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的意義何在?
許多人都要問這個問題。因為許多人認為哲學是一門深不可測、無法捉摸、玄之又玄的學問。而另有一些人則問得更干脆。哲學能給人帶來什么?吃的?穿的?住的?抑或別的什么有實用價值的東西?得到的回答是什么也不能。既然如此,要哲學何用?
現代崇尚科學和技術。因為科技好象能給人帶來所需要的一切。人們尚未滿足的欲望,種種的困惑也全都寄望于科學和技術。人們甚至指望有朝一日科學技術能給自已帶來永生之軀。在許多人看來,科學技術發(fā)展到今天,以其無可辯駁的成就證明它是可以萬能的。即使現在不行,將來肯定行。這種看法的市場正在日益擴大??茖W技術在現代幾乎成了神圣的東西,其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之高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我們所看到和聽到的各種媒體宣傳都可以印證這一點。
我把這種對科學技術狂熱崇拜的現象稱為“科技拜物教”。
“科技拜物教”現象的產生,一方面說明人的本質力量已經得到了相當程度的發(fā)揮;另一方面也說明當代人缺乏應有的哲學教養(yǎng),患了“精神貧乏癥”。人們越來越濫用自身的力量來滿足自己胃口越來越大的物質欲望。為此,人們花費了自己一生中絕大部分時間和精力,并為此而感到無比的自豪和開心。這一點只要看看那些有錢人在炫耀自己所擁有的財富時那副得意忘形的樣子就很清楚了。至于那些為生計而奔波勞碌的窮人雖然生在“科技拜物教”時代,卻并沒有值得炫耀的財富,但同樣期盼著有一天科技的進步發(fā)展能使他們脫離貧困。
有了科學技術,就會有幸福美滿的生活,日子肯定會過得一天比一天好。在大多數情況下,大多數人對此深信不疑。
可是,有一天,有錢人因為意外的原因破產了;有一天,有錢人或窮人得上了科學技術也無能為力的不治之癥;有一天,曾經美好的婚姻或愛情突然破裂、變節(jié)了;有一天,自己最親愛的人離開人世了;有一天,最親密的朋友自殺身亡了;有一在,常常見面的熟人車禍死亡了;有一天,鄰居家的兄弟為了瓜分遺產大打出手;有一天,因為早戀,孩子離家出走了。。。。。。其實,在人的一生中,碰到類似的情況并不奇怪。這些事幾乎誰都不愿意去體驗,卻常常不得不去面對。面對這些問題,無論科學技術是多么的發(fā)達,人們仍然顯得如此無奈。從無奈又會引伸出許多的困惑。其中最大的困惑莫過于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么。一輩子都一帆風順的人大概不太會有的,人多多少少總會經歷一些磨難和挫折。這時,人們就會不由自主地發(fā)問“為什么”?即使是有一生平安的人,到最后也要碰到所有人都要碰到的鬼門關——死亡。面對死亡,人們會更多地想到人生的意義。“人為什么要生?為什么會死?生意味著什么?死又意味著什么?”這些困惑在人們的腦子里,時隱時現,時明時暗,不招自來,揮之不去。
科學技術屬于理性范疇,而且具有工具性質,屬于工具理性??茖W技術是建立在人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理解基礎之上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人的意識理解不了的問題就不可能轉化為科學技術。工具永遠是工具,它代替不了人的意識。我絲毫不懷疑,科學技術的作用范圍與程度會越來越廣,越來越深。但我同樣也絲毫不懷疑,科學技術的作用永遠都是有限的。對于一些與無限有關的問題,科學技術永遠都會被拒之門外。對于價值、意義等只有人的意識才能理解并作出選擇的問題,科學技術同樣無能為力??茖W技術神通廣大,但并非法力無邊。實際上越是深入人的本質問題,越是趨向無限的問題,科學技術的身影就會退得越遠。有限的工具解決不了無限的問題。
人的對象化世界是人的智慧的物化,但并非人的所有智慧都可以對象化或者物化的。
人的智慧可以通達無限,但她只能停留在精神領域。而且人的智慧對無限的最終理解只有四個字:“不可思議”。人可以知道有無限之物,但人不可能知道無限之物究竟如何。
既然科學技術無法解決諸如生死、價值、意義、無限等問題,那么就應該選擇另外的途徑來解決。于是宗教或哲學就成了首選。
有神論者依靠宗教信仰來彌補科學技術留下的空白;無神論者依靠哲學來彌補這個空白。
宗教本身就是人類無知與恐懼的產物。由于無知所帶來的恐懼使人想象出了一種超人的、超驗的、超自然的神力,并對其加以頂禮膜拜,希望以此獲取福佑,得到天啟,減少恐懼,教化信徒。
宗教可以填補無知所造成的心靈空虛,可以撫慰無能所形成的心理恐懼,但宗教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或滿足世俗社會蕓蕓眾生的困惑與希冀。原因很簡單,因為在世俗之人看來,拜求宗教無非是想依靠一種外在超人的力量而不是人自身的力量。可是這種超人的力量靠得住嗎?拜神求佛有用嗎?當然,這是個爭論了幾千年的老大難問題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反正是“信則有,不信則無”。但是至少本人認為世俗之人企圖借助外在的神力來走捷徑,此路肯定不通。宗教可以救贖人的靈魂,讓人明白人生的根本道理,使人脫離人生“苦海”,但這首先得理解真正的宗教精神。宗教是條門徑,這不錯,不過須知道,在宗教里還有一句“行話”,叫做“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說來說去,最終還得反求諸已。不是人自身的本質力量,到底還是靠不住的。所謂反求諸已,就是通過人自身的深沉思索,最后理解明白萬事萬物的“因緣”,從而得以開悟,獲得遠遠超越工具理性的真正的大智大慧,使人從各種擾人的困惑中徹底解脫出來。哲學(包括宗教哲學)是獲得這種解脫的唯一法門。
最早的時候,也許并沒有人把哲學當作科學來看待。只是人們?yōu)榱四軌蛴霉ぞ呷ヌ剿骱徒鉀Q哲學問題的時候,也就是科學從哲學懷抱中一個個的獨立出來的時候,哲學才被人冠以“科學之科學”的美譽。從一開始這就是一個美麗的錯誤。哲學千真萬確是一切科學的母親,但是哲學永遠都不是也不可能是科學。哲學是“母親”,她永遠不會變成“兒子”。講哲學的危機,講哲學有什么用,這本身就是可笑的“偽問題”。在市場經濟的滾滾洪流面前,在科學技術的耀眼光輝之下,哲學似乎變得越來越孤獨,正在逐漸退出人們的視野,正在日趨邊緣化。哲學不再轟轟烈烈,也不再呼風喚雨。有些人產生了強烈的失落感。其實這只是一種錯覺而已。相對于哲學所擁有的舞臺和認識領域而言,科學的舞臺和認識領域是微不足道的。因為科學始終研究有限的存在者,所能提供的只是世界與人生有限的經驗;而哲學卻永遠探究無限的存在,揭示的是世界與人生無限的意義。孰大孰小,一目了然。作為一門學科,哲學可能會遇上危機;作為一門學問,哲學永遠不會產生危機。而且,每當人類遇上某種危機的時候,最終總得求助于哲學。一種哲學的終結并不是哲學的最后死亡,而是意味著另一種哲學的誕生。每一種新哲學的誕生都會為新的科學發(fā)展開辟出更為廣闊的天地。到目前為止,科學這個“兒子”也許表現得非常出色,但它永遠離不開“母親”光輝的照耀,它永遠是“母親”的“兒子”。“魔鬼”可能會誘惑它,但是“母親”總會把它從魔鬼陰影下拉回來。“兒子”與“母親”是相依為命的,一旦離開“母親”的指引,“兒子”就可能成為“魔鬼”的工具。
哲學不是科學,更不是技術。哲學不研究科學技術研究的問題。哲學研究的是科學技術不研究或者研究不了的問題。由哲學的研究對象的無限性和永恒性,決定了哲學的永生和無可替代性。可以有人不懂哲學,但不可以有人藐視哲學。誰藐視哲學就是藐視自己。因為當人碰上任何其它學問都解不開的疙瘩時,只有哲學才能幫你的忙。
科學技術告訴人的是事物“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它可以幫助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但它不能告訴你“科學技術應該怎么樣”、“人應該怎么樣”、“世界應該怎么樣”。因為這些問題已經超越了科學技術的范疇。科學技術既然只是一種工具理性,那么它就是中性的,其本身不具有價值和意義問題,不存在“應該”或者“不應該”的問題。就好象科學技術可以告訴你原子彈會殺死許多人,但它不可能告訴你原子彈是否應該去殺死許多人一樣,這是一個價值選擇的問題,是一個意義問題,而不是一個科學技術問題??茖W技術的根本局限性就在這里。至于如何去選擇,這取決于人對事物的價值和意義的理解與取舍。而這種理解和取舍最終取決于人性、人的本質。這恰恰是一個哲學問題??茖W技術與哲學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兩大表現。從人的進步而言,這兩者缺一不可。假若科學技術是人的軀體(延伸的軀體),那么哲學就是人的靈魂。離開正確的哲學思想的引導,科學技術就會變成可怖的魔鬼工具,變成人的最大的異已力量。不妨想想看,如今科學技術所創(chuàng)造的武器,比如核武器、生化武器、電磁武器、激光武器以至最新的基因武器,哪樣不能將整個人類置于徹底毀滅的境地?所以,科學技術是一把真正的雙刃劍,用得好,它可以為人類造福;用得不好,它也可以成為人類自相殘殺、自我毀滅的最銳利武器。同樣是人的本質力量的表現,但作用的方向可以截然相反。人類的戰(zhàn)爭史與建設史上都深深地鐫刻著科學技術的名字,然而真正在它的背后操縱它的卻是人的某種哲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