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有很多令人無法解釋的謎,隨著后人深入研究,一些謎底逐漸破解。位于山東的東岳泰山,自古就是皇帝朝圣之地。山上有座萬仙樓,樓北邊盤路邊上,有一塊刻有“蟲二”摩崖石刻。
據(jù)記載,這兩個字是清朝光緒二十五年所刻。當時濟南名士劉廷桂和朋友到泰山玩,看到泰山美麗風景,就刻下這兩個讓人難懂字。
對于劉廷桂刻的這兩個字,有很多傳說,一說是劉廷桂在泰山問尼姑要水喝,尼姑不給他喝,于是劉廷桂一氣之下就刻了這兩個字,寓意諷刺尼姑是風月之人。另一種說法,劉廷桂想到了當年乾隆皇帝曾經(jīng)在西湖題過“無邊風月”四個字。但他為避諱這四個字,就把只題了風月兩個字心。但人們更傾向于第二種說法。
劉廷桂這兩個字刻上以后,多年來游客都沒弄懂這兩個字的含義。因為繁體“風”字里面字,在漢字無法解讀,于是就有人杜撰出很多說法。
五十年代末期,一批日本學者到泰山旅游,他們一路上被泰山美景所折服,等他們到了刻有“蟲二”摩崖石刻前,對這兩個古怪的字很感興趣,就問隨行的我國學者,這兩個字讀法及含義。
日本人這一問也把我國學者難住了,他們當時沒答上來。日本人很較真,從山下來后,他們依舊詢問這兩個字讀音及意思。于是我國學者查閱了很多資料,還專門向專家教授請教,但依然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
1961年,郭沫若登泰山,學者們就請教郭沫若這兩個字含義。郭沫若看了半天,然后用手在兩個字各加了兩筆,就變成了“風月”二字。
郭沫若笑著說這兩個字讀作“風月無邊”,他認為這是古人的文字游戲。于是郭沫若的解釋成為權威。但郭沫若還是沒有解釋出“蟲二”兩個字的出處。
其實關于“蟲二”兩個字在清朝野史中就出現(xiàn)了,據(jù)褚人獲的《堅瓠集》里,他曾引述了《葵軒瑣記》一句話:“唐伯虎題妓湘英家扁云:‘風月無邊’。見者皆贊美。祝枝山見之曰:‘此嘲汝輩為蟲二也。’湘英問其義,枝山曰:‘風月無邊,非蟲二乎?’”
清朝人平步青在《霞外捃屑》寫到:徐天池游西湖,題某扁曰“蟲二”,詰之,曰“風月無邊也”。
《巴陵勝狀》書中記載一個故事,李白登岳陽樓時,看到了三個字:一”“蟲”“二”,李白認為這是一副字謎對聯(lián),于是寫下了“水天一色,風月無邊”的對聯(lián)。
由此可以看出郭沫若也不是最終解釋,早在千年前就有這樣解釋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