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月,日本學者岡本隆司撰寫的《李鴻章 袁世凱》出版,書中寫了這樣一句話:不理解李鴻章和袁世凱的時代,就無法理解現代中國的進程,無法理解今日東亞地區(qū)的國際關系。
轉折點
聊城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張禮恒:
1884年,在日本駐朝公使館的策動之下,朝鮮的內部的一部分開化黨人就發(fā)動了一場兵變,向事大黨員大開殺戒,然后就宣布成立了自己的政權。政權當中的第一條規(guī)定,那就是結束中朝之間的宗藩關系,其最終的目的那就是讓朝鮮成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歷史學者 周醉天:
當時朝袁世凱在朝鮮,已經沒有更高一級別的這種軍官了,所以他在那跟其他的軍官一商量,他力主迅速武力平叛,其他軍官要求向天津請示,他說不能請示來不及了,再請示時機錯過了。
聊城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張禮恒:
最為嚴重的是在《江華條約》當中,日本明確寫到那就是承認朝鮮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其最終的目的,就是要肢解中朝之間的傳統關系,為日后日本干預侵略朝鮮,避免來自中國的干預,提供一種法律的借口。
日本京都府立大學文學部 教授
岡本隆司:
19世紀末,日本出兵臺灣,吞并琉球等一系列舉動,下一步很可能就是朝鮮半島。日本曾于16世紀末對朝鮮出兵,加上日本經過明治維新振興后,朝鮮半島難免會受到日本在軍事上的威脅。當時,中國想要搶先一步讓朝鮮不受日本的軍事影響,所以李鴻章要讓朝鮮王朝順從清朝,不出現違抗的行為,從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各方面盡可能地采取了各種應對措施。
山雨欲來
安徽省文史研究館館員 翁飛 :
他(袁世凱)的叔叔跟吳長慶八拜之交,都是辦團練起家的,所以也很得吳長慶信任,迅速地身先士卒,到了王宮,扣押了大院君,然后把他押回保定。這個事情做得李鴻章很滿意,因為維護了中國的天朝體面,你不能反動作亂。
聊城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張禮恒:
他們更多的是尋求按照了西方國際公法的角度,來判定中國和周邊國家藩屬國家的這種關系的實質,認為對其內政外交,作為宗主國的中國,不加干預,賦予了宗屬國有更大的政治的主權,外在的權利。那么這樣一來,他們就不承認中國對藩屬國家的這種制度,其最終目的那就是以西方近代條約體系來取代。
聊城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張禮恒:
所謂的粘,接觸介入,脫就是脫離。那么大概的意思是什么?只要朝鮮政府繼續(xù)奉行中朝關系,維護對中國的定期朝貢,承認中國是朝鮮的宗主國。那么清朝作為宗主國,遵循傳統的宗主國對待藩屬國家的關系,對其內政外交不干預。但是有一個前提,如果朝鮮政府一旦有脫離中朝宗藩關系的這個去向或者舉動,清朝作為宗主國,一定要介入朝鮮的事務,也就是說中朝宗藩關系,這是中朝兩國關系的一個底線。
華東師范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李永晶:
所以到19世紀80年代之后,實際上李鴻章包括當時清王朝的一些人物,實際上有意地強化對于朝鮮的控制,要讓屬國變成一個可被理解的屬國,因為當時的屬國,西方國家理解不了,你說你內政是自主的,你說你外交的也是自主的,你又是在宗主國,你告訴我什么意思?兩個體系是沒有共同語言的。
聊城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張禮恒:
當時清朝政府在朝鮮有駐軍,其中駐軍的統帥之一就是袁世凱,在袁世凱和其他將領的率領鎮(zhèn)壓之下,開化黨人所發(fā)動這場兵變在三天之后就被剿殺了。開化人死的死傷的傷,其他的人外逃到日本去,開化黨在朝鮮的舉措,朝鮮的政治的變動也就歸于失敗。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