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的習俗是中國古代什么時候形成的
2009-09-27 13:09:15 作者:陽化杰 來源: 瀏覽次數(shù):174 網友評論 0 條
中國是禮儀之邦,結婚這么大的事情當然禮數(shù)是少不了的。漢族的婚禮是從求親開始的,包括求親、定親和成親(婚禮)三個部分。其實咱們老百姓的婚禮也差不多這樣,越講究的就跟老祖宗越接近罷了。
中國是禮儀之邦,結婚這么大的事情當然禮數(shù)是少不了的。漢族的婚禮是從求親開始的,包括求親、定親和成親(婚禮)三個部分。其實咱們老百姓的婚禮也差不多這樣,越講究的就跟老祖宗越接近罷了。
首先是求親。古代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首先由男方父母找媒人,向媒人介紹情況、提出尋找要求、給媒人媒禮和展示自己的聘禮能力。古代媒人都是專業(yè)的,媒人根據(jù)男方情況到女方家里介紹男方情況。如女方父母同意,男方前往女方家里相親。雙方都是由父母出面,但有的地區(qū)會讓姑娘藏在一個地方偷偷觀看男方情況,比如安徽建筑一般是一圈小樓圍繞一個院子,男方進來時,姑娘就站在樓上看(估計只能看父親猜想兒子了),樓有很高的圍欄,下面的人看不到上面的,如果中意就告訴父母。因此,其實中國古代并不是完全掀了蓋頭兩個人才認識的盲婚。畢竟哪個父母都希望自己女兒今后過的好。
雙方如果覺得門當戶對、條件恰當,兩家就會互贈訂婚的信物(有的地方是玉佩,有的地方是大雁)。有趣的是,有的地方如果女方看中男方會給男方送一盞茶,男方若滿意喝完茶后會在桌子上放若干茶錢(必須是雙數(shù)),這樣婚事就算定了。
接下來是定親。雙方交換八字,互贈寫著名字、八字、年齡等的庚貼。如果八字不相沖,就開始納親。
“納親”就是雙方表示彼此接納,男方選定婚前15到20天的黃道吉日來女方送聘禮、聘釵、婚書,來求婚,即所謂過大禮。
在婚禮前幾天,由公認命好的婦女將婚床安放到恰當?shù)奈恢谩?wbr>并由此人在婚禮前一天鋪床,將床褥床單龍鳳被等鋪好,然后撒上各種象征吉利的果品(紅棗花生:早生貴子,桂圓:圓滿,及荔枝豆子等)。這就是“安床”。安床完畢后,任何人都不能再進入新房和接觸新床了。
這是男方。女方要準備嫁妝。嫁妝會在婚禮當天隨姑娘帶過去。古代嫁妝是女子娘家身份和財富的象征,嫁妝不足的女子很可能會在婆家受欺負,反之則能幫助自己確立在婆家的地位。這方面的小說描述還是挺多,比如紅樓夢里王熙鳳常拿自己和王夫人(其姑母)嫁到賈府時的陪嫁壓賈璉,總是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最后才到壓軸的成禮。就是我們所說的婚禮了。呼!看來還是現(xiàn)代人輕松阿。
首先是迎親。古代婚禮都在傍晚舉行。這跟現(xiàn)代婚禮不太一樣。好像現(xiàn)代的婚禮必須在中午前將新娘接走到晚上就成二婚了。新郎出門前首先要祭祖,新娘要由母親親自為其梳洗打扮,蓋上紅蓋頭。新郎到達后,新娘由姐姐或伴娘帶出閨房交給父親,再由父親交給新郎。新人雙雙向岳父母叩別后,新娘就坐上花轎由新郎護送來到男方家。
新郎家的女眷打開轎門請出新娘,再由男方一位有福氣的女性長輩將打成同心結的紅綢帶交給新人,兩人牽著紅帶走進堂前。此時,忌踩門檻,因為門檻代表門面,新娘必須從門檻上跨過去,并由一女童手持銅鏡照在兩人身上以求圓滿。
終于到了傳說中的拜堂環(huán)節(jié)了。由禮賓司儀主持,新人在堂前一拜天地、二拜父母,夫妻對拜,然后鼓樂齊鳴送入洞房。
第二天早上,新郎新娘要早起共同拜見公婆,新郎要把自己家里的所有親屬介紹給妻子,然后由新娘向這些長輩奉茶
第三天是新人共同祭拜祖先,這樣新娘就正式成為這家人了。
最后還要給媒人準備謝媒禮
整個婚禮就正式結束了。所謂“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都是古代男人最風光最得意的時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