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和王安石是北宋雙峰并立的兩大巨子,盡管在政治上水火不容,但他們在文學上卻有惺惺相惜之意。
公元1076年,王安石第二次罷相,被派往江寧擔任知府,也就是現(xiàn)在的南京。
政治失意,兒子早逝,讓王安石有些心灰意冷。從此,他不問世事,潛心于詩詞創(chuàng)作和佛學研究,也奠定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一個深秋的傍晚,王安石登上金陵城樓,想起千古興亡、朝代更替,不禁生出世事如流水之感慨,于是填了一首詞:
《桂枝香·金陵懷古》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千古憑高對此,謾?quán)禈s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這是一首比較典型的懷古詞。上片描寫在城樓上極目所及之處的晚秋景象,豪邁中蘊含著蒼涼,烘托了王安石此刻的心情。
下片則是王安石的所思所想,南京不僅是六朝古都,更是江南重鎮(zhèn),見證了許多朝代的興亡。然而,不管是繁華,還是沒落,寒煙衰草一如既往的綠意盎然。
原來,在時間面前,一切都顯得如此的微不足道。六朝金粉已成過往,而歌女們猶自唱著陳后主的后庭遺曲,她們又哪里懂得這首歌的含義呢?
這結(jié)句不只是王安石的懷古之思,更是他自己的命運之嘆。他一生都致力于變法圖強,然而到最后還是以失敗而告終,他內(nèi)心的痛苦又有誰能夠知曉?
這首詞一經(jīng)傳出,立即被譽為金陵懷古詞第一。正在黃州謫居的蘇軾讀到這首詞時,也被此詞所打動,嘆息道:“此老乃野狐精也”,意謂王安石已經(jīng)修煉至化境。
后來,蘇軾被召回京師時,還特意到南京去看望王安石,兩個對抗了近二十年的老對手才終于相逢一笑泯恩仇。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