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獨游曲江·李商隱
荷葉生時春恨生,
荷葉枯時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長在,
悵望江頭江水聲。
備注:曲江:即曲江池。在今陜西省西安市東南
幾年前看到這首詩,不是題目標(biāo)識作者,真的是不敢相信這是出于曾經(jīng)寫下“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fēng)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 “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 “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lán)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 ”這些千古名句的李商隱之手。
此詩風(fēng)格不像李商隱它詩那樣,因多用典故而晦澀難懂。詩意一讀既能大體領(lǐng)會。
詩人用荷葉生枯喻人之生死,“春恨、秋恨” 兩恨的出現(xiàn),還會讓人情不自禁的追問,到底是什么讓詩人一年四季的如此“恨”?
讀此詩,當(dāng)時第一感覺就是,詩中的“恨”未免太多了些!而且此“恨”描寫的方法和體現(xiàn)的境界似乎也不如它詩那樣婉轉(zhuǎn)。隨即忘乎所以動手改成下面的樣子——
嬰孩版暮秋獨游曲江
荷葉生時情隨生,
蓮實葉落曾菁菁。
深心不隨此身去,
惟聞江頭浪濤聲。
同樣是言癡情,這樣一改,是不是境界大不一樣了?嬰孩版的癡情是不再受一身之生死限制且豁達(dá)的。
原詩后兩句是“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意思是,因為詩人知道,對于失去“你(據(jù)說是名為“荷”的李商隱戀人)”之恨會和此身同在,所以當(dāng)詩人站在暮秋的曲江之畔,只有望著這從江頭留下來的轟鳴江水悵悵然了。這轟鳴不已的曲江水是詩人的心緒呢,還是兩者已經(jīng)化為一體了呢……
沒想到,李商隱看了大為不服氣,當(dāng)晚就托夢于我:“汝這一改,豈非比我還癡?汝可知我于”荷“的故事?”說完,隱身不見……
第二天早起,百度了一下,果然看到了與此詩的一段故事??春蟛挥X長嘆——與其荷花春秋恨,寧化曲江夢隨君!
去蟾宮何必為折桂 來世間不妨叩東籬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