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句的留世傳芳,讓很多人能夠感受得到語言文學的魅力,同時這些篇章的內(nèi)涵,也映射出了很多的哲學道理。
但是很多時候,人們口口相傳的詩句,都是不完整的。
整篇詩篇或許總體太多長,比如白居易的《長恨歌》,很少有人能夠背誦全篇,但也知道“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于一身”的名句。
這種情況并不少見,一篇詩中,總會有特別出彩的幾句,可是很多時候,人們片面的了解,會造成片面的理解。
很多詩句其實本身寫的并不是那個意思,又或者是只知道上半句,不知道下半句,對詩句的整體了解就會顯現(xiàn)出不足來。
很多時候人們會說“百無一用是書生”,但你知道這句話的上一句是什么嗎?其實上一句論起內(nèi)涵來,更為經(jīng)典。
這句話出自于清代的詩人黃景仁的《雜感》,這句“百無一用是書生”流傳得十分廣,現(xiàn)在人們常常用來形容那些苦讀卻沒什么作為的文人。
甚至一些有偏見的人,會認為這句話其實說的就是讀書完全沒有用,苦讀那么多年,最終也只是個書生,沒什么大用處。
如果這么來理解的話,實在是有些過于淺薄了,其實作者本身要表達的并不盡然是這個意思,這首詩要結(jié)合整體來看,因為在這句詩的上一句,內(nèi)容是“十有九人堪百眼”。
這兩句詩一結(jié)合來看,就會知曉,黃景仁完全不是想表達讀書沒用的意思,而是回歸到人性上,進行的反思。
“十有九人看白眼”意思無非就是十個人之中,能有九個人對你漠不關(guān)心,甚至會給你送上白眼,但這有什么關(guān)系,反正書生在這些人的眼中也完全不是什么。
也就是說,這句話并不是說書生沒有用,而是在說在一些人的眼中,他們這些讀書人,反而成為了一些無用之人,被他們另眼相看的意思。
這么來解釋或許還是過于簡單,實際上黃景仁想要表達的東西或許更多。
原本他只是個孤兒,因為頗具才華,在常州頗得賞識,就連他自己也對自己的才華有著相當?shù)男判摹?/p>
讀書人自然是想要通過科舉考試,中榜之后方便入仕,黃景仁對于自己的考試也十分自信,只是后來結(jié)果卻并不如人意。
他四歲能吟詩,十五歲做文章,是個相當有才華的人,怎么也沒想到自己這般才華,竟然不受重視。
落榜之后,他心中百感交集,對于當時自己落榜的不滿,對于清政府搞得文字獄不滿,對當時封建統(tǒng)治之下的各種腐敗貪污情況不滿。
就是在這諸多的情緒作用之下,他有感而發(fā),寫出了《雜感》。
但他估計沒想到的是,自己當時抒發(fā)心情的詩句,流傳到后世,竟然會被誤解,那句流傳下來的詩句,竟然也會成為嘲諷讀書人的存在。
造成這種誤解的原因有很多,或許是因為年代太過久遠,保留的記載書目并不清晰,以及后世摘抄時出現(xiàn)的錯誤等等。
但更多時候,這種被單獨拆解出來的句子,只靠字面解釋的含義,造成的誤解更多。
不得不承認,有些詩句之中,好的句子并不多,或許只有那么一兩句出彩,而其中一兩句被熟知,也會讓更多的人忽視掉詩中的其他部分。
從而因為對整個詩篇了解得不透徹,造成對單獨這一句子的誤解。
黃景仁出自于并不顯眼的家庭,沒有那些王公貴族的賞識,也沒有厚重的家底,這也讓當時他的科舉之路走得十分艱難。
這并不只是他一個人的不滿,而是當時很多寒門子弟的不滿,尤其是在科舉制上,可能會出現(xiàn)的層層紕漏,讓這些真正有真才實學的人,被忽視,被拋棄。
作為一個文人,他算是幸運的了,很多像他一樣,最終落榜的人,甚至沒有傳世的作品,而他雖然沒有在科舉上取得成績,但好歹留下了詩篇。
雖說寒門出貴子,但封建王朝的日益發(fā)展,清朝對中央集權(quán)的把控,導致了越來越多來自民間的寒門讀書人,難以出頭。
而這才是這首詩真正所想表達的內(nèi)容,詩中當然有對自己不能登科及第的嘲諷,更想表達的卻還是對當時封建腐敗現(xiàn)象的無能為力。
就像他詩句之中寫的那樣,他們這些苦讀的書生,并不單單是在那些上位者眼中沒什么用處,甚至自己都知道,他們再怎樣努力也沒辦法對自己不滿的情況做出改變。
無法走仕途,手中無權(quán)之人,又談何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不能通過自己的能力來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又能有什么用處呢。
現(xiàn)在的很多人,都會引經(jīng)據(jù)典來解釋自己想要表達的觀點,但有些時候并不能很好地理解這些句子的真正含義,導致貽笑大方。
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詩句,這當然是一件好事,但學習詩句并不只是單純的背誦,而是要理解詩句的真正含義,結(jié)合詩句創(chuàng)作的背景對其進行解析。
這樣才能真正了解古人想要表達的東西,誠然,現(xiàn)如今仍然有很多被曲解,被誤解的詩句,比如“百無一用是書生”,又或者“女子無才便是德”。
從字面意思上來看,或許單純的解釋并沒有什么錯誤,但其背后所隱藏的真正含義,被這樣單薄的意思掩蓋了下去,才是真正的可惜。
黃景仁通過一首《雜感》,想要告訴天下讀書人這清王朝的腐敗,同時也是對自己無能為力的感慨。
出身布衣,能夠有讀書精進的機會已是不易,原以為能夠通過科舉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卻沒成想,到了最后,還是不得志,還是不能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
詩句傳承至今,仍然有很多存留在歷史長河之中,也有更多的深層含義等待著人們的分析,讀書有力量,讀書才能有機會,了解到真正的意思。
無論如何,天下讀書人付諸筆端的所有,都成為珍貴的歷史,也是珍貴的文化傳承。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