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的“號鐘”、楚莊王的“繞梁”、司馬相如的“綠綺”和蔡邕的“焦尾”,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琴。
“號鐘”是周代名琴,其音洪亮猶如鐘聲激蕩,號角長鳴。傳說古代杰出琴家伯牙曾彈奏過“號鐘”琴,后傳到齊桓公手中。齊桓公通曉音律,收藏諸多名琴,尤其珍愛“號鐘”琴。他彈奏“號鐘”時,悲涼的旋律常使聽者感動落淚。
傳說“繞梁”是名叫華元的人獻(xiàn)給楚莊王的禮物。自得“繞梁”后,楚莊王整天彈琴作樂,陶醉其中,甚至多日不上朝。王妃樊姬規(guī)勸楚莊王:“過去,夏桀酷愛‘妹喜’之瑟而招致殺身之禍;紂王誤聽靡靡之音而失去江山社稷。現(xiàn)在,君王喜愛‘繞梁’之琴而七日不臨朝,難道不怕失國丟命嗎?”楚莊王聞言沉思,為免受“繞梁”誘惑,命人用鐵如意捶琴碎為數(shù)段。從此,名琴“繞梁”成為絕響。
“綠綺”為傳世名琴,琴內(nèi)有銘文“桐梓合精”,即桐木和梓木結(jié)合的精華,為梁王所收藏。漢代司馬相如詩賦極有名氣,應(yīng)梁王慕名之請作“如玉賦”一篇相贈。此賦詞藻瑰麗,氣韻非凡,梁王極為喜歡,以“綠綺”回贈。司馬相如得“綠綺”如獲珍寶,其精湛的琴藝配上“綠綺”絕妙的音色,使“綠綺”名噪一時。一次,豪富卓王孫慕名設(shè)宴款待司馬相如。酒興正濃時,眾人請司馬相如彈奏“綠綺”一飽耳福。相如早聽說卓王孫的女兒文君才華出眾,精通琴藝,而心生仰慕,便借機(jī)彈起琴歌《鳳求凰》向其求愛。文君聽琴而解曲意,傾心相許,以酬“知音之遇”,被傳為千古佳話。
“焦尾”是東漢著名文學(xué)家、音樂家蔡邕親手制作的一張琴。蔡邕“亡命江海、遠(yuǎn)跡吳會”時,曾于烈火中搶救出一段尚未燒盡、聲音異常的梧桐木,他依其長短和形狀制成一張七弦琴,因琴尾留有焦痕而取名“焦尾”,并以悅耳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聞名四海。漢末,蔡邕慘遭殺害后,“焦尾”仍完好保存在皇家內(nèi)庫之中。300多年后,齊明帝為了欣賞古琴高手王仲雄的超人琴藝,特令人取出存放多年的“焦尾”讓其演奏。王仲雄連續(xù)彈奏了五日,并即興創(chuàng)作了《懊惱曲》獻(xiàn)給明帝。至明朝,“焦尾”被昆山人王逢年收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