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老師講大柴胡湯
大柴胡湯方
柴胡24克 黃芩9克 芍藥9克 半夏12克 生姜10克 枳實10克 大棗4枚 大黃6克
方解:病傳少陽,勢需人參、甘草補中益氣,一則助正以祛邪,一則防其更侵及里,但若已并于里則里實,勢需大黃、芍藥、枳實攻里以逐實,人參、甘草補益之品反非所宜,此大小柴胡湯之所以用藥不同,而主治各異也。
有關(guān)仲景書中的論治:
“太陽病,過經(jīng)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嘔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煩者,為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div style="height:15px;">
注解:詳見小柴胡湯條。不過本條何以服小柴胡湯嘔不止,而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者,還有加以說明的必要。二方均含小半夏湯故均治嘔,但大柴胡湯證里有所結(jié),氣不得于下而迫逆于上,其嘔因之更基,心下急即其候也,必需枳實、芍藥、大黃通其大便,緩其腹氣,而后生姜、半夏才足以發(fā)揮其治嘔的作用,無此等藥配伍的小柴胡湯不適其證,放服之仍嘔不止也。
“傷寒發(fā)熱,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嘔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湯主之?!?div style="height:15px;">
注解:傷寒發(fā)熱,依法發(fā)汗而汗出,但熱仍不解,若心下痞,按之硬,并嘔吐吐而下利者,病傳少陽又并于陽明也,故以大柴胡湯主之。
“傷寒十余日,熱結(jié)在里,復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湯;但結(jié)胸,無大熱者,此為水結(jié)在胸脅也,但頭微汗出者,大陷胸湯主之。”
注解:傷寒十余日,熱已結(jié)于里,轉(zhuǎn)屬陽明??;往來寒熱者,柴胡證還未罷。此乃少陽陽明的并病,故宜與大柴胡湯。但結(jié)胸而不見往來寒熱者,不但熱結(jié)于里,亦為水結(jié)在胸脅也,氣不得旁通則頭汗出,大陷胸湯主之
按:此述少陽轉(zhuǎn)屬陽明,熱結(jié)于里的兩種病變:一熱結(jié)于里而復往來寒熱,一熱與水結(jié)于胸脅而表無大熱,頭汗出。因結(jié)胸證與大柴胡湯證頗類似,且日期又是在傷寒十余日之時,醫(yī)者最易誤認,特此提出詳辨。
按:柴胡主胸脅間之證,與配伍大黃的本方,亦脅下及心下部位脹滿或痛,但與承氣湯證的腹中滿痛者不同。
基于以上的說明,則大柴胡湯為少陽陽明并病的治劑,除柴胡證外,而心下急,痞硬,按之痛,為應(yīng)用本方的要癥。
大柴胡湯加味及合方
有關(guān)大柴胡湯的常用的加味方和合方
(1)大柴胡加石膏湯:于原方加生石膏30~100克,煎服法同原方。治大柴胡湯證,而口干舌燥者,外感表解而高熱不退,雖現(xiàn)柴胡證,心下痞塞,大便燥,舌黃苔者已非小柴胡湯加石膏所能治,則宜本方主之。此二方證均常見,宜注意。
(2)大柴胡加芒硝湯:于原方加芒硝10克(分兩煎沖化),治大柴胡湯證,且發(fā)潮熱而譫語者。
(3)大柴胡加橘皮湯:于原方加橘皮12克,治大柴胡湯證而心下逆滿、嘔噦甚者,傷食多見本方證。
(4)大柴胡湯與葛根湯合方:于原方加葛根12克及桂枝、麻黃各9克即是,煎服法同葛根湯。治太陽少陽并病而有大柴胡湯證和葛根湯證者,哮喘常有本方證,口干舌燥者,宜更加
石膏。
(5)大柴胡湯與桃核承氣湯合方:于原方加葛根12克及桂枝、甘草、芒硝各6克即是,水煎湯成,去滓內(nèi)芒硝3克更上火微沸,溫服。治大柴胡湯證與桃核承氣湯證合并者。
(6)大柴胡湯與桂枝茯苓丸合方:煎服法同大柴胡湯。治大柴胡胡湯證與桂枝茯苓丸證合并者。
(7)大柴胡湯與大黃牡丹皮湯合方:于原方加桃仁9克,丹皮10克,冬瓜子、芒硝各12克即是,水煎湯成,去滓內(nèi)芒硝6克,更上火微沸,溫服。治大柴胡湯證與大黃牡丹皮湯證合并者
按:(5)、(6)、(7)三方,雖均以大柴胡湯合以祛瘀藥主治略同,但前二方以有桂枝則偏于治上,應(yīng)用于頭腦心肺諸病的機會為多;后方以有冬瓜子則長于治癰腫、闌尾炎、膽囊炎、
胰腺炎等。若瘋狂、癲癇、腦震蕩、腦血管病、心血管病及瘀血性哮喘等多為前二方證,適證選用之,無不應(yīng)手取效;若口干舌燥者,均宜加石膏。此皆日常不可缺少的良方,應(yīng)用的機會頗多,以上不過略舉其要耳。
(8)大柴胡湯與茵陳蒿湯合方:于原方加菌陳18克,梔子10克即是,煎服法同原方。治大柴胡湯證而并發(fā)黃疸者,傳染性肝炎多見本方證,宜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