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李白寫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如果詩壇沒李白,估計要塌下半邊天。
我們從小就喜歡讀李白的詩,估摸著牙牙學語的時候開始,家大人就會教孩子《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這首詩淺顯易懂,后來還被選入小學語文課本,我們學習的時候,老師肯定是這么教給我們的:
睡夢中醒來,忽然發(fā)現(xiàn)皎潔的月光灑到床前,
迷離中自己朦朧間懷疑是秋霜一片,白茫茫。
仰頭觀看著天空中那一輪高懸的明月,引起自己的無限遐想,
不禁低頭下頭,思念起自己深深眷戀的故鄉(xiāng),以及故鄉(xiāng)的一草一木。
那時候,學習的時候,我的心中就有疑問,看到床前的月光怎么會想到地上的寒霜?這是在屋子里啊,不符合常理,再說緊接著舉頭望明月,躺在床上呢,怎么舉頭?歪頭還差不多?,F(xiàn)在自己教古詩詞,查閱了許多資料,才知道,原來以前老師教錯了,詩中的床不是我們平時理解的睡覺的床,這個“床”應該是井上的圍欄。
古時人們喜歡圍井而居,井邊成了居民們活動交流的公共場地。成人在此或取水或洗滌,夏夜來這里聚會納涼,同時談天說地。孩童也愛在對著家門的井欄外的空地上玩耍。
據(jù)考古專家研究發(fā)現(xiàn),井欄就是在水井四壁用“井”字形木架從下而上壘成,用來保護井壁使其不塌陷,也是為了防止人們掉入井里,而凸出地表的木制結(jié)構(gòu)圍墻。其形四角或八角,形狀特別像古代的床,故,又謂之“銀床”,說明井和床有關(guān)系。所以,把“床”譯為“井欄”是可以解釋通的。
這樣一來這首詩就好理解了,李白站在院子里的,看到井欄邊灑滿月光,懷疑是滿地銀霜,然后抬頭仰望明月,順理成章。
由此我想到了李白的另外一首詩:《長干行》
妾發(fā)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其中的: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這里的床也是井上的圍欄。如果理解成睡覺的床就無法解釋了,床不可能放在屋子正中間,不靠著墻,靠著墻的床,兒童又怎么繞著床玩耍呢?
其實,古代睡覺的臥具不叫床,床是現(xiàn)代人起的名字,古代管臥具叫榻。宋 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太祖開寶八年》中有一句話:臥榻之側(cè),豈容他人鼾睡。指的是:自己的床,怎么能讓他人占去一半而呼呼大睡呢?比喻捍衛(wèi)自己的利益,不容許他人侵占。
您覺得我說得有道理嗎?再也不要把《靜夜思》理解錯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