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就是動作,可感可觸可見可仿,當然也就可教可學,可以看得見進步。書法最初的魅力,大概就源于你終于成功地寫成一橫一點或一撇一捺,以及精心搭配好了的某一個字。你會那樣仔細而溫情地端詳著它,心里充滿了滿足與愉悅——
寫字真的挺好玩的。
這個時候,滿眼都是技法,都是起筆收筆,中鋒側鋒,以及天覆地載,穿插避讓等等,會覺得如果把這一切都能通過動作展現出來,那我就真的會書法的;如果我能寫跟王羲之、顏真卿寫得一模一樣,那我就是王羲之、顏真卿了。這個時候,信心滿滿,且對下面公式深信不疑——
書法=技法。
這對初學者來說,一點毛病沒有,從來不可能有任何懷疑。這種感覺是強烈的,在我最初提起毛筆的時候,第一次寫像了一個點畫的時候,我甚至覺得,跟書法家的距離似乎已沒有多遠了。這根本不是狂妄,也不能簡單地歸為無知,而恰恰是初習書法的天真、一種樸素的自我迷戀。有何不好?那樣純粹的筆墨記憶,從來沒有消失,一直伴隨著的我。直到許多年過去了。我回頭思考一下,不無驚訝地發(fā)現,某些名家喋喋不休的技法里面,仿佛藏著某種陰謀。
弋軒小楷心經視頻完整版之三(上)
真正的所謂書法技法,停留的時間或許就是在最初握毛筆的那一刻,那一小時,或者那一天、那一個月,最多,也許就那一年,而已。不會超過三年。如果說堅持習字都三年了,還在為所謂技法糾纏著,那算了吧,你這輩子恐怕與書法無緣了。
沒錯,最初學書,一切都是技巧,指腕的每次極微妙的動作,都會直接影響寫出的效果,每個字的結構哪怕就差那么一點,那個字就不好看。作為初學者,就是謹小慎微地觀察著每一點微小的變化,模仿著每一點基本的動作,亦步亦趨,循序漸進,就像學騎自行車,掌控著一切的平衡,聚精會神,書法的一切也都在這種用動作尋找平衡的過程之中。
然而,我們是那樣的持之以恒,小心翼翼地堅持著,哪怕悟性再差,模仿能力再弱,在老師指導下堅持書寫一個月、一季度,乃至半年,你總會能將一個筆畫寫得很像,把一個字可以搭配得差不太多,至少能看得到進步,握筆也不緊張了,不抖了,你會發(fā)現,其實書法很多的技能已差不多了然于胸,所差的,就是熟練而已。
行草書寫視頻《男兒當自強》
動作源于肌肉,肌肉是有記憶的。當以正確方法練字,久而久之,肌肉會形成記憶,這個時候,書寫的動作就不斷被塑造出來,越改進,字越好。當然,如果方法不對,也可能形成負向的記憶,以至越寫越壞,積重難返。所以,在這個階段,強調技法是很有必要的,也必須一切圍繞著技巧進行有計劃地訓練。
書法的初階,不學技法還能學什么?
然而,如果一兩年或兩三年過去了,且這一年多以來,你并沒放棄過臨帖,也一直在進行準確操作,那么,我可以告訴你,技法問題,其實已經不是什么問題了。所差的,熟練而已。既欠熟,練就是,別老想著走捷徑。
古人講,心不厭熟,手不厭精,就是這個意思。換言之,你差的不是技法的要義,而是對要義的熟練運用程度。能懂的都懂了,根本不需要再添加新鮮的“技法理論”了,你只需讀帖、臨帖、思考,增加和提高手的熟練程度以及眼的鑒別水平。這就夠了。如果這個時候有人跳出來非要再教你技法,那么,你大可有理由懷疑,他到底還能教你什么樣的技法。你且大膽地說不。
當然,我這么說,不等于說這個時候你不需要老師了,而是說,你不再需要只會灌輸所謂技法的老師了,因為你已經不是玩腦筋急轉彎的初級階段了。你需要一個由技而藝的提升,而不是沉浸在五花八門莫名其妙的技法理論中。練字只能自己身體力行、持之以恒,任何名師也代替不了你自己用功。對藝理的理解亦可以自悟,或者需要高手“點撥”。在進階階段,你可能需要的,是用書法的宏觀之“理”來覆蓋微觀之“技”,并融化和消化之。切不可迷信哪個“高人”會傳授你葵花寶典之類的秘籍,他只會忽悠你,最后保不齊把你口袋里的錢變成了他的。
草書曹植《白馬篇》四條屏,書于2011年
總之,技巧就是動作,動作是有限的,完全可以窮盡的,講完就完了,學完也就完了。不用引經據典,不用神乎其神,不用故弄玄虛,也不用嚇唬人。學書法者一定要清醒,否則稍不留神就會被忽悠瘸了。
其實古人講技法適可而止,甚至不多說,干脆,去,描紅吧,描得越像,技法越對,自己慢慢體會總會有所收獲。這有啥神奇的。古人談得更多的,恰恰不是技法的“法”,而法之上的“理”。比如“錐畫沙”“屋漏痕”,比如“風檣陣馬沉著痛快”,比如“老熊當道”“顏筋柳骨”“清風出袖明月入懷”,以及“擔夫爭道”“觀劍悟筆法”“聞江聲悟筆法”,等等等等,跟法有關,但絕不能還原成肌肉的動作,所以不可能是法,而是理,是書法的妙理,即動作之所以動作的理據、原理、道理、藝理。這種理以奇妙比喻和象征的語法展現出來,恰恰是古人的高妙之處。吳冠中先生給學生講繪畫技法時,從來不講哪一筆該怎樣畫,而是以啟發(fā)的方式,告訴學生什么才是美。他教的是畫理,而非畫技,因為他所教的學生都經過完整的技巧訓練,作為老師,他只是一個由技而道的引路人而已。我對吳冠中先生這種思路頗為認同。
對書法甚至對任何技藝來說,技有限而理無窮。真正的大家,未必是掌握了過人技巧的人,而是深諳妙理并且融會貫通的人。所謂“萬法一如”是也。這個往往是學不來的??喙虾蜕兴^“法于何立,立于一畫。一畫者,眾有之本,萬象之根”。這“一畫”講得絕非是可以操作的“法”,而是用來指導操作的“理”。這個理,很多人窮其一生也未必能悟到。所以說藝術家永遠都是極少數的那波人。
古人談書法,常?!叭シǘ美怼?,這種智慧也恰恰可以進入到書法的本質之中,而不是當代那一系列技術化、庸俗化的解讀。當你具備了基本的技術要領,這個理,才是書法進階最需要學的東西,或也需要懂的人“點撥”一二,如佛祖之拈花微笑,茅塞頓開。
行書“有鳳來儀”,書于2018年
還是那句話,如果你已學了相當一段時候,基本用筆技巧都會了,模仿能力也有很大提高,如果你還想找老師繼續(xù)“深造”,那么,請遠離那些滿口唾沫星子亂飛大講特講所謂用筆技巧、秀手腕肌肉的人。他越是整出一大堆似是而非的理論,比如中軸線、塊面、黃金分割、組合、擺動等等諸如此類,你越是應該遠離他,這些玩意往往避之唯恐不及,如果非硬往上湊,已不是人傻錢多的問題,而是容易走火入魔的問題。其實你完全可以大膽地說,去你大爺的,就這個,我也可以講,不用你教!!
因為那些故弄玄虛生搬硬套的東西,跟書法無關。但為什么要講這些?因為沒啥可講的。講文化、講理念、講情感都太抽象,你愿意聽嗎?何況他也未必懂。所以,總得搞出一套別出新裁的據有很強顯示度的理論體系嘛!就好比你到少林寺學武功,天天教你挑水劈柴凝神打坐你愿意嗎,你肯定盼著能學到一招半式的“武功”,而不是支撐武功的武理、武學。只有這一招半式才能嚇唬到你,而且你越不懂,就越顯得他“高深”,高深才能嚇唬到你,讓你乖乖就范,一邊慷慨掏銀子,一邊連說:“緣份啊”“謝謝啊”。這就是書法的江湖。
其實有些人教的,根本不是技巧,而是伎倆。
對,就是伎倆。如果你不信,請注意觀察那些活躍的名家大家獲獎專業(yè)戶,特別是國展培訓班,你聽聽他們在講啥,幾乎千篇一律都在講“構成”“章法”。他們講的可能是美術、設計、迎合評委之術、投機取巧之術、入展獲獎之術,但偏偏不是書法!某特別牛b的名家,圣教序技法可以講成80講,我特別好奇,這80講,他在胡說八道些什么?但不管怎樣,必須要講得特別多、特別玄,這樣才顯得特別高深,也顯得他自己特別牛,只有這樣你才能心服口服佩服嘛,也越顯出他的牛b!
行草孫綽文句,書于2018
如果你不信,你且看看離我們最近的近現代大家的作品,比如沈曾植、弘一、于右任、謝無量、林散之、白蕉,以及黃賓虹、齊白石、陶博吾等等,他們寫字往往都是舉重若輕,筆墨意趣,筆畫的高妙,由內而外散發(fā)的格調、境界,皆出之天然,一任自然,或悲喜雙用,或悲喜雙遣,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你能看到多少“技巧”在其中嗎?
毫無疑問,他們已把“技”化在“理”中,他們根本不屑炫技,而是把技融合在不期然而然的自然書寫里。
反觀當下某些名家、獲獎專業(yè)戶作品,除了滿眼的令人目不暇接的技巧之外,你還能看到別的什么呢?幾乎只剩下“技巧”了。靈魂已枯萎,情感已凋零,唯有技巧枝繁葉茂,顯示著一種盛世的繁榮和虛胖。所以當代各種國展,應改名書法技巧大展最為貼切。假設于右任、弘一等人也參與投稿當代國展,那慘遭淘汰是必然的。因為他們的技巧顯示度不夠,沒有視覺沖擊力,也不會拼貼染色蓋一大堆紅章。當然,更重要的,他們不會巴結評委,不會投其所好。這樣玩,在當下展覽語境下,他們鐵定要落選的。
楷書現代詩,約書于2011年
所以當代書法的視覺化、展覽化已然成為一種最主要的書法生態(tài),就像一個軸心,整個評價體系也都圍繞著這個軸心在轉,難怪曾有位資深業(yè)內人士言之鑿鑿地說,當代書法已超越古代。沒錯,視覺化展覽體的確“超越”了古代!但請大家捫心自問,當代書法的風骨貧弱、精神貧困、格調貧賤、文化貧血難道不也是事實嗎?這個道理大概很多人也都懂,沒人愿意說破而已,容易得罪人啊。誰愿意干吃飯砸鍋的事呢?畢竟書法已成為產業(yè),總要維持它的運行才是,總要讓從業(yè)者有飯吃才好。真話總是那么難聽,沒辦法。一切的一切源于當下的語境已經變了。
經典語境下,一是不強調技巧,因為那只是初階的,二是不強調文化,因為他們不缺這個。
當下語境變了,發(fā)現只能技巧能證明自己的高明,能顯示書法的繁榮。畢竟,技巧具有極強的“顯示性”,效果快,一練就有效,且能獲獎?chuàng)泼?,年輕即可成家。文化很難顯示,最重要的是,修煉需要太多時間,這不是古代慢生活的語境,等不及啊,出名趁早買房買車,管他們什么文化不文化,獲獎就行,出名就好,管他什么虛名實名,總之要有實惠就是好家伙。
這其實也沒什么對錯,時代(語境)變了。有人甘于寂寞,慢慢修煉,再好不過,有人非要急功近利,也無可厚非,隨他去吧。畢竟,我們誰也回不到古代。經典書法被異化已不可避免?,F實如此,憤青也沒用,索性從了吧 !
<end>
【作者王海鈞】齋號:弋軒、海納居。書法愛好者,快意書寫踐行者,不自由撰稿者。文學博士,藝術學博士后。愛書寫,喜作文,偶爾也推敲平仄。常拍天地大美。著有《中國古代書法品評理論》《美的追尋》《弋軒詩草》《歷代書法名作賞析》《楷書王國》《筆墨心意——關于書法的詩與思》等。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