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周出孔丘,
南宋有朱熹。
中國古文化,
泰山與武夷。
武夷山除兼有黃山的雄奇,峨眉的峻秀,泰山的古老特點外,最大的特色就是有文有景,其文的深邃得歸功于朱熹。武夷山集山岳、河川風景和古跡人文于一身,且結合得自然和諧,達到了絕妙的境界。
武夷山與朱子理學有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朱熹從14歲到武夷山,直到71歲去世,在武夷山教學、著書、帶弟子,生活50余年。朱子理學在武夷山孕育、形成、發(fā)展,使武夷山成為理學名山。
朱熹在武夷山的遺跡甚多,據文獻記載講學處有武夷精舍、沖佑觀、水簾洞、金谷洞等4處。朱熹在武夷山創(chuàng)辦學院,聚徒講學,在他的影響下,宋至元朝在武夷山創(chuàng)辦學院,理學思想的著名學者達43位,使武夷山成為宋、元、明理學傳播之地。只可惜如今紛涌而至的游客大多只是觀山游水,很少去理會古代杰出思想家、知識精英和文化巨人的思想對中國文化所帶來的持久深遠影響,這些先人留下的文化精髓和精神財富,有的甚至在全世界正迸發(fā)著耀眼的光芒!
我們能這樣一邊觀景,一邊品茗,一邊沐浴朱子文化,完全得益于小城委托的當地朋友周洪艦。他對此有相當的研究,經他栩栩如生的介紹,使我們感受頗深、興趣陡增!
兩宋時期,學術上造詣最深、影響最大的是朱熹。他總結了以往的思想,尤其是宋代理學思想,建立了龐大的理學體系,成為宋代理學之大成,其功績?yōu)楹笫浪Q道。 朱熹認為在超現實、超社會之上存在一種標準,它是人們一切行為的標準,即“天理”。只有去發(fā)現和遵循天理,才是真、善、美。而破壞這種真、善、美的是“人欲”。因此,他提出“存在理,滅人欲”。
我們所到之處以武夷精舍最為著名,是1183年朱熹親自擘劃、營建的書院。據《武夷山志》記載:武夷精舍是當時武夷山的一大建筑,人稱“武夷之巨觀”。有仁智堂、隱求室、止宿寮、石門塢、觀善齋、寒棲館、晚對亭和鐵笛亭等建筑。武夷精舍建成后,朱熹就在此著書立說,倡道講學達十年之久,培養(yǎng)了大批理學人才。備受當時封建統(tǒng)治者的重視,歷代都曾加以修葺。南宋末期,經擴建后的武夷精舍,改名為“紫陽書院”,由官府撥給田地以供養(yǎng)學者,清朝時還繼續(xù)加以修繕。建國后,部隊把書院改為療養(yǎng)院;文革期間,書院被改造,原貌不再,如今我們只能在書院的右?guī)靠吹揭欢掳虢氐臍堅珨啾凇?/strong>
現在我們看到的武藝精舍是近些年建造的,據說與原規(guī)模不可同日而語了。書院一間教室里有當年朱熹教學的蠟像場景,形象逼真。講堂墻壁正中懸掛著老子的巨幅畫像,掛像兩旁赫然醒目的四個大字:忠、孝、廉、節(jié),以此向人們傳遞著朱子辦學的尊崇及核心思想。有趣的是,老師朱熹站在案臺后授課,課堂里學生稀稀拉拉、三三兩兩,留了幾個空座位,不知何故?經了解,原來,800多年前的朱圣人刻意不讓他的學生坐滿,讓出一些座位留給800多年后的來訪者與之互動。哈!游客們紛紛或與老師合影,或坐在座位上與朱熹的弟子們共同聆聽今人難以讀懂的理學要義。我們也借機找座位,體會一把當年的情形!那正襟端坐好似老夫子的感覺,不知為什么有點令人嚴肅不起來哦!但是,不管怎樣還是讓我們在這充滿靈動的武夷山水中走近了朱熹,走近了中國先哲的做人理念——忠孝廉節(ji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