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鷹之
近年來,隨著中國翻譯家對國際詩壇大量名家作品的不斷翻譯,可以說為國內詩人敞開了一扇瞭望世界的窗口,為他們帶來了一桌桌饕餮大餐,但也因此讓諸多優(yōu)秀詩人對國內名家的作品不怎么感興趣了。因為國內名家作品跟世界經典相比失效太快,甚至除了獲大獎、研討會等炒作活動的那幾天熱鬧,過后便無人問津了。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凡是認真閱讀世界經典的讀者都會發(fā)現(xiàn)到一個問題,西方經典詩歌大都是以闡發(fā)某種思想為主,在表現(xiàn)手法上以呈現(xiàn)出深幽的意味為主要目的,而反觀國內名家作品,大都是以抒情為主,表現(xiàn)手法上還是以呈現(xiàn)出不可言說性的宏觀意境和語言層面的詞語陌生化為主。針對兩種差異,國內多數學者認為,這是一種思維習慣上的民族差異性造成的,國人重寫意,西人重寫實,所以,一個重意境,一個重意蘊,一個朦朧,一個清晰,各有千秋,沒必要妄自菲薄過度苛求。果真如此嗎?恐怕未必,雖說不可言說性、詞語陌生化和思想、意蘊一樣,都屬于詩歌創(chuàng)新的一部分,但“不可言說性”是無法影響讀者的世界觀的,只可用來把玩、消遣,詞語陌生化更是只有五分鐘的新鮮,跟街頭變魔術玩雜耍級別差不多,真正對讀者世界觀造成影響的還是思想,或者說詩人只有以自己的世界觀去影響讀者的世界觀才達到干預現(xiàn)實的目的。至于,國內的磚家叫獸把這兩種差異說成民族性差異更是搞笑,這相當于中國人形象思維發(fā)達,適合用右腦寫詩,西方人左腦發(fā)達,適合用左腦寫詩,這又怎么可能呢?筆者認為,若這種說法放在古詩詞時代還有某些道理的話,放在當代純粹是無厘頭,因為思想性性就是詩歌的科技含量,而中國當今的5G、高鐵、智能機器等高新技術已領跑于世界潮流,已經不是靠一拍腦袋搞出的四大發(fā)明了,這便足以說明中國人不僅僅右腦發(fā)達,左腦也是世界上最發(fā)達的,看來還是國人自己的創(chuàng)作思路出了問題。
那么,既然中國人左腦和右腦同樣發(fā)達,為什么近些年出產的中國名家作品都普遍沒思想呢?為什么我們只能表達說不清道不明的所謂不可言說性,卻不能呈現(xiàn)出雷利果決的思想呢?我想主要還是以下兩個原因造成的:
遺傳因素影響,抒情正宗,說理邪道。
自孔子編撰《詩經》時代起,儒家之外有思想的詩歌便逐步被清理出去了,后世儒教教徒為了鞏固這種成果,還專門為詩歌弄成了整整齊齊的格律體,中國詩歌便從此開始了無思想的抒情史。因為,一旦運用這種模具來寫作,既便是史蒂文斯、泰戈爾、艾略特、魯迅寫出來的也是抒情詩,這類似,女人纏腳之后走路如風擺楊柳,久而久之,女人仿佛成了一種法定的風一吹就倒的動物。這便給國人造成了一種錯覺,詩歌這東西就是用來抒情言志的,一旦妄圖闡發(fā)思想便是罪孽,再加上歷代儒家的吹鼓手理論家跟著煽風點火,便成了“存在即合理”了。實際上古代理論家所言的“境界”僅僅是美學境界,基本與思想境界無關,直到今天為止,還有很多古詩詞的粉絲們還在以格律詩的審美要求來品鑒現(xiàn)代詩,如同用“風擺柳枝”要求來論證不纏腳的女人是不是正宗女人一樣。
古代詩人并不是沒思想,而是被格律詩的纏腳體禁錮了,如果古代詩人沒有被這種格律體所控制,那中國文學史可能是另一番風景,真正天才詩人的代表可能不是李杜,而是莊子和魯迅?,F(xiàn)代詩人如果還沉浸在這種思維模式里出不來,可能奮斗一生依然埋沒在古人的陰影里,因為,古人經過幾千年的實踐,已經將“美”字發(fā)揮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了,現(xiàn)代人如果不避開“美”字,在“真”和“善”字上下功夫,恐怕只能成為古人的附庸。而“真”便是真理,“善”便是大愛,離開思想上的突破,又如何能抵達它們的極致之境呢?
當代詩歌生態(tài)影響,沒有合格的伯樂,便沒有合格的千里馬
中國當代著名詩人普遍沒思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因為當代的編輯、評委、理論家、院長、會長之類組成的造獎販子也普遍沒思想,伯樂不合格,又怎么能選出合格的千里馬呢?筆者某次跟楊煉先生談到中國當代詩歌的流派,他說,中國當代著名詩人只有一派——“經商派”,這句話雖有些絕對,但話糙理不糙,因為近些年評出的大獎作品,基本上都是靠在圈子里“串聯(lián)”混出名堂的詩歌活動家,基本與詩歌文本無關。當代名目繁多的各種話語權機構,并不是以文本為中心自然生成的,而是由錯綜復雜的利益糾葛關系生成的,所謂的獲獎,不過是“投我以木桃,報之與瓊漿”的排排坐分果果游戲罷了,甚至既便是最權威的魯獎也成了當代民眾喝倒彩的對象。
當前獲大獎或的當紅詩人主要有兩類,一類是以體制內各類大小詩官和各大院校教授組成,算是靠山打柴靠水吃漁代表,這類名家普遍智商有余情商不足,雖然博聞強記口若懸河卻都缺少底層的生命體驗。而詩歌本就是由七分情商和三分學商組成的藝術,沒有情商沒有生命體驗,他們便只能玩詞語陌生化,再加上受后現(xiàn)代思潮影響,這些詞語里格楞就愈發(fā)不可理喻了。諸如“我鎮(zhèn)靜如遇到了最難的事情,慌亂如遇到了最簡單的事情”,“我愿意跟天下美女生小野花孩子”,“天空藍得像踩剎車掉進深淵里”之類莫名其妙的里格楞,我真擔心,有一天樹上掉下片樹葉把那個“慌亂如遇到最簡單事情”的教授嚇死了。也有的把一些古代玄學家、西方理論家的一些專業(yè)術語弄成自己的話說,來冒充“詩哲學”,結果搞得玄玄乎乎,晦澀不通,讀者如墜五里霧中。這兩類詩歌獲獎便違背了詩歌的天理,古往今來,凡在歷史留下痕跡的著名詩人,無一不是歷盡生活磨難后獲得生命真諦,方才令讀者產生普遍共鳴。但這些“向陽門庭早紅春”的獲獎者,普遍生活平鋪直敘優(yōu)哉游哉,這相當于既省了力,還剩了功,成了生活中春風得意馬蹄疾,詩路上直掛云帆濟滄海的“文學史改造者”。
還有一類紅詩人是民間少數土包子組成的,這類詩人普遍“苦大仇深”沒文化,更談不上思想建樹,這類詩人當紅是當代話語權機構為了作秀而擺出的樣品。因為當代詩歌大獎百分之九十以上都讓體制內詩官和教授包辦了,民眾難免有意見,為堵悠悠眾口,他們偶爾也會找?guī)讉€放羊的,搬磚頭的,腦癱的當作遮羞布,來體現(xiàn)他們有多禮賢下士。
事實上,詩人根本沒什么身份上的高低貴賤之別,作為一家詩歌話語權機構,只本著文本至上一條就足夠了,根本用不著非得借助詩人身份的典型性和新聞性來制造噱頭事件。這種紙包火的游戲,除了暴露其自身有嗅覺沒味覺的低能和虛偽之外,證明不了別的什么,時過境遷之后,只剩下一地雞毛。
單純的“書呆子”和“土包子”名家都是靠不住的,生命體驗和思想境界是造就一個大詩人的一體兩面,一個詩人可以沒文憑,卻不可以沒文化沒思想境界,一個離開思想境界的紅詩人,充其量只是一個落水者的本能哀鳴罷了。而單純的“書呆子”只能成為學者,硬往詩人隊伍里擠,也是緣木求魚之舉,世界文學史已經幾千年了,至今尚無一個例外。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詩歌的思想創(chuàng)新呢?詩人的思想創(chuàng)新和哲學家發(fā)明一條具體的哲學定理不是一碼事,也不是非得寫成哲理詩才能體現(xiàn)出詩人的思想,詩人的思想創(chuàng)新可體現(xiàn)在任何一種詩歌體裁中,只要突破了慣常思維,就可認定其思想上有了創(chuàng)新。當然,這種突破與創(chuàng)新都是向上的正能量的,要么戳破黑暗的偽裝,給世人以對未來的瞭望,讓世人在絕望中見到希望,要么是旁敲側擊,他們獲得獲得智慧的啟迪和警醒,從而發(fā)現(xiàn)隱藏在平凡中的殺機,要么鞭撻假丑惡現(xiàn)象,棒喝世人麻木的神經,指引世人始終行走在真、善、美的康莊大道上。
抒情詩——含金量就是含理量
歷代評論家只注意到了古詩詞的抒情性,卻疏忽了這些抒情詩中的最精彩部分都是理性的,這些詩人本身就是其時代最出類拔萃的思想創(chuàng)新者。事實上,最好的抒情詩都是極具思想性的,越是情真意切,理性越強,理性才是“感動寫作”的核心所在,沒理性沒思想的感動,只能感動讀者的感官,卻撼動不了讀者的內心。而對詩人而言,沒有思想含量的抒情詩基本是沒價值的,這相當于他所經歷的坎坷與磨難白白糟蹋了,他并沒有從中獲得獨特的生命感悟,世人又能從中攫取什么養(yǎng)分呢?
《鵲橋仙·纖云弄巧》/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神女峰》/舒婷
在向你揮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誰的手突然收回
緊緊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當人們四散離去,誰
還站在船尾
衣裙漫飛,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濤
高一聲
低一聲
美麗的夢留下美麗的優(yōu)傷
人間天上,代代相傳
但是,心
真能變成石頭嗎
為盼望遠天的杳鶴
而錯過無數次春江月明
沿著江岸
金光菊和女貞子的洪流
正煽動新的背叛
與其在懸崖上展覽千年
不如在愛人肩頭痛哭一晚
這是兩首互相解構的抒情詩,最精華部分都是理性的,有趣的是,解構與被解構者各有各的理,你能說清“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與“與其在懸崖上展覽千年,不如在愛人肩頭痛哭一晚”兩者之間哪個更正確嗎?當然不能,如同這世上允許柏拉圖存在,就必須允許弗洛伊德存在一樣。
《青玉案·元夕》/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保瑯O具理性的一句,這才是恍然大悟一詞的真正內涵,至今還在被廣泛傳頌。
李商隱情詩中的理性更是精華中的精華:
《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無題》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我曾說過,詩歌的理性就是普遍性,因為真理無國界,類似“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保吧頍o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边@樣的警句,時間與空間都無法抹殺、消耗。
《離思》/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保两袢詾閻矍榈纳颇行排詈V信的金句,愈是臨近暮年,體會越是深刻。
《公園里》/ 普列維爾
一千年一萬年
也難以
訴說盡
這瞬間的永恒
你吻了我
我吻了你
在冬日朦朧的清晨
清晨在蒙蘇利公園
公園在巴黎
巴黎是地上一座城
地球是天上一顆星
“瞬間即永恒”,跟永恒比起來,巴黎只是地上一座城,地球只是天上一顆星,多么渺小。
《當你老了》/葉芝
當你老了,頭白了,睡意昏沉,
爐火旁打盹,請取下這部詩歌,
慢慢讀,回想你過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們昔日濃重的陰影;
多少人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
愛慕你的美麗,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個人愛你那朝圣者的靈魂,
愛你衰老了的臉上痛苦的皺紋;
垂下頭來,在紅光閃耀的爐子旁,
凄然地輕輕訴說那愛情的消逝,
在頭頂的山上它緩緩踱著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間隱藏著臉龐。
這首詩因為語言樸素簡單,世人都忽略了掩藏其中的理性,其實“多少人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與“愛你衰老了的臉上痛苦的皺紋;”這兩句才是本詩中心,如同愛情的皮毛是容顏,愛情的心臟是靈魂。
思想創(chuàng)新是現(xiàn)代詩人的職業(yè)道德
記得有人曾論述過好作家和壞作家的區(qū)別,好作家能激起讀者對未來的想象,而壞作家只能引導讀者走進過往的回憶,詩人也一樣,沒有了思想創(chuàng)新便意味著他的創(chuàng)作生涯結束了,他無法再給讀者帶來希望和意外。至于詞語陌生化層面的求新求異,只是一種“皇帝新裝”般的創(chuàng)新,是無法帶動詩歌本體的,因為詞語只代表一種固定意思,而且是已經發(fā)生的意思,既使你涂抹再神乎其神再險怪荒誕,還是屬于過往的回憶層面,與未來無關,所以,真正優(yōu)秀的詩人厭惡詞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