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血壓高、頭暈、頭痛、皮膚病、血管硬化。
取穴:手臂下垂,在后臂肱骨之外側,距富頂穴一寸處是穴。
手術:針深三分至七分。
運用:富頂、后枝兩穴同時下針,可治頸項疼痛扭轉不靈及面部麻痹。
說明:后枝穴位置約當消濼上二寸,臑會下一寸。
【肩中穴】
部位:當后臂肱骨之外側,去肩骨縫二寸五分。【附圖】
解剖:(肌肉)三角肌外側,二頭肌與三頭肌腹間。(血管)頭靜脈、腋動脈、反肱動脈。(神經)腋神經。(心之分支神經)
主治:膝蓋痛(特效針)、皮膚?。i項皮膚病有特效)、小兒麻痹、半身不遂、心跳、血管硬化、鼻出血、肩痛。
取穴:手臂下垂,自肩骨向下二寸半中央是穴。
手術:針深五分至一寸。
運用:左肩痛扎右穴。右肩痛扎左穴。
說明及發(fā)揮:
肩中穴位于肩臂三角肌之中央,去肩骨縫依經驗實際系三寸,此穴治膝蓋痛及肩痛確具卓效,治上述其它癥效果亦佳。
【背面穴】
部位:在肩骨縫之中央、舉臂時有空陷處?!靖綀D】
解剖:(肌肉)三角肌外側,二頭肌與三頭肌腹間。(血管)頭靜脈、腋動脈、反肱動脈。(神經)腋神經。(丹田神經)
主治:腹部發(fā)悶,發(fā)音無力。
取穴:舉臂時,肩骨連接縫之空陷處中央取穴。
手術:針深三分至五分。
運用:用棱針可治全身疲勞,兩腿發(fā)酸,嘔吐,干霍亂,腸霍亂,陰陽霍亂。
說明及發(fā)揮:
※背面穴位置相當于大腸經之肩髃穴,一說后一寸,運用三棱針點刺治療上述各癥,確有卓效。
※本穴與肩 穴相符或相近,肩髃穴原有調理肺氣之效,本穴治腹部發(fā)悶及發(fā)音無力皆系調理肺氣之功。
※用三棱針點刺在肩髃穴至其后一寸之周邊點刺出血即可,不必拘泥穴位。
【人宗穴】
部位:在后臂肱骨內緣與肱二頭肌間之陷處,去肘窩橫紋三寸。【附圖】
解剖:(肌肉)二頭肌與肱骨間。(血管)橈動脈、肱動脈。(神經)尺神經、正中神經。
(肺之副神經、心之分支神經、肝之副支神經)
主治:腳痛、手痛、肘腫痛難動、面黃(膽?。┧闹∧[、脾腫大、感冒、氣喘。
取穴:屈肘測量,以手拱胸,在后臂肱骨內緣與肱二頭肌間之陷處,去肘窩橫紋三寸是穴。
手術:用毫針,針深五分治感冒氣喘,針深八分治臂腫,針深一寸二分治肝、膽、脾病。
注意:下針時,偏外傷肱骨,偏里傷肱二頭肌,扎針部位應準確。
說明及發(fā)揮:
※人宗穴位置與大腸經之手五里穴相符,古人視手五里為禁針穴,唯據經驗刺之其效尚佳,亦無副作用,所謂禁刺,恐系古人用針太粗之故,有傷及動脈及神經之虞,因此董師亦告誡“扎針部位應準確”。
【地宗穴】
部位:在人宗穴上三寸處,距肘窩橫紋六寸?!靖綀D】
解剖:(肌肉)二頭肌與肱骨間。(血管)橈動脈、肱動脈。(神經)尺神經、正中神經。(心之支神經)
主治:能使陽癥起死回生,心臟病及血管硬化。
取穴:屈肘測量,以手拱胸,當后臂肱骨之中部內緣與肱二頭肌間之陷處,亦即人宗穴上三寸是穴。
手術:針深一寸治輕病,針深二寸治重病,兩臂之穴同時下針。
注意:下針時,偏外傷肱骨,偏里傷肱二頭肌,扎針部位應特別準確。
【天宗穴】
部位:在后臂肱骨內緣與肱二頭肌后部間之陷處,距地宗穴三寸,距肘窩橫紋九寸?!靖綀D】
解剖:(肌肉)在肱骨橈側,三角肌下端后緣,肱三頭肌外側頭的前緣。(血管)有旋肱后動脈的分支,及肱深動脈。(神經)布有臂背側皮神經,深層有橈神經。(腋窩神經、六腑神經、小腿神經)
主治:婦科陰道癢、陰道痛、赤白帶下(具有速效)、小腿痛、小兒麻痹、狐臭、糖尿病。
取穴:屈肘測量,以手拱胸,當后臂肱骨內緣與肱二頭肌后部間之陷處,距地宗穴三寸處是穴。
手術:針深一寸至一寸五分。
注意:下針時,偏外傷肱骨,偏里傷二頭肌,取穴必須準確。
說明及發(fā)揮:
※地宗穴、天宗穴與人宗穴皆在一條線上,因此針刺時皆應特別準確。地宗穴約在腸經臂臑穴下一寸,天宗穴約在臂臑上二寸。
【云白穴】
部位:在肩尖前約二寸,背面穴向胸方向斜下開二寸。【附圖】
解剖:(肌肉)在肱骨橈側,三角肌下端后緣,肱三頭肌外側頭的前緣。(血管)有旋肱后動脈的分支,及肱深動脈。(神經)布有臂背側皮神經,深層有橈神經。(六腑神經,肺之副支神經)
主治:婦科陰道炎、陰道癢、陰道痛、赤白帶下、小兒麻痹。
取穴:垂手取穴。當肩關節(jié)前方,骨縫去肩尖約二寸許處是穴,亦即背面穴向胸方向斜下開二寸。
手術:針深三分至五分。
說明及發(fā)揮:
※依經驗本穴位置應系在肩中前一寸再上一寸之位置。
※本穴治婦科病有效,配肩中治小腿無力及脹痛。
【李白穴】
部位:在云白穴稍向外斜下二寸?!靖綀D】
解剖:(肌肉)在肱骨橈側,三角肌下端后緣,肱三頭肌外側頭的前緣。(血管)有旋肱后動脈的分支,及肱深動脈。(神經)布有臂背側皮神經,深層有橈神經。(腋窩神經,腎之副神經,肺之支神經)
主治:狐臭、腳痛、小腿痛、小兒麻痹。
取穴:在臂外側,從云白穴稍向外斜下二寸處是穴。
手術:針深三分至五分。
說明:本穴位置應系在肩中穴前一寸二分,再下一寸處。
【支通穴】
部位:在上臂后側,首英穴向后橫開一寸。【附圖】
解剖:(肌肉)三頭肌外側、有喙肱肌在深層。(血管)肱動脈、橈尺動脈。(神經)正中神經、尺神經。(肝之副支神經,腎之副支神經,后背神經)
主治:高血壓、血管硬化、頭暈、疲勞、腰酸。
取穴:自肩后側直下,去肘橫紋四寸五分,即首英穴向后橫開一寸。
手術:針深六分至一寸。
注意:貼近肱骨后緣扎針。
【落通穴】
部位:在上臂后側,即富頂穴向后橫開一寸?!靖綀D】
解剖:(肌肉)三角肌內側頭與外側頭間。(血管)橈動脈、深橈動脈。(神經)橈神經。
(肝之副支神經,腎之副支神經,后背神經)
主治:血壓高、血管硬化、頭暈、疲勞、四肢無力、腰酸。
取穴:自肩端后側直下,距肘橫紋上七寸,即富頂穴向后橫開一寸是穴。
手術:針深六分至一寸。
【下曲穴】
部位:在上臂后側,即后枝穴后開一寸。
解剖:(肌肉)三角肌內側頭與外側頭間。(血管)橈動脈、深橈動脈。(神經)橈神經。
(肺支神經、肝之支神經)
主治:血壓高、坐骨神經痛(肺與肝兩種機能不健全所引起者。)半身不遂、小兒麻痹、神經失靈等癥。
取穴:在肩端后直下,即后枝穴向后橫開一寸是穴。
手術:針深六分至一寸。
【上曲穴】
部位:在上臂后側,肩中穴后開一寸。
解剖:(肌肉)三角肌外側,二頭肌與三頭肌腹間。(血管)頭靜脈、腋動脈、反肱動脈。(神經)腋神經。(后膊皮下神經、腎之支神經、肝之副神經)
主治:小兒麻痹、坐骨神經痛、臂痛、血壓高、小腿脹痛。
取穴:在上臂后側,即肩中央向后橫開一寸是穴。
手術:針深六分至一寸五分。治左臂取右穴,治右臂用左穴。
運用:用三棱針點刺出血治肝硬化及肝炎。
說明及發(fā)揮:
※以肩中穴為主,配上曲、下曲、云白、李白治療小兒麻痹、小腿無力療效甚佳。
【水愈穴】
部位:在上臂之后側,即背面穴后開稍斜下二寸?!靖綀D】
解剖:(肌肉)在肩胛骨關節(jié)窩后方的三角肌中,深層為岡下肌。(血管)有旋肱后動、靜脈,深層為肩胛上動、靜脈。(神經)布有臂后皮神經,腋神經,深層為肩胛上神經。
(后膊皮下神經、腋下神經、腎之支神經)
主治:腎臟炎、腎結石、腰痛,腿酸、全身無力、蛋白尿、臂痛、手腕手背痛。
取穴:自肩后直下,即背面穴向后橫開(稍斜下)二寸是穴。
手術;針深三分至五分。
運用:用三棱針扎出黃水者主治腎臟之特效針。用三棱針扎出黑血者主治手腕手背痛。
用三棱針扎左邊穴治左臂痛,扎右邊穴治右臂痛(直接治療)。
說明及發(fā)揮:
※水愈穴位置與小腸經之臑俞相符,治療上述各癥確有卓效。
第五章◎五五部位(腳底部位)
【火包穴】
部位:在足第二趾底第二道橫紋正中央。【附圖】
解剖:(肌肉)屈趾短肌肌腱中。(血管)足躇側固有動靜脈形成之血管網。(神經)內躇神經之趾枝。
(心之神經)
主治:肝病、難產、胎衣不下、真心痛。
取穴:平臥,當足次趾底第二道橫紋正中央是穴。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