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方式(經驗)簡介之(十三)
—如何通過跨學科教研提升校本教研高度
隨著新課改革的不斷推進與深入,跨學科教研方式越來越成為校本教研的需要。一方面,新課程“綜合性”、“開放性”的理念傾向要求實施跨學科教研。與“綜合性”和“開放性”的教學相適應,校本教研必然要突破傳統(tǒng)思維模式的局限,由以單一學科為組織單位的固有模式向跨學科模式過渡。另一方面“強勢學科”與“弱勢學科”的兩極分化也呼喚跨學科教研的開展。
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實際課程安排中,藝術、綜合實踐等新生課程及其他所謂“副科”課程師資薄弱,先天不足。通過開展跨學科教研,還可以使這些學科得到“強勢學科”的帶動。在校本教研中進行跨學科教研活動,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
多元化的組織建設。跨學科教研意味著突破學科局限,建立更加靈活、更加開放的動態(tài)教研機制。首先,可以利用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分科教研組之間建立關聯(lián),為不同學科的教師創(chuàng)造溝通的機會。關聯(lián)的方式有:相近關聯(lián),將性質相近的學科教研組關聯(lián)在一起;對比與互補關聯(lián),在性質差異較大的學科教研組之間建立教研關系;研究專題關聯(lián),學校在校本教研工作計劃中統(tǒng)籌安排教研專題,為各科教研組擬定相同的選題。其次,可以建立跨學科的綜合教研組,實現(xiàn)各學科平等、均衡、同步發(fā)展。綜合教研組可以有以下兩種類型:一是以年級(或班級)為單位成立教研組。二是確立若干研究專題或校本小課題,每個專題或小課題將一部分各學科的教師聚集到一起,共同開展研究,形成專題教研組。這樣,各學科能夠相互協(xié)調,保持同步,共同達到某一研究高度。
多視角的教學設計。跨學科集體備課可以將集體備課的優(yōu)越性發(fā)揮得更好,由于眾多“門外漢”的參與,其視野與思維空間遠比同學科的集體備課開闊。讓其他學科的教師帶著新異的目光,從截然不同的視角去關照和審視所備學科,多個視角的碰撞與交匯會生成創(chuàng)造性的設計,使得集體備課由“取眾人之長”,上升到“取眾科之長”。
多渠道的資源共享。聽課評課是常規(guī)教研活動最主要的形式。在跨學科聽課中,資源的獲取不再局限于單一的學科渠道,而可以具有廣泛選擇性,擁有更多的學科渠道。這樣,資源的豐富性、多樣性遠非同學科聽課可比。教師只有堅持長期的跨學科聽課,才能更好地為自己的學科教學積累豐富而全面的資源儲備。
多內涵的專業(yè)發(fā)展。當前,僅僅追求在某一學科領域成為名師的教師已經不再是合格的教師,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的內涵正在發(fā)生重要的轉變--由單一趨向綜合。因而,校本培訓也要把著眼點放在教師人文素養(yǎng)的綜合提升上,我們應該在更高更新的層面上促進教師專業(yè)素質的多內涵發(fā)展,這樣才能使廣大教師的個人素質滿足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