹外治方
單純皰疹是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皮膚感染。中醫(yī)稱為熱瘡,多由外感風熱毒邪阻于肺胃,蘊
蒸肌膚而發(fā)。此病好發(fā)于口唇、鼻孔周圍皮膚黏膜交界處,自覺瘙癢,有灼熱感。現(xiàn)推薦一則中
藥外治驗方:
取青黛、冰片各等份。兩藥混合,兌成散劑。使用時局部用生理鹽水清潔后,將藥粉撒在創(chuàng)面
上,兩天換藥一次。一般用藥2~3次后,瘡面基本結痂,繼續(xù)用藥可愈。
  

91.皮膚瘙癢驗方
瘙癢性皮膚病是臨床上常見病、多發(fā)病。近兩年多來,筆者自制千白散用于臨床,共收治各類皮
膚瘙癢癥,急、慢性濕疹,急性皮炎,手足癬,疥瘡患者87例,取得滿意效果。
癥狀
皮膚瘙癢難忍,或伴皮損、斑疹、血疹、結節(jié)、膿皰、水皰、糜爛、潰瘍、皸裂、苔蘚樣變,或
伴皮膚潮紅、腫脹,以及出現(xiàn)炎性病變及皮膚色素沉著等。
治法
千里光40克,白鮮皮30克,白芷30克,苦參50克,蛇床子50克,地膚子50克,龍膽草50克,薄荷
40克,金銀花60克,石菖蒲40克,大黃60克,蒼術30克,土茯苓50克。先將諸藥烘干,研成細
末,分別包裝備用,每包100克。每次一包或半包,一日2次,用開水浸泡待水溫至40℃時,擦洗
患處,每次20~30分鐘。
方解
究其病因而論,皮膚病多由于風、濕、燥、熱蘊結肌膚,使氣血瘀滯,以至肌膚失去濡養(yǎng)所致。
方中千里光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為外科圣藥。俗諺云:“ 有人識得千里光,全家一世不生
瘡?!鼻Ю锕膺€有廣譜抗菌的作用。與白鮮皮、白芷、苦參、龍膽草、地膚子、薄荷等相配,收
清熱疏風、燥濕止癢之功,值得在基層和農村推廣使用。
  

92.脂溢性皮炎驗方
處方及用法:黃連5克,黃芩、當歸、甘草各20克,連翹、蒲公英、知母、丹皮、生地各15克,
升麻10克,石膏30克。水煎內服,每日1劑,每日3次。并配合外用藥:地榆、黃芩、甘草、艾
葉、丹皮、連翹各20克,水煎后冷敷,每日敷3次,每次30分鐘。一般用藥10~15天左右可獲顯效
或痊愈。
服藥治療期間,患者忌食辛辣、油膩之物及甜食,多吃蔬菜和水果;忌用堿性大的肥皂,最好選
用含硫磺的香皂洗臉;患處不要用熱水燙洗。
  

93.治慢性濕疹驗方
處方及用法:生地、熟地各30克,首烏、當歸、丹皮、苦參、玄參、白蒺藜各15克。水煎服,每
日1劑,分2~3次服用。10日為1療程。一般服藥1~3個療程可獲顯效。
服藥治療期間,患者忌食辛辣、牛羊肉、魚蝦等食物;患處禁用熱水燙洗或用刺激性洗滌物;避
免搔抓。
  

94.濕疹驗方秘方
[通治方]
朱仁康:濕疹粉,治濕疹、腳濕氣。
煅石膏末310克 枯礬末150克 白芷末60克 冰片15克
先將冰片及白正末研細,后加煅石膏末、枯礬同研極細。滲水多時用藥末外摻,滲水少時用植物
油調如糊外搽,亦可加入其他藥膏外用。
--《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陳國恩:治陰囊濕疹及皮膚濕疹,常用蛇床30克、苦參30克、川椒15克、黃柏10克、白礬10克、
雄黃7.5克、少許食鹽。水煎熏洗,不必服藥,屢使屢應。
--《吉林省名老中醫(yī)經驗選編》
冉小峰:濕疹膏,治急慢性濕疹,嬰兒濕疹。
黃柏60克 牡蠣60克 冰片3克 雄黃9克 蓖麻油60克 香果脂120克
前4味藥粉碎為細粉,過篩,于乳缽內加入蓖麻油,研合均勻,然后再加入香果脂微溫攪勻即
可。視患處大小,每日或隔日用藥1次,將患處洗凈,薄薄涂敷本品1層,用紗布包扎。
--《歷代名醫(yī)良方注釋》
龔志賢:皮膚濕疹外洗方。
苦參60克 蛇床子 百部 益母草各30克
水煎。每劑可煎2~3次,洗滌濕疹。
--《龔志賢臨床經驗集》
[辨證方]
1、寒 證
張可委:吳萸螵硫散,治濕疹。
吳茱萸30克 海螵蛸24克 硫黃9克 冰片3克
上藥共為細末,濕重流水者,用藥面撤患處;濕輕流水不重者,用麻油和藥抹患處,每日兩次。
李××,男,11個月。患兒自出生后50天患雙側面部濕疹,起初如錢眼,紅潤流水,經用膚輕
松、氫化可的松軟膏、蛋黃油、黑豆油等久治不愈,逐漸發(fā)展到雙側面頰部,流黃粘水。經用吳
萸螵硫散3天,即告痊愈。
--《千家妙方》下冊
2、熱 證
凌云鵬:三妙散,治濕疹。
黃柏末l00克 牡蠣粉200克 青黛15克
共研成細末。取適量以植物油調成糊狀,涂敷局部。
--《臨診一得錄》
張夢依:濕疹。
金銀花30克 土茯苓30克 蒲公英30克 紫花地丁30克 白薛皮15克 野菊花10克 炒黃柏10克 炒黃芩10克
干生地10克 連翹10克 蟬蛻l0克 荊芥3克
濃煎,分3次服;小兒在1歲者,分3天15次服完;3歲者,分2天10次服完。3劑為l療程,痊愈可停

服,未痊愈可續(xù)服3劑。
黃×,女,2歲,一九六九年五月二十九日,出生三月后即患濕疹,屢治不愈,頭面到處浸淫,
尤以面部更多,擬以上方3劑,已愈八九,囑繼服原方3劑,以免復發(fā)。
--《臨證會要》
朱仁康:利濕清熱方,治急性濕疹、下肢丹毒、帶狀皰疹等。
生地30克 黃芩9克 赤苓9克 澤瀉9克 車前子9克(包) 木通4.5克 六一散9克(包)
水煎服。
--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趙炳南:蛇床子洗方,治陰囊濕疹,陰囊瘙癢癥,女陰潰瘍,會陰部濕疹瘙癢癥等。
威靈仙15克 蛇床子15克 當歸尾15克 縮砂殼9克 土大黃15克 老蔥頭7個 苦參15克
將上藥碾碎裝紗布袋內,用桑枝架在水鍋上蒸后用;或煮水浸泡用。蒸后熱塌或浸泡坐浴。
--《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朱仁康:五石膏,治濕疹滲水不多時。
青黛9克 黃柏末9克 枯礬9克 蛤粉60克 爐甘石60克 假石膏90克 滑石12克 凡士林370克 麻油250毫升

上7種藥,共研細末,加入凡土林及香油內,調和成膏。薄涂皮損上。

--《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潘嘉礦:濕疹膏,治滲液性濕疹。

滑石45克 煅石膏45克 月石15克 氧化鋅15克 松香40克 枯礬40克 凡士林500克將如上藥物研成細末,過120目篩,松香過60目篩。凡士林加熱熔融,趁熱用l00目網篩或細布過濾,除去雜質,倒入缽中。后將混合的藥粉趁熱入凡土林中(70℃左右),調勻,直至冷卻即成。用時涂于紗布上敷貼患處,每日1次換敷。瘡面小的患者,換敷l~2次即可治愈。
--《千家妙方》下冊

3、虛 證
朱仁康:除濕丸,治亞急性濕疹,慢性陰囊濕疹。
干地黃180克 玄參120克 丹參150克 當歸90克 茯苓90克 澤瀉90克 白蘚皮150克 蛇床子90克 地膚子90克
研成細末,水泛為丸,每包裝18克。每日服2次,每次服半包,開水送服。
--《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4、實 證
朱仁康:芳香化濕湯,治亞急性濕疹、錢幣形濕疹、慢性濕疹等。
藿香9克 佩蘭9克 蒼術9克 陳皮9克 茯苓9克 澤瀉9克 白蘚皮9克 地膚子9克
水煎服。
--《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趙炳南:搜風除濕湯,治慢性濕疹、慢性神經性皮炎(頑癬)。
全蟲6~12克 蜈蚣3~5條 海風藤9~15克 川槿皮9~15克 炒黃柏9~15克 炒白術9~15克 炒薏米15~30克 炒枳殼6~15克 白藥皮15~30克 威靈仙15~30克 水煎服,每日1劑,分兩次服



10.黃褐斑偏方秘方



95.陽虛黃褐斑驗方
2017-10-23
處方:制附片9克,淫羊藿9克,熟地9克,仙茅6克,冬瓜仁30克,生薏仁30克,黨參12克,茯苓
12克,桃仁6克,紅花6克,白附子3克,蔓荊子3克,細辛3克。
功能主治:補陽祛斑。主腎陽不足。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96.除黃褐斑小妙招
黃褐斑又稱“蝴蝶斑”多分布于鼻旁、顴部、面頰,形似蝴蝶,以女性多見,常伴發(fā)月經不調、
肝病、結核病及其他慢性病,很多愛美女性受此困擾。中醫(yī)在調治黃褐斑的過程中,有著自己的
獨特方式,會從人體免疫系統(tǒng)整體進行探究。
從病因、病機的角度來看,黃褐斑的發(fā)生與肝、脾、腎三臟關系密切,以氣血不能上榮于面為主
要病機。主要有四個病機可以導致黃褐斑:
第一,情志不暢,肝郁氣滯,郁而化熱,熏蒸于面,灼傷陰血,致使顏面氣血失和,燥結瘀滯而
生斑;
第二,肝腎不足,陰不制陽,虛火上炎,燥結成斑;
第三,飲食不節(jié),憂思過度,損傷脾胃,脾失健運,濕濁內生,不能榮華皮膚而生斑;
第四,沖任失調,慢性疾病,導致氣血失和,運行不暢,氣滯血瘀,面失所養(yǎng)而生斑。
防治黃褐斑,中醫(yī)上有妙招。黃青向大家推薦中醫(yī)面膜療法祛除黃褐斑,面膜療法是外用藥物療
法的有益補充。特制祛斑面膜粉:珍珠粉20克,白茯苓30克,冬瓜仁20克,益母草20克,白芷10
克,白附子10克,僵蠶15克,當歸15克,研細粉,備用。用時先清潔面部,取祛斑面膜粉適量,
用溫水調成糊狀,敷于面部,30分鐘后去除并清洗,再涂搽祛斑藥膏。
除了以上妙招外,黃青建議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平時多食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如西紅柿、山
楂、柑橘、鮮棗、草莓、檸檬、綠色卷心菜、花菜等。同時忌煙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
椒、生蔥、胡椒等,各方面都注意,黃褐斑輕松下。
  

97.黃褐斑小偏方
組成:
白鮮皮15克,野菊花15克,白茯苓15克,炒當歸15克,白丁香10克,補骨脂10克。
用法:
300毫升水煎后,紗布過濾,靜置,取中上層藥液,加入20克蜂蜜。潔面后取藥涂擦于面部,或
制成面膜使用。每周3次,10次為1療程,3療程方可有效。
  

98.黃褐斑偏方
珍珠母20克,白僵蠶9克,白菊花9克,茵陳12克,夏枯草12克,絲瓜絡9克,赤白芍各9克,白茯
苓12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劑,2周為1個療程。
此方可疏利肝膽,通暢瘀滯的氣血,對女性尤其是更年期長黃褐斑的女性最為適合。

99.黃褐斑驗方
黃褐斑驗方1:
取益母草適量,用沸水浸泡,代茶內服。
黃褐斑驗方2:
絲瓜絡10克,白茯苓10克,白僵蠶10克,白菊花10克,珍珠母10克,玫瑰花3克,紅棗10克,先急
火后文火煎煮,內服。

100.桑葉茶治黃褐斑
桑葉味苦、甘,性寒,具有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清肺潤燥、涼血止血之功效。臨床用以治療黃
褐斑,有較好療效。
取干桑葉500克,經隔水蒸煮消毒,去除雜物,干燥處理后備用。每日15克,沸水浸泡后作茶飲
用。連服1個月為1個療程。一般患者服用半個月后,即有明顯療效,可見斑塊部分消退,或色素
變淺。
  

101.皮膚病白芷外治驗方
白芷,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芷的根。性味辛溫,入胃、大腸、肺經。具散寒解表、祛風止
痛、解毒醫(yī)瘡、化溫止帶之功。除具上述功效外,《本草便讀》載“澤面涂容”;《本經》
云“長肌膚,潤澤”;《日華子本草》謂“去面部疵?!薄T谂R床實踐中,本品確是治療某些皮
膚病變良藥,常以此為主治療下列皮膚病:
黃褐斑:面部顴、鼻、額呈現(xiàn)黃褐色或咖啡色斑片,夏重冬輕。取白芷研細粉50克,配滑石粉50
克,混勻,加入蒸餾水、甘油各半調成糊狀,涂于患處。每晚一次,次日早晨洗去。
單純糠疹:發(fā)于面部圓形、橢圓形淺色斑,表面干燥,并覆少量灰白色糠狀鱗屑,冬春多發(fā)。取
白芷粉15克,凡士林100克,充分調勻成膏外涂,每日一次。
尋常痤瘡:面部呈現(xiàn)高梁粒大小紅色丘疹、膿皰、結節(jié)等,伴有油性皮脂溢出。治療取白芷粉50
克,配白鮮皮粉40克,硫黃粉10克,混勻,用蒸餾水調成糊狀,涂于患處。每晚一次,次日早晨
洗去。
扁平疣:發(fā)于顏面、手背的多數(shù)粟粒至高梁粒大小扁平丘疹,淺褐色,表面光滑,微有癢感。取
白芷50克,配苦參30克,板藍根30克,赤芍30克,水煎,用紗布蘸藥液頻洗患處。每日兩次,兩
日一劑。
黑變?。阂?0~50歲婦女為多,好發(fā)生在額、顳、耳后、頸部雙側,皮損表現(xiàn)為彌漫性、褐色或
紫褐色色素沉著斑。除內服某些藥物外,治療取白芷50克,配山藥50克,共研細粉,入凡士林中
按15%比例調勻,外搽患處(最好是現(xiàn)調現(xiàn)用),每日2~3次。
  

102.黃瓜硼砂液治汗斑
夏季,不少青年人為汗斑(現(xiàn)代醫(yī)學稱之為花斑癬)所困擾,筆者介紹一種簡便實用的外治療
法:
取新鮮黃瓜200克,硼砂100克。先將黃瓜洗凈切片裝入容器,再將硼砂放入黃瓜內,稍攪拌后,
放置三四個小時,過濾出黃瓜液裝入瓶內,放到冰箱里或陰涼處備用。清洗皮膚后,用消毒紗布
塊蘸黃瓜液,涂擦患處,每日3~4次。一般連用7~10天即可治愈。
  


11.其他皮膚偏方秘方



103.疹癢外洗驗方
2017-10-25
【組成】苦參60克,土茯苓50克,蛇床子30克,黃柏30克,地膚子30克,時礬20克,五倍子20
克,白鮮皮30克,花椒20克,薄荷20克,天仙藤30克,夜交藤30克,鉤藤30克。用小型粉碎機加
工成粗末備用。
【功效】清熱燥濕,殺蟲止癢,養(yǎng)血潤膚。
【適應證】濕疹,蕁麻疹,藥物性皮炎,老年皮膚瘙癢,手足癬,痤瘡等。
【用法】每用藥末50克,用棉布包好,扎緊口,勿使藥物處漏,置于開水中浸泡數(shù)小時,瀝干藥
袋,取浸液,兌入溫水,置于澡盆洗澡或坐浴,亦可將浸泡后,裝有中藥五倍子、明礬藥袋,擦
洗疹癢處。每50克浸泡之藥可用3日。
【方解】皮膚病常見的發(fā)病因素有風、濕、蟲、毒,血瘀、血虛等。方中苦參、土茯苓、黃柏、
一口盅清熱燥濕;蛇床子、地膚子、白鮮皮、花椒殺蟲止癢;薄荷、鉤藤祛風息風;天仙藤、夜
交藤養(yǎng)血潤膚通絡;明礬、五倍子收澀斂瘡。
  

104.濕瘡推薦驗方
甘肅省舟曲泥石流時,解放軍戰(zhàn)士和群眾爛襠、爛皮膚,甘肅省衛(wèi)生計生委請省里的名中醫(yī)劉東
漢教授開了一個簡單方子,用大鍋熬好后,分發(fā)給有病的解放軍戰(zhàn)士和群眾,僅僅治療4天之
后,大部分病人的皮膚濕瘡病就好了。用此方還治好了大量的皮膚濕瘡。
推薦驗方 黃柏、蒼術各等份,水煎后,把藥液抹在皮膚上,再撒上滑石粉。每天2~4次。
評 濕瘡是一種具有滲出傾向的瘙癢性皮膚病,其特點是皮疹多形,對稱分布,傾向滲出,劇烈瘙
癢,反復發(fā)作,相當于現(xiàn)代醫(yī)學的濕疹。急性濕瘡起病急,皮損廣泛,呈多形性,如紅斑、丘
疹、水皰、糜爛、滲出、痂皮、脫屑,常數(shù)種形態(tài)同時存在。亞急性濕瘡皮損滲出較少,以丘
疹、丘皰疹、結痂、鱗屑為主,有輕度糜爛面,顏色較暗紅,亦可見輕度浸潤。慢性濕瘡有明顯
的肥厚浸潤,表面粗糙,或呈苔蘚樣變,顏色褐紅或褐色,周圍散在少數(shù)丘疹、丘皰疹等。災區(qū)
常見急性、亞急性濕瘡。中醫(yī)治療宜清熱燥濕。黃柏、蒼術即《丹溪心法》中的二妙散,具有清
熱燥濕作用,是歷來中醫(yī)治療下部濕瘡的古典經方?;梢郧鍩峤舛荆疂B濕,是中醫(yī)治療
濕疹的要藥。因此合用對于防治濕瘡療效非常顯著。
  

105.皮膚瘙癢驗方
方① 黃芪50克,當歸、生地、白蒺藜、地膚子、夜交藤各15克,赤芍、地龍、桃仁、川芎各10
克,制首烏18克,蟬蛻10克。7劑,1天1劑,水煎服。
方② 取荊芥、防風、苦參、絲瓜絡、蛇床子、當歸各30克,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洗浴,每次10
~20分鐘,每日2~3次,每日1劑,連續(xù)5~7天。
方③ 取苦參100克,加入食用白醋適量,浸泡3~5天即成。每日洗浴時,加入苦參醋液30~50毫
升于浴水中洗浴,或用棉簽蘸藥液外搽瘙癢處,每日2~3次,連用5~7天。
  

106.腋臭外治驗方三則
在腋臭的預防上,天氣剛一轉暖時就要采取“行動”了。首先要注意個人衛(wèi)生,勤洗澡,勤換內
衣,保持皮膚干爽。其次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因為辛辣之物可增加汗液分泌,使臭氣加劇。
治療時以局部殺菌、減少汗腺分泌為原則,以下介紹幾則外治驗方:
1.每日在兩腋下涂擦10滴水或藿香正氣水,有一定效果。
2.將明礬適量研為細末,裝瓶備用。使用時先以清水將手指濕潤后,蘸明礬粉涂擦腋窩處,每
周1-2次即可。
3.每晚洗浴后,在腋窩處涂上一些中草藥消炎牙膏,可使第二天不產生臭味。
  

107.驗方治腳掌角化癥
腳掌角化癥是掌跖角化癥的一種,主要出現(xiàn)在腳掌部位,會造成患者的行走困難。此病的主要病
發(fā)原因是長期擠壓、摩擦等外力作用引起。推薦用紅花艾葉泡腳,可以起到緩解的作用。
推薦驗方:艾葉500克,紅花100克,分為20份,每日1份,加醋100克,花椒20粒,鹽2勺,煎水洗
腳。每次30分鐘。
腳掌角化癥目前西醫(yī)多局部涂0.1%維生素A酸軟膏,5%~10%水楊酸軟膏或15%~20%尿素軟膏,
以減輕癥狀。或口服異維A酸或阿維A酯片,在服藥期間角化肥厚會有所減輕,但停藥后很快復
發(fā)。有些病人可能與經常接觸肥皂、酸、堿或其他化學制品有關;也可能與性激素、甲狀腺素等
內分泌紊亂有關;此外,秋冬季節(jié)空氣濕度低,皮膚所含水分減少,手掌部皮脂的缺乏皮脂腺
(手掌部皮膚無皮脂腺),使得皮膚抵抗力變得脆弱,加上天氣急劇變冷,皮下微血管收縮,四
肢得不到充足的血液與氧氣的供應,就會導致局部營養(yǎng)供應偏差,此時如再接觸冷水或刺激物
質,洗去手指表面保護膜,則會使得局部皮膚變得粗糙、干裂。病理上多為亞急性皮炎,顯示角
化不全和棘層肥厚,真皮淺層血管擴張,輕度的血管周圍炎癥細胞浸潤。
本病在中醫(yī)學文獻中未見明確病名記載,個別類型相當于中醫(yī)的“厚皮瘡”。依中醫(yī)審證求因,
本病由先天稟賦不足,或由后天失調所致。稟賦不足,肝腎虧虛,陰精不足,致肝血虛少,不能
充養(yǎng)肌膚而發(fā)病。稟賦不足,脾腎陽虛,溫煦無力,臟腑生化功能不足,而致氣血不能達四末,
肌膚失養(yǎng)而成病。脾胃氣血生化不足,造成營血虧虛,肌膚失養(yǎng)。情緒不暢,肝郁化火,耗傷陰
血,血虛不能榮養(yǎng)肌膚而成。中醫(yī)學因其手掌粗糙裂如鵝掌而有鵝掌風之謂。鵝掌風在明《外科
正宗》有詳細的記載,鵝掌風由足陽明胃經火熱、血燥生風、外受寒涼所凝,致皮膚枯槁,不能
榮養(yǎng)而成。治療上需滋養(yǎng)潤燥,活血通絡才能奏效。
現(xiàn)在泡腳,本身泡腳就對人體有著極大的好處,能夠促進全身血液的循環(huán),泡腳的同時流汗也是
對身體的一種排毒,也能趕走疲憊和乏力。艾葉是驅邪避災植物,性味溫和,辛,苦入肝、脾、
腎經等作用。有著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的效果,適用于虛汗腹痛,崩漏下血,月經不調,皮膚瘙
癢的作用。使用艾葉做成各種艾條等,能夠行溫針灸,透達經絡。而紅花則是能夠活血化瘀,補
氣補血,它性味辛,溫肝經,用來活血和通常靜脈,也有散瘀止痛等效果。艾葉紅花泡腳能夠有
著很好的保健效果,不僅能夠溫暖全身,還對睡眠非常有利,兩者都是溫和的性質,在泡腳的時
候還能根據自身的身體情況,在艾葉紅花里面適當?shù)丶尤胍恍┲兴?,這對于預防疾病和治療疾病
都有著很好的輔助作用。
注意事項:不能很長一段時間連續(xù)每晚泡腳,應該間隔幾天之后再泡腳比較好;泡腳的時間一般
在30~40分鐘,老年人泡腳20分鐘就足夠了;泡腳的時候最好搓動雙腳,泡完腳后做足底按摩,
對身體的血液循環(huán)更好,臟腑器官也更能得到進一步的調節(jié);飯后半小時不要泡腳;泡腳的水也
不能太燙;泡腳的用藥要遵守中藥配方的原則,要嚴格規(guī)范用藥,這樣才能真正地對身體有好
處。
  

108.凍瘡防治驗方
凍瘡是寒冷冬天的一種常見病,當環(huán)境氣溫低于10℃(尤其氣溫在5℃以下)時容易發(fā)生,一般
人要到春季氣候轉暖后才會自愈。但許多人一旦患凍瘡后,每年一到冬季就會再次復發(fā)。凍瘡好
發(fā)于手指、手背、足趾、足跟、耳部、面頰等處,可單側或雙側發(fā)生。主要癥狀有:初起損害為
局部性紅斑或暗紅帶紫色腫塊,觸之冰涼,有癢感,受熱后癢感加劇。重者出現(xiàn)水皰,內含淡黃
色或白色漿液,破潰后形成糜爛或潰瘍,自覺疼痛。遷延不愈者有硬結,甚至遺留疤痕,對冷過
敏。不僅影響了雙手、臉部的美觀度,還給人們的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下
面介紹幾則防治凍瘡簡便驗方,有興趣者不妨一試:
預防凍瘡復發(fā)驗方
①鮮芝麻葉適量,先用兩手揉軟后,再放于生過凍瘡部位來回揉搓約20分鐘(注意用力要適當,
達到皮膚微微發(fā)熱),讓汁液留在皮膚上1小時后再洗去,每日1次。
②白蘿卜一個洗凈,切成厚片,烤熱,臨睡前摩擦患處,至皮膚發(fā)紅為止,每日1次;或用食醋
適量,加熱后濕敷患過凍瘡部位,每日3次。
③干辣椒10克,去子切碎,放入高度白酒60毫升中浸泡7天,再加樟腦3克搖勻,用干凈棉簽沾藥
液外搽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日2次。
④生姜切片,涂搽常發(fā)凍瘡的皮膚,一日數(shù)次;也可將生姜60克(搗爛),加入白酒100毫升,
浸泡3天,用干凈棉簽沾藥液外搽生過凍瘡部位,每日2次。
⑤白茄根60克,花椒10克,水煎熏洗易患凍瘡處,每次10~30分鐘,每日1次。
提示:上述幾法任選1種,連用5~7天,即可有效地預防凍瘡的發(fā)生。
治凍瘡未破潰驗方
①正紅花油(或正骨水)涂擦患處,每天2~3次;也可用“十滴水”外擦凍瘡局部,每天6~10
次。
②取風油精少許涂搽患處,接著用手輕輕地揉搓,直至局部發(fā)熱,每日3次。
③傷濕止痛膏(或麝香虎骨膏)每晚睡前貼患處,并用手輕輕按摩數(shù)分鐘,24小時更換1次。
④取3份熟豬油、7份蜂蜜,再加少許樟腦,混拌均勻成膏,每天涂抹患處1~2次。
⑤雞蛋數(shù)個煮熟,取蛋黃入鍋壓碎,用小火熬出油,再加冰片0.5~1克拌勻,用干凈涂抹棉簽沾
蛋黃油涂搽患處,每天1次。
⑥用茄子根和干辣椒各適量或蔥須與茄根各100克,煎水趁熱洗患處,日1~2次。
提示:上述的1~5法,在用藥前應先用熱水將患部洗凈擦干。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一治即愈神效方:(轉載)
【佳方匯集】一治即愈神效方
一治即愈神效方,百萬人轉發(fā)收藏
名醫(yī)高效良方——濕疹
《彭氏土單驗方》
【單方驗方】祖?zhèn)鹘涷灧?,已應?0余年,效果神奇,有的一劑可愈,重癥不過兩劑!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