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論教育
論教育的對象
孔子不僅提出“有教無類”的主張,而且身體力行,在教學實踐中貫徹了他的主張,在他的弟子中就有各式各樣的人,既有貴族,也有被稱為鄙人的下層人士,也有像顏淵那樣的貧窮的人。孔子的“有教無類”的教育實踐,確實對我國教學的發(fā)展起了推動作用,使不少處于下層的人士也能有受教育的機會。
論教育目的
孔子主張行“仁政”,認為只有受過良好教育和具有治理國家的能力,并且有高尚道德的人,才能行“仁政”。因此,他很重視人才的培養(yǎng),他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君子儒,這種人具有高尚的道德,最高尚的道德就是“中庸之道”,所以他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意思是說“中庸”這種道德是最高尚的道德了。君子就應該懂得“中庸之道”,而且懂得什么是仁。所謂“仁”就是“克已復禮”,也就是能夠用禮來約束自己,就能夠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仁”也就是“愛人”有一次子貢問他:“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边@段話的意思是說子貢問他假若有人能廣泛地給人民以好處,又能幫助大家生活得很好,怎么樣?孔子說,如果能那樣,就不僅是仁道而且是圣德了,連堯舜那樣的圣人都難以做到。那“仁”是什么呢?就是自己要站得住,同時也使別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時也要使別人也事事行得通。能夠就眼前的事情一步步地去做,就可以說是實踐仁道的方法了。由此可見孔子講仁并不是講些空道理,而是講要去做能夠實際做到的、身體力行的好事。他理想中的君子是有道德修養(yǎng),又有治國能力的人?;卮鹱迂曉鯓硬趴梢越凶觥笆俊睍r,他說:“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币簿褪钦f能夠用羞惡之心來約束自己,出使外國能夠完成任務,這才能夠稱作士??鬃蛹热粚拥囊蠛芨撸J為要能成為君子就必須是熱愛學習的人,所以他提出的教育的目的可以概括為“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意思是說去作官的人要想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就應該不斷地學習,學習成績優(yōu)秀了,那才能去做官。他把做官和學習直接聯(lián)系起來,認為只有學習好了才能去做官,要想把官做好也必須學習,盡管這句話后人有不同的理解,但孔子主張治理國家的人一定要重視學習,這和他的理想是一致的。孔子說:“先進于禮樂,野人也;后進于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本褪钦f孔子認為如果由他去選擇人材,他主張用先學了禮樂知識的人,而不用做了官才去學習的人。他這種重視用學習過的人去做國家官吏的思想,是有積極意義的。盡管在封建時代這種理想很難實現(xiàn),但對我們古代的吏治也曾起過積極作用。
論教育內容
孔子基于自己的教育的目的提出了他的教育內容的主張。他認為教育內容應該包括四個方面:“學以四教:文、行、忠、信。”也就是說從文化知識、社會實踐、對人忠和講究信用四個方面來教育學生。他最重視的還是道德修養(yǎng),他說“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新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認為首先應教育學生在家孝順父母,外出敬愛兄長,不多說話,說則誠實可靠,博愛大眾,親近有道德的人,在有余力的時候,就去學習文獻。他認為首先要學習禮,“不學禮無以立”,意思是不學習禮,就沒有道德標準,就失去了立足于社會的根本。他還重視學詩,認為“不學詩,無以言”,認為“詩何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彼f:“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由此可見孔子的教育內容是十分豐富的,有利于實現(xiàn)他的教育目的,而且他的教育內容除了傳授知識之外,還特別重視教學生實踐,使學生能夠通過實踐去理解道理,并提高工作能力,確實具有重視實踐的思想。更可貴的是孔子不講鬼神迷信,“子不語:怪、力、亂、神。”盡管在孔子的時代宗教迷信思想在人們中間很流行,統(tǒng)治階級也利用迷信來為其統(tǒng)治服務,而孔子卻不講迷信,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鬃舆@種思想對于我國歷史上的一直沒有形成政(政治)教(宗教)合一的國家政體,確實也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當然孔子的教育內容由于受時代的局限,很少講到自然科學知識,而且他盡管自己博學多識,但不重視科學知識,甚至鄙視生產勞動知識,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消極方面。
論教學原則和方法
1.樂學與立志?!墩撜Z》的第一句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可見孔子非常重視要使學生愿意學習和樂意學習,他從自己長期的教育實踐中認識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簿褪钦f,只有把學習當作樂趣,迷上了學習,才能取得最好的學習成效。他又用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說明樂于學習的重要。他說自己“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彼€對別人說:“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從這些議論可以看出孔子本人就是非常樂于學習的人,正因為把學習當作樂趣,才能學得進,學得好,成為博學多識的人,所以孔子認為要想使學生學好,首先要讓學生“樂學”。但孔子并不停留在“樂學”上,他認為學生的成敗與立志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認為學習必須有恒,必須立志于學,才能使學習堅持下去,因為學習畢竟不是游戲,而是一種需要十分努力的勞動,所以他說自己“吾十有五而志于學”,“我欲仁,斯仁至矣?!币馑际菍W習有了要求,才能學到知識,他認為學習“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復一簣,進,吾往也”。意思是你立志下了決心,就能前進,否則就會功虧一簣,一事無成。他甚至認為“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不立志沒有恒心,連巫醫(yī)都做不成。在《論語》中還有許多地方記載了孔子和他的學生談論立志的意義,都說明孔子重視立志,認為不立志,沒有恒心是不能學習好的,甚至會一事無成。
孔子重視使學生樂學和立志,是符合教學規(guī)律的,樂學實際上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也就是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鼓勵他們自覺地努力學習。孔子不僅提出立志的要求,也利用一切機會引導學生討論立志,鼓勵學生立志。
3.重視觀察與實踐。孔子十分重視學習的方法,他認為要了解人和事物,都必須注意進行觀察。他說:“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意思是說考察他所結交的朋友,觀察他所達到目的的方式方法,審度他的心情,要干什么?不要干什么?那么這個人怎樣隱蔽得了呢?這是考察一個人的方法,但如果用來作為學習的方法,同樣是適用的,這種方法也可能是我國最早使用的觀察法了??鬃舆€說:”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边@段話是說對于一個人不僅要聽他說些什么?而且還要考察他的行為,為了了解一個人,這種態(tài)度是正確的,這種方法同樣適用于人們的學習,而且已經(jīng)成為一句成語,為人們所用。重視觀察,重視調查研究是孔子的重要學習方法,如子貢問他:“‘鄉(xiāng)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l(xiāng)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xiāng)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又說“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庇纱丝梢?,孔子認為必須進行全面的調查研究,經(jīng)過認真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他認為:“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边@種態(tài)度和方法無疑是正確的??鬃舆€十分重視身體力行,如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這說明孔子強調言語忠誠,行為忠實嚴肅的重要意義,他又說“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薄跋刃衅溲远髲闹??!?“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币陨纤脑?,一個中心思想,就是強調君子要言行一致,要說出來就必須做到,否則就不要說,不僅自己的一舉一動都要給人以示范,要求合乎道德標準,更重要的是要求君子去做事實,要通過實踐去教育別人,也要通過實踐去學習??鬃舆€反對言過其實,他說:“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备磳Υ笱圆粦M,因為那樣實行起來一定很難做到,所以說“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就是這個意思。
8.教學方法。孔子主張因材施教,他說“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 。”“他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施教,使他們都能發(fā)揮自己的特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