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癌痛的診斷與治療(12) 膽囊癌痛
膽囊癌居胃腸道惡性腫瘤的第五位,在膽道系統(tǒng)腫瘤中占首位。本病以右上腔疼痛,膽囊部腫塊,黃疸等為主要表現(xiàn)。女性發(fā)病多于男性,女與男之比為4:1。好發(fā)年齡為40-70歲。膽囊任何一部分均可發(fā)生癌腫,但最常見于膽囊體都、頸部。病理組織學分為腺癌、鱗狀細胞癌,肉瘤。以腺癌最多(占71.1-90%)。腺瘤又可分為浸潤型、粘液型和乳頭狀腺癌三中。其中浸潤型腺癌發(fā)病最多(占腺癌的70%)。
中醫(yī)學中無膽囊癌病名,根據(jù)其臨床表現(xiàn)可歸屬于中醫(yī)“積聚”、“腹痛”、“脅痛”、“黃疽”等病證中。
一、膽囊癌痛診斷要點
(一)膽囊癌痛特征 膽囊癌起病隱匿,早期大多無癥狀,隨著病情的發(fā)展出現(xiàn)類似急、慢性膽襄炎的癥狀,按急、慢性膽襄炎治療無效,癥狀呈進行性加重。主要表現(xiàn)為右上腹間歇性或持續(xù)性疼痛,疼痛的性質(zhì)多為鈍痛或絞痛,進食時尤其進油類食物可使疼痛加重,疼痛可放射至右肩,背、胸等處,患者常因疼痛而影響進食和眠睡。
(二)伴隨癥狀 (1)消化系統(tǒng)癥狀:絕大多數(shù)膽襄癌患者都有食欲不振,厭油膩食物,惡心甚則嘔吐等癥狀。(2)黃疸:約有半數(shù)患者出現(xiàn)黃疸,主要為阻塞性黃疸。(3)發(fā)熱:部分病人出現(xiàn)惡寒發(fā)熱。
(三)體征檢查(1)右上腹腫塊:在右上腹膽襄區(qū)可觸及腫塊,邊緣不規(guī)則,質(zhì)硬,壓痛明顯。(2)肝臟腫大:晚期患者出現(xiàn)肝臟腫大。(3)腹水:此亦為晚期表現(xiàn)。
(四)輔助檢查 (1)B型超聲波檢查:可診斷出90%左右的膽襄癌、(2)胰膽管造影:膽襄瘟逆行胰膽營造影有4種表現(xiàn):①膽襄底部不規(guī)則充盈缺損;②膽囊不顯影;③膽總管或右肝管因外來壓迫而狹窄或移位;④膽總管完全閉塞而三部見不到造影劑。(3)腹腔鏡檢查:可見膽囊表面高低不平,有結(jié)節(jié),漿膜失去原有光澤,膽囊周圍粘連,肝門區(qū)淋巴結(jié)腫大。
二、膽囊癌痛病因病機
中醫(yī)學認為,膽為“奇恒之府”、“中精之府”,與肝為表里,扼守消化之要沖,膽汁疏泄下行,注入腸中,有助于飲食物的消化與吸收。若長期憂思郁怒,情志不遂,可致肝膽疏泄不利,郁而化火,灼津為痰,痰阻膽道,氣血不暢,久則痰瘀互結(jié)而出現(xiàn)腫塊。或由于飲食不節(jié)、嗜食辛辣、肥膩、飲酒、生冷等,致脾胃受損,運化失常,濕停中焦,久郁化熱,濕熱遏阻,致膽汁不能正常疏泄,瘀積日久而出現(xiàn)腹痛,腫塊,黃疸等。
西醫(yī)學認為,當癌腫充滿膽囊時壓迫支配膽囊的迷走神經(jīng)分支,即可出現(xiàn)持續(xù)性鈍痛,如果伴有炎癥,則膽囊壁的張力過大,刺激膈神經(jīng),其疼痛不僅在右上腹且向右肩背部,胸部放射。
三、膽囊癌痛鑒別診斷
(一)膽囊炎、膽石癥患者常有輕重不同的腹脹,上腹或右上腹不適感,同時有疼痛癥狀,常在進油煎食物或多脂食物時加重,并伴有胃部灼熱,暖氣,惡心等癥狀,腹部×線平片,膽囊造影術(shù)可與膽囊癌鑒別,有時需手術(shù)后病理檢查方能明確診斷。
(二)胰頭癌 患者有右上腹疼痛,黃疸,發(fā)熱等癥狀?!辆€檢查可見胃竇部,幽門前區(qū)或十二指腸球部有壓跡,十二指腸擴大,十二指腸降部內(nèi)側(cè)有反“3”字征,早期胰淀粉酶升高。血糖可有輕度增高,血沉增快。B超提示胰頭增大,有占位圖像。
四、膽囊癌痛治療
(一)應急治療
1、針刺止痛法 (1)體針法;取足三里,三陰交(均雙側(cè))、膽囊穴。皮膚常規(guī)消毒,快速進針,待有明顯的酸、麻、脹感后,留針5分鐘。每日1次,或痛時針刺。5-7天為1療程。(2)耳針法:取膽、腹、神門、交感、皮質(zhì)下、肺(均雙側(cè)),用耳穴針,輕中度刺激,留針5-10分鐘。可與體針法交替進行,若膽囊癌痛甚時,體針,耳針同時進行。
2、中藥外敷止痛法 (1)冰香止痛液:_冰片30克、丁香油25毫升,大曲酒1市斤。先將冰片例人大曲酒中溶化,再倒入丁香油中搖勻。用脫脂棉球蘸適量藥液涂擦患部之皮膚上,每隔1-2小時涂擦1次,待疼痛減輕時,可酌情減少次數(shù)。 (2)止痛膏:取蟾酥和凡士林按1:10調(diào)制,調(diào)制時將凡士林加溫,然后把蟾酥粉加入混合即成。外敷于疼痛處,24小時換1次藥。個別患者用藥后局部一起皮疹,洗凈后幾天內(nèi)消失。(3)消積止痛膏:消積止痛膏有三個組成部分:①樟腦②阿丁粉(阿魏、丁香、山奈,白蚤休)③黃。上藥等量分研為末。根據(jù)腫塊大小和疼痛部位,將上藥按①②③順序分別撤在膠膏上,敷帖于患處,隨即用60℃左右的熱毛巾在藥膏上敷半小時(以不燙傷皮膚為度)。每天熱敷3次,5-7天換藥1次,可以反復用至癥狀、體征改善時止。
3、復方中藥止痛散 三七30克,蚤休30克、元胡30克、山慈姑30克、蘆根30克、黃藥子30克、川烏30克,冰片6克。諸藥共為細末,每服3克,1日3次。
4、復方西藥止痛片 安定5毫克、顱痛定60毫克、消炎痛25毫克、撲爾敏2毫克、雙氫克尿塞12.5毫克,谷氨酸片0.6毫克,維生素B6 20毫克。上述諸藥一次服下,每日服3-4次。
若患者屬重度疼痛,用其它止痛方法效果差時,可選用鴉片類止痛藥,如可待因片、嗎啡制劑、強痛定片或針劑、杜冷丁針、二氫埃托啡片等。使用強鴉片類藥物仍不能緩解疼痛時,可采用腹腔神經(jīng)從酒精阻滯治療。陳氏報道,采用腹腔神經(jīng)叢酒精阻滯治療上腹部癌性疼痛30例,其中胍道惡性腫瘤痛2例,獲完全持久的止痛效果。且無明顯副作用,具體操作方法見胃癌痛篇。
(二)辨證論治
1、肝膽不和證
癥狀:右上腹持續(xù)性脹痛,拒按, 暖氣頻頻,惡心欲嘔,黃痘,納呆腹脹,大便不調(diào),舌質(zhì)稍紅,苔白,脈弦。
治則:疏肝利膽,開郁散結(jié)。
方藥:大柴胡湯加減。
柴胡15克,枳實30克、黃芩12克、赤白芍各30克、郁金15克、大黃9克.姜竹茹30克、龍膽草15克、金錢草30克、生山楂15克。方中柴胡疏肝利膽,解郁止痛為主藥;郁金解都散結(jié),枳實理氣寬中為輔藥;黃芩、膽草清利肝膽,赤白芍化瘀緩急,大黃滌蕩腑邪,金錢草利濕散結(jié),姜竹茹溫膽和胃同為佐藥;生山楂消積化滯為使藥。諸藥配伍,具有疏肝利膽,散結(jié)止痛之功效。若黃疸嚴重者,加茵陳30克、梔子12克;若右上腹腫塊堅砸如石者,加僵蠶30克、石見穿15克,鱉甲15克;若食后腹脹甚者.加神曲15克,萊菔子30克。
2、痰熱蘊結(jié)證
癥狀:右上腹疼痛,拒按,皮膚鞏膜黃染,口干口苦,心煩易怒,惡心欲嘔,發(fā)熱,失眠多夢,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治則:清熱化痰,散結(jié)止痛。
方藥:蒿芩清膽湯加減。
青蒿15克、淡竹茹12克、清半夏9克、茯苓9克、黃芩9克,枳殼9克、陳皮9克、碧玉散9克,元胡15克、金錢草30克。方中青蒿、黃芩清泄少陰膽熱為主藥;淡竹茹、陳皮、半夏、枳殼清胃利膽,降逆化痰為輔藥;元胡理氣活淤止痛,金錢草利濕散結(jié),碧玉散清利膽熱為佐使藥。諸藥相合,共奏清熱化痰,利膽和胃,散結(jié)止痛之救。若寒熱往來者,加柴胡15克、草果15克;若大便干結(jié)者,加大黃9克、川樸12克;若小便黃赤不利者,加木通15克、澤瀉12克。
3、濕熱中膽證
癥狀:右上腹持續(xù)性鈍痛或隱痛,惡心嘔吐,吐出清涎,面目皮膚黃色晦暗,大便溏泄,納呆,食后腹脹,舌質(zhì)淡暗,苔白膩,脈沉弦。
治則:健脾燥濕,理氣止痛。
方藥:甘露消毒丹加減。
滑石12克、茵陳30克、黃芩12克、石菖蒲15克、川貝母10克、木通9克、藿香12克、連翹15克、白豆蔻15克、郁金15克、元胡15克。方中滑石清熱利濕為主藥;菌陳、木通清熱利濕,引濕熱從小便排出,黃芩清熱燥濕,連翹清熱解毒共為輔藥;郁金疏肝理氣,元胡活淤止痛,貝母祛痰散結(jié),石菖蒲,藿香芳香化濁,行氣悅脾為佐使藥。諸藥相合,使壅遏之濕熱毒邪,不獨清利滲泄,且可芳香化濁。 濕祛熱清,氣機調(diào)和,諸癥自解。若嘔吐甚者,加姜竹茹15克、清半夏12克;若右上腹腫塊堅硬者,加雞內(nèi)金15克,石見穿15克、僵蠶15克,若便后肛門灼熱者,加葛根15克、黃芩12克。
(三)膽囊癌痛中成藥選
1、利膽止痛片 方中茵陳,板藍根、蒲公英清利肝膽濕熱為君藥;柴胡、川楝子疏肝清熱為輔藥;枳殼行氣,蒼術(shù)燥濕為佐使藥。全方共奏清熱利膽之功效。用于濕熱互結(jié)的膽囊癌痛頗為適宜。表現(xiàn)為右上腹痛,黃疸,口干口苦,發(fā)熱,納呆,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本藥為片劑。每片相當于生藥1克。每次服6片,每日3次。
2、膽樂膠囊 方中豬膽汁苦寒以清熱解毒,通下潤腸,使熱毒得清,濕從下解,通腑以止痛為主藥;車錢草甘淡利尿,清熱散結(jié)為輔藥;郁金行氣解郁,宣散郁結(jié),舒肝利膽退黃為佐;陳皮、山楂辛散苦降,健脾開胃,芳香醒脾,助以上藥物行氣止痛為使藥。全方配伍,具有請熱利濕,行氣止痛之效。用于濕熱并重,郁熱積聚的膽囊癌痛較為合適。表現(xiàn)為右上腹或兩脅部疼痛,痛處拒按,甚則絞痛難忍,惡心或嘔吐,納呆,厭油膩,大便秘結(jié),小便黃且少,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弦數(shù)或滑數(shù)。本藥為腔囊劑。每次4粒,每日3次,溫開水進服。
3、膽樂片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郁金行氣散結(jié),茵陳清熱退黃共為主藥;梔子清泄肝火,人工牛黃清熱解毒,大黃泄火通腑共為輔藥;薄荷疏肝解郁、蒲公英清熱解毒為佐使藥。諸藥協(xié)同,共奏清熱利濕,疏肝止痛,利膽退黃之功效。用于濕熱互結(jié),以熱為主的膽囊癌痛頗為合拍。表現(xiàn)為胸脅脹痛,發(fā)熱口渴,身面俱黃,惡心泛嘔,口苦咽干,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或弦數(shù)。本藥為糖衣片。每瓶72片。每次服4-5片,每日3次,每個療程30天。服藥期間忌惱怒,孕婦慎用。
(四)膽囊癌痛中草藥選
對膽囊癌痛有效的中草藥為郁金,香附,元胡,披麻草,獨丁子、乳香、沒藥、五靈脂、蒲黃、三棱,莪術(shù),雷公藤,炙猬皮,血竭,大黃、桃仁、蠐螬、藤黃、腫節(jié)風,龍膽草、柴胡、黃芩、仙鶴草、川芎、赤芍、甘草等。
(五)膽囊癌痛驗方選
1、利膽散結(jié)湯 金錢草30克、虎杖15克、郁金15克,焦山植15克、神曲12克、冰球子15克、石燕30克、八月札30克、三棱12克、莪術(shù)12克。每日1劑,水煎服。
2、藤甲消瘤湯 白毛藤30克、龍膽草15克、夏枯草15克、續(xù)隨子9克、穿山甲9克,雞內(nèi)金9克、昆布9克,海藻9克、海浮石9克、通草9克、阿魏1.5克、斑蝥1.5克。水煎服,每日1劑。方中斑蝥有劇毒,不可研末沖服,并要控制劑量。
五、膽囊癌痛護理
(一)注意調(diào)整飲食 膽囊癌病人因膽汁排出不暢,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特別是多脂肪食物更難以消化,因此,臨床常見納呆,食少,食后腹脹,大便不調(diào)等癥狀,所以應選擇一些易于消化吸收而又富于營養(yǎng)的食物,特別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少吃或不吃油類、多脂肪食物,必須禁酒戒煙。
(二)保持精神愉快 癌癥患者大多有悲觀情緒,出現(xiàn)疼痛癥狀后,自以為病至晚期,灰心喪氣,一蹶不振。應鼓勵安慰病人,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怡情放古,充分發(fā)揮機體的潛在能力,使之能與醫(yī)護人員密切合作,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三)保持舒適的臥位 膽囊癌痛病人最佳的臥位是左側(cè)臥或仰臥,防止膽囊受擠壓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