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眩暈癥狀在中醫(yī)作為一種診斷,西醫(yī)見于多種疾病如內耳性眩暈、頸椎病、高血壓等,通過中醫(yī)辨證用半夏白術天麻湯為主方,結合西醫(yī)診斷及現(xiàn)代藥理研究結果,頸椎病加用葛根、川芎,高血壓加用鉤藤、丹參、葛根、澤瀉,內耳性眩暈加用石菖蒲、生蔥治療,通過這種中醫(yī)辨證與西醫(yī)辨病相結合,中醫(yī)辨證與現(xiàn)代藥理研究成果相結合的方法,取得良好療效,就這一方法可在多種疾病中進行探索。
【關鍵詞】 眩暈;中醫(yī)辨證;半夏白術天麻湯;中西結合治療
眩暈輕者閉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車,旋轉不定,不能站立,多伴有惡心,欲吐或嘔吐汗出,甚則昏倒?!端貑?#183;至真要大論篇》有“諸風掉眩,皆屬于肝”,《丹溪心法·頭?!繁孀C則偏于痰,有“無痰不作眩”的主張,提出“治痰為先”的方法,半夏白術天麻湯以二陳湯化濕祛痰,白術健脾和胃,天麻熄風定眩,半夏兼具降逆止吐之功。該方切中病機,用之臨床,每獲顯效,在治療過程中,結合西醫(yī)診斷,加減用藥更是有事半功倍之效。
眩暈病在現(xiàn)代醫(yī)學中,有耳源性眩暈,頸椎病引起眩暈以及高血壓病、貧血、腦動脈硬化、基底動脈供血不足、低血糖等疾病引起的眩暈,最多見的是內耳性眩暈、頸性眩暈和高血壓病所致的眩暈。
1 內耳性眩暈
內耳性眩暈是由迷路水腫導致的,眩暈同時多伴有耳鳴、耳閉癥狀,上呼吸道感染可誘發(fā),檢查多有眼球水平振顫,治療以半夏白術天麻湯為主方,加用澤瀉、車前子、石菖蒲、生蔥,每獲良效。蔥白,辛溫,歸肺、胃經,散寒通陽?!侗静輳男隆份d“通上下陽氣”。石菖蒲,辛苦溫,歸心、胃經,開竅寧神、化濕和胃,開心竅、祛濕濁、醒神志,為其所長。《本經》載“主風寒濕痹,咳逆上氣,開心孔,補五臟,通九竅,明耳目,出音聲,久服輕身,不忘,不迷惑,延年”。菖蒲與蔥白合用,起到通竅、通陽作用,加強化痰之功。澤瀉、車前子,利濕、利尿使痰濕有出處,與西醫(yī)用脫水劑、利尿劑有異曲同工之妙。
病案舉例:患者,女,36歲,初診,2005年10月15日。患者既往有類似發(fā)作,曾在我院五官科住院治療,排除頸椎病、高血壓等疾病,診斷為內耳性眩暈,出院后多次反復發(fā)作,門診輸液,甘露醇、VitB6等能緩解,因頭暈,視物昏花、旋轉,不能視物,惡心、嘔吐,嘔吐為胃內容物及清水痰涎,4 h就診。診見:體胖、舌質淡、苔白膩、脈弦滑,查體生命體征正常,血壓100/60 mm Hg,眼球有水平振顫,中醫(yī)診斷:眩暈;西醫(yī)診斷:內耳性眩暈。擬方:法半夏10 g,白術10 g,天麻15 g,陳皮10 g,茯苓25 g,甘草6 g,石菖蒲15 g,蔥白10 g(自加),澤瀉12 g,車前草15 g,二付水煎服,癥狀痊愈。去蔥白、車前草加丹參15 g十付續(xù)服,隨訪1年未復發(fā)。
2 頸性眩暈
頸椎病所致眩暈由頸椎壓迫導致腦供血不足,共濟失調所致,經X線或CT、磁共振等檢查可發(fā)現(xiàn)頸椎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膨出等病變,多伴有頸部不適或疼痛,發(fā)病多與頭部位置忽然改變有關,治療多以半夏白術天麻湯為主方,加用粉葛、川芎治療。粉葛甘辛涼,歸脾、胃經,解肌退熱,生津止渴,可升發(fā)清陽,鼓舞脾胃清陽之氣上升,《本經》注:“主消渴,身大熱,嘔吐,諸痹,起陽氣,解諸毒。”現(xiàn)代藥理研究,葛根能擴張血管,能較好緩解項緊癥狀,川芎能行血中之氣,辛溫升散,能上行頭目,還能旁通絡脈,用之于頸性眩暈,可取得更好良效。
病案舉例:患者,男,62歲,初診,2004年5月3日,于行走途中忽然發(fā)作頭暈,目眩,視物旋轉,惡心,欲吐,繼而昏倒在路邊,神志清楚,但不敢活動,扶行入院,眼閉不敢視物,頸項強,不敢轉動,診見:舌苔厚膩微黃,脈滑。檢查:生命體征平穩(wěn),血壓130/86 mm Hg,無眼球水平振顫及耳鳴,予臥床休息,西藥對癥支持治療,中藥:半夏10 g,白術10 g,茯苓25 g,甘草6 g,黃柏10 g,天麻15 g,陳皮10 g,石菖蒲10 g,一付水煎服,5月4日,癥狀緩解,但仍不能轉動頭部,頸部不適,活動仍有惡心、欲嘔,頸椎CT示:C4~5、C5~6椎體骨質增生,C4~5椎間盤膨出、硬膜囊受壓,于前方中加粉葛50 g,川芎10 g,續(xù)服五劑,停止輸液治療,住院5天,癥狀痊愈出院,出院后續(xù)服十劑,隨訪1年未復發(fā)。
3 高血壓病所致眩暈
高血壓病部分患者以眩暈為主癥,以眩暈為主要表現(xiàn)的高血壓患者多體胖、痰濕較重、痰濕蒙蔽清竅引起眩暈,仍用半夏白術天麻湯為主方,加用鉤藤、丹參、粉葛、澤瀉治療,對緩解癥狀,降低血壓有較好的效果。鉤藤甘微寒,歸肺,心包經,息風止痙,清熱平肝,又能平陽,《本草綱目》用于“大人頭旋目眩”,現(xiàn)代藥性研究,鉤藤有降壓作用,粉葛、丹參具有擴血管、降血壓作用,澤瀉有利尿作用,與半夏白術天麻湯切中病機治療相結合。
病案舉例:患者,男,58歲,初診,2007年12月14日,有高血壓病史5年,起始無癥狀,逐步有頭昏、睡眠欠佳癥狀出現(xiàn),長期服用硝苯地平緩釋片、馬米酸依拉普利、丹參片,血壓一般能保持在(130~150)/(80~90)mm Hg,但近半月來血壓控制不理想,時高時低,最近已達180/110 mm Hg,于12月13日出現(xiàn)頭暈目眩癥狀,伴惡心,欲嘔,但未嘔出,檢查:血壓170/110 mm Hg,神清合作,面紅耳赤,形體肥胖,心(-),肺(-),眼球無水平振顫,舌質暗紅,苔厚膩,脈弦滑,擬中藥:法半夏10 g,茯苓25 g,生苡仁20 g,澤瀉15 g,天麻15 g,白術10 g,鉤藤20 g,丹參20 g,葛根20 g,棗仁18 g,三付水煎服,二診,癥狀消失,血壓140/90 mm Hg,續(xù)服二十付,血壓一直保持正常,后改為粉劑吞服,隨訪1年,血壓穩(wěn)定,無類似發(fā)作,降壓藥已減至2天1次。
4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質量提高,對健康的要求更高,往往要求明確自己的疾?。ㄔ\斷),又要迅速改善癥狀,減輕痛苦,現(xiàn)代醫(yī)學的各種先進檢查設備給我們明確診斷提供了條件,現(xiàn)代的藥理研究(這里主要是指對中藥的研究)取得了很多的成果,而祖國醫(yī)學博大精深,幾千年來致力于解除人民疾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有完善的理論體系,用之臨床有很好的療效,如何將這些資源整合,取得更好的療效,我們通過對眩暈病的治療,嘗試這種辨證與辨病相結合,中醫(yī)辨證與現(xiàn)代藥理研究成果相結合的方法,取得了滿意的效果。首先把具有相同病機的疾病,擬定一基本方(如本文痰濁上犯蒙蔽清竅為共同病機,擬定半夏白術天麻湯為基本方),結合辨?。ㄈ鐑榷匝?、頸椎病、高血壓),緊扣病機,選擇加減用藥,同時結合該藥的現(xiàn)代藥理研究的作用,緊扣疾病用藥(如內耳性眩暈,選擇石菖蒲、生蔥、澤瀉、車前子,頸椎病選擇葛根、川芎,高血壓選擇葛根、鉤藤、澤瀉、丹參),這樣有機結合的結果,最終是提高了療效,較快地解除了病人的疾苦,這種形勢的中西醫(yī)結合可在其他疾病的治療中做更廣泛的探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