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榮
李十二娘(720—792),名倩,排行十二,藝名李十二娘,新豐鎮(zhèn)竹林廟人。李倩從小聰明,身段姣美,8歲隨姑媽游藝河南臨潁,姑媽讓她師從公孫大娘,精進后在河南、陜西、四川等處獻藝。
唐大歷二年(767)十月十九日,一次偶然的機緣,被后世譽為詩圣的杜甫,在四川夔州別駕元持的府上,目睹了李十二娘舞劍器。劍器是舞蹈名稱,屬于“健舞”類,由女子著雄裝表演,持劍而舞。
杜甫見李十二娘動作變化多端,腳跟不著地,旋轉(zhuǎn)如風(fēng),深為嘆服。舞畢,杜甫上前拱手相問:“所師為誰?”答曰:“余公孫大娘弟子也?!边@讓杜甫想起開元三年(715),自己孩提時曾在河南郾城看到過公孫大娘所表演的劍器與渾脫舞蹈。那時公孫大娘戴著烏羊毛做的渾脫氈帽,舞姿是那樣活潑抑揚而富有節(jié)奏,識者皆云在舞藝界堪為第一。自從唐玄宗開設(shè)梨園后,經(jīng)常表演給皇上觀看的,也就是公孫大娘。已成白頭老翁的杜甫,想不到竟能看到公孫大娘弟子李十二娘的舞技,而且仔細(xì)一看,李十二娘也已經(jīng)不年輕了。
弄清楚了這些歌舞傳授的淵源,杜甫確信李十二娘與公孫大娘的伎藝委實是一脈相承,無有二致。追撫往事,便作了一首《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并序,記此偶遇。他在序中說,書法大家張旭,以狂草著名,據(jù)言是看了公孫大娘的舞劍器受啟發(fā),因而草書越發(fā)長進,由此可推知公孫大娘的舞蹈是如何高明了。對眼前的李十二娘,也當(dāng)不可小視。
杜甫在詩的開頭,先贊揚了公孫大娘的舞技:“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曤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苯酉聛斫榻B當(dāng)下所看到的李十二娘:“絳唇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講的是公孫大娘雖已老去,但她有許多弟子,如面前的李十二娘,傳承師藝,真是精湛無比。“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睆暮幽吓R潁過來的美人,今在白帝城獻藝,載歌載舞,是如此神采飛揚?!芭c余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眲偛盼遗c她通過對話,略知其游藝生涯,彈指一揮,五十年間,原有的梨園弟子,大多煙消云散,現(xiàn)在的李十二娘,也只剩余姿了。看罷李十二娘的劍器舞,杜甫樂極悲來,聯(lián)想到自己晚景落寞,便墮入到愁苦的深淵之中。
李十二娘與詩圣杜甫的邂逅,直到民國壬戌(1922)冬,在新豐西張圩徐祥浜出土了李十二娘的遺骨石甕蓋。遺骨放在“圓如覆盂,上殺下縱,徑尺有余,厚二寸余”的石甕中,甕蓋有銘文,按圖索驥,這段塵封千余年的逸聞才被人知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