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讀 伴讀 對讀
【摘要】:特級教師肖培東通過范讀、伴讀、對讀等方式,實實在在地導引學生燃起朗讀激情、嚼出語言“情味”、提升品文能力。閱讀教學無需繁瑣的程序和華麗的包裝,也無需煽情的表演和刻意的分析,只要學生張開嘴巴,在讀中感、讀中品、讀中悟,自會提升“學”的悟覺,受到“道”的熏染,益智而陶情。
【關鍵詞】范讀 伴讀對讀
特級教師肖培東認為,“閱讀教學的根本在于對語言的研習,反復地讀,讓學生頻頻地與文本與語言接觸,這才是教學正道”;“走進文本的語言深處,最樸實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讀,讀其義,讀其理,讀其情”。觀察肖老師的課堂教學,不難發(fā)現(xiàn),他通過范讀、伴讀、對讀等方式,實實在在地導引學生燃起朗讀激情、嚼出語言“情味”、提升品文能力。
一、范讀:燃起朗讀的激情
肖老師的導讀藝術之一是,通過恰到好處的范讀寓情于聲,聲情并茂地感染學生,燃起學生的朗讀激情,從而化無聲文字為有聲語言,增強語感,感知作品中的形象與意蘊、情趣與情味。其“恰到好處”還表現(xiàn)在,從不表演式地一范到底,而是范讀部分,以把學生“導入”文本的情境為度。而當下,教師大都范讀全篇,并以多媒體包裝,帶有濃重的表演性,致使多數(shù)學生在被“攝住魂魄”的同時,也產(chǎn)生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自卑。這樣的范讀除了“先聲奪人”,收效甚微;這也是學生越來越不愿朗讀的一個隱性原因。請看肖老師《拜謁蘆葦》一課的教學片段:
師:一篇很新的文章,第一步怎么辦,同學們?
生:讀。
師:那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篇文章,老師讀前面幾段,然后你們慢慢讀后面幾段,讀的時候要思考,文章在寫怎樣的一種感情,好不好?
師范讀1—2段;學生跟著老師齊讀第3—4段;學生齊讀第5段。
師:停,真好,現(xiàn)在懂得停頓了,不會是一個句子接著一個句子了,注意句號與逗號的區(qū)別。清楚了嗎?接下來老師再讀一段,我們就請同學們個別朗讀。
師讀第6段;一個女生讀第7段;8段;一個男生讀第9段;全班齊讀第10段;
師:很好,一讀味道就出來了。
肖老師的范讀指向明確——“老師讀前面幾段,然后你們慢慢讀后面幾段”,意在使學生注意揣摩老師朗讀時語氣、語調、語速的變化,模仿朗讀;“讀的時候要思考,文章在寫怎樣的一種感情”,意在提示學生讀思并用,入乎文,讀出情。當學生邊聽邊品而有所感悟時,再適時地讓學生跟著自己齊讀第3—4段,后齊讀第5段。應該說,學生“懂得停頓了,不會是一個句子接著一個句子了”,正是肖老師范讀效果的立竿見影。肖老師在學生朗讀的過程還細心傾聽,注意發(fā)現(xiàn)學生的不足,并含蓄而極有策略地指出——“注意句號與逗號的區(qū)別”。這顯然是說,雖然“懂得停頓了”,但在“度”的把握上還不夠恰切,不能適切的表情達意。為此,肖老師再次范讀第6段,然后指名朗讀,最后齊讀。有肖老師的一再范讀導讀以及學生的品讀練讀,學生的朗讀能力必然螺旋式提升,自然漸入佳境讀出文章的“味道”。而這,正是肖老師孜孜以求的。
二、伴讀:嚼出語言“情味”
肖老師的導讀藝術之二,是通過緊扣語言、處處體現(xiàn)激勵的伴讀,促使學生嚼出語言“情味”。這種做法使那些不敢讀、不愿讀的學生張開了嘴巴,習得了技巧,增強了自信。請看肖老師《皇帝的新裝》一課的教學片段:
師:……皇帝的新裝哪個情節(jié)你覺得最夸張?最有想象力的?
生:他們擺出兩架織布機裝作是在工作的樣子,可是他們的織布機上連一點東西的影子也沒有。
師:寫騙子工作織布的場景很夸張,最有想象的,你給大家讀一讀,認真的讀一讀。
(生再讀一遍)
師:大家有沒有從她的朗讀中感受到夸張的味道?要想夸張的話,你這個讀法肯定是不對的啦。同學們,我們要把騙子們很夸張的工作狀態(tài)告訴大家。來,我們讀第一句。他們……開始!
生:他們擺出兩架織布機
師:你覺得這句話中哪個詞要讀的好?
生:擺出
師:這個詞要讀的特別有力量。再來一遍,我跟你一塊兒讀。
(師和該生齊讀,然后全班齊讀)
師:再接下去。
生:可是他們的織布機上連一點東西的影子也沒有。
師:哪個詞要讀好???“一點”“也”,這才是講童話的聲音。不錯,孩子們,開了個好頭。再找,膽子大點,哪個地方特別夸張的?
肖老師總要求學生用“讀”的方式回答問題,他說:“你讀出來了,我就聽懂了?!?/span>在學生“說出”(而非讀出)寫騙子夸張的工作場景的語句后,肖老師敏銳地感覺到這個學生不善讀或不愿讀,于是立即要求他給大家“認真地讀一讀”,而他的“讀”正印證了肖老師的敏感。于是,肖老師在評價之后,期望通過學生齊讀“把騙子們很夸張的工作狀態(tài)告訴大家”,也告訴“這個學生”。學生齊讀后,肖老師又結合“這個語句”對“這個學生”進行細膩的導讀?!澳阌X得這句話中哪個詞要讀的好?”該生明確后,肖老師又進一步強調“這個詞要讀得特別有力量”,并熱情地提議“再來一遍,我跟你一塊兒讀”。不用說,在肖老師的伴讀下,“該生”達到了比較理想的效果。肖老師又要求全班齊讀,實際是全班陪伴“該生”朗讀。這樣,不僅使“該生”放松下來、自信起來,進一步加深了理解,而且激勵了全班,可謂一箭雙雕。正因為如此,學生們接下來在用“讀”的方式回答問題時,不再費事費時,于是肖老師高興地說“這才是講童話的聲音”,并不失時機地鼓勵——“不錯,孩子們,開了個好頭。再找,膽子大點”,繼續(xù)推進教學。肖老師針對“該生”的朗讀現(xiàn)狀,伴讀并指導其不斷進步的細節(jié),顯現(xiàn)肖老師面向全體,尤重個體,總是緊扣語言,處處體現(xiàn)激勵,促使學生理解語言“情味”的導讀藝術。
三、對讀:提升品文能力
肖老師的導讀藝術之三,是通過和學生反復的對讀,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品文能力。
比如,教學《一雙手》時,肖老師為了引導學生走進張迎善的心靈深處,并感受作者“以少勝多”之“勝”,先后五次和學生對讀課文第10段。肖老師負責讀作者的問話,學生負責讀張迎善的回答。第一次,和一個學生對讀,學生們發(fā)現(xiàn)張迎善的話大多簡短。肖老師又引導學生把張迎善第二次的答話“也簡短一下”,并和一個學生對讀“簡短”后的對話,思考第二次說的話為什么這么長。這樣一比讀,學生讀出他“對栽樹工作的喜歡”。肖老師進一步啟發(fā)全體學生:“既然是喜歡,哪些詞要重讀呢?”學生明確之后,肖老師第三次和全體學生對讀,學生體會出“這是一個話語很簡單的張迎善,但是說到他的本職工作的時候,卻充滿了熱情”。第四次是和一女生對讀,啟發(fā)全體思考既然他喜歡和熱愛植樹工作,“為什么不用感嘆號”,學生品出感嘆號“有些顯擺自己”“顯示出驕傲的感覺”。肖老師及時總結:“反過來說,就是他把這件事情看得很平常。同學們發(fā)現(xiàn)沒有,這段對白中我們就讀出一個樸實、勤勞的謙虛的張迎善。原來這里的對話,是能夠反映出人的性格和品格的”。第五次和全體學生對讀,要求學生“貼著心讀”,讀出“不夸張,不顯擺,不矜持”的味道,以及“對種樹工作的熱愛”,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張迎善在說話過程中句號是很多的,語言是簡短的,是很平常的一個人”。
在這個案例中,肖老師和學生對讀的形式不拘一格,而且,每次對讀都指向一個具體明確目標——和個體對讀,重在引發(fā)全體思考;和全體對讀,則重在體會感悟。這就使學生免于“審美疲勞”,樂讀不已,每讀一次都有收獲。他和學生對讀原文,也和學生對讀句式或語氣變換后的“改文”。歸根結底,他的對讀是為了導引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對比揣摩,從而提升品文能力。這無疑是抓住了閱讀教學的根本,體現(xiàn)出高超的導讀藝術。
閱讀教學無需繁瑣的程序和華麗的包裝,也無需煽情的表演和刻意的分析,只要學生張開嘴巴,在讀中感、讀中品、讀中悟,自會提升“學”的悟覺,受到“道”的熏染,益智而陶情。肖老師不僅深諳朗讀之妙,而且熟稔導讀之道。他就像一位老道的船工,不畏浮云遮望眼,始終撐著導讀的長篙,在范讀、伴讀、對讀中,輕巧自如地導引學生反復用聲音觸摸、感知文字的活力,在語言的碧波深處探珍尋奇,溯向“情味”濃郁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