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圣人被褐而懷玉。
【雅蘭讀經】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嬰孩曰:易知者,可久之德。易行者,直方大不習無不利之謂。
老聃所言易知易行之道,乃天地無為之達道也。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此道者,皆因“為是”不能如天地之廣且大也。人最愛者莫若自己,最難自知,最難說服,最難打敗,最難突破的還是自己。莊周說“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詳見本號2019《莊子·內篇·齊物論》第九次學習)
此解,可從《道德經》隨后的篇章“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得到驗證。
文句大意
我的話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施行。但是竟不能被天下人所能理解,所能施行。這都是天下人不能超然于言與事紛擾之表象而直達言、事之本質造成的。
言有宗,事有君。
此句可同參本號2019《莊子·內篇·齊物論》第八次學習。
道,無名無相而有信者,非漫天扯皮,迎合大眾情緒的媚俗蔓延之言。
《說文解字》:言,直言曰言,論難曰語。
“言”與“事”,道之表相。
“宗”與“君”,皆主之謂也。
言之有主題,事之有中心,這是凝神得道不散亂的標志。
“言有宗,事有君”即王弼“得魚兔而忘筌蹄”之謂。
言,雖非道,但可載道。
言者,人之心聲。心者,神之主。心因其言得以表達外顯,故人之志意喜欲,思慮智謀,皆可隱現于其言。
言有宗者,即知言、窮理、知人之謂。故《易·系詞下》有“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游,失其守者其辭屈 ”之說。
事,道之見于跡象者。
事有君者,即《易·系詞下》“吉事有詳,象事知器,占事知來”,莊周“道隱于小成”之謂。
文句大意
若想做到知其言窮其理,超然于事跡之小成而得其道,就要超然于言與事紛擾之表象而直達言、事之本質。
夫惟無知,是以不我知。
老莊之“無知”不是什么也不懂的傻瓜蠢材,是得道的標志。
所謂“無知”,是無知于知,大象無形,道隱無名,道昭而不道之境。亦即達巷黨人口中的“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之謂。
人若想超越世間“言”、“事”紛紛擾擾之表象直達“言之宗、事之君”,需做到莊周之“圣人愚芚,參萬歲而一成純”之境界。此乃無思、無為、無我、無執(zhí)“為是不庸而寓諸庸”之道境。
得道圣人以無心應物,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外表一看,好像什么也不懂,像個平常人,實際是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文句大意
我外表看起來無知無識,好像什么也不懂,像個平常人,是因為我已經到了無思、無為、無執(zhí)“為是不庸而寓諸庸”之道境。
知我者希,則我者貴。
“?!保僖?。
“則”,法也。效法之謂。
若能體悟此“無知”妙境,當下便是大覺圣人。所以言“知我者?!薄?/span>
能體會之妙理者即少,那么,能取法于此理者就更難得了。
此處可同參《道德經·第四十二章》。
文句大意
若能做到此“無知”妙境,當下便是大覺圣人了。能窮我所言之妙理者即少,那么能效法于此理并踐行者就更難得了。
是以圣人被褐而懷玉。
嬰孩曰:此“潛龍勿用”之時,“和其光同其塵”之謂。也可看作老聃之”牢騷“。
被褐者薄外物之喻,懷玉者厚內潤身之指。
老聃之薄外厚內通孔門“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及“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之義。
對此薄外厚內之辯,莊周則曰:眾人役役,圣人愚莼。參萬歲而一成純。
“被褐懷玉”:被,穿著;褐,音hè。葛、獸毛、大麻制成的粗布衣服,為古代廣大貧賤者所穿。此處代指普通人。
玉,《管子·水地》中說:“夫玉之所貴者,九德出焉。夫玉溫潤以澤,仁也;鄰以理者,知也;堅而不蹙,義也;廉而不劌,行也;鮮而不垢,潔也;折而不撓,勇也;瑕適皆見,精也;茂華光澤,并通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音清摶徹遠,純而不淆,辭也。
老聃這里用圣人“被褐懷玉”比喻得道的圣人“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之“雖具龍德而隱者”。
文句大意
因為自己的理念一時不能實現,所以得道的圣人只能像穿著粗布衣服的普通人一樣,和其光同其塵,懷揣美玉之志而不渝,大隱于世間了。
【參考譯文】
我的話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施行。但是竟不能被天下人所能理解,所能施行。這都是天下人不能超然于言與事紛擾之表象而直達言、事之本質造成的。若想做到知其言窮其理,超然于事跡小成得其道,就要像得道圣人那樣,外表一看,好像什么也不懂,像個平常人,實際已經到了無思、無為、無執(zhí)“為是不庸而寓諸庸”之道境了。若能做到此“無知”妙境,當下便是大覺圣人了。能窮我所言之妙理者即少,那么能取法于此理并踐行者就更難得了。因此,得道的圣人只能像穿著粗布衣服的普通人一樣,和其光同其塵,懷揣美玉之志而不渝,隱于世間了。——譯文為嬰孩親自捉刀意譯,僅供參考。
計1926字
傳承經典 傳播美與安寧 盡在雅蘭在世間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