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分,老子從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觀察中,告知人類:一切事物在其相互對立的矛盾中都具有同一性。
本段僅用寥寥幾句話,就為進入《道德經(jīng)》第八十章的大道行世、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埋下了伏筆。本段這五句話層層推進如下:
第一句話“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這是天之道對天下治理的比喻,是偉大與現(xiàn)實的結(jié)合;
第二句、第三句話“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馀者損之,不足者補之”,這是社會遵循天之道規(guī)律所進行的道德與法規(guī)方面的靈活地自我修正與補損;
第四句話“天之道,損有馀而補不足”,這是指天之道的規(guī)律可以把人類帶入“損有余而補不足”的百姓安居樂業(yè)的理想社會中;
第五句話“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則表明人之道與天之道在具體做法上往往是相反的,是違逆自然天道規(guī)律的。
老子在本章的論述,字字在指引方向,句句在引導世界和平、人民幸福,這是世界文明進化史上的第一篇有關(guān)論述。
這是寫君主制定法律的主旨要遵循“損有余而補不足”的天道自然法則,如此出臺的管理法規(guī),則是政策政之、不爭爭之、不平平之、不征征之的理想社會所需。
但如果人世間要建立“損不足以奉有馀”的人道規(guī)則,則貧者越貧、富者越富,最終導致貧富差距越拉越大。
天下富強和諧了,反過來必將滋潤百姓內(nèi)心的文明修養(yǎng)。百姓的和諧文明度增強了,反過來又將支撐著國家的偉大。
所以,老子從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觀察中,告訴人類:一切事物,在其相互對立的矛盾中,都具有同一性。
這一點,老子在幾千年前已洞若觀火,所以他大力推崇“一心為公,忠心為民,整體和諧”的治理模式。這個模式,老子為此奮斗,圣人為此奮斗,千古以來的有識之士也都在為此奮斗!
今天的分享先到這里。
明天,我們將繼續(xù)第77章《天道人道》第四層面《道德經(jīng)-連載428:生命的存在,任何人都無法憑學問和財富來換取》(可直接點擊瀏覽)的分享。
歡迎您持續(xù)跟隨《道德經(jīng)-連載》,我們明天再見哦。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