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是有點懷疑。如果擺脫了日常具體事務(wù)的束縛,達(dá)到無為的狀態(tài),就一定能夠實現(xiàn)人生的理想目標(biāo)了嗎?
老子說:圣人沒有自己的私心,以百姓的心愿作為自己的心愿。
對于善良的人,友好地對待他;對于不善良的人,同樣友好地對待他,使人人都向善。
對于守信的人,誠信地對待他;對于不守信的人,同樣誠信地對待他,使人人都守信。
您的意思是,一個修道的人,除了做到無為,還要去除自己的私心,是嗎?
老子點頭。
我還是不明白。對于善良的人,友好地對待他;對于守信的人,誠信地對待他。這好理解,做人就應(yīng)該是這樣。
但是,對于不善良的人,不守信的人,怎么能同樣友好地對待他,誠信地對待他呢?
老子沒有回答,只是看著我。
我想了想,說,有句話叫冤冤相報何時了。您的意思是,只有這樣做,才能使人人都向善,使人人都守信,是吧。真的能這樣嗎?
老子說:遠(yuǎn)古的圣人對待百姓,總是溫和而小心謹(jǐn)慎的。就是為了使天下的人,人人都有渾厚的心。
我知道了。待人要溫和,不要以暴易暴,以牙還牙,冤冤相報。只有這樣做,才能使原本不善的人,改邪向善;原本不守信的人,也變得誠信。
老子說:百姓都注視著圣人的言語和行動。圣人總是像對待小孩一樣寬待他們。
我明白了,這叫做包容。如果在社會上,人人都有平等、寬容、渾厚的心,包容別人的過錯,自然就會減少怨恨和敵意。
所謂宰相肚里能撐船。一個寬宏大量的人,總是能得到別人的尊敬的。誰不愿意和寬宏大量的人合作做事呢!這樣,要想做成大事業(yè),就有群眾基礎(chǔ)了。
原文:《四十九章》
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