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巷:在城東,因臨近南河,為供給城內(nèi)飲水,舊時有水車、水擔(dān)由此出入,源源不絕,故以命名。[明代]在街口,設(shè)有鐵鑄水門,以備關(guān)城防御之用。同此巷命名含意相同的,還有二水巷、水巷子等。
一環(huán)路:1949年后,為適應(yīng)社會主義建設(shè),溝通城鄉(xiāng)物資交流,人民政府逐步沿成都城郊四周修筑了環(huán)行公路,命名為一環(huán)路。沿公路兩側(cè)建成櫛次鱗比的新興工業(yè)區(qū),到處是一片欣欣向榮的繁忙景象。二環(huán)路、三環(huán)路亦以此類推。
東、西二巷:在城中展覽館后門外。原皇城后門命名后載門,門外由南向北為回民聚居小巷,使名東、西一巷,二巷……[清代]中葉,小巷合并成街,唯東、西二巷仍存。
三多巷:舊時以多福、多壽、多男子為祝頌之詞。語出《莊子"天地》篇。以此命名為祈祥祝愿住戶平安如意,多福多壽。與此命名相同的還有三多里。
三桂街:以街中植有三株桂樹命名。
三圣街:舊時供奉劉備、關(guān)羽、張飛,建有祠廟,街亦得名。另有三圣祠街,為道教建立的供奉三霄(云霄,瓊霄,碧霄)娘娘祠廟所在地。
三元街:由此派生出三元正街、橫街、河街和三元巷等。因[清代]在此有道教的三元宮而得名。道教稱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為上、中、下元節(jié);又稱天、地、水,為三元,為萬物之宗,故立宮祭之?,F(xiàn)廟廢街名猶存。
四維村:舊時以禮、義、廉、恥為治國之四綱,又稱“四維”,為道德觀念。語出輔佐[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的管仲《管子"牧民》。
三道街、四道街:在少城長順街旁,原為滿族兵丁胡同,依順序為一、二、三、四……道街,現(xiàn)只存三,四道街名稱。
五福街、五福村:舊時以福、壽、富、德、治終命(不遭橫死)為五福,以此命名表示祝愿祈祥。五世同堂街的得名源于[清代]乾隆時此街有張姓之人,老少[五代]同堂,乾隆認(rèn)為這是吉慶,親筆題詞,四川地方官吏前往祝賀,贈有“百歲老人”匾額。街亦因此得名。
九如村:詩經(jīng)《小雅"天?!分杏?#8220;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詩中連用九個如字,有祝賀祝壽延綿的意思。
九思巷:原名九寺巷?!墩撜Z"季代》中說:“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是指待人處事應(yīng)有的品德,以此命名含有君子自謙和警已之意。
九龍巷:九龍壁是舊時皇帝發(fā)源、巡幸、駐足地點的一咱建筑,是天威皇權(quán)的象征。北京故宮就有九龍壁。佛經(jīng)上也有龍生九子,領(lǐng)管天下水系的說法。集九龍于一壁,更是顯示皇帝是“真龍?zhí)熳?#8221;的標(biāo)志。有人望街生義,以為這里距皇城不遠(yuǎn),大概過去建過九龍壁。成都從來不是中央天子登基之在,更未成為統(tǒng)領(lǐng)全國皇族的首都,故從未建筑過九龍壁。這條街不在皇城內(nèi),得名與皇帝皇族無關(guān)?;食窃赱明代]住有藩王,但限于封建禮制不敢建龍壁。有[清代]康熙年間(1662~1722年)重建成都定街名時,以傳說在金河、御河之水下,有龍潛伏,守護(hù)御河之龍在九龍之中又?jǐn)?shù)老九,故命名御河旁的小街為九龍巷。另一說,在此街原有九壁村,命名時沿用九壁之名。
十一街:抗日戰(zhàn)爭后,成都人口激增,南城外擴(kuò)建,按序數(shù)命名的十一街、十四街、十五街、十七街,并派生出有對應(yīng)名稱的巷等。
東城根街:打開成都地圖,會看到一個奇怪現(xiàn)象:在城西會有東城根街,城中會有月城街,東西順城街,再一查,古城區(qū)還有東城拐街,東垣街等,東城又有以西方命名街道,南北城有的街的方位又名為北、南。這就應(yīng)聯(lián)系八九十年前的成都城市規(guī)模才能談得清楚。二十世紀(jì)初,成都四周有高壁城墻,以后陸續(xù)拆除,現(xiàn)僅新南門留有一段明城作為重點文物古跡保留下來,但其規(guī)??梢詮牡貓D上見其端倪,其輪廓大體是正方形,有“穿城九里三”的說法。在靠近城墻處命名街時,自然有的就與城字沾上了邊。城中心以現(xiàn)省展覽館為中心,筑有面積約3~4平方里的皇城,內(nèi)有宮殿,外筑城墻,沿城墻就有順城街、月城街等街名。成都城內(nèi)西南角,又筑有滿族官員兵丁居住的少城。沿少城城墻就有東城根街等街名。沿皇城、少城有金河、御河及城內(nèi)排水大溝等流過,于是就有了東、西華門街,東、西御河街,金河街,東、西龍須巷,東、西溝頭巷,西城角邊街,西城巷等名。正由于成都是城中有城,城墻多,依城為名的街也不少。
東、北通順街:在城北靠原城墻處。舊時,城墻外是開闊地,不許建屋架房,再外是護(hù)城河,河外再建街道住房。城墻內(nèi)也是一片開闊地,便于守衛(wèi)城防時聚集兵士、儲存兵器彈藥糧食,設(shè)立營帳鍋灶。辛亥革命后,靠內(nèi)城墻一帶逐漸為市民建屋占據(jù),堵塞交通。后拆房辟街,故取名通順街。
青龍街:古代神話傳說,仙人居住天空星宿上。在北半球東方,有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箕宿共七個星宿組成龍形的東方天神。古代又把青、赤、黃、白、黑稱為正色,代表東、南、西、北、中央五個方向。所以,東方為龍,稱為青龍。后代道都把青龍、白虎、朱雀(紅鳥)、玄武(黑龜或龜蛇合體),合稱四方之神。又按《禮記"曲禮上》“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龍右白虎”。因此,左邊方位一般是以青龍作為代號。傳說前蜀皇帝王衍在乾德元年(919)在成都城內(nèi)西北角修有亭臺樓閣,常住其內(nèi)。由于他是皇帝,住地外面可以用四方四神命名,故取了青龍、白虎等地名。以后街道多次遭受兵燹,白虎街名似為不吉,故宋以后續(xù)建城市時未予恢復(fù),僅青龍街留傳下來。另一說為:過去在墨池(現(xiàn)十三中學(xué))附近,有人見青龍從天而降,至墨池化為美女,因建龍女祠以為紀(jì)念。后此街命名為龍女祠街,改為青龍街。
東華街:位置在皇城東華門處。皇宮各門名稱,均按一定禮制定名,東方日出為華,所以取名東華門,街依門而定名。
千祥街:原名為監(jiān)墻街,因旁邊為署前街,為[明清]時代的成都縣衙及其監(jiān)獄。居住于此的人嫌街名不吉,諧音千祥,得以留名。祥,表示吉祥、吉利。千,泛指多數(shù)。類似的還有萬福街,取其吉利多福之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