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是指胃的位置低于正常以下。主要由于胃膈韌帶和胃肝韌帶無力或腹壁肌肉松弛所致。多發(fā)生于身體瘦弱的女性。
胃下垂屬于中醫(yī)學(xué)“胃痛”、“胃緩”、“痞滿”、“腹脹”等范疇。主要因為素體脾胃虛弱,或長期飲食失節(jié)、勞倦過度等損傷脾胃,脾虛氣陷,肌肉不堅,無力托舉胃體所致。
【臨床表現(xiàn)】
患者形體消瘦,輕者可無明顯癥狀,重者可有上腹墜脹、疼痛不適,多在食后、久立及勞累后加重,平臥后減輕或消失。站立時腹主動脈搏動明顯,平臥或雙手由下腹部向上托起則上腹墜脹減輕。常伴有胃脘飽脹、厭食、惡心、暖氣、腹瀉或便秘等癥狀。甚者還可出現(xiàn)站立性昏厥、低血壓、心悸、乏力、眩暈等“循環(huán)無力癥”的表現(xiàn)。也可同時伴有肝、腎、結(jié)腸等臟器的下垂。
X線鋇餐****可以確診,可見胃小彎切跡或幽門管低于骼棘連線,胃呈長鉤型或無力型,上窄下寬,或整個胃幾乎位于腹腔左側(cè)。根據(jù)胃下垂的程度分可為Ⅰ、Ⅱ、Ⅲ、度。中醫(yī)辨證本病為脾虛氣陷,癥見形體消瘦,面色無華,心悸眩暈,食少乏力,脘腹隱痛,墜脹不適,久立、勞累、飲食后加重,平臥后減輕,舌淡、苔薄,脈細(xì)弱。若兼見痞滿、惡心等為脾氣不升,胃失和降;兼見暖氣、喜嘆息等為肝郁氣滯,克伐脾胃。
【治療方法】
1.基本治療
治則:健脾益氣、升陽舉陷,針灸并用,補法。
處方:以任脈腧穴和脾、胃的背俞穴為主。
中脘氣海
方義:胃下垂病變在胃,故取胃之背俞穴與胃之募穴中脘、下合穴足三里補益胃氣;脾俞、氣??山∑⒁鏆狻⒀a中和胃;百會可益氣固脫、升陽舉陷。
加減:痞滿、惡心者加公孫、內(nèi)關(guān)和降胃氣;暖氣、喜嘆息者加太沖、期門疏肝理氣。
操作:諸穴均常規(guī)針刺;主穴均用補法,配穴均用平補平瀉法;上腹部和背部穴針后加灸或加拔火罐。
⑴
⑵
⑶
【驗案舉例】
王某,男,51歲。胃脘堵塞感20余年,胃痛2年。曾行鋇餐****,診斷為胃下垂。服中藥40余劑無效,故來針治?,F(xiàn)胃脘堵塞感,脹滿,隱痛,暖氣.胸背痛,疲乏氣短,腹脹下墜,納少,食后墜重,大便稀溏。查:精神不振,面色黃黯,舌苔白厚,脈沉細(xì)而弦。?。?amp;#9312;中脘、氣海、胃上穴、足三里、胃俞;②上脘、關(guān)元、天樞、陰陵泉、脾俞。胃上穴用2.5寸毫針刺人皮下后,針身斜向神闕方向,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徐徐捻入,患者感到腹部抽搐為得氣,用捻轉(zhuǎn)補法,再加電針給予小量電刺激,其他穴位按常規(guī)施術(shù),留針30分鐘。每日1次,兩組穴位輪換使用。經(jīng)10次治療,胃脹、下墜感消失,納佳,僅有胃部泛酸。繼續(xù)治療l個月而愈,并恢復(fù)工作(劉冠軍.現(xiàn)代針灸醫(yī)案選.第l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5:159)。
【文獻(xiàn)摘錄】
1.《靈樞?邪氣臟腑病形》:胃病者,腹中(月真)脹、胃脘當(dāng)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能、食飲不下,取之三里也。
2.《針灸甲乙經(jīng)》:腹?jié)M不能食,刺脊中……心腹脹滿、噫、煩熱、善嘔、膈中不利,巨闕主之。
【按語】
1.針灸治療本病有一定療效,但病程較長,須堅持治療。
2.平時應(yīng)注意飲食有節(jié),起居有時,調(diào)暢情志,對本病治療有重要作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