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泰山詳解

 

-----------------------------------------------

讓我們回到主盤道吧,從云門往上亦有眾多刻石: 
——“開此直山”,此題刻在“開山”石崖上,題刻年代不詳,此處為十八盤的起點。古時登山盤路在河溪東側,乾隆末年在此處開辟盤路,將盤路由溪東移至溪西,取直了道路,故稱直山——直通的山路。 
——“青玉案”,刻于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吳大澄題,篆書。青玉案是古時貴重的食器。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繡緞,何以報之青玉案”,形容此處的山石美若青玉案。 
——“郭沫若題萬松山詩刻石”,此詩作于1961年,1984年刻于此,詩曰: 
人來看萬松,霧至萬松蒙。冠沐及時雨,襟披下嶺風。拿云伸臂手,飲瀣溢心胸。 磴道千尋盡,碧霞鐵瓦紅。 
其意是: 
  人們都來看萬松,云霧卻把萬松迷蒙。 帽子被雨水打濕,胸前迎著山上吹下的風。 
  伸出手可以抓住飛云,飲雨露能夠充實心胸。漫長的石階走到盡頭,才能領略碧霞祠的勝景。 
——“上天梯”,刻于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題款漫漶,形容登山盤道已十分陡峭,就入上天梯一般。 
前行為“龍門石坊”,坊為二柱單門,全石構筑,初創(chuàng)于明嘉靖年間,早圮,1994年按照原樣重建。坊西石壁上有“龍門”二字,刻于清嘉慶與道光之間,魏祥書。魏祥字致和,濟南歷城人,家貧,未入學,少年即學建筑,后成一代名匠。嘉慶、道光間曾兩次主修泰山,夢仙龕就是他的作品。 
——“魏祥告游客碑”,此碑曾在龍門坊北,盤道西側,因此處常有山石落下傷及游客,故魏祥立此碑以警示。碑文為: 
 岱宗以產(chǎn)萬物稱圣,而福善禍淫,山靈所播,顯然可見。數(shù)載以來,山半時有被石殞命者。歷下魏君致和監(jiān)修泰工,深稔山之靈異,覺此地不可久留。 
意思是山神很靈,雖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但幾年來屢見山石傷人,還是不要在此久留為好。魏祥并非泰山管理者,只是在此施工,能有此人本主義胸懷當是難能可貴的。 
這段告示本身也很有趣,先把山神表揚表揚,砸死人也不是山神的錯,免得得罪它,然后再向游人提出忠告。短短幾句話拐了好幾個彎,我們理解魏祥的用心。  
我們還記得,岱廟內(nèi)漢柏院北墻上有《頌魏祥》碑一處,碑文詳細記述了魏祥的家世、建筑技藝的高超和不為名利所動的優(yōu)秀品質(zhì),碑文說,魏祥從事工程設計,:“移易變化,非抄錄舊本也:攬巨萬大工而不動心,用所得盈贏而行便神事”。乾隆庚戊年(公元1790年),帝東行,鹽運司命魏祥建行宮,并主持修建曲阜孔林、孔廟、泰山和濟南的一系列工程。嘉慶末年,又應邀督修泰山,工竣后,知府廷璐以工程余資贈魏祥,魏祥堅辭不受,在廷璐一再堅持下,他用余資修建了山道旁女廁所十余所,修建王母池、斗母宮觀水景的東廳各一座。 
——“仰不愧于天,俯不祚于人”,此石刻在十八盤東側石壁上,刻石年代不詳,山西人姜學海題。意思是作人做事,上不愧于天,下不愧于人。此語出自《孟子·盡心》,孟子曰:“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祚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神功利濟”,在盤道東側石壁上,題刻年代不詳。神功,指神人的功績,利濟,順利渡河。也泛指使人順利渡過艱險。由此向上約30米就是升仙坊,游人至此,盡管十八盤非常險峻,但已臨近仙境,有神人佑助,定能順利渡過艱險,到達理想彼岸。 
——“崧高峻極”,位于十八盤東側,刻石年代不詳,脫鎬題。脫鎬,字子都,元丞相脫脫的之后,曾任東昌府(山東聊城)同知,嘉靖末被調(diào)泰安征收泰山香稅,此語謂泰山極高極大。稅稅 
——“東皇天路”,位置同上,題款殘。東皇指東方青帝,意為十八盤是通往青帝居住的登天之路。 
——“絕頂云峰”,位置同上,刻于宣統(tǒng)元年(公元1909年),下有款:“宣統(tǒng)元年四月,奉命告祀泰山,遂登岱頂,遍歷幽勝,俯覽滄瀛,泐石以記鴻雪。蕭山朱其煊題。”陰歷四月十八是碧霞元君誕辰日,清代皇帝按例派遣官員來泰山祭祀。 
——“層巖空谷”,在絕頂云峰前約10米處,刻石年代不詳,款為“川東蘇進”。為寫景之作,意為層疊的高山,深幽的山谷,形容泰山高大深幽的形貌。 
——“麟慶重修泰山記碑”,在升仙坊下約10米處,刻于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碑文記載了修補泰山盤道、后石塢石路及元君墓的工程。 
——“唯天為大”,在升仙坊東側石壁上,刻于清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意思是站在泰山上只有天在上為大,天下的一切都變小了,極言泰山之高。 
——“神貺崇朝”,位置同上,刻于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神貺,神靈的賜予;崇朝,指從天亮到早飯之間,喻時間很短。此處是升仙坊,離南天門已經(jīng)很近,意思是很快就能進入仙境。 
——“云端”,刻于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云端,云的源頭,謂此處是布云播雨的地方。 
升仙坊,全石結構,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此處北上150米即為南天門,共有石階約480級,十分陡峭,其盤道被稱作緊十八盤,是登泰山的最為艱難處。 
“——天地交泰”,在升仙坊西側石壁上,刻于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天地交,即天與地相交合;泰,吉祥、亨通。意思是泰山是天與地相交合的地方,象征天下通暢安寧。泰山古稱岱山,岱者,即陰陽交代之意,指天與地交接的地方,因此古代帝王在泰山舉行封禪大典,以同天帝進行對話。 
——“知止觀止”,在升仙坊北盤道東側石壁上,題刻年代不詳。知止,即適可而止,引申為已經(jīng)滿足;觀止,指事物已盡善盡美,好到了極點。意思是,泰山景致好到了極點,人們已完全滿足了。 
——“飛龍巖”,在升仙坊北盤道東側,刻于明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此處山峰名飛龍巖,相傳古時暴雨驟起,曾有龍蟠伏于此石壁上,雨止后騰空而去,故名。 
——“翔鳳嶺”,在盤道西側,與飛龍巖相對,在岱廟內(nèi)1111111111 
——“首出萬山”,在升仙坊北,盤道西側,刻于明嘉靖四十七年(公元1564年),東昌府同知脫鎬題。極言泰山之高也。 
——“乾隆題登封臺刻石”,此石刻在飛龍巖上,刻于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詩曰: 
    軒轅遠矣不可知,七十二君皆一律。金泥玉簡敬用陳,錦綍石函封以密。 
    我來岱頂探遐蹤,凝眸聊寄凌漢筆。亦非謙牧圖終古,兩言定論從中出。 
   便使堯舜至今存,迄無可告成功日。 
大意是: 
  黃帝到泰山封禪已久遠不可知,七十二代君主的儀式全都一般: 
  恭敬地獻上祭品并把告天的玉簡封進石匣,纏上錦繩秘密埋藏。 
  我登泰山只是為探求古人的遺蹤,并集中精神創(chuàng)作豪邁的詩篇。 
  我不封禪也不是為了謙虛和反對古人,我內(nèi)心有兩句話: 
  即使堯和舜至今還活著,也始終不可能有到泰山封禪的那一天。 
  乾隆認為封禪勞民傷財,開明的君主是不為的。 
——“山險心平”,在十八盤東側石壁上,刻于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古人認為泰山為神山,善惡在此均有報應,善人登山,心中無愧,感覺如履平地,且不覺勞累,故稱山險心平。 
——“努力登高”,其下有跋“光緒癸卯,清紡渠弟登岱,入丘壑層累曲折,至夫天梯,陡立□絕,攀躋步步吃緊,必須努力一番自然極頂,因志之。”在盤道東側石壁上,刻于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山西人王靖宣、渠清紡題。此處為泰山“緊十八盤”中最為艱難的一段,游人至此已筋疲力盡,步步吃緊,題詞鼓勵游人要堅持到底,努力奮斗到達極頂。 
——“亦可階升”,其下有跋“余宦東廿余載,過山麓者屢矣,,從未一登絕頂。戊申夏四月,奉命致祭。禮成后,爰偕范恒齊、徐楚珍兩大令徘徊臨眺,書此以志鴻爪署理布政使、山東按察使司按察使胡建樞題。”在盤道東側石壁上,刻于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意思是泰山雖然高險,但沿著盤道的臺階,也可一步一步地登上頂峰。署理布政使,暫時代理布政使,管理一聲的民政、財賦事務,是巡撫的屬官;按察使,為一省的司法長官。 
——“乾隆渡十八盤詩刻石之一”,在十八盤東側石壁上,刻于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詩曰: 
猶憶昔登十八盤,坦途高架丈余寬。 曾因過費傷方伯,率為趨平奉大安。 
今度揮鞭吟馬上,不教仿棧辟云端。石梯拾級千層迥,卻喜峣峰本色看。 
大意是: 
仍記得上次登十八盤,地方官架起了棧道使山路變得又平又寬。 
因為花費過大我曾告誡布政使,但這些都是為了母后登山安全。 
這次我騎馬吟詩而上,不讓官員像上次一樣把棧道架到了云端。 
沿著梯子似的千層石階登到高處,很高興看到了峻峰的真顏面。 
“往昔登十八盤”,是指乾隆十三年,乾隆帝奉母后登泰山,地方官員事先架設了長六百八十三丈、寬一丈多的棧道,以便鑾轎上山。 
——“共登青云梯”,在盤道東側石壁上,刻石年代不詳,趙麗生題。此句引自謝靈運《登石門最高頂》詩:“惜無同懷客,共登青云梯”。泰山十八盤游客甚眾,爭相攀援,自成一景,故題此句。 
——“天門石壁”,在盤道東側石壁上,刻于明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翟濤題,為寫景之作。 
——“漸入佳境”,在盤道東側,刻于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山西人韓鎬題。 
——“東柱”,在盤道東側,刻于萬歷二十四年。東柱是“東天一柱”的簡稱。中國古代人認為“昆侖山為天柱”(《初學記》引《河圖括地象》)。近代多有研究者認為,古籍中的昆侖山就是泰山,泰山是中國東方最高大的山,所以有“東柱”之稱。 
——“乾隆題登封臺詩刻之二”,位置同上,刻于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詩曰: 
   云衢盤陟造天門,果是巖巖氣象尊。逮此崇臺仰三度,登封降禪未曾言。 
大意是: 
 踏著入云的盤道登上南天門,果然是無比尊崇氣象巖巖。 三次到登封臺沉思著仰望,但不是為了舉行封禪大典。 
 “有求必應”,位置同上,刻于民國十八年(公元1927年),將乾隆的一首題詩壓蓋,河北寧津王蔭桂題。意在宣揚泰山神的靈驗。 
——“蕭培元登岱題刻”,位置同上,刻于同治八年(公元1896年)。其詞為: 
睥睨千峰,下臨無地。發(fā)育萬物,峻極于天。 
意思是,在這里側目觀看,眾山皆??;往下觀看,深不能測。泰山興云致雨,養(yǎng)育萬物;極其高大,聳立于天。 
——“萬古挺立”,在盤道東側,刻于1984年,今人蘇毅然題。 
——“果然似我”,在南天門稍下約10米處的盤路東側石壁上,刻于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江西徐源春巖氏題。此題刻是什么意思呢?原來題詞者的名字叫徐源春,字“巖氏”,“巖”即高大的意思,所謂“泰山巖巖,魯邦所瞻”,因此人名中有個巖字,便說泰山“果然似我”,好大口氣。 
——“云路千盤”,在南天門門洞外東側石壁上,刻于1984年,今人聶榮臻題。形容高入云霄的登山盤道千曲百迴,為寫景之作。 
南天門,在十八盤盡頭,扼守在飛龍巖與翔鳳嶺之間的山口要沖之中。南天門始建于元中統(tǒng)五年(公元1264年),明清多次重修,建國后翻修過兩次,保存了清代建筑風格。南天門分上下兩層,下層為門洞,條石壘砌,卷石起拱,頂鋪條石,四周冰盤式出檐,東西總長9.7米,南北進深6.3米,高4.7米.拱形門洞寬3.7米,高3.3米,上鑲貼金石匾額“南天門”。上層建摩空閣,面闊3間8.4米,進深5.2米,通高5.3米,二柱五檁五架梁,重梁起架,黃琉璃瓦卷棚重檐歇山頂。正間南向開拱形門,兩次間各開一窗。門上有白地貼金石匾額“摩空閣”,此三字是馮玉祥的部下王易門所題。 
南天門門洞外兩側石柱上有對聯(lián): 
門辟九霄,仰步三天勝跡;階崇萬級,俯臨千嶂奇觀。 
此聯(lián)題刻年代不詳,大意是: 
 南天門開辟在極高的天空中,向上走可一覽仙境中的勝跡。 
 南天門之下的石階有一萬級,往下看能見到眾山峰的奇觀。 
由南天門前西去可至索道站,途中有當代著名書法家舒同于1983年所題題泰山索道詩刻石: 
    泰山冠五岳,索道飛高峰。 
風景呈新色,游途勝舊通。 
南天門最早為元代道士張志純所建,元代杜仁杰曾撰刻《天門銘》記錄其事,銘曰:“泰山天門無室宇尚矣。布山張煉師為之經(jīng)構,累歲乃成,可謂破天荒者也?!笨淌F(xiàn)仍在天門西側的石室內(nèi),保存完好。 
杜仁杰,山東長清人,字仲梁,號止軒,又名微,字善夫,金末元初散曲家。金末隱居內(nèi)鄉(xiāng)(在今河南?。┥街?,與麻革、張澄等以詩唱和,為元好問所稱賞。后回到故鄉(xiāng),吟詩會友,游歷于山水之間。平生喜彈唱,博學多才。  
《天門銘》刻于中統(tǒng)五年正月(公元1264年),在南天門西側的自然石上,石高190厘米,寬137厘米,石質(zhì)堅潤,色澤淡赭,銘詞古雅,書法端莊,類似顏真卿,為泰山元碑中的佳作。其文為: 
天門銘 
泰山天門無室宇尚矣。布山張煉師為之經(jīng)構,累歲乃成,可謂破天荒者也,齊人杜仁杰于是乎銘之。 
元氣裂,兩儀具,五岳峙,真形露。惟岱宗,儼箕踞,仰彌高,屹天柱。浩千仞,窒來去,誰為鑿,起天慮。匪斧斤,乃祝詛,一竅開,達底處。十八盤,盤千步,薺初吐,抱圍樹。日車昃,慘曦馭,六龍頹,莽回玄。踖此往,嘉無數(shù)。無懷下,兵刑措,七十君,接鑾輅。圣道熄,彝倫(澤去水,右加文),輯讓歇,篡奪屢。忽焉闔,梗無路。象維森,持呵護,朝百靈,由茲戶。金璀璨,朱間布,九虎蹲,萬夫怖。我欲叩,閽者怒,辟何時,坦如故。對冕旒,獲控訴?;砻杀?,泄塵霧,刮政疵,剔民蠹。上得情,下安作,額血殫,帝聰悟。崖不磨,蒼壁堅??涛毅?,期孔固,垂萬世,正王度。 
東萊藍田至東平路總管嚴忠范書。中統(tǒng)五年正月望日。 
泰安州刺史張汝霖勒石。 
淵靜大師岱廟觀主劉德源,昭真觀主翟慶真同立。高又玄刊。 

其文大意是: 
泰山天門沒有房屋很久了,布山道士張志純?yōu)橹?jīng)營建造,歷經(jīng)了數(shù)年才成,可以說是破天荒了,齊人杜仁杰于是作此銘贊之。 
混沌初開時,天地為之分,五岳高聳起,崢嶸一朝露。 泰山穩(wěn)如坐,昂首天外處,仰視更高大,恰似擎天柱。 
浩劫歷千般,壅塞天門路,誰辟十八盤,天塹變通途?并非靠鑿斧,乃是鬼神助,有此天門開,登頂不犯怵。  
天梯十八盤,盤旋逾千步,山中野草發(fā),環(huán)抱皆古樹。殘陽偏西時,紅日墜薄霧,大地轉晦暗,草木變模糊。 
天門暢通后,朝天免辛苦,觀覽亦舒心,好處實無數(shù)。上古人純樸,夜晚不閉戶,軍隊與刑罰,棄置無盼顧。 
七十二代君,敬天有所悟,紛紛來泰山,佑國把民護。之后生災亂,天人之道無,禪讓從此廢,篡位血如注。 
天門忽然關,應是蒼天怒,棘荊塞滿途,上天復無路。天有日月星,神階皆有序,百神來聚會,皆由此門入。 
璀璨天上景,朱紅殿宇矗,九神守門檻,望之生恐怖。 我欲去叩門,門神豎眉目,何時變坦途,人道如上古。 
登天見上帝,聽我來講訴,愚蒙應蕩滌,苛政要革除。施政有缺疵,更改不得誤,貪官與污吏,滅之如滅蠹。 
國君得真情,下民心中安,對天涂肝腦,上帝多垂顧 山崖不打磨,石壁蒼然豎,提筆作此銘,石上留篇目。 
此心人可知,惟期江山固,傳諸千萬代,朝政明法度。 


(以下是書丹、刻石、立石者銜、名,略。) 
杜仁杰以泰山南天門為喻,表達了他的思想:天門暢通好像回到了太古時期,那時當屬原始社會,人民樸實純古,安居樂業(yè),無犯罪、無戰(zhàn)爭,無諸般煩惱,過著清靜、安寧的生活。但是后來,進入了階級社會,原始社會中的禪讓制變成了血腥的王位爭奪,這就猶如天門又被堵塞了一樣,人間充滿了悲苦。作者想象,何時天門再開,自己可以登上天庭,向天帝痛陳人間的苛政與貪官污吏的歹毒,使國君了解真情,讓人民幸福生活。我們一路走來,多次看到了人們提及“太古”,此處所謂“無懷下,兵刑措”,也是說的這一概念。為什么人們來到泰山總容易想到“太古”呢?在泰山這一高似通天、無爾虞我詐的特定的清純環(huán)境中,人們可暫時忘記了塵世間的紛爭、煩囂、名利與種種丑惡,而抒發(fā)美好的理想。但是這并不等于現(xiàn)實,真正的幸福是不能寄托于幻想之中的,我們在泰山上就能看到最為真實、生動、悲壯的例子。 

這一段登山路,不僅文物石刻眾多,而且最富美學特色,是登岱的最為精絕之處。 
過了對松亭,盤道即劈石而進,有一處兩邊殘巖壁立,是開山修路的遺跡 ,像門一樣,舊稱“云門”, 亦叫“開山”,著名的“泰山十八盤”就從這里開始了。所謂一“盤”,就是一段連續(xù)的石階,從這里到南天門共97盤,1633級,垂直高度400余米,而兩點距離卻不足1公里,其陡峭便可想而知?!笆吮P”共有3個, 俗稱“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按中國的傳統(tǒng)習慣,往往以9或9的倍數(shù)表示其多,3 個十八盤即暗示著天門雖然在望,但“行百里者半九十”,道路依然很長,不能唾手即得;同時,它的緊緊慢慢又使得艱苦的行程并不單調(diào),給人以在勞累中觀賞、遐想與體味的余地。 
踏上十八盤,“翔鳳嶺”、“飛龍巖”一左一右撲面而來,欲傾欲墜,大有“泰山壓頂”之勢;南天門雄踞兩山之間,扼守極頂要沖,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連接天門的盤道,如天梯倒掛,如銀河下泄,溝通了人間與仙境;天門之上,“摩空閣”紅墻黃瓦神采飛揚,迎山風而傲浮云,令人望之動情。在這里人們才真正體會到了泰山的雄偉--- 漫漫來途說明了它的大,入云的頂峰說明了它的高,豎直的天梯則是它的險峻。只有在登攀中,人們才能識得泰山。 
  從升仙坊至南天門為“緊十八盤”,是登山盤路中最為艱難處,盤與盤之間的距離,只不過是兩個臺階的寬度,人們到此常常汗流浹背,氣喘吁吁,甚至有手足并用者,然而卻無一人叫苦,更無一人退縮。是的,勝利的喜悅固然給人以動力,道旁石刻中古人留下的勉詞“努力登高”、“首出萬山”、“共登青云梯”……也給人以鼓舞,再想一想當年無名無姓的鑿石、抬石的修路人,眼下的艱苦誰還能放在心上呢?大山無言,它自能激勵人們向上,而只有義無反顧地向上,才能戰(zhàn)勝險阻,才能到達最高的境界。 
石階一個個地數(shù)過來,汗水一滴滴地落下去,我們的登山樂章似乎進入了一個小的高潮,只覺得大弦小弦,嘈嘈切切,撥動著人的神經(jīng)……當你最終站在南天門(圖)之下,清風徐來,疲勞頓消,繼而俯視下界,來途茫茫,眾山皆小時,你是否已體會到了李太白登上頂峰后“天門一長嘯”的快意? 
曲曲折折,花明柳暗的登天古道終于走到了終點,雖然我們并沒有成為仙人,但是我們在這里領略到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豪邁,掂量出了自我的價值。舉目四望,寥廓江天無涯無際,我們更領會到了“登泰山方知天地大”的新的時代精神。古人喜登山,在登山中多有所悟,而我們?nèi)粼谂实侵邪研蹅サ淖匀恢巴松膴^斗要義結合在一起,不也能從中悟出人生的自我實現(xiàn)就猶如這登泰山一樣嗎?我們沒有成仙,但我們得到了精神的升華。 
南天門真是了不起的建筑,一路上,最為牽動我們的就是南天門,我們奔著南天門而來,而南天門隱隱現(xiàn)現(xiàn),總沒有長久地離開過我們的視線。在岱廟看南天門,它就像云中的一個黑點,但已經(jīng)向人們顯示了魅力;在中天門看它,它是一個紅點,人們奔向它的心情更為急切;再向前進,南天門的輪廓已很清晰,天門兩邊雙峰對峙,宛如一只奮飛的大鵬,使人愈加感受到了它的召喚;在升仙坊看南天門,南天門好似被十八盤高高擎起,顯得分外生動、奇?zhèn)?。南天門是漫長盤道的一個最佳結尾,我們經(jīng)過了遙參亭、岱廟、一天門、中天門、升仙坊,只有一座更為高大的“天門”,才能使登泰山形成第一個高潮。而且,南天門作為登山路上的最后一個屏障,再一次在空間變化上追求了欲放先收的藝術效果。這一屏障同將要出現(xiàn)在岱頂?shù)拈_闊景觀形成對比,預示著前面還有更激動人心的真正的高潮出現(xiàn)。南天門的確是一座奇特的建筑,它所具有的種種美學特征,使它成為泰山最有名的標志性景觀之一,凡知道泰山的人,幾乎沒有不知道南天門的。南天門的構思與建造,成為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完美結合的最佳范例,同時也成為泰山自然文化遺產(chǎn)清單中最具價值的組成部分之一。 
《泰山小史》曾贊南天門曰:“在十八盤上,高插霄漢,兩山對峙,萬仞中鳥道百折,危級千盤。松聲云氣,迷離耳目衣袂之間。俯視下界則山伏若丘,河環(huán)如蚓,天地空闊,無可名狀?!?nbsp;
南天門是泰山的驕傲。 

=====================================================================

泰山十八盤

在對松山北是泰山登山盤路中最險要的一段,共有石階1600余級,為泰山的主要標志之一。這里“高阜之上,雙崖夾道”兩邊山崖壁如削,陡峭的盤路鑲嵌其中,遠遠望去,恰似天門云梯,舊稱云門,今名開山,為清乾隆末年改建盤道時所辟。十八盤自此而始。開山北為龍門,舊有龍門坊,后毀。西巖有清道光年間魏祥摹刻狂草“龍門”大字。坊址東為大龍峪,雨季眾水歸峽,飛泉若瀉。

   前為新盤口。明萬歷年間,參政呂坤跨澗建渡天橋,并順龍峪上源修新盤道,直達碧霞祠南神門,登岱頂者上下甚為方便。橋與盤道均毀于清乾隆年間。

 新盤口北兩山陡立,東為飛龍巖,西為翔鳳嶺,中有一線天,名石壁谷。谷中上有南天門,下有升仙坊,由十八盤相連。南天門恰處于谷口,是泰山古建筑充分利用地理環(huán)境,以人工之力突出和美化自然環(huán)境的典范,是泰山的重要標志物之一。仰視天門,盤路陡絕,似云梯倒掛。石壁谷兩側有“天門長嘯”、“層崖空谷”、“天門云梯”、“如登天際”諸刻。

 泰山有3個十八盤之說。自開山至龍門為“慢十八”,再至升仙坊為“不緊不慢又十八”,又至南天門為“緊十八”,共計1630余階?!熬o十八”西崖有巨巖懸空,側影佛頭側枕,高鼻禿頂,慈顏微笑,名迎客佛。

十八盤巖層陡立,傾角70至80度,在不足1公里的距離內(nèi)升高400米。明人祁承賦《十八盤》詩:“拔地五千丈,沖霄十八盤。徑從窮處見,天向隙中觀。重累行如畫,孤懸峻若竿。生平饒勝具,此日骨猶寒?!碧┥街蹅?,盡在十八盤;泰山之壯美,盡在攀登中!

從松山谷底至岱頂南天門的一段盤路,叫摩天云梯,俗稱十八盤,全程1公里多,石階1594級。南天門位于泰山十八盤的盡頭,海拔1460米,古稱“天門關”。它建在飛龍巖與翔鳳嶺之間的低坳處,雙峰夾峙,仿佛天門自開。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徒步登泰山(13)
一百多年前的泰山老照片——游人也絡繹不絕
不知道萬法唯識, 不足以登峰造極
泰山導游詞
登泰山路線詳解
實拍泰山中天門到南天門之景觀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