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其實眼睛會說話:案上慢鋪龍樹論,盒中虛儲決明丸,人間方藥應(yīng)無益,爭得金篦試刮看——唐白居易。眼皮的腫脹是脾虛的表現(xiàn),眼瞼紅是有心火的表現(xiàn),老花鏡2—3年要換一次。
木-青-肝-酸-風(fēng)輪-(角膜)、火-紅-心-苦-血輪-(眼角)、土-黃-脾-甘-肉輪(眼瞼)、金-白-肺-辛-氣輪(眼白)、水-黑-腎-咸-水輪(瞳孔),對應(yīng)五行、五色、五臟、五味、五輪,人到了五十歲以后就會出現(xiàn)白內(nèi)障,到了白內(nèi)障進(jìn)成熟期就一定要做手術(shù),5-15分鐘就可以完成,第二天就可以看見了,不及時手術(shù),造成白內(nèi)障過熟,就會彌漫至全眼,造成青光眼或者失明,后果會非常嚴(yán)重。吃藥是不能治好白內(nèi)障的。只能預(yù)防,強光下戴墨鏡、吃東西不能太咸、太甜,做白內(nèi)障手術(shù)還可以矯正一些近視。
自制桑麻散:桑葉100克、黑芝麻10克,打碎加蜜,調(diào)和在一起,鹽湯送服,早晚各10克,補腎,保護(hù)眼睛。
五色對五臟:白色閃光-肺、看到黑色-腎、眼前紅色-心、看到物體變黃-脾、看到燈光有虹暈-肝,調(diào)整好自己的情緒,防止大便秘結(jié),可以預(yù)防青光眼,吃海帶、紫菜、山楂等克活血化瘀,對眼睛有好處。
黃斑病變:調(diào)理脾的運化,可以治療:炙黃芪、黨參、炒白術(shù)、茯苓、炙甘草、苡仁、法半夏、益母草、陳皮、柴胡、防風(fēng)、制香附,找醫(yī)生根據(jù)每個人的情況來配,有很可靠的治療效果。
食療有:山藥、大棗、白扁豆、玉米、薏米等。
干眼癥熏方:銀花9克、紫草9克、蒲公英9克、菊花9克、薄荷5克,每次熏10-15分鐘;
眼藥水最好少用,有防腐劑,要用最好一次用一滴就好了;
二、輕柔透巧的宮廷手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是宮廷正骨手法的八個要點,沒什么疼痛感,膝關(guān)節(jié)熱敷方:骨碎補20克、透骨草20克、伸筋草20克、牛膝20克、桑寄生30克、紅花15克、雞血藤30克、大黃15克、羌活20克、乳香20克、獨活15克、沒藥15克、川椒15克、木瓜15克、大青鹽(食鹽也可)100克、白酒100克;粉碎,蒸熱了以后,(用電蒸鍋最好,不加蓋,蓋毛巾,以免蒸汽弄濕了藥包,上汽后蒸5-10分鐘,一次敷一個小時,敷10次才可見效,一個藥包可用5次)放在布袋子里干敷,敷的部位是腿的后側(cè)、外側(cè),膝關(guān)節(jié)的鍛煉可以勾腳尖,可以鍛煉腿的肌肉;
腰椎熥藥方:骨碎補20克、透骨草20克、伸筋草20克、牛膝20克、桑寄生30克、紅花15克、雞血藤30克、川斷20克、海桐皮20克、羌活20克、乳香20克、獨活15克、沒藥15克、木瓜15克;這個方子溫通筋絡(luò);
頸椎?。?頸椎病致病原因一:氣血虧虛、筋脈失養(yǎng),肝不養(yǎng)筋,腎不主骨,氣血不足,表現(xiàn)為:頭暈、頭痛、目澀、咽干、耳鳴;頸椎病致病原因二:風(fēng)寒阻絡(luò)、氣滯血瘀,風(fēng)寒邪氣侵襲肌表,筋脈收引攣急,風(fēng)寒入絡(luò),氣血運行不暢,癥狀:頸痛,伴有上肢竄痛;項痹癥熱敷方:葛根30克、桑枝20克、紅花15克、當(dāng)歸20克、牛膝20克、川椒15克、乳香15克、沒藥15克、川芎20克、桂枝20克、大青鹽100克、、片姜黃20克、海桐皮20克;是一個溫通筋脈的方子,用干敷法,哪疼敷哪;
中藥泡手方:當(dāng)歸20克、川斷20克、、赤芍20克、木瓜20克、、獨活20克、防風(fēng)20克、桑枝20克、紅花20克、刺五加20克、片姜黃20克;水煮后泡半-一個小時,也可以將藥放入布袋熱敷;
三、“痰”與健康的關(guān)系:痰濕病人的癥狀:腹部隆起、嗜睡、便溏、清水尿、體形偏胖,分為“肉人、脂人、膏人”,痰濕在頭:易出現(xiàn)腦梗、心梗,原因:怒則氣上,氣有余便是火,肝火上炎,或水不涵木,需清淤化濁。茶飲方:省頭草10克(佩蘭)、菖蒲10克、白芷12克;也可以做成香包掛著;也可以用白芷粉每天吃一勺;外治方:淘米水放3天左右,輕微發(fā)酵,用來洗頭;干側(cè)柏葉一把煮水洗頭,一周一次或者一月一次;去痰濕降血壓血脂茶飲(煮水)方:生山楂10克、茺蔚子5克(益母草籽)紅花3-5克、決明子3-5克(大便稀可不用);
痰濕在脾:痰濕困脾,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寒濕困脾,憂思傷脾,咳出來的是有形之痰,分布在全身的是無形之痰,大便干或稀都是脾濕的原因 ;痰濕困脾的表現(xiàn):舌頭胖大、齒痕、舌苔厚膩; 尿黃、黃痰是上火的表現(xiàn),尿白、白痰是清寒的表現(xiàn);治療的方子:桂枝6克(體內(nèi)有熱的不用)、茯苓12克、白術(shù)10克、木香6克、炙甘草6克,可健脾祛濕、理氣祛濕;竹瀝水可清熱痰;血痰或痰中有腥臭味是肺膿腫或肺癌的表現(xiàn);急則治其標(biāo)方(治肺):橘紅12克、炙麻黃4克、桔梗15克、前胡15克、蘇子10克、益智仁12克;緩則治其本(治脾、治腎):黨參10克、蒼術(shù)10克、砂仁9克、紫河車12克、雞內(nèi)金15克;
痰濕在四肢: 風(fēng)邪 :行痹,痛無定處,寒邪:痛痹,痛處涼,受熱緩解,受涼加重,濕邪:著痹,關(guān)節(jié)肌肉疼痛,麻木不仁,沉重?zé)o力;風(fēng)濕:風(fēng)邪+濕邪:痛無定處,且關(guān)節(jié)肌肉疼痛,就是疼的地方不固定,加熱緩解,是風(fēng)濕疼痛,疼的地方固定,遇熱緩解,是寒疼,張仲景的《傷寒論》說的:”背冷如掌大”(像冰一樣),是痰飲,陽氣不足,是寒飲;寒濕:寒邪+濕邪:痛無定處,疼痛部位寒疼;基礎(chǔ)方子:桂枝10克-散寒、防風(fēng)10克-祛風(fēng)、防己10克-利濕,要因病情計量加減,水煎服,寒重的加量桂枝,容易上火的少用桂枝;治手足不溫的穴位:陽池穴,一次按5分鐘,慢慢就通了,要長期堅持;
風(fēng)濕在體表:風(fēng)濕熱形成皮疹,治療用龜苓膏,龜-龜板,苓-土茯苓,煎藥、煮水都可以,10克、20克看病情,也可以用土茯苓研磨外敷,在濕熱的皮膚病用的特別多,怎么判斷濕熱相爭:外在的濕熱:皮膚發(fā)紅、發(fā)熱、分泌物黃、稠、皮膚發(fā)癢;內(nèi)在濕熱:眼睛有眼眙、口干舌燥、小便黃、短,祛濕基本方:(加減二陳湯)陳皮12克、法半夏12克、白術(shù)12克、佩蘭15克、車前草20克,要因病情加減,水煎服,前三味是健脾,佩蘭芳香化上濕,車前草化下濕,要辯證論治;
加味二陳湯(治療痰濕體質(zhì))法半夏20克、陳皮9克、茯苓10克、生山楂10克,適合長期服用,3--6個月才可見效,健脾除濕,有幾百年歷史的方子,很安全,水煎服,飯后,每天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