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方治療53癥
主方由: 柴胡15克 黃芩15克 蘇子30克 黨參30克 川椒10克 甘草10克 大棗10個 丹參30克 百合30克 烏藥10克 瓜蔞30克 郁金15克 五味子15克 牡蠣30克 石膏30克 桂枝10克 大黃10克 白芍30克 陳皮30克共十九藥組成。
臨證加減:
1、 吐酸:用左金丸鎮(zhèn)吐制酸(吳萸3克 黃連18克)
2、 吐酸燒心:二黃湯(吳萸3克 黃連18克 大黃6克 干姜3克)
3、 噫氣:枳實(shí)芍藥散(枳實(shí)10克 芍藥20克)
旋復(fù)代赭石湯(旋復(fù)花另包9克 代赭石15克 生姜9克 制半夏9克 炙甘草6克 黨參9克 大棗4枚。)
4、 舌苔白膩:(陳皮15克 草果6克 藿香10克 梹榔10克)
5、 大便干:利腸湯: (白芍30克 蘆薈3克 威靈仙10克 甘草10克) 加瓜蔞仁10克。
6、 大便?。?蒼術(shù)15克 葛根15克)
7、 便血:(槐花15克)
8、 蛔蟲:(梹榔10克 榧子15克 川椒10克 使君子15克)
9、 脘痛:(枳實(shí)芍藥散:枳實(shí)10克 芍藥20克) 加川楝子30克)
10、少腹冷痛, 腹脹痛:三核二香湯(川楝子30克 橘核30克 荔枝核30克 木香10克 小茴香10克)
11、消化道出血:仙鶴草30克。
12、感冒:葛根30克。
13、鼻炎:葛根30薄荷10克。
14、咳嗽:瓜蔞30克 杏仁10克 桔梗15克或加梨。
15、胸痛:瓜蔞30克。
16、血壓高:夏枯草30克。
17、脈虛細(xì):生脈散(黨參20克 麥冬10克 五味子15克)
18、脈滑:白虎湯(石膏30克 知母15克 甘草10克 粳米10克)
19、脈有散狀:生脈散(黨參20克 麥冬10克 五味子15克)
20、脈聚關(guān)、上魚際:柴膏湯(小柴胡湯加石膏30克 牡蠣30克 桂枝10克 車前子30克 大黃5克)
21、舌有瘀斑:桃仁承氣湯(心功能不好者勿用)或加桃仁12克 紅花10克 川兄15克 丹參15克。
22、心悸:(牡蠣30克 五味子15克)
23、心煩:(豆豉10克 梔子10克 牡蠣30克)
24、 小便不利:(車前子30克 滑石15克
《傷寒論》四厥五泄四清四引兩轉(zhuǎn)代表方
1、四厥
郁厥一一四逆散。
熱厥――白虎湯。
蛔厥――烏梅丸。
痰厥――瓜蒂散。
實(shí)厥――調(diào)味承氣湯。
2、五瀉
瀉痰――大陷胸湯直接瀉脾胃之痰飲,大陷胸丸含有葶藶子、杏仁宣肺利水,連同肺中痰飲并治,如肺中無痰則用大陷胸湯。
瀉水――十棗湯,重在治胸腔積水。
瀉血――較輕桃核承氣湯。辯證血癥必須和水證相鑒別,其特點(diǎn)一是小便利,大便黑。重抵當(dāng)湯。
瀉食――瓜蒂散,具有涌吐痰涎宿食之功效。主治痰涎宿食,壅滯胸脘證。
瀉熱――調(diào)胃承氣湯緩下熱結(jié),主治傷寒不惡寒但熱,十余日過經(jīng)譫語,當(dāng)和胃氣;小承氣湯清下熱結(jié)適用于陽明腑實(shí)證輕證;大承氣湯峻下熱結(jié)功效,主要用于陽明腑實(shí)、熱結(jié)旁流、里熱實(shí)證等病證。
3、四清:
清熱――方用白虎湯
清熱滋陰――竹葉石膏湯
清火――梔子豉湯
清火滋陰――黃連阿膠湯
4、四引:
引火出表――葛根芩連湯
引火出里――大黃黃連瀉心湯
引熱出表――麻杏石甘湯
引熱出里――調(diào)胃承氣湯
5、兩轉(zhuǎn):
熱極轉(zhuǎn)陰――白虎加人參湯
火急欲轉(zhuǎn)陰――附子瀉心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