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
喝茶的講究與規(guī)矩(2)
【舊京】喝茶的習俗(3)
老北京人的喝茶與品茶_ 寧靜致遠
(4)
老北京夏日炎炎巧喝茶-- 王曉易
(5)【美文欣賞】喝茶--周作人
(6)蓋碗喝茶的“暗號”你都知道嗎?--
詹旭生(7)
老北京喝茶講究多--姜子謙(8)
老北京人居家喝茶的講究-- 民為貴四世
(9)
北京人“茶”事兒規(guī)矩多-- 羅源源
(10)老北京人喝茶的規(guī)矩和講究
(11)老北京人喝茶的規(guī)矩
(12)
老北京喝茶很講究--汀汀(13)
老北京喝茶的講究(14)
喝茶那點事--馬未都(15)
清朝喝茶講究“點茶”技藝-- 唐云云
(16)
為何南方人認為北京人不會喝茶-- 崔岱遠
(17)【美文欣賞】喝 茶--蘇雪林
(18)
京范兒二題--京范兒之茶--崔岱遠
(19)
老北京的大碗茶 - 綠葉(1)
喝茶的講究與規(guī)矩北京人愛喝茶,北京人喝茶的歷史很悠久。北京人為什么愛喝茶呢?這與相關歷史有關。早在清代中葉,南方產茶地如安徽、福建、浙江等大茶商便紛紛在北京設立茶葉市場,他們看中的是北京政治中樞以及大都市人群密集的特點,引導北京人了解茶,接受茶,愛上茶。
老北京人喝茶的茶具頗為講究,有一定規(guī)格。普通人家沏茶多用茶壺,一個黃銅茶盤子,擦得亮亮的,上擺一把細瓷茶壺,配六個同色花樣小茶杯。茶葉罐、蓋碗,需是成套的,蓋碗是給貴客或家中老人用的。北京人愛飲花茶,盡管茶葉品種很多:毛尖、雨前,珠藍等等,但老北京人鐘愛喝香片(北京花茶))為主要用茶。
老北京人喝茶也有規(guī)矩,一般富裕講究的家庭,喜歡單用茶杯,就是那帶蓋兒的瓷茶杯。泡茶時主人、客人每人一杯,茶葉直接放入杯中,茶葉不宜放得太多,茶水不能太滿。如果講老禮兒,沏茶續(xù)水,永遠不能讓杯子里的水太滿。通常的規(guī)矩是七分茶八分酒。也就是說沏茶時,水只能倒七成,倒十成就溢出來了。還有一種規(guī)矩就是“悶”茶。把瓷杯里的茶葉用少許熱水悶泡好,待客人來時用開水沖開,茶香及濃。老北京人對客人打招呼就透著茶香,“二哥,聽說您今兒來,早就把茶給您悶上了。”老北京人喜歡用蓋碗喝茶,這里的講兒很多。用蓋碗上茶,首先茶水只能倒七分。用蓋碗喝茶時,要一只手捧著托碟和碗,另一只手把蓋輕輕掀開一道縫兒,然后舉到嘴前小啜。千萬不能把碗蓋拿起來,像用杯子喝水那樣。如果把碗蓋拿在手上,一仰脖把碗里的茶喝干,那是對主人的不敬。主人也不能隨意掀開碗蓋續(xù)水。這里有規(guī)矩,只要客人把碗蓋拿起來,靠在蓋碗的托碟上。這個動作就等于告訴主人碗里該續(xù)水了。如果客人一直沒有把碗蓋拿起了,可以拿起茶壺問客人是否可以續(xù)水,不能主動把客人的碗蓋掀起了續(xù)水??腿私邮苤魅死m(xù)水,要稍欠起身表示謝意,別人給您倒茶,懂禮兒的人就會用食指和中指在桌子上輕輕敲擊三下,以示謝意,這叫“金雞三點頭”。如果用茶壺沏茶續(xù)水,必須側一下身,把壺拿起來,一只手拿壺,另一只手扶著壺蓋慢慢地續(xù)。續(xù)水后把茶壺放到桌子上,切忌壺嘴不要對著客人,壺嘴對客人那是罵人那。說到茶壺就得說說北京人鐘愛的泥壺(紫砂壺)泥壺造型各異,宜興泥壺最佳,老北京人對手里捧著的泥壺是便把玩邊飲茶,北京人講究用茶養(yǎng)壺,壺內的不能干著也不能刷洗最多用清水涮一下就行了,泥壺沏茶味道就是與眾不同,而泥壺是個人的喜好只用自己用概不外“借”。
最不講究的是用瓣兒缸子沏茶,那是哥們兒來了。要隨便的多,相互間不必有太多的講究,但沏茶時茶葉一定要多放,大巴抓茶葉,喝的茶絕不能沒色兒了。我們小的時候家里都有水汆,來了客人要沏茶就用水汆做水一會就開。一般的水汆就是銅質的,茶杯口粗細,細高的一個圓筒上口有把,盛上水往煤球爐子火眼一蹲一會誰就開了,很好用。今天的孩子們恐怕沒見過水汆吧。
老北京人除了在家中飲茶外,還特愛去茶館!老北京市面上有許多各色茶館:清茶館、早茶館、書茶館、坤茶館、酒茶館、棋茶館……夏季時分,什剎海荷花市場還有不少應季而需的茶棚,此類茶棚遇雨收攤。早年間北京賣大碗茶的都是挑挑兒作生意。什剎海海沿上、各個城門臉兒附近、天橋一帶,常能碰見挑挑兒賣大碗茶的,一般都是老頭或是小孩,挑子前頭是個短嘴兒綠釉的大瓦壺,后頭籃子里放幾個粗瓷碗,還挎著倆小板凳兒。一邊走一邊吆喝。碰上了買賣,擺上板凳就開張。
賣大碗茶的現(xiàn)在也還有,不過全都改成茶攤了,名聲赫赫的大碗茶集團公司就是從這兒起的家。這種茶攤在旅游區(qū)常能見著。樹蔭底下,支張小桌,擺幾個小凳,玻璃杯里早就晾好了茶水,上邊還都蓋著蓋兒,透著那么干凈,那么涼快。顧客來了,一口氣能喝下好幾杯去。其實大多數(shù)北京人喝起茶來,甭管經濟條件如何,北京人總能找出一種適合自己的茶文化來。只要有口飯吃,怎么著還不得弄壺“高末”喝呀。還真有不少的北京人,早清兒起來先得悶上壺茶,一直等到喝“透”了,這才能吃了早點,出門干營生去。所以當年北京城里才能出了茶館這個行當,而且作為一種地域文化揚名天下。說到喝茶就不能不說茶莊,過去北京城里頭有不少茶莊現(xiàn)如今留下的僅有張一元、吳裕泰、啟元等幾家著名的茶莊,近年來馬連道茶葉城的崛起給不少老茶莊很大的沖擊,不過老百姓選擇茶葉的途徑也多了也是好事。不知大家知不知道在北京有南茶北水之說,北京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老北京的大茶莊大多都開在南城,而南城一帶的水太硬沏出來的茶不好喝,北邊的地勢高水也好喝故為南茶北水。
茶,是好東西。喝茶益處良多,醒腦、明目、利尿、排毒,宋代的大文人蘇東坡說:“除煩去膩,不可無茶。”喝茶折射出老北京閑逸生活的靈魂。老北京人都有起早的習慣,天不亮便出門遛鳥、放鴿子、吊嗓子,完事后在茶館喝夠幾過香片,再去吃早點,然后各自干各自營生。如此早起-運動-清腹-早餐的過程恰恰符合保健的原理,大有值得現(xiàn)代人效法的養(yǎng)生之道。
(2)
【舊京】喝茶的習俗北京人喝茶的習俗是很普遍的。京城里大大小小的茶館遍地都是。買茶葉回家沏茶的人就更多了。北京人喝茶一般是用瓷碗,下邊有茶碟,上邊有蓋。沏茶的方法是先放茶葉在碗內,再倒入開水然后加蓋。也有人將茶葉放入大茶壺中,倒入開水沏好后,再分別將茶水倒在茶碗里。有的人愛喝濃茶,要將沏過幾遍的茶葉倒入砂壺內放到爐火上煮,將茶葉中的苦味、黃色全部熬出來。
北京人喝茶時用的茶葉是從南方運來的,可以分為綠茶、紅茶、花茶幾大類。綠茶中最有名的是杭州西湖的龍井茶,真正上等的龍井茶價格較高,那些便宜的多半是冒牌貨。綠茶的品種還有江蘇太湖的碧螺春,浙江旗槍、珍眉,安徽的毛峰、六安茶等。綠茶泡出的茶湯呈黃綠色,味道清香。紅茶的品種有安徽的祁門紅茶,福建的武夷紅茶以及云南的滇紅、浙江的越紅,泡出的茶湯色澤發(fā)紅。北京人一向不喜歡喝紅茶。近代以來北京城里開辦了一些跳舞廳、咖啡廳、西餐館,供應有歐美人愛喝的紅茶,有人還加入砂糖、牛奶,于是使一些北京人也喝起了紅茶。一些新派人士也以紅茶招待客人。但是大多數(shù)老派的北京人是不喝紅茶的。
北京人喝得最多的還是花茶?;ú璨捎镁G茶的茶坯,經過茉莉花窨焙而成,沏好之后會發(fā)散出茉莉花的香氣,品種有二三十種之多,一般人也弄不清楚,到茶莊買茶葉時只說要多少錢一斤的?;ú柚械纳掀酚小懊缮皆旗F”,差一些的有“黃山鳳眉”、“黃山仙霧”、“雙窨梅蕊”,一般的有“鐵葉大方”,還有珠蘭花茶、玉蘭花茶,滋味獨特,也有其專門的嗜好者。此外還有福建、廣東的鐵觀音、云南的普洱茶、杭州的菊花茶也有一部分嗜好者。蒙古族人有喝奶茶的習慣。北京的茶莊常將碎茶葉末廉價出售。其中混有一些高級茶葉的碎末,行內稱之為“高末”,一些嗜好飲茶又囊中羞澀的人常買這種“高末”沏茶喝。
昔日北京居民主要飲用井水,井水有甜水、苦水之分,只有甜水才適宜沏茶。安定門外的甜水井較多,至今仍然留有甘水橋的地名。安定門外的一些茶館也因此生意興隆??嗨锏乃兜揽酀袎A性,只能用來洗衣。一般家庭備有兩口水缸,大缸用來存貯苦水,小缸用來存貯甜水。井窩子的水夫也是將甜水、苦水分別送到各家各戶。北京地區(qū)以玉泉山的泉水水質最優(yōu),過去宮中有專門的運水車每天到玉泉山去運水。一些特別講究飲茶的人采用金錢賄賂水車夫的辦法,在西郊水車經過的地方取用少量的玉泉山水,或者與在玉泉山當差的人套上關系,取用一些泉水。
(3)
老北京人的喝茶與品茶_早春剛剛接到楊啟瑞大哥發(fā)來的信息,說他的《老北京人的喝茶與品茶》發(fā)表了,好像是在北京晚報上,正好我也迅速在《中華合作時報》鏈接到這篇文章,不妨轉載過來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談起喝茶,可能好多的人和我一樣,喝茶,只不過是解渴而已,或者說淡淡的水沒有顏色,喝起來不爽,也會覺得沒有品味。
實際上北方人做菜,無論什么菜都要放一些醬油來增加菜肴的色澤,四川人做菜做湯都要放辣椒一樣,喜歡帶顏色的,至于茶的味道,北方大都比不上南方人那樣的講究,細品慢飲,一壺茶可以喝上大半個上午,而我卻很少有那份細致與平靜,一壺茶喝光走人來得痛快,因為好多的活計還要等著我來做,所以,我掙得錢也是最少的,南方人通過早茶(品茶)就把生意談妥了,幾乎相熟的朋友大都也俱是火爆脾氣,根本也無暇坐下來,談天說地,至少我們是這樣的。
或許我還沒有到那個年齡,去享受茶給我們帶來的那一份寧靜與祥和......
品茶有茶樓,更有專業(yè)的茶具,還有莫測高深的茶之道,茶樓我是一次也沒有去過,但是每每看到茶樓的裝飾裝潢,小橋流水,竹樓青花瓷碗,身著藍底兒白花布衣的倒茶少女,便駐足多看幾眼。。。。。。
對于自己,總覺得那樣有點太奢侈,不如去飯館大撮一頓來的實惠些,和楊大哥相鄰五六年,很少聊天,是他偶爾看到我在北京廣播電視報上發(fā)表的文章才逐漸相熟的,閑暇時彼此也會促膝交流一番,我也勸他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博客,可他總是騰不出時間來做,當然他對電腦也是不怎么在行,看他的文章很容易進入到情境中去,很質樸,很真,就像大家在一起聊天,回憶曾經的往事,而往事好像就在昨天......
楊大哥在北京的專業(yè)茶店茶莊工作了半生一直到現(xiàn)在,賣茶,談茶,品茶,愛茶,寫茶,對茶可以說有相當?shù)难芯浚还舶l(fā)表過兩篇有關于談茶的文章,但轉載率是相當高的,一并找出來呈現(xiàn)給大家。
寧靜致遠 北京
老北京人的喝茶與品茶
楊啟瑞
我小時候是在東直門內一個小四合院里長大的,院子不大。記得那時候每家早晨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在院子里生煤球爐子,等火生著了,用汆子在爐子內燒水,等水燒開了,抓一大把茶葉,用蓋碗先把茶沏上,再去洗臉漱口,等一切完了,茶已經泡好了,那就坐下來開始喝茶,先用嘴把杯子上飄著的泡沫吹掉,用手指蘸上茶水輕輕的抹在眼睛上清洗一下眼睛,聽我外公講,茶能明目去火,這時就趁熱一杯杯的開始喝茶了,只喝得前胸后背開始冒汗了,肚子里也開始咕嚕咕嚕的叫了,那就是喝透了,就不要再喝了,可以隨便吃點東西墊墊底兒,茶早就把內藏里的東西向下排,其實,這種早晨起來空腹喝茶就是老北京人的一種養(yǎng)生保健排毒的茶療,世代相傳了上百年,現(xiàn)在,老北京人還有早晨起來空腹喝茶的好習慣。
我小的時候自己不懂喝茶,只看著大人們都喝茶,喝的那么香甜,有時候我也偷喝大人們的剩茶根,喝到嘴里苦苦的,后尾兒確是甜甜的?,F(xiàn)在我也養(yǎng)成了老北京人早晨起來先喝茶的習慣,每天如此,一天不喝就覺得渾身上下不舒服。那個年代人們的生活水平低,普遍都喝茶心、高碎和三角片,只有到逢年過節(jié)才買上二三兩好的茉莉花茶來招待親朋好友,自己平時也不舍得喝,我記得過春節(jié)家里一來客人,我父親就用茶壺給他們沏茶,那時候屋里彌漫著茉莉花的清香。
改革開放以后市場多元化,人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咱老北京人在喝茶方面早已從單一的喝茶解渴向品茶和茶文化方面發(fā)展,現(xiàn)在有喝茉莉花茶、綠茶、白茶、鐵觀音、普洱茶,現(xiàn)在又有喝大紅袍的,真是喜歡喝什么茶的都有。
現(xiàn)在,到同學、朋友家做客,不是像過去沏上一壺花茶,大家倒著喝,而是先問一下您平時喜歡喝什么茶,是茉莉花茶、綠茶、鐵觀音還是普洱茶?如果您要是說泡什么茶都可以,那就會說品一品我去云南買回來的陳年普洱茶,這就開始燒水、燙壺、燙杯、洗茶、聞香、品茶……講普洱茶對人身體的好處,能降三高和保健作用,我端起小瓷杯,杯中那如同紅葡萄酒似的普洱茶細品入口,感覺陳香滑滑的,醇醇的后尾兒,甜甜的用語言是無法來表達的。
現(xiàn)在,老北京人品茶有買了茶在自己家里品的,有的是約上幾個朋友到茶藝館去品茶的,一邊欣賞茶藝表演,一邊聞香品茶,在優(yōu)雅古樸的環(huán)境里充分領悟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老北京人現(xiàn)在沏茶也不像過去那樣大搪瓷缸子,大茶壺和保溫杯了,而是,講究用成套的紫砂茶具和景德鎮(zhèn)青花瓷蓋碗兒,泡什么茶用什么紫砂壺是為了品出韻味和茶的真味,紫砂壺講究用老坑泥壺,一廠名師的一把好的紫砂壺少則幾百,多則幾千,有上萬的也不見怪,泡茶用的水變成了礦泉水或純凈水,在也沒有用汆子來燒水的了。
我時常還是回想起小四合院里,那棗花的甜香,和偷喝父親剩茶根兒的感覺了……
(4)
老北京夏日炎炎巧喝茶茶是中國傳統(tǒng)飲品,可以清熱解毒,是夏季少不了的飲品。但傳統(tǒng)茶葉一般不過長江,解放后經不斷改進,種植地已近黃河,以山東南部為栽培的北極點。在老北京,茶不是普通人能喝得起的東西,喝高末已算享受。
那么,趕上夏季怎么辦呢?
比較常見的是代茶飲。代茶飲是用一兩味中藥粗末煎湯或沖泡后引用,有解暑之效,唐代孫思邈門人孟詵撰寫《食療本草》中便有代茶飲方,清代趙學敏的《串雅內編》中,記載了甘露茶、靈芝茶、神曲茶、槐花茶、菊花茶、胖大海茶、荷葉茶、板藍根茶等。慈禧特別喜歡代茶飲,常用“清熱理氣代茶飲方”,含甘菊、霜桑葉、橘紅、鮮蘆根等10余味中藥。今天北京人常飲的菊花茶,就來自清代代茶飲,曾受慈禧青睞。
多數(shù)代茶飲有異味,對過敏體質的人有風險,且不如茶葉那么天然馨香。
為滿足口腹之欲,老北京開發(fā)出許多獨特的“茶”,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核桃酪,出自宮廷,用糯米、核桃、蓮藕粉、棗等為主料,加白砂糖制成甜品,有補腦明目功能,適合老人、兒童服用。
在解放前,八大堂之一“會賢堂”制作的核桃酪知名度最高,此堂開辦于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左右,有戲臺、瓦房、平房100余間,老板是山東濟南人,依靠什剎海,風景獨特,是京城重要的文化地標,抗戰(zhàn)前夕停業(yè)。
夏天吃甜品本助濕熱,但核桃酪加入涼性的藕粉等,加上北京山區(qū)出產優(yōu)質核桃,因此滋補功能特佳。
此外有杏仁茶,以杏仁粉為主料,沸水沖制,配以花生、芝麻、玫瑰、桂花、葡萄干、枸杞子、白糖等十余種佐料。杏樹挺拔長壽,但果實含鞣制,易引發(fā)腹脹,杏仁中雖含高品質蛋白質,但有氫氰酸,多食傷骨,且有中毒危險。制成杏仁粉后,諸弊皆除。
據(jù)清初朱彝尊《食憲鴻秘》記載:“京師甜杏仁用熱水泡,加爐灰一撮,入水,侯冷,即捏去皮,用清水漂凈,再量入清水,如磨豆腐法帶水磨碎。用絹袋榨汁去渣,以汁入調、煮熟,如白糖霜熱啖?;蛄考觽€乳亦可?!笨梢姰敃r已名聞遐邇。
當然最常見的,還是面茶,此物源自山西,北方各省皆有,是一種粗糧細做的妙法,將黍子面、小米面加上調料,制成粥狀,不僅適合夏季缺鹽、不喜食干糧的需要,而且能平衡營養(yǎng),補充微量元素。北京將面茶制作工藝進一步改良,出現(xiàn)了茶湯,又稱龍茶,明清兩代成為北京的標志,正如《竹枝詞》所記:“清晨一碗甜漿粥,才吃茶湯又面茶。”
因地制宜,注重平衡,博采眾長而自具特色,老北京小吃中的這種創(chuàng)造精神,是它能不斷發(fā)展進步的魂。
本文主要材料引自《北京志·人民生活志》
(5)【美文欣賞】喝茶--周作人
喝茶
○周作人
選自《
一世珍藏的130篇散文》
前回徐志摩先生在北平中學講“吃茶”,——并不是胡適之先生所說的“吃講茶”,——我沒工夫去聽,又可惜沒有見到他精心結構的講稿,但我推想他是在講日本的“茶道”,英文譯作“Teaism",而且一定說得很好,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話來說,可以稱作”忙里偷閑,苦中作樂”,在不完全的現(xiàn)世享樂一點美與和諧,在剎那間體會永久,在日本之“象征的文化”里的一種代表藝術。關于這一件事,徐先生一定已有透徹巧妙的解說,不必再來多嘴,我現(xiàn)在所想說的,只是我個人平常的喝茶罷了。
喝茶以綠茶為正宗,紅茶已沒有什么意味,何況又加糖與牛奶。葛辛(GeorgeGissing)的《草堂隨筆》確是很有趣味的書,但冬之卷里說及飲茶以為英國家庭里下午的紅茶與黃油面包是一日中最大的樂事,之那飲茶以歷千百年,未必能領略此種樂趣與實益的萬分之一,則我素不以為然,紅茶帶“土斯”未始不可吃,但這只是當飯,在肚饑時食之而已;我的所謂喝茶,確是在喝清茶,在賞鑒其色與香與味,意未必在止渴,自然更不在果腹了。中國古昔曾吃過煎茶及抹茶,現(xiàn)在所用的都是泡茶,岡倉覺三在《茶之書》里很巧妙地稱之曰“自然主義的茶”,所以我們所重的即在這自然之妙味,中國人上茶館去,左一碗右一碗的喝了半天,好像是從沙漠里回來的樣子,頗合于我喝茶意思(聽說閩粵有所謂吃功夫茶者自然也有道理)只可惜近來太是洋場化,失了本意,其結果成了飯館之流,之在鄉(xiāng)村還保存一點古風,唯是屋宇器具簡陋萬分,或者但可稱為頗有喝茶之意,而未可許為已得喝茶之道也。
喝茶當于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同飲,得半日之閑,可抵上十年塵夢。喝茶之后,再去繼續(xù)修各人的勝業(yè),無論為名為利,都無不可,但偶然的片刻優(yōu)游乃正亦斷不可少,中國喝茶時多吃瓜子,我覺得不很適宜,喝茶時所吃的東西應當是清淡的“茶食”,中國的“茶食”卻變了“滿漢餑餑”,其性質與“阿阿兜”相差無幾;不是喝茶時所吃的東西了。日本的點心雖是豆米的成品,但那優(yōu)雅的型色,相素的味道,很合于茶食的資格,如各色“羊羹”(據(jù)上田恭輔氏考據(jù),說是處于中國唐時的羊肝餅),尤有特殊的風味。江南的茶館中有一種“干絲”用豆腐干切成細絲,加姜絲醬油,重湯燉熱,上澆麻油,出以供客,其利益為“堂倌”所獨有。豆腐干中本有一種“茶干”,今變而為絲,亦頗與茶相宜。在南京時常食此品,據(jù)云有某寺方丈所制為最,雖也曾嘗試,卻已忘記,所記得乃只是下關的江天閣而已。學生們的習慣,平?!案山z”既出,大抵不即食,等到麻油再加,開水重換之后,始行舉箸,最為合式,因為一到即罄,次碗繼至,不遑應酬,否則麻油三澆,旋即撤去,怒形于色,未免使客不歡而散,茶意都消了。
(6)蓋碗喝茶的“暗號”你都知道嗎?
每一種蓋碗的擺放,都蘊含了其各自的“暗號”,看似普通的蓋碗茶,居然有這么多的門道!是不是很想知道不同茶陣代表的“暗號”呢,快跟著陶木居士來了解一下吧!
【茶蓋朝下靠茶托】
這種方式擺放的含義是客人需要添水了,茶館小二看到便會立馬給你添水。
【茶蓋上放片樹葉】
這種情況一般是客人短時間離開,但是還是要回來喝茶的,暗示茶館的老板不要把茶收走。除了樹葉,還可以在茶蓋上放其他小東西,如火柴、石子都行。
【茶蓋朝外斜靠茶托】
古代幫會很多,如果外地幫會的人遇到困難,想尋求本地幫會人的幫助,就會如此擺放茶具。茶館小二看到這種暗語后,會在茶館尋找,介紹兩方認識。
【茶蓋立起放在茶碗旁】
這種放置方式一般都是熟人才會這樣,意思是要賒賬。如果朋友在場,錢沒帶夠,這樣暗示老板,下次再補,就能避免尷尬。一般只有熟人才可以“刷臉”哦,新客“刷臉”就難了。
【茶蓋朝上放進茶碗】
這種放置就是告訴茶館老板,自己喝完了要走了,可以收拾桌子了。
看到這里,想必大家都明白了這幾種“暗號”了。要知道茶館在古代人們的生活中十分重要,不僅是休閑的場所,也是消息最多且流通最快的地方,在茶的“江湖”上混,不懂點“暗號”是不行的哦!
(7)
老北京喝茶講究多--姜子謙每年一到春暖花開之時,也是春茶集中上市的時期。近日,老字號企業(yè)張一元從清明開始就已經陸陸續(xù)續(xù)地上市了不同檔次的春茶。對于老北京人來說,喝茶早已成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老北京為什么愛喝茶?喝茶時都有什么講究?在此,不如沏上一杯暖暖的春茶,坐下來一起品品老北京人的喝茶文化。
北京人喝茶的歷史很是悠久。據(jù)說早在清代中葉,南方產茶地如安徽、福建、浙江等大茶商便開始將茶葉市場向北京發(fā)展,這些茶商其實更多看中的是北京這座政治中樞以及大都市的人群密集。但慢慢的,這些茶商更多的是讓北京人了解茶,愛上了茶。
說起老北京人喝茶絕對算得上頗為講究。先從茶具來說,就有著“嚴格的規(guī)格”。比如經濟條件普通的人家沏茶多用茶壺,一個黃銅茶盤子,上擺一把細瓷茶壺,配六個同色花樣小茶杯。茶葉罐、蓋碗,都得是成套的,蓋碗是給貴客或家中老人用的;稍稍富裕些的家庭,則喜歡單用茶杯,就是帶蓋兒的瓷茶杯。
泡茶同樣有不小的學問,茶葉要直接放入杯中,不宜放得太多,茶水不能太滿。
老北京人還喜歡用蓋碗喝茶,如果您看過演過去的電視劇,一定看到過這樣一種場景——首先用蓋碗上茶,茶水一般倒七分,用蓋碗喝茶時,一只手捧著托碟和碗,另一只手把蓋輕輕掀開一道縫兒,然后舉到嘴前小啜。這就是老北京標準的用蓋碗喝茶,您可千萬不能把碗蓋拿起來,像用杯子喝水那樣。如果把碗蓋拿在手上,一仰脖把碗里的茶喝干,那是對主人的不敬。此外,用蓋碗上茶時,主人不能隨意翻開碗蓋續(xù)水。只要您把碗蓋拿起來,靠在蓋碗的托碟上,這個動作就等于告訴主人碗里該續(xù)水了。
說到喝茶就不能不說茶莊,過去北京城里頭有不少茶莊現(xiàn)如今留下的僅有張一元等幾家著名茶莊。有意思的是,老北京的茶莊大多開在南城,但南城一帶的水太“硬”沏出的茶不好喝,北邊的地勢高水好喝,故稱“南茶北水”。
北京人喝茶的風氣很盛,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頭百姓,都有每天喝茶的習慣。窮困如拉黃包車者,日暮收工時也要買一包茶帶回。北京舊時茶葉店包茶,一兩茶可包為五包,也是因為當時窮人每次買茶很少。
北京商報記者 姜子謙/文 李烝/制圖
黃山毛峰
該茶產自張一元安徽省黃山地區(qū)生產基地。高檔茶外形芽多且肥壯,呈全芽或一芽,一二葉為主,尚潤;中檔茶以一芽二三葉為主,芽葉較肥壯。
西湖龍井
張一元精品明前西湖龍井是產自杭州西湖獅峰翁家山張一元茶葉基地,開春頭茬,采用最好的傳統(tǒng)品種——西湖龍井群體種為主,是受原產地保護的正宗西湖龍井。該茶不但產量有限,而且是經過炒茶高手精心“調教”的極品。
信陽毛尖
該茶產自張一元河南省信陽地區(qū)茶葉基地。其成品條索細圓緊直、色澤翠綠、白毫顯露;湯色清綠明亮、香氣鮮高、滋味鮮醇。葉底芽頭肥壯、嫩綠勻整。素以“色翠、味鮮、香高”著稱。
洞庭碧螺春
該茶產自江蘇吳縣洞庭東、西山張一元茶葉基地。茶內含豐富,品質極佳,但是產量十分有限。該茶外形潔凈、勻整;條索纖細,卷曲成螺,滿身披毫;色澤鮮潤,銀綠鮮翠;嫩香清鮮,滋味甘醇,湯色嫩綠鮮亮,葉底嫩綠鮮活,幼嫩多芽。沖泡一杯,真可謂“春染杯底綠滿晶宮”。
金獎惠明
該茶產自浙江景寧惠明寺張一元茶葉生產基地。金獎惠明茶屬于綠茶,主產區(qū)在赤木山區(qū),其外形緊結壯實,色澤翠綠光潤顯毫,沖泡后香氣清高,滋味鮮爽醇濃耐沖泡,湯色翠綠清澈,葉底細嫩明亮,一杯淡,二杯鮮,三杯甘又醇,四杯五杯茶韻猶存。目前,張一元是北京地區(qū)該茶的惟一銷售企業(yè)。
高橋銀峰
該茶產自湖南張一元茶葉基地。以良種茶樹幼嫩芽葉為原料,再配以精湛的加工技術制作而成,具有優(yōu)良的品質。內含豐富的氨基酸、微量
元素及多酚類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色澤翠綠,香氣高長,滋味醇厚,具有形美、香鮮、湯清、味醇的特色。“高橋銀峰”已被收入《制茶學》和《中國名茶》等專著。
綠毛猴
張一元銷售的綠毛猴,產自福建永泰地區(qū)的張一元茶葉生產基地。因其外形肥壯卷曲似銀猴,色澤綠潤顯毫,故命名為綠毛猴。沖泡后湯色黃綠明亮,聞之清香撲鼻、沁人心脾,滋味鮮醇爽口,葉底勻厚嫩綠。
安吉白茶
該茶產自張一元浙江安吉縣楊家山茶葉基地,干茶形似蘭花,色澤翠綠金黃,香氣嫩香持久,湯色清澈明亮,回味口齒留香,葉底呈白色,葉脈翠綠明亮。該茶氨基酸含量高達6.9%,超過其他綠茶一倍以上。
(8)
老北京人居家喝茶的講究京師人之飲,喝茶多為香片(花茶),飲酒喜白干。凡中等以上之家,都有一兩個茶葉筒兒(也叫茶葉罐兒),茶葉按檔次高低分別存之。當家男主人喝的最好,女主人次之,其他家庭成員再次之。嗜茶者睜眼頭件事就是沏茶,喝完茶方吃早點。早點以豆?jié){油條燒餅包子為常品。也有出門至街頭鋪子攤兒,選用餛飩、豆腐腦兒、面茶、炒肝兒、小豆粥等。吃完早點還接著喝茶。
喝茶既能解渴生津,也是待客交際之道。昔年北京的茶館兒近乎眼下的交際及信息中心。其間有閑聊解悶兒的,洽商買賣的,談古論今的,聽大鼓說書的,聽戲的。五花八門,主隨客便??腿丝勺詭Р枞~,也可選柜上的,或小葉兒或高碎。泡茶館兒可算舊京一景,有“上午皮包水”一說。(下午泡澡堂子叫“水包皮”)
老北京居家喝茶有“茶鹵兒”一說,即于小茶壺中沏茶只續(xù)三分水,悶著,這點兒濃釅之茶謂之“茶鹵兒”。迨口渴時,續(xù)上滾開之水,喝入口中溫度適宜,且香洌醇厚,致滿口生津。喝茶時常伴有吸啜之聲,旁邊聽者亦能覺其香。再一說叫“燙嘴的”。所謂燙嘴的指所喝之茶必須熱,以燙嘴為度。老北京就膩味溫吞水,假如喝一口不燙嘴,噗的一口就吐了,絕不往嘴里咽。從溫吞水又勾連出做人做事,“溫吞水”作風在北京話里是含批判意味的。
沏茶也有講究?;ú璨槐葹觚垺埦炔?,沏茶須用冒開兒之水(“冒開兒”者,非鼎沸,略弱于滾開之水)。高舉熱水壺注入沏茶之器,謂之“砸”,不“砸”則茶葉沏不開。茶壺沏茶后注出之第一杯,須再倒回茶壺,此亦謂之“砸”。小孩兒給長輩沏完茶,端一杯給長輩,長輩往往說一句“再砸一下”,意即將杯中之茶倒回壺中。這些均為舊京人家兒喝茶之細枝末節(jié),存留者似已日漸其微了。
(9)
北京人“茶”事兒規(guī)矩多春日百花艷,茶香最風華。谷雨節(jié)氣前后,大量春茶集中上市。對于“老北京”來說,除了趕上趟兒喝幾杯翠綠的春茶,的規(guī)矩也早已成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老北京為什么愛喝茶?喝茶時都有什么講究?且聽中國茶教師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柴奇彤娓娓道來。
北京人鐘愛茉莉花茶
北京人愛喝茶,喝茶的歷史很悠久,這也與歷史有關。早在清代中葉,南方產茶地如安徽、福建、浙江等大茶商,便紛紛在北京設立茶葉市場,他們看中的是北京政治中樞以及大都市人群密集的特點,引導北京人了解茶,接受茶,愛上茶。因而,北京人喝茶的風氣很盛,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頭百姓,都有喝茶的習慣。
北京人愛飲花茶,盡管茶葉品種很多,如毛尖、雨前,珠藍等,但老北京人鐘愛喝茉莉花茶。茉莉花茶是北京人的茶,是用綠茶經過茉莉花窨制而成的茶,也叫香片。
規(guī)矩多
說起老北京人喝茶,絕對稱得上講究。
先從茶具來說,就有著“嚴格的規(guī)格”。普通人家沏茶多用茶壺,一個黃銅茶盤子,擦得亮亮的,上擺一把細瓷茶壺,配六個同色花樣小茶杯。茶葉罐、蓋碗,需是成套的,蓋碗是給貴客或家中老人用的。稍稍富裕些的家庭,則喜歡單用茶杯,就是帶蓋兒的瓷茶杯。
如果家里來了客人,給客人泡茶可根據(jù)家庭的實際情況及客人的熟知程度,分別泡茶,敬茶。中等富裕家庭或知識分子家庭,一般喜歡單用茶杯,就是那帶蓋兒的瓷茶杯。泡茶時主人、客人每人一杯,茶葉直接放入杯中,茶葉不宜放得太多,茶水不能太滿。通常的規(guī)矩是七分茶八分酒。也就是說沏茶時,水只能倒七成,倒十成就溢出來了。
其次,小康家庭的老北京人喜歡用蓋碗喝茶,這里的講究很多。用蓋碗上茶,首先茶水只能倒七分。用蓋碗喝茶時,要一只手捧著托碟和碗,另一只手把蓋輕輕掀開一道縫兒,然后舉到嘴前小啜。千萬不能把碗蓋拿起來,像用杯子喝水那樣。如果把碗蓋拿在手上,一仰脖把碗里的茶喝干,那是對主人的不敬。主人也會看不起你,認為你沒品味。
續(xù)茶有講究
此外,用蓋碗上茶時,主人不能隨意掀開碗蓋續(xù)水。這里有規(guī)矩,只要客人把碗蓋拿起來,靠在蓋碗的托碟上,這個動作就等于告訴主人碗里該續(xù)水了。如果客人一直沒有把碗蓋拿起,可以拿起茶壺問客人是否可以續(xù)水,不能主動把客人的碗蓋掀起來續(xù)水。作為客人接受主人續(xù)水,要稍欠起身表示謝意。
續(xù)茶也有講究,中國人待客有“上茶不過三杯”一說。第一杯叫作敬客茶,第二杯叫作續(xù)水茶。第三杯則叫作送客茶。如果一再勸人用茶,而無話可講,則往往意味著提醒來賓“應該打道回府了”。
喝茶聊天,聊天為主,喝茶為輔。
“悶”茶待熟客
還有一種規(guī)矩就是“悶”茶。把瓷杯里的茶葉用少許熱水悶泡好,待客人來時用開水沖開,茶香及濃。老北京人對客人打招呼就透著茶香:“二哥,聽說您今兒來,早就把茶給您悶上了?!?div style="height:15px;">
“最不講究的是用瓣兒缸子沏茶,那是哥們兒來了,要隨便的多,相互間不必有太多的講究,但沏茶時茶葉一定要多放,大把抓茶葉,喝的茶絕不能沒色兒了。”
柴奇彤介紹,喝茶益處良多,醒腦、明目、利尿、排毒,宋代蘇東坡說:“除煩去膩,不可無茶。”老北京人都有起早的習慣,晨起鍛煉或者收拾完家務后,喝上一杯提前泡好的香片,排空肚子后再去吃早點,然后各自干各自營生。如此早起-運動-清腹-早餐的過程,恰恰符合保健的原理,是值得現(xiàn)代人效法的養(yǎng)生之道。
(10)老北京人喝茶的規(guī)矩和講究
老北京城
【講述你不知道的北京】
老北京人愛喝茶。茶,是好東西。喝茶益處很多,醒腦、明目、利尿、排毒。喝茶折射出老北京閑逸生活的靈魂。老北京人都有起早的習慣,天不亮便出門遛鳥、放鴿子、吊嗓子,完事后在茶館喝夠幾過香片,再去吃早點,然后各自干各自營生。
老北京人喝茶有很多規(guī)矩。
老北京人愛飲花茶,盡管茶葉品種很多:毛尖、雨前,珠藍等等,但老北京人鐘愛喝茉莉花茶。茉莉花茶是北京人的茶,是用綠茶經過茉莉花窨制而成的茶,也叫香片。
老北京人喝茶絕對算得上頗為講究。先從茶具來說,就有著“嚴格的規(guī)格”。比如經濟條件普通的人家沏茶多用茶壺,一個黃銅茶盤子,上擺一把細瓷茶壺,配六個同色花樣小茶杯。茶葉罐、蓋碗,都得是成套的,蓋碗是給貴客或家中老人用的;稍稍富裕些的家庭,則喜歡單用茶杯,就是帶蓋兒的瓷茶杯。
還有一種規(guī)矩就是“悶”茶。把瓷杯里的茶葉用少許熱水悶泡好,待客人來時用開水沖開,茶香及濃。老北京人對客人打招呼就透著茶香,“二哥,聽說您今兒來,早就把茶給您悶上了。”
老北京人喜歡用蓋碗喝茶,這里的講兒很多。首先茶水只能倒七分,喝茶時,要一只手捧著托碟和碗,另一只手把蓋輕輕掀開一道縫兒,然后舉到嘴前小啜。千萬不能把碗蓋拿起來,像用杯子喝水那樣。如果把碗蓋拿在手上,一仰脖把碗里的茶喝干,那是對主人的不敬。主人也不能隨意掀開碗蓋續(xù)水。
如果用茶壺沏茶續(xù)水,必須側一下身,把壺拿起來,一只手拿壺,另一只手扶著壺蓋慢慢地續(xù)。續(xù)水后把茶壺放到桌子上,切忌壺嘴不要對著客人,壺嘴對客人那是罵人那。作為客人接受主人續(xù)水,要稍欠起身表示謝意,別人給您倒茶,懂禮兒的人就會用食指和中指在桌子上輕輕敲擊三下,以示謝意,這叫“金雞三點頭”。
談到喝茶,就不能不談到老北京的茶館。老北京人除了在家中飲茶外,還特愛去茶館!茶館與茶樓除規(guī)模及經營特色略有區(qū)別外,都是有—定建筑場地及設施,除飲茶外,茶客還可以在內買到點心、小吃、酒飯等。甚至可以欣賞到評書、相聲、彈唱等曲藝娛樂節(jié)目??傊本┑牟桊^曾經是人們的一個休息場所、社會交際場所和無所事事消磨時光的場所。
茶棚、茶攤則是在街頭或廟會擺的一種簡單而大眾化的飲水站,收費低廉。人們走道累了,逛廟會時間長了,隨時可以坐進去,花上幾枚銅子,來碗大碗茶喝,那大碗相當可觀,如人吃飯的大飯碗,以碗計價,而非茶館的以壺計算。
夏季時分,什剎海荷花市場還有不少應季而需的茶棚,此類茶棚遇雨收攤。早年間北京賣大碗茶的都是挑挑兒作生意。什剎海海沿上、各個城門臉兒附近、天橋一帶,常能碰見挑挑兒賣大碗茶的,一般都是老頭或是小孩,挑子前頭是個短嘴兒綠釉的大瓦壺,后頭籃子里放幾個粗瓷碗,還挎著倆小板凳兒。一邊走一邊吆喝。碰上了買賣,擺上板凳就開張。
(11)老北京人喝茶的規(guī)矩
老北京人喝茶的規(guī)矩
北京人喝茶最愛喝的是喝花茶?,F(xiàn)在北京人也開始品品烏龍、鐵觀音、普洱等。但什么也比不上一打開瓣兒缸子蓋兒,撲鼻而來的茉莉花香來得痛快!解渴!
如果家里來了客人,給客人泡茶可根據(jù)家庭的實際情況及客人的熟知程度,分別泡茶,敬茶:
一般中等富裕家庭或知識分子家庭,一般喜歡單用茶杯,就是那帶蓋兒的磁茶杯。泡茶時主人、客人每人一杯,茶葉直接放入杯中,茶葉不宜放得太多,茶水不能太滿。通常的規(guī)矩是七分茶八分酒。也就是說沏茶時,水只能倒七成,倒十成就溢出來了。有人說斟酒要斟滿。斟不滿心不誠,沏茶水不滿義不實。這是不對的。如果講老禮兒,沏茶續(xù)水,永遠不能讓杯子里的水太滿。
其次,小康家庭的老北京人喜歡用蓋碗喝茶,這里的講兒很多。用蓋碗上茶,首先茶水只能倒七分。用蓋碗喝茶時,要一只手捧著托碟和碗,另一只手把蓋輕輕掀開一道縫兒,然后舉到嘴前小啜。千萬不能把碗蓋拿起來,像用杯子喝水那樣。如果把碗蓋拿在手上,一仰脖把碗里的茶喝干,那是對主人的不敬。這一動作似乎是對主人抗議:“你上的這是什么破茶呀!喝著怎么一點味兒沒有呀!” 再就是主人也會看不起你,認為你沒品味。此外,用蓋碗上茶時,主人不能隨意掀開碗蓋續(xù)水。這里有規(guī)矩,只要客人把碗蓋拿起來,靠在蓋碗的托碟上。這個動作就等于告訴主人碗里該續(xù)水了。如果客人一直沒有把碗蓋拿起了,可以拿起茶壺問客人是否可以續(xù)水,不能主動把客人的碗蓋掀起了續(xù)水。
作為客人接受主人續(xù)水,要稍欠起身表示謝意,別人給您倒茶,懂禮兒的人就會用食指和中指在桌子上輕輕敲擊三下,以示謝意,這叫“金雞三點頭”。要是細究的話,食指和中指應該是彎曲起來在桌面叩擊。
如果用茶壺沏茶續(xù)水,必須側一下身,把壺拿起來,一只手拿壺,另一只手扶著壺蓋慢慢地續(xù)。續(xù)水后把茶壺放到桌子上,切忌壺嘴不要對著客人,壺嘴對客人是罵人。端茶不得胳膊對著別人,敬完茶后不得立即轉身,而是要往后退三步才能轉身,否則就是將屁股給別人看,為不敬。更不能不用茶壺而用水壺或暖瓶直接往壺里倒,這是對客人不友好,看不起客人的表示。當著人的面兒切忌不要往地上潑茶水,往地上潑茶水等于轟客人走。這比罵客人還讓客人難堪。
為來賓續(xù)水讓茶一定要講主隨客便,不要再三再四地以斟茶續(xù)水搪塞客人,而始終一言不發(fā)。中國人待客有“上茶不過三杯”一說。第一杯叫作敬客茶,第二杯叫作續(xù)水茶。第三杯則叫作送客茶。如果一再勸人用茶,而無話可講,則往往意味著提醒來賓“應該打道回府了”。喝茶聊天要聊天為主,喝茶為輔。
最后是用把兒缸子沏茶,那是哥們兒來了。要隨便的多,相互間不必有太多的講究,但沏茶時茶葉一定要多放,大巴抓茶葉,喝的茶絕不能沒色兒了。
來源:皇城根胡同串子
(12)
老北京喝茶很講究--汀汀茉 莉小葉花茶的制作起源于宋朝。北宋蔡襄所著《茶錄》中就有:“茶有真香,而入貢者,微以龍腦,欲助其香”的記載,這是花茶窨制的初始。明朝時花茶窨制方法 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出現(xiàn)“茶飲花香,以益茶味”的制法。明朝顧元慶于嘉靖二十年刪校了專著《茶鋪》,其中“制茶諸法”一節(jié)中就有茉莉花窨制技術,花茶的窨 法、原料選擇、取花量、窨次、焙干等原始的窨茶法都有記載,說明此時的花茶窨制已相當成熟。
老北京花茶的加工拼配極有講究的,什么季節(jié)喝口兒、什么季節(jié)喝味兒,講究挺多的。傳統(tǒng)老北京花茶在開拼配單時,非常注意季節(jié)性,調味兒、調口兒具體怎樣調,用什么貨來調,用的比例是多少,絕不外傳,各家茶莊有各家的獨門秘笈,以此留住好這口兒的茶客,這也是老北京花茶的魅力。
老北京花茶的拼配操作起來,也不是簡單的隨便拿茶葉在地上一合堆就成了。進貨,喝樣子、打小樣、開單子……樣樣都不能有半點疏漏。如果在開單子、喝小樣時有哪個原料香氣不足、口軟,都要重新來調,直到滿意。
傳統(tǒng)老北京花茶,加工拼配技術工藝上,可以用五個字來概括篩、簸、鎪、捻、壓。這五個字全憑人力手工和拼茶師傅的經驗,篩出的茶葉整齊度如何、拼配出來的茶葉會不會拼花了,都是多年來練出來的手藝。
茉莉花茶是北京人的茶,是用綠茶經過茉莉花窨制而成的茶,也叫香片。當 初京城茶葉分兩大流派安徽幫和福建幫?;ú枰越丬岳蚧ú铻橹饕?,徽胚蘇窨為輔料,用福建茉莉花茶來調外形,通過老師傅們的精心調配、開湯審評,打小 樣,最后挑選出自己滿意的原料開出加工拼配單,送到貨房,師傅們就開始加工拼配了。舊年間,誰家的茶葉,南城、北城的,安徽人還是福建人,開的茶莊只要一 看一喝就能知道。
小葉種茶葉生長在附件海拔800米以上的無污染高山之間,是中國最古老的茶樹品種之一,簡稱“小茶”、“高山云霧茶”、“土茶”等。茶葉具有葉子小、厚、條形細,耐沖泡、茶湯濃香、湯色黃亮、回味甘甜的特點。北京人好喝小葉花茶是因為茶葉進店后再次進行二次拼配。
毛茶在福建產地經茉莉花幾次窨制后運到北京,茶莊再根據(jù)北京人喝茶喜歡味厚、湯亮、耐泡的口味進行拼配。清朝末年,北京前門外廊房頭條里開設了“京師第一勸業(yè)場”,簡稱“勸業(yè)場”,場內薈萃了全國各地的風味特產、特種手工藝品。
從 福建來北京學徒的林子訓,在同鄉(xiāng)的幫助下,在勸業(yè)場門前擺了個茶葉攤,將福建家鄉(xiāng)的茶葉運到這里賣,一年后,攢下一筆錢,將勸業(yè)場內一家小店鋪的鋪底倒了 過來,開辦了“慶林春茶莊”。1927年,林子訓在前門大街選了個店址,這里東有“前門東火車站”,西有“前門西火車站”,游人如梭,慶林春茶莊位于前門 五牌樓迤南路東,位置適中,是做買賣的最佳地理位置。再加上林子訓深知北京人對茉莉花茶口味的需求,采用家鄉(xiāng)特產小葉茶種窨制花茶,充分利用這一茶種特別 容易吸收花香的特性,窨制出口味獨特的小葉花茶,香氣濃郁,深受喜愛。
慶林春創(chuàng)出的花茶拼配的獨家方法一代代地傳承下來,經過“文革”浩劫,1982年慶林春恢復老字號,延續(xù)了茉莉小葉花茶窨制拼配技藝的傳承,在前門大街開辦了茶莊分號,銷售茶葉在北京數(shù)一數(shù)二,現(xiàn)在還時不常的會有人從通州、亦莊的大老遠跑過來排隊買茶。
南方人認為北京人不會喝茶,好好的綠茶,非得用濃烈的花香熏染,簡直是糟蹋東西,但是,過去北京人飲用的是井水,水質偏硬而且甜水不多,用這種水泡綠茶是暴殄天物,而芳香馥郁的茉莉能使原本苦澀的茶水一下子變得美如甘露,因此備受北京人的青睞,許多老北京人非花茶不飲。
過去北京人的茉莉花茶也分三六九等,什么“蒙山云霧”、“雙窨梅蕊”、“鐵葉大方”等等,近年來比較時興的還有“茉莉大白毫”、“茉莉毛峰”,品相和價格相比懸殊。上好的香片必須選用七八月間半含半放的茉莉花瓣經過幾窨幾提窨制而成。
花茶中有個特殊的種類叫高末兒,或叫高碎兒,也有人管它叫茶芯兒。高末兒很便宜,誰都喝得起,可如果誰覺得高末兒是做花茶的下腳料或是茶葉鋪里賣剩下的茶渣子湊到一塊堆兒那可就錯了,現(xiàn)在茶莊賣高末兒純屬是賠本賺吆喝,有人來買你不能沒貨不是。
高末兒是在花茶的制作過程中特意把各種花茶的碎葉攪拌在一起,再經過二次炒制而成的一個品種。高末兒也有品級之分,如果您仔細觀察好一些的高末兒,會發(fā)現(xiàn)那其實是一顆顆茶芯兒和小芽,可以說高末兒是集合了各種花茶的精華。因此,高末兒是香氣最高的花茶。
不過高末兒有個弱點,就是不禁泡,抓一大把放杯里,頂多也就沏上三回。有 人說喝高末兒能上癮,其實一點也不夸張。道理在于高末兒匯聚了眾多花茶的濃香于一爐,滾開的水沏上,濃烈得令人熏熏欲醉不說,而且特別出釅兒,即便是再好 的茶也出不來這個效果。至于不禁沏嘛,多放幾回茶葉就行了。那些舉著把兒缸子喝高末兒的人會不斷往缸子里續(xù)茶,喝到最后,茶葉竟比水多。如果您買了這樣的花茶,泡上一杯,滿屋芳香,喝到口里,真是茶有茶味,花有花香,回味甘甜,喝慣了這一口您還真離不了。
啟 元茶莊的前身是鴻業(yè)茶莊,始建于民國十二年,股東是大茶葉商也敬涵,老店位于崇文門外西花市大街路北。要說啟元的歲數(shù)有多大,它賣高末兒的歷史就有多長。 不少上歲數(shù)的南城人打年輕時就喝他們家的高末兒。這兒做了小三十年花茶的掌柜的說,光照足,茉莉花苞最滿,香氣最濃。用這樣的花苞窨制,茶浸花香,花增茶 色。用滾開的水沏上一杯,悶上一會兒,打開杯蓋,滿屋都是香的。
(13)
老北京喝茶的講究北京雖不產茶,但老北京人愛喝茉莉花茶卻是出了名的,客人登門,主人無不以此茶相待。無論冬夏,無論貧富,茉莉花茶的香氣總是浸潤著北京人的喉嚨。
老北京人講究中秋節(jié)全家圍坐院內賞月品茶,茶是“香片”,就是茉莉花茶。梁實秋先生早年曾在北平任教,后來回憶往事,在一篇名為《喝茶》的文章中,就特意提到了花茶,以及北平的飲茶習俗。據(jù)說,梁先生是南方人,喜歡喝龍井,卻因“抵擋”不住“香片”的誘惑,“獨創(chuàng)”了一種花茶與龍井合飲的“玉貴茶”,風味絕佳。
北京人愛喝花茶,還與它滋味鮮香醇厚、耐沖耐泡有關。很多老北京人喝不慣綠茶,總覺得寡淡,而花茶泡上四五泡,仍尚有余香。更有那“高碎”,雖說難登大雅之堂,但茶店的店員總是說,其實茶是好茶,只不過失了形,放在茶壺里沖泡,香味也絲毫不遜色。有了這么些好處,難怪京城的老百姓覺得花茶就像個老街坊,透著每天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平常,如果哪天沒見著,心里肯定惦記。所以北京的那些老字號,還屬茉莉花茶銷量最大。
過去,北京在旗的老人一說喝茶,一律都是香片。像老舍先生的《茶館》里的老北京,有錢人喝的也不過是“小葉茉莉雙熏”。所謂“小葉茉莉雙熏”,是江浙、安徽、福建的茶商將綠茶通過運糧水道京杭大運河輸往北京的,再經過北京茶局子密封,用茉莉花混在一起蒸熏,高級的選用嫩春芽茶,加茉莉花熏兩次而得名的。不有那么句老話兒嗎,茶七飯八酒十分。也就是說沏茶水只能倒七成,盛米飯得盛八分,到酒必須到滿,也就是十分,酒不滿心不實。
如今,慶林春、啟元茶莊的小葉花茶已經家喻戶曉。要知道制作這種茶對茶坯選擇要求標準高,窨花工藝繁瑣,從選料、制坯、選花、養(yǎng)花、窨制到成品要經過十幾道工序,光“窨花”這一環(huán)節(jié)就要反復8次,行話叫“七窨一提”。這種茶的茶坯選自福建,春分時節(jié)開始采摘。茉莉鮮花選用花粉濃度最高的三伏天午后采摘飽滿潔白的花粒。因此,慶林春、啟元茶莊推出的小葉花茶往往是馥郁芬芳,回味無窮的。
小葉花茶曾是舊時北京所特有的,北京的窮人買不起好茶,小葉花茶就算高級茶葉?,F(xiàn)在,慶林春一直還堅持銷售小葉花茶,為的就是保住京城百姓好的這一口兒,為人們留個念想兒。腳下一雙趿拉板兒,茉莉花茶來一碗兒。燈下殘局還有緩兒,動動腦筋不偷懶兒。伴隨著這醇香的小葉花茶,老北京風韻無窮的市井生活畫卷,才能做到原汁原味,出挑兒出彩兒。
北京人喜歡用蓋碗喝茶,因為蓋碗泡茶可“聚香”。懸壺沖水,靜候片刻,掀開碗蓋時香氣四溢。輕啜一口,唇齒間充滿了茉莉花的芬芳和茶葉的香醇。這里的講兒很多,用蓋碗上茶,首先茶水只能倒七分。用蓋碗喝茶時,要一只手捧著托碟和碗,另一只手把蓋輕輕掀開一道縫兒,然后舉到嘴前小啜。千萬不能把碗蓋拿起來,像用杯子喝水那樣。如果把碗蓋拿在手上,一仰脖把碗里的茶喝干,那是對主人的不敬。這一動作似乎是對主人抗議:“你上的這是什么破茶呀!喝著怎么一點味兒沒有呀!” 再就是主人會看不起你,認為你沒品味。
此外,用蓋碗上茶時,主人不能隨意掀開碗蓋續(xù)水。這里有規(guī)矩,只要客人把碗蓋拿起來,靠在蓋碗的托碟上。這個動作就等于告訴主人碗里該續(xù)水了。如果客人一直沒有把碗蓋拿起了,可以拿起茶壺問客人是否可以續(xù)水,不能主動把客人的碗蓋掀起了續(xù)水。
(14)
喝茶那點事--馬未都今天喝茶先講究茶具,茶壺茶盞功能明確,什么茶配什么壺,使用什么水,甚至水溫的高低也不能含糊。可日子窮時喝茶沒這么講究,大茶缸子是首選,一杯茶泡上一天,臨下班將茶葉嚼了下咽也大有人在,據(jù)說毛**就這樣,還說吃茶葉強身健體。
茶缸之所以不稱杯而稱之為缸是其容量,正常容量的茶缸一暖壺水僅能倒上兩三杯,超大號的茶缸容量可以與暖壺媲美。我在工廠時,有的老師傅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去開水房灌上滿滿一茶缸水,心滿意足的蓋上蓋兒,蓋兒上系根繩,上午一缸下午一缸,一天喝得有滋有味。那時的茶葉不好,可經得住泡,喝一天到下班還有點兒顏色,最后隨手一潑,算是下班的儀式,第二天一切照舊。
北京人喝茶與哪的人都不同,就講究喝茉莉花茶。會喝茶的人反倒不愿意喝花茶,認為花香遮了茶香,得不償失。殊不知北京地區(qū)水惡劣,水堿重得燒開水時如同沖淡了的牛奶。茉莉花香最初是用來遮水中堿味的,久了才形成**慣,所以北京人喝茶就愛這一口。當時的茶葉都是按兩賣,一毛一兩到一元一兩。能喝一元一兩茶葉的人都是生活富裕之家,喝不起又想過癮的就去茶葉店買茉莉高末,也有稱高碎的,高末就是高級茶葉末的意思,它有一個雅號叫隨壺凈。茶葉店的散茶賣到最后就會剩下這些碎末,講究的喝主不喝,手頭緊又饞的就買來過癮。
茉莉高末并不好買,所以有人買到就會顯擺。我一開始很奇怪老師傅為什么喝高末會把我叫到跟前,打開大茶缸蓋讓我聞聞,可并沒有讓我喝的意思;如果我沒有做出夸張的反應,老師傅就會不高興,讓我抓緊時間干活,于是我學乖了,每次不等他叫我,我就主動地夸張地肉麻地贊美茉莉高末,說滿屋飄香,氣死正品不償命,當時我如不加上這一句,至少要多干一個小時活兒。
講述北京|聊聊大把缸子
北京人好喝茶。
喝茶離不開茶缸。
上世紀60至80年代,茶缸是北京人人手一個,須臾不離的生活用具之一,馬未都先生發(fā)表在新浪網的第1214篇博文——茶缸,則專門記述了茶缸在北京市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茶缸是搪瓷的,俗稱“把兒缸子”(發(fā)音“瓣兒”),因其右側有一個把手,北京人說話有兒音,更多的時候,管茶缸叫“把兒缸子”,意即帶“把兒”的缸子。那時,這“把兒缸子”在工廠用得最多,且大部分是有來歷的,在此網羅一下:工會積極分子、學雷鋒小組長、先進班組及先進生產者、計劃生育先進、獻血紀念、建廠紀念、參軍紀念、退伍留念、單位定制......還有許多,一時想不起來了,但最多的,是毛主席接見系列紀念(接見紅衛(wèi)兵、首都工人代表、首都農民代表......)。
當時,自己掏腰包買的人也有,但好象不多,因為大多數(shù)人都有能耐搞到一個有來歷的“把兒缸子”,第一天拿到單位用時,缸子的主人還要繪聲繪色并且數(shù)次講述缸子的來歷,有的是解釋有的是炫耀,聽的人無一不是伸長脖子瞪直雙眼,話音后的“嘖嘖”至少持續(xù)5秒。
因這缸子是搪瓷的,大約使上一年左右,因為磕碰,就會出現(xiàn)掉瓷兒現(xiàn)象。掉瓷兒以二個部位居多:一是口沿,就是缸子與嘴接觸的部位,或多或少出現(xiàn)斑駁,但不影響使用,也不拉(二聲)嘴;二是底部。這個部位最重要,但那時東西質量好,瓷兒厚鐵硬,即使掉瓷兒了,也能對付再用2--3年,只是影響美觀。
通常,一個缸子陪伴主人3年左右,3年中,絕大部分主人都是“一槽兒爛”,即從不清洗內壁,任憑黑黑的茶銹肆無忌憚地在缸子里安家。為什么“一槽兒爛”呢?因為那時好象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guī)矩:茶缸子的標準樣子就是黑,越黑,說明主人喝的茶越多,越好。茶銹越多,沉香越濃,加之,那時也沒有講衛(wèi)生的習慣,但是,這也說不上是講不講衛(wèi)生,好象跟講衛(wèi)生沒關系。
當時,坊間流傳這樣一個笑話:一個攝制組到農村拍攝農民生活題材的電影,看到一個老農的茶缸茶銹黑似墨、堅似鐵,遂欲借來“上鏡”。哪知老農怕人家嫌黑,紗紙磨、沙土蹭,愣是把黝黑的茶缸恢復了原狀,第二天,當老農雙手遞上煥然一新的缸子時,攝制組拂手就走,老農追著問了半里地,人家說:誰讓你弄白的,我們要的就是黑!
(15)
清朝喝茶講究“點茶”技藝清人烹茶講究“點茶”技藝
為烹制一杯好茶,清人除要講究好水之外,還要采用“點茶”的技藝。對茶葉進行再加工,以使煎出之茶,色香味俱佳。所謂“點茶”藝術,系指“以花得茶”之法而言。具體方法是,“以錫瓶置茗,雜花其中,隔水煮之。一沸即起,令干。將此點茶,則皆作花香。梅、蘭、桂、菊、蓮、茉莉、玫瑰、薔薇、木樨、桔諸花皆可?!睍r人對用以點茶之花及所用劑量,也頗有研究?!爸T花開時,摘其半含半放之蕊,其香氣全者,量茶葉之多少以加之?;ǘ?,則太香而分茶韻;花少,則不香而不盡其美,必三分茶葉一分花而始稱也?!保ā肚灏揞愨n·以花點茶》)此外,在《清稗類鈔》一書中,還專門介紹了梅花點茶、蓮花點茶和諸花點茶的技藝。
梅花點茶:
梅花點茶者,“梅將開時,摘半開之花,帶蒂置于瓶,每重一兩,用炒鹽一兩灑之,勿用手觸,必以厚紙數(shù)重密封之,置陰處。次年取時,先置蜜于盞,然后取花二三朵,沸水泡之,花頭自開而香美?!?div style="height:15px;">
蓮花點茶者,以日未出時之半含白蓮花,撥開,放細茶一撮,“納滿蕊中,以麻皮略扎,令其經宿。明晨摘花,傾出茶葉,用建紙包茶焙干。再如前法,隨意以別蕊制之,焙干收用?!?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