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旅君閑來無事,上書格閑逛,偶然翻到了一本早古繪本。此本為日本書寫彩繪本,以明代高濂著為題材的詩畫集。
四時幽賞錄描述杭州四季景色流轉。整本書分四個部分:春、夏、秋、冬,每個部分有十二條,把杭州人在四季應做閑事列敘了出來。春時賞花,夏時賞月,秋時賞燈,冬時賞雪……每一條幽賞錄都配有插圖,這就好比是明代人為杭州而做的旅游宣傳冊,還出口到了日本。
明朝的時候沒有電視,寄一封信都走得很慢,人們將大把的時間花在欣賞四季的自然景致。或許那時候的人們五官也更加敏銳,即能看見綠柳間吹拂的風,又能聽見泉水滴落的聲音,所接受的感悟,也與今天的我們截然不同吧。
慢旅君以一個深居杭州十余年的玩貨,且做一回不成熟的考據(jù),看看古代人都是怎樣玩轉杭州的四季美景的??騼仁恰端臅r幽賞錄》原文,慢旅君盡可能寫出它們今天的地點和體驗,其中有部分地名由于年代久遠,疑已佚失。
《四時幽賞錄》——春時幽賞十二條
孤山月下看梅花
孤山舊址,逋老種梅三百六十,已廢;繼種者,今又寥寥盡矣。孫中貴公補植原數(shù),春初玉樹參差,冰花錯落,瓊臺倚望,恍坐玄圃羅浮。若非黃昏月下,攜尊吟賞,則暗香浮動,疏影橫斜之趣,何能真見實際!
孤山這個地方今天仍叫孤山,乃是西湖中一個半島,山高僅有35米,卻是賞西湖的圣地。說是孤山,其實并不孤寂,古時候的孤山是隱士俠客們避世的好去處,今天的孤山交通發(fā)達,每天都有騎行者、晨練者打這兒經(jīng)過,熱鬧得很。山中有文瀾閣、浙江博物館和中山公園,山頂西部有西泠印社,西麓有秋瑾之墓,東北坡有放鶴亭等。其中放鶴亭是為紀念宋代隱居詩人林和靖而建,他有梅妻鶴子之傳說。亭外廣植梅花,至今仍為湖上賞梅勝地。
(圖片素材來自網(wǎng)絡)
孤山的梅花有名,卻是白天見得,我卻從來沒有月下賞過花。霧蒙蒙的天,明月難尋,今天的人們,還會像古人古人“黃昏月下,攜尊吟賞,則暗香浮動,疏影橫斜之趣”嗎?那份耐心,恐怕只有停電的時候才有吧。
八卦田看菜花
宋之籍田,以八卦爻畫溝,圜布成象,迄今猶然。春時,菜花叢開,自天真高嶺遙望,黃金作埒,碧玉為疇,江波搖動,恍自《河洛圖》中,分布陰陽爻象。海天空闊,極目了然,更多象外意念。
歷史上皇帝大多對農(nóng)民是十分尊敬的,卻不大喜歡商人,農(nóng)民安分守己、自給自足,商人富可敵國總是引起貴族們的恐慌。八卦田南宋的時候是皇家御田,每年春耕開犁時,皇親率文武百官到此行“籍禮”,執(zhí)犁三推一撥,以祭先農(nóng)?;实塾H耕,雖是形式,也是在昭告天下對農(nóng)業(yè)的重視。
八卦田在玉皇山南麓陶瓷品市場邊上,狀如八卦,種植有小豆、大麥、小麥、稻、粟(小米)、糯(糯稻)、黍和稷八種莊稼,一年四季呈現(xiàn)不同的顏色。
今天的八卦田不知道還有沒有種植這八種歷史悠久的植物,不過油菜花是年年都開的,以前鄰居家的“馬大嫂”們還去那兒買過號稱是御田里種出來的白菜呢。
(圖片素材來自網(wǎng)絡)
虎跑泉試新茶
西湖之泉,以虎跑為最;兩山之茶,以龍井為佳。谷雨前采茶旋焙,時激虎跑泉烹享,香清味冽,涼沁詩脾。每春當高臥山中,沉酣新茗一月。
西湖最有名的兩件風物:龍井茶、虎跑水。古時龍井茶必要以虎跑的水烹制,方不負新綠。大慈山上有定慧寺,相傳唐代高僧性空在此地投宿,附近沒有水源,正準備遷走,忽然夢見神者來見,說:“南岳有一童子泉,當遣二虎將其搬到這里來?!钡诙旃豢吹絻芍焕匣⒁宰ψ优俚兀▏啠侩y道兩只老虎的童謠是從這兒來的),瞬間刨出一個泉眼來,據(jù)說水量豐沛,日產(chǎn)千擔,“寺僧披衣同舉梵咒,泉觱沸而出,空中雪舞?!?/p>
(圖片素材來自網(wǎng)絡)
(攝影|梵七七|上圖是在九曲所拍,并非龍井茶園,而是九曲紅梅的茶園,且注)
此寺最著名的兩位僧人,“伏虎羅漢”濟公埋葬在此,弘一法師李叔同在此梯度。定慧寺歷經(jīng)戰(zhàn)火劫難,屢毀屢建,現(xiàn)已無僧人主持,改建公園。
保椒塔看曉山
山翠繞湖,容態(tài)百逞,獨春朝最佳?;蜢F截山腰,或霞橫樹梢,或淡煙隱隱,搖蕩晴暉;或巒氣浮浮,掩映曙色。峰含旭日,明媚高張;風散溪云,林皋爽朗。更見遙岑迥抹柔藍,遠岫忽生濕翠,變幻天呈,頃刻萬狀。奈此景時值酣夢,恐市門未易知也。
保俶塔是佛塔,學界認為最早建成時間是五代后周年間,為了安放唐朝高僧東陽善導和尚的舍利而建的九層實心磚塔。尚未正式起名,建造者即被國王革職流放,因此民間最初稱之為“寶塔”,又因其山叫寶石山,而稱為“寶石塔”,再后來諧音成“保俶塔”。民間傳說的叔嫂故事實為后人附會。
(攝影|梵七七)
我未曾見過黎明的保俶塔,可是夜騎西湖的時候,見過入夜燈火通明的保俶塔。蒼茫夜色中,寶石山上燈光點點,如星如鉆,山上美人似的一矗瘦塔,瘦得令人憐惜,仿佛風一刮就會搖晃似的。過路者不由放慢腳步,屏住呼吸,生怕驚擾了這份靜謐。這是古人無法欣賞到的景色,身為現(xiàn)代人,終于有了一絲小小的自鳴得意。
西溪樓啖煨筍
西溪竹林最多,筍產(chǎn)極盛。但筍味之美,少得其真。每于春中,筍抽正肥,就彼竹下,掃葉煨筍,至熟,刀截剝食,竹林清味,鮮美莫比。人世俗腸,豈容知此真味。
舊時,錢塘門外至老余杭一帶,自古以產(chǎn)筍而聞名。所產(chǎn)竹筍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品種也多。我記得幾年前常和母親到濕地里踏青,遍地野筍冒尖,隨手摘一把用鹽水一焯,什么佐料都不需要,鮮美無比。
西溪最出名筍品是燕筍,因這種筍初露地面時,正是燕子至時,其色紫苞,故名。西溪另一款名筍,稱之“圓筍”。明代馮夢禎曾說:“法華多筍,日進錢塘門,以餐杭人購筍之需?!倍ㄈA山就在西溪。
(圖片素材來自網(wǎng)絡)
那么古人津津樂道的“西溪煨筍”是怎樣做成的?《遵生八箋》記載有“煨筍”的做法:“每于春中筍抽正肥,就彼竹下掃葉煨筍。至熟,刀截剝食,竹林清味,鮮美無比。”
過去西溪農(nóng)民有一種很“鄉(xiāng)土”的食筍方法,稱作“黃泥烤筍”。現(xiàn)在用這種方法燒筍的人已經(jīng)不多了。先取黃泥、鹽和清水拌成厚泥糊,涂裹在嫩筍的外殼上,然后將涂泥的筍,在炭火中烤至泥質干燥色白、發(fā)硬,取出。敲掉筍外殼的黃泥,剝殼去根,再將筍肉切片或絲,裝盤。另備姜末、醬油、麻油和味精放在碗中拌和,澆在筍片上,就可以吃了。
登東城望桑麥
桑麥之盛,惟東郊外最闊,田疇萬頃,一望無際。春時,桑林麥隴,高下競秀,風搖碧浪層層,雨過綠云繞繞。雉雊春陽,鳩呼朝雨。竹籬茅舍,間以紅桃白李,燕紫鶯黃,寓目色相,自多村家閑逸之想,令人便忘艷俗。
艮山門是杭城古代的東北門,五代吳越時筑羅城,為十城門之一保德門,南宋紹興二十八年,移門址于菜市河西,改名艮山門(《易》:“艮”為“北”,艮山,為城北之小山。汴京有“艮岳”,南宋取名艮山,有故國之思)。
艮山門一帶,宋元以來個體絲織與機紡作坊遍布,機杼之聲,比戶相聞,為弛名中外的“杭紡”主要產(chǎn)地,城東曠野多桑園,許多農(nóng)民植桑養(yǎng)蠶、剿絲為生,“艮山門外絲籃兒”由此而來。
往昔艮山門外閘弄口,春來桑麻連片、稻麥金黃,主要以多桑園、多寺廟、多橋和多賢達這“四多”而聞名。建于清初的機神廟祀軒轅皇帝,舊時杭城絲織工人每年前往祭祀。清乾隆二年(1737)建有三里亭,亭西北的鄭家花園,相傳為宋徽宗外家三世鄭興裔故園,今皆不存。
站在城墻上向艮山門外東望過去,第一眼收入眼底的就是那條從東北方向筧橋流過來的塘河,這河到了艮山門城墻下,再轉向西到武林門下與大運河會合。這條河除了起到護城河的作用外,最大的價值就是方便水上運輸,所以艮山門就是一個最大的水陸碼頭。在沒有戰(zhàn)事的太平盛世,這里就商賈云集,碼頭上從城外水路運來的新鮮蔬菜瓜果堆得像山一樣。20世紀建起了鐵路貨運站,艮山門自然而然成為了物流中心。
如今艮山門的城墻與門樓已經(jīng)不在了,僅余遺址碑一座,桑林麥隴也變成高樓大廈,登高望遠欣賞田園風情的日子一去不返啦。
三塔基看春草
湖中三塔寺基,去湖面淺尺。春時草長平湖,茸茸翠色,浮動波心,浴鷺狎鷗,飛舞惟適。望中深愜素心,兀對更快青眼。因思古詩“草長平湖白鷺飛”之句,其幽賞自得不淺。
(圖片素材來自網(wǎng)絡)
這個三塔寺遺址,無論如何也搜索不出相關的地點。就連明末高僧蓮池大師也說:“平生不識三塔基在何所”,想必幾百年前就已經(jīng)不存在了?!安蓍L平湖白鷺飛”,今天依然可以在蘇堤上看到它們雪白的身影在飛舞。
初陽臺望春樹
西湖三面繞山,東為城市,春來樹色新豐,登臺四眺,淺深青碧,色態(tài)間呈,高下參差,面面回出?;蛉饺礁?,或依依帶雨,或叢簇山村,或掩映樓閣,或就日向榮,或臨水漾碧。幽然會心,自多胸中生意;極目撩人,更馳江云春樹之想。
(圖片素材來自網(wǎng)絡)
杭州曾是“東南佛國”,寺院眾多,道觀卻并不算興盛。歷史上最有名的,莫過于抱樸子——晉代著名神仙葛洪,他煉丹的那座山叫做葛嶺,嶺上有抱樸道院。葛嶺之巔的初陽臺,傳為葛洪煉丹所置。每當清晨日出之際,四山皆晦,臺上已明,瞬息間,旭日露臉,霞光萬道,紅滿東天,離奇變換,不可捉摸。
(圖片素材來自網(wǎng)絡)
據(jù)說,初陽臺上還能在每年農(nóng)歷十月初一日見到日月并升奇景。清雍正《西湖志》描述說,旭日初升時,山鳥群起,遙望霞氣,一影互相照耀,傳是日月并升。但成書于清同治初的《杭俗遺風》卻說:“天將曙,紅日初浴海而出。遙見西方平地線上,變有一輪,掩映云際,即月也。約過數(shù)分鐘,即不可復見矣。”
(圖片素材來自網(wǎng)絡)
山滿樓觀柳
蘇堤跨虹橋下東數(shù)步,為余小筑數(shù)椽,當湖南面,顏曰“山滿樓”。余每出游,巢居于上,倚欄玩堤,若與檐接。堤上柳色,自正月上旬,柔弄鵝黃,二月,嬌拖鴨綠,依依一望,色最撩人,故詩有“忽見陌頭楊柳”之想。又若截霧橫煙,隱約萬樹;欹風障雨,瀟灑長堤。愛其分綠影紅,終為牽愁惹恨。風流意態(tài),盡入樓中;春色蕭騷,授我衣袂間矣。三眠舞足,雪滾花飛,上下隨風,若絮浮萬頃,繚繞歌樓,飄撲僧舍,點點共酒旆悠揚,陣陣追燕鶯飛舞。沾泥逐水,豈特可入詩料,要知色身幻影,即是風里楊花。故余墅額題曰“浮生燕壘”。
(攝影|梵七七)
山滿樓如今已經(jīng)沒有這個地名。既說是“蘇堤跨虹橋下東數(shù)步”,原址應該是如今的跨紅閣酒樓一帶。《四時幽賞》的作者高濂曾在此建起自己的書房,用來收藏自己的浩瀚藏書。想來,能在蘇堤邊上造房子,又能寫出“一年四季必做的48件閑事”的人,不是富二代,至少也是衣食無憂的大閑人了。
(攝影|梵七七|夜色中的跨虹橋,遠處閃現(xiàn)隱約的光束。)
蘇堤看桃花
六橋桃花,人爭艷賞,其幽趣數(shù)種,賞或未盡得也。若桃花妙觀,其趣有六:其一,在曉煙初破,霞彩影紅,微露輕勻,風姿瀟灑,若美人初起,嬌怯新妝。其二,明月浮花,影籠香霧,色態(tài)嫣然,夜容芳潤,若美人步月,風致幽閑。其三,夕陽在山,紅影花艷,酣春力倦,嫵媚不勝,若美人微醉,風度羞澀。其四,細雨濕花,粉容紅膩,鮮潔華滋,色更煙潤,若美人浴罷,暖艷融酥。其五,高燒庭燎,把酒看花,瓣影紅綃,爭妍弄色,若美人晚妝,容冶波俏。其六,花事將闌,殘紅零落,辭條未脫,半落半留。兼之封家姨無情,高下陡作,使萬點殘紅,紛紛飄泊,或撲面撩人,或浮樽沾席,意恍蕭騷,若美人病怯,鉛華銷減。六者惟真賞者得之。又若芳草留春,翠裀堆錦,我當醉眠席地,放歌詠懷,使花片歷亂滿衣,殘香隱隱撲鼻,夢與花神攜手巫陽,思逐彩云飛動,幽歡流暢,此樂何極。
從春寒料峭一下子變成了夏日炎炎,杭州的春天就好像鼴鼠的尾巴,剛脫下棉襖就換上短袖襯衫,年年招架不及。杭州沒有春天,卻有花。開花的西湖比少女更嬌羞,滿眼的春意招惹蜂蝶。蘇堤白堤有桃花,太子灣有櫻花,八卦田有油菜花,植物園有山茶花,六和塔有牡丹花會。沿著運河,處處有花,處處有春色。這可真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攝影|梵七七)
西泠橋玩落花
三月桃花,蘇堤落瓣,因風蕩漾,逐水周流,飄泊孤蹤,多在西泠橋畔堆棧。粉銷玉碎,香冷紅殘,片片似對騷人泣別,豪舉離樽,當為高唱渭城朝雨。
西泠橋邊有一代名妓蘇小小的香冢。在此地賞落花,有點傷春悲秋、懷金悼玉的意境。古代的女子,若不止步于深閨,便流落在風塵,一生中難得有把握命運的機會。蘇小小卻是那個年代少有的“為自己代言”的女子,她以焰火般墜落的勇氣,追求愛情,比那臨陣脫逃的書生,倒更有幾分巾幗英雄的氣概。
歲歲年年花相似,今年不見去年人。賞花的人,何嘗不感慨自己青春的流逝,花開有時,花落亦身不由己?!昂酱说卦裼?,歲月其人可鑄金”。,那有金子般靈魂的姑娘,如今已成湖畔零落的春泥,書生每每走到這座橋邊,想起枕邊溫柔繾綣的日子,心中是否閃現(xiàn)悔意與遺憾?
民國時期慕才亭,上世紀中葉在大運動中被拆毀,后重建。
(圖片素材來自網(wǎng)絡,地點不詳)
天然閣上看雨
靈雨霏霏,乍起乍歇;山頭煙合,忽掩青螺;樹杪云蒸,頃迷翠黛,絲絲飛舞遙空,濯濯飄搖無際。少焉霞紅照水,淡日西斜,峰巒吞吐斷煙,林樹零瀼宿雨。殘云飛鳥,一望迷茫,水色山光,四照蕭爽,長嘯倚樓,騰歌浮白。信知變幻不常,陰晴難料,世態(tài)春雨,翻覆弄人哉!過眼盡是鏡華,當著天眼看破。
天然閣已經(jīng)沒有了,也考證不到原址何在。杭州人說:“晴西湖不如雨西湖”
,雨中山色涳濛,風聲如簫,樹木山川仿佛浸沒在煙霧中一般,是一副寫意潑墨的山水。無法用照片表達,只能自己去感受雨絲浸潤面頰的滋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