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fēng)·邶風(fēng)·北門
出自北門、憂心殷殷。
終窶jù且貧、莫知我艱。
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
王事適zhì我、政事一埤bǐ益我。
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讁zhé我。
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遺wèi我。
我入自外、室人交徧摧我。
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
《北門》是一篇位卑任重,處境困窮而無處訴說的小官吏埋怨公事繁忙、生活困難,不為人知的怨詩。
出自北門、憂心殷殷。
終窶 (jù)且貧、莫知我艱。
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
《毛傳》:“北門背明鄉(xiāng)(向)陰。”詩言北門,似有象征意味。第一章以北門象征詩人的處境,一副潦倒的樣子。
王事適 (zhì扔、投)我、政事一埤益我。
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讁 (zhé譴責(zé))我。
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
王事敦 逼迫我、政事一埤 (pí)遺我。
我入自外、室人交徧摧 挫也,譏刺我。
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
第二、三章共八個“我”描述公事繁重,上司非但不體諒,還一味的分派任務(wù),詩人不堪重負(fù),而回到家,又受到家人的責(zé)難。
前后三章最后一句都是”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重復(fù)使用更加強語氣長吁短嘆之余,只好歸于天,安之若命。
讀完《北門》,我覺得這位卑微的小官吏,真正苦的,也許不是生活的艱難或者公事的繁重,而是“莫知我艱”,生活實苦,而生活的樂趣在于有人同甘,有人共苦,最苦莫過于無人了解,無遇知音吧。工作中上司不理解,不體諒,回到家,家人不理解,這才是最大的辛苦。不過這首詩真正給我們的啟示也許是,面對不理解不了解,面對生活的艱辛,抱怨,發(fā)泄是沒有用的。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論語》
突然想起《世說新語》李弘度的一個小故事:
李弘度常嘆不被遇。殷揚州知其家貧,問:“君能屈志百里不?”李答曰:“北門之嘆,久已上聞。窮猿奔林,豈暇擇木!”遂授剡縣。
李弘度經(jīng)常感嘆自己懷才不遇,殷揚州知道他家貧就問他能否屈志百里不,李弘度感慨回答:“《北門》之嘆,久已上聞。窮猿奔林,豈暇擇木!”殷揚州決定錄用他為剡縣縣令,李弘度感激不盡。
詩經(jīng)中的北門之嘆僅止于嘆,而李弘度北門之嘆所遇困境,卻因他自身有能力,自然有人賞識而得以提拔,人的人生境遇只不過一時,關(guān)鍵自己隨時要儲備自身能力,待時而發(f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