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一代領袖毛澤東不僅是無與倫比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革命家,還是近現(xiàn)代文學史上一個著名的詩人,有古典詩詞最后的高峰之譽。
毛澤東的詩詞,意境博大、氣勢磅礴、景物明麗、富含哲理,從這些詩句中,我們可以領略他的心路歷程、偉岸人格和光輝思想。
毛澤東著作甚豐,留下了很多著名詩詞和千古名句,比如《沁園春·雪》、《沁園春·長沙》、《憶秦娥·婁山關》、《卜算子·詠梅》、《清平樂·六盤山》、《長征》等等,無一不是經(jīng)典之作。
毛澤東
在如此多的精品中,有一首難得的佳作往往被人忽略了,這就是《菩薩蠻·黃鶴樓》
在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qū)蛇山之巔有一個名樓,叫黃鶴樓。
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期吳國黃武二年(223年),孫權修筑夏口城時,在城西南角黃鵠磯建了一座,用來瞭望守戍的軍事樓。
黃鶴樓修建以來,就成為人文名勝之地,被稱為“武漢十景之首”、“天下江山第一樓”、“天下絕景”。
黃鶴樓與湖南岳陽的岳陽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并稱江南三大名樓,再加一個山西運城鸛雀樓(一說山東煙臺蓬萊閣)就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樓。
2007年10月25日,官方評選的“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樓”出爐,黃鶴樓攜手岳陽樓、滕王閣、大觀樓、蓬萊閣、鸛雀樓、天心閣、閱江樓、鐘鼓樓、天一閣一起入選。
在這些名樓中,黃鶴樓名氣最大,是武漢乃至湖北的標志。
黃鶴樓
唐玄宗開元十一年(723年),崔顥在黃鶴樓寫了一首七律。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首《黃鶴樓》實在太厲害了,要講清楚好在哪兒,可能得用上萬字。
有一點很特殊,古人寫詩惜字如金,通常都不會在一首詩重復用字。
可崔顥卻連用三次“黃鶴”卻接連出現(xiàn)三次,讀者非但不覺得重復,反而感覺詩意澎湃,一波接一波。
南宋著名詩評家嚴羽,在他的《滄浪詩話》里說:
“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p>
黃鶴樓因為崔顥這首詩名揚四海,因此又有“崔氏樓”之稱。
傳聞,后來李白登上黃鶴樓,詩興大發(fā),正要提筆寫詩時,他看見了崔顥這首詩。
李白頓時覺得自愧不如,無奈地感嘆道: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崔顥《黃鶴樓》
自古文人相輕,崔顥這首詩確實好,李白敬佩不已。
但他不甘心,他要挑戰(zhàn)一下,寫出比崔顥更好的詩。
李白后來又寫了幾首與黃鶴樓有關的詩詞。
其中有兩首寫得堪稱是名作。
一首是李白在開元十八年(730年)三月寫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另一首是李白在乾元二年(759年)寫的《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聽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這兩首詩都是李白的名篇,卻依然比不上崔顥這首七律。
自李白之后,王維、白居易、賈島、夏竦、岳飛、陸游等唐宋名家都曾先后到這里游覽,吟詩、作賦。
(岳飛曾寫過一篇《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xù)漢陽游,騎黃鶴。)
正是因為有太多名家,在黃鶴樓留下了自己的筆墨,以至于后世文人騷客,沒有一定的水準和高度的自信,都不敢在黃鶴樓題詩,更沒人敢說自己能超越崔顥。
就在崔顥題詩1200多年后,一個躊躇滿志的年輕人,提筆寫下了一首名詞。
這個年輕人當時才34歲,風華正茂,揮斥方遒,他的名字叫毛澤東。
當時光來到1927年4月,轟轟烈烈的大革命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北伐戰(zhàn)爭也取得了空前的勝果。
可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正逐漸撕下偽裝,暴露了他國民黨右派的真面目,推行一系列反共陰謀。
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革命形勢風云突變,開始走向失敗。
上?!八摹ひ欢闭?/p>
可陳獨秀等人卻錯誤了估計了形勢,對國民黨還存在一定幻想,姑息養(yǎng)奸,繼續(xù)和以汪精衛(wèi)為首的武漢國民政府合作。
當時,毛澤東當時正在武漢辦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領導革命工作,支援北伐。
毛澤東深知汪精衛(wèi)也是靠不住的,要想革命成功,必須發(fā)動工農(nóng)。
因此,4月27日,毛澤東在五大上建議“迅速加強土地斗爭”,可他的建議未能得到討論。
為了應付突然事變,毛澤東把楊開慧還有孩子和送回了湖南,自己繼續(xù)想辦法,拯救革命。
果然不出毛澤東所料。
7月15日,汪精衛(wèi)在武漢發(fā)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國共合作徹底破裂,大革命正式失敗。
這年春天,就在大革命失敗前夕,毛澤東懷以蒼涼悲壯之情登上蛇山,佇立于長江之濱,嗷嘯于白云黃鶴之鄉(xiāng),心潮起伏,熱血沸騰,吟成了一首蒼涼沉郁的詞作《菩薩蠻·黃鶴樓》: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
黃鶴知何去?剩有游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游覽蛇山
這詞的上闋寫景。
毛澤東登樓縱目,茫茫沉沉,莽莽蒼蒼,自遠而近,宏偉壯彩。
“茫茫九派流中國”,九派指的是湖南、湖北、江西的九條大河,毛澤東后來解釋稱:“湘、鄂、贛三省的九條大河。究竟哪九條,其說不一,不必深究?!?/p>
“沉沉一線穿南北”,“一線”指的是貫穿南北的鐵路。
開頭兩句,毛澤東不寫樓景,卻把中華大地囊括其中,氣魄宏大。
“煙雨莽蒼蒼”,江南時春,細雨蒙蒙,宛如煙霧,迷?;璩?。
“龜蛇鎖大江”,龜蛇指的是漢陽的龜山和武昌的蛇山,兩山隔江對峙,封鎖大江。
一個“鎖”字用得頗為傳神,有江斷帛裂之感。
表面上是指龜蛇二山鎖住長江,實際上這鎖是毛澤東的心鎖。
毛澤東用“茫?!薄俺脸痢薄懊n蒼”“鎖”等字,勾勒出一幅黑云壓城城欲摧的畫面。
毛澤東通過描寫眼前之景,用壓抑的筆調(diào)描繪了自己在政治形勢陰云密布,大革命即將失敗的下的,煩悶心境,蒼涼迷茫、沉重壓抑之感。
整個上闋,毛澤東寓情于景,動人心魄,烘托了悲愴的氛圍。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在蛇山
此詞下闋抒情。
毛澤東畫風一轉,倚危把酒,懷古思今,豪放深沉。
“黃鶴知何去,剩有游人處”,毛澤東化用崔顥《黃鶴樓》典故,巧妙地記敘作者的黃鶴樓之游。
“把酒酹滔滔”,酹是古人用酒澆在地上,祭奠鬼神。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有“一樽還酹江月”,蘇軾無可奈何,祭奠的是“人間如夢”。
毛澤東卻是把酒灑在滔滔滾滾的江水里,這酒既是緬懷在大革命中壯烈犧牲的革命英烈的祭奠酒;也是毛澤東繼續(xù)征戰(zhàn),革命到底的壯行酒。
“心潮逐浪高”,心潮自然是毛澤東此刻的心潮。1957年5月21日,毛澤東在學英語休息時,也曾說過同樣內(nèi)容的話。他說:“《菩薩蠻·黃鶴樓》是描述大革命失敗前夕,心潮起伏的蒼涼心境?!保ㄕ粤挚恕ぁ稇浢珴蓶|學英語》)
1958年,毛澤東曾親自為“心潮”作注:
“心潮: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敗的前夕,心情蒼涼,一時不知如何是好,這是那年的春季。
夏季,八月七號,黨的緊急會議,決定武裝反抗,從此找到了出路。”
當時,毛澤東眼看著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即將失敗,蒼涼至極,憂心忡忡,對革命形勢充滿憂慮,“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可毛澤東終究不是普通人,危急關頭,他仍然滿腔熱血,激情澎湃,對革命勝利充滿信心。
他相信,自己以及所有革命者必將戰(zhàn)勝困難,迎接勝利。
所以結合“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一句,毛澤東不過用了十個字,就將整首詞的境界將“悲涼”改為“悲壯”。
一字之差,天壤之別,毛澤東借上闋悲涼之景,抒發(fā)了自己對大革命前途的擔憂,對形勢嚴峻的憤懣,表達了澎湃的革命激情和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信念。
毛澤東寫下此詞時,他的夫人楊開慧正在他身邊。
楊開慧看完后,評價道:
“潤之,這首詞真好,前幾句太蒼涼了,后幾句一變而顯得昂揚,激動,我聽了心緒也難平?!?/p>
毛澤東嘆了口氣,回答道:
“目前武漢的這個局勢,叫人心緒怎么靜得下來!不過,我想,辦法總會是有的。”
毛澤東和楊開慧
這就是毛澤東,不管困難有多大,不管形勢有多危急,他都抱負不減,信念不滅,豪情不息,意志不衰。
這首詞雖然字數(shù)不多,卻將毛澤東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實為不可多得的名作。
其實,黃鶴樓在清朝光緒十年 (1884年) 就已經(jīng)被焚毀,此后由于時局動蕩,一直到1985年,黃鶴樓才重修完畢,我們今天看到的黃鶴樓就是1985年重修的。
也就是說,毛澤東其實從來都沒有看過真正的黃鶴樓。
黃鶴樓舊址
他登上的樓并不是黃鶴樓,而是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湖北軍學界在蛇山黃鶴樓故址附近修建的風度樓——“奧略樓”(樓匾為清末名臣張之洞所題)。
毛澤東是在奧略樓上故意把此樓當彼樓, 把奧略樓當成“心目中的黃鶴樓”,體味登臨黃鶴樓的感受,借黃鶴樓之名,抒發(fā)胸臆,譜寫一首千古名作。
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食堂并不想說毛澤東這首《菩薩蠻·黃鶴樓》在文學成就上就已經(jīng)超越了崔顥。
可毛澤東在詩詞中展現(xiàn)的革命情懷,戰(zhàn)斗意志,絲毫不遜色于前人的文字之美。
黃鶴樓因崔顥名揚四海,也因毛澤東更添歷史底蘊,更具百折不屈的精神。
這不就是中國古典詩詞的繼承和發(fā)展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