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字不用筆,用什么?走進劉伶明的書房,畫案右側(cè)—字排開的細如小指粗如碗口的十幾支竹桿筒甚是引人注目。這就是劉伶明的
書法工具竹管筆。
劉伶明是五河縣文明委干部,業(yè)余癡迷
書法已有20多個年頭,竹筆
書法是他的拿手絕活。一支普普通通的竹桿筒到他手中卻變成運用自如出神入化的
書法工具,說來不可思議。采訪中,劉伶明拿出作品集和近日才寫的作品,稱那些看上去既有毛筆韻味更有硬書特色的一幅幅骨肉豐滿、形神兼?zhèn)?、靈韻充盈的作品都是竹筆所為。筆者拿起竹筆,左右端詳,將信將疑,遂請劉伶明現(xiàn)場操作獻藝。他從那堆竹筒筆中抽出一支中號竹管,在水池中泡了一會又插入墨缸,說是浸潤和儲墨。稍作停頓,他便揮動竹筆在宣紙上忘我的創(chuàng)作起來。筆者俯身低首,近前細看。但見竹筆左轉(zhuǎn)右挪,或行或駐、或疾或澀、或正或欹、或用筆著墨點水,或用筆擦硯除墨。不一會,一幅方園兼蓄,筆鋒到位,筆劃流暢、遒勁、穩(wěn)健,內(nèi)緊外放、灑脫靈動的魏碑行楷
對聯(lián)躍然紙上。在場人拍手叫好:眼見為實,名不虛傳!遂即伶明用小號竹筆題上款識將作品贈送于記者,真是如獲至寶啊。
在五河乃至蚌埠,劉伶明的硬筆
書法特別是竹筆
書法有較高的聲譽,人稱“五河一支竹”。其實劉伶明一致習練毛筆不斷,且功力水平亦佳。因一次書寫毛筆筆頭脫落,伶明興趣正酣,索性用筆管直接蘸墨寫去,竟奇趣頓出,別有風味,發(fā)現(xiàn)竹筆有毛筆不可具備的特色,竹書有其獨到的奧妙和韻味。遂迷入竹書創(chuàng)作研究。為此他多次跑毛竹場采竹,還請過竹場老板。搞來了粗粗細細幾口袋竹筒,自己用鋸、銼加工了十幾套竹管筆。通過長期習練摸索、改進提高,他解決了竹筆儲墨少下墨快、有尖鋒的竹筆劃紙無鋒尖的竹筆難寫鋒、竹筆只宜在硬厚紙上寫小字不便裝裱、難能在宣紙上直接寫大字以及寫出作品線條干枯不潤,多瘦硬欠柔韌、浮飄不實、內(nèi)涵淺薄等問題。創(chuàng)出自制粗細各類竹管筆直接在宣紙上寫蠅頭小字作六尺巨書、既能體現(xiàn)毛筆豐潤飽滿柔韌韻味,又能顯示硬筆剛勁有力特色的獨到的竹書藝術風格。同道中人觀之無不稱奇贊好。我省另一位風格不同的竹筆書家李國楨聞此,多次致函伶明探究其竹書獨到之處。省書協(xié)主席張良勛路經(jīng)五河觀之特題“出奇制勝”以示贊譽,當代硬筆
書法大師《寫字》雜志主編江鳥題贈“竹筆生花”給予充分肯定。
經(jīng)多年努力,劉伶明的竹書成果豐碩。竹書發(fā)表于《書法報》-《中國硬筆書法報》、《安徽日報》等124家報刊,入選《中國硬筆書法精英》、《中國藝術人才錄》等典籍書冊14部,參加國內(nèi)外各種展賽獲獎30多次,一等獎9次。《安徽日報》、《文摘周刊》等11家報刊多次報道。也正因如此,劉伶明榮受為中國硬協(xié)、省書協(xié)會員及蚌埠市書協(xié)理事暨青年書協(xié)、硬筆書協(xié)副主席、五河縣青年書協(xié)、硬筆書協(xié)主席之職。
愿伶明在今后的藝術道路上拼搏奮進,大展宏圖。
作者單位:《蚌埠日報社》,本文曾刊于《蚌埠廣播電視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