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科舉制大家就會想到明清科舉,但科舉制總體而言說的是中國古代至短從隋開始的人才選拔模式,它是經(jīng)歷了發(fā)展和完善才成繁復苛嚴的體系,所以狀元、榜眼、探花的由來,也有一段漫長歷程,對比現(xiàn)在的學歷也很有意思,也才會出現(xiàn)中探花比當狀元還興奮的情況。
一、狀元
“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科舉制讓宋代大文豪蘇洵都疲憊不已,畢竟這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其中狀元又是知識分子窮盡一生最大的目標和追求,當然這比當進士還要難上加難,一開始蘇洵還不屑,后來落榜,發(fā)憤圖強32歲也不過進士。
“狀元”出現(xiàn)于隋朝,成熟于唐朝,州貢統(tǒng)計參考士子名單之后,會將其送到京城,這個叫做“投狀”,考試結(jié)束之后中的人名單會被再次統(tǒng)計,而成績最高的人名字會放在前面,叫“狀頭”,“狀頭”聽起來像“撞頭”,后來就改叫“狀元”。
中國古代有百萬舉人,但只有10來萬進士,只有777位狀元,而且這些狀元年紀都還不小,據(jù)《中國狀元全傳》記載,知道生卒年的狀元中,20歲~30歲的狀元占絕大部分,同榜的榜眼、探花也是如此,所以它們按時間來說,相當于現(xiàn)在的博士、博士后學歷。
但要按照知識水平來說,中國現(xiàn)代的學歷就完全不夠用了,因為但凡是能參加科舉的,首先他們從小就飽讀詩書,考完之后基本都能寫得一手好字,很多人干脆就順便成了有名的書法家,有的人從小就擅長吟詩作對寫賦,加上多年寒窗,考沒考完都是大文豪。
二、探花
探花起初并不是殿試第三名,它出現(xiàn)在唐朝,唐朝的輝煌在于享受上花樣百出,進士及第之后會有很多慶典和活動,其中一項就是“探花宴”,探花宴怎么玩?唐朝李淖在《秦中歲時記》中這樣寫:“差少俊二人為探花使,遍游名園,若他人先折花,二使者被罰?!?/span>
就是會事先在同榜進士中選兩個人,兩個最英俊最貌美最年輕的人為“探花使”,“探花”就是游遍長安名園,采摘鮮花,摘完之后他們要在宴會上賦詩,還要將花送給狀元,普通百姓把這兩人叫做探花郎,這項風流的活動也一直持續(xù)到宋朝。
因為探花郎人選是民眾非常喜歡談論的事情,所以公元1127年宋朝晚期前后,在統(tǒng)治者的默認下,探花就慢慢成為了黃榜中的第三名,而且遴選這一名的時候,還是會看長相,所以誰一旦中了就意味著自己不僅才華得到了認可,更是天下第一美男子,可不得興奮?
大家也會發(fā)現(xiàn),如果小說中寫一個男人他又帥又有才華,如果他去參加科舉,中的必然就是探花,比如說古龍武俠小說《多情劍客無情劍》中的男主角李尋歡,他很英俊,一喝酒都是“咳嗽使得他慘白的臉上泛起病態(tài)的嫣紅”。
三、榜眼
榜眼最開始也不是指第二名,它具備的含義最終確定時間比探花晚,清人趙翼在《陔余叢考·狀元榜眼探花》中考證過榜眼的由來:“北宋時第三人亦呼為榜眼。蓋眼必有二,故第二、第三人皆謂之榜眼,其后以第三人為探花,遂專以第二人為榜眼耳?!?/span>
意思就是開始只有狀元這個名號,然后登榜時,狀元的名字在上頭正中間,第二、第三在左右兩邊,像是人的眼睛,所以叫“榜眼”,因此第二、第三都叫榜眼,不過自從探花郎的身份轉(zhuǎn)變?yōu)榈钤嚨谌?,殿試第三就有了“探花”名,于是“榜眼”的名字就給了第二名。
重點強調(diào)一下,雖然古代的榜眼是第三名,但這第三名的水平也不一定就比狀元和探花低,古代的考試不像我們按分數(shù)算,尤其殿試的前三甲都是由皇帝欽定,他喜歡誰,誰就是狀元,比如說一個叫“常無名”的人,就因為這個名字被唐玄宗點為了狀元。
總的來說古代科舉非??简炓粋€人的耐力、毅力、才力,還有運氣,需得天時地利人和才能出一個狀元、榜眼、探花,然而他們求學雖然艱苦,但始終不曾停下腳步,年年都有無數(shù)人囊螢映雪、鑿壁偷光,這是有空調(diào)和燈泡的現(xiàn)代人無法擁有的信念。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