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筆法解析”這一節(jié),我們重點分析方筆與圓筆的用筆技巧問題。以《張猛龍碑》討論方筆,以《張玄墓志》討論圓筆。同時,我們再選出一部分不同風格的作品進行分析與描述。
筆法技巧的核心就是用筆的三個環(huán)節(jié)——入、行、收。
不管是什么字體、什么書體,任何一個筆畫(點,沒有行筆環(huán)節(jié),一入即收),其用筆的技巧都離不開這三個環(huán)節(jié),不管研究任何書體,都需要從“入、行、收”著手。我們討論魏楷的筆法也將從這三個環(huán)節(jié)開始。
《張猛龍碑》典型性筆畫
方筆研究
我們知道,魏楷典型的、標志性的筆畫形態(tài)就是“方筆”。方筆是魏碑楷書最獨特、最主要的筆法特征。所謂方筆就是筆畫的造型見棱見角。通過多年學習魏楷的經驗、體會甚至是教訓告訴我們:如果不能真正掌握方筆技巧,是根本入不了魏楷之門的。
《張猛龍碑》(圖1)是魏楷體系中的經典碑刻,為歷代習魏碑者所重視。它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有著很多的原因。首先是知名,因為它是碑刻而一直立在地面以上,尤其又在山東曲阜,所以知道此碑者眾;其次是它的風格非常具有魏碑楷書的代表性;再是筆畫的造型極具典型性、規(guī)范性,并且技巧含量高。因此,人們把此碑奉為經典是非常有道理的。所以,初習魏楷,以《張猛龍碑》為典范應該是最佳選擇之一(說之一的意思是,還有許多可以為典范的魏楷法帖,其實選擇的余地是比較大的)。
▲圖1 《張猛龍碑》(局部)
我們經??吹?,有許多朋友對《張猛龍碑》的筆法技巧十分困惑,猜解不出具體的方筆用鋒技巧。比較典型的情況是,“用唐楷的筆法公式來解魏楷方筆這道題”。其結果是,寫的字不是《張猛龍碑》,而是“唐猛龍”。筆畫的造型總是脫不掉唐楷的痕跡,由于“含唐量”居高,所以總感覺魏楷的味道不夠純正。這樣一直摸不到魏楷正脈的情況實在是太普遍了。
一、魏楷方筆——切翻之法
經過多年的摸索探討,我們找到了比較合適的方法,就是“切翻之法”。
討論魏楷方筆的切翻技巧,首先是“點”的書寫問題。我們考察北朝具有代表性的石刻遺存,“方筆點”的造型就是三角形。因此,我們可以肯定地判斷,三角形點是魏碑楷書方筆系列的“標準筆形”,它涉及魏楷方筆的核心技巧問題。
之所以由“點”開始,我們的思路和依據(jù)有三條:
第一,寫“點”的方筆技巧是最基本、最典型、最重要的技巧,或者說它是魏楷方筆的核心技巧。
第二,其他的筆畫都與點有著密切的關系,各種典型的方筆筆畫都是點的延伸和連接。
第三,方筆點的手法恰恰都是在入筆處和收筆處使用。
我們選出《張猛龍碑》典型的方筆“點”,進行書寫方法的解析。
我們先看原碑典型方筆“點”(圖2)。
▲圖2 《張猛龍碑》方筆點選字
從原碑這幾個字的“點”可以看出,它的典型造型就是“三角形”,這種“三角形”幾乎是魏楷“點”的“標準型”,因為以純方筆著名的《龍門造像》里的方筆點和《張猛龍碑》的方筆點完全一樣。
這里,我們有必要給大家圖示一下(圖3),普遍存在的以唐楷的“藏頓”之法去寫方筆的運筆情況:
▲圖3 “小”字左點放大圖
這種運筆方法需要五個動作來完成。
試想,僅僅一個點就要用五個動作,那寫別的呢?寫一個特別繁復的字呢?這樣的思路和方法肯定是有問題的。往往我們看到的不少的人就是這樣的寫法,甚至一些教科書都是這樣的講授。當然,我們不能說這樣的方法是完全錯誤的,因為它畢竟寫出了“方筆”??墒?,這樣的方法實在太煩瑣、太累人。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方法寫出的筆畫死板呆鈍,了無生氣。實際上,這樣的手法其實不是寫,而是填描。這不是很科學的或合理的方法。
用柔軟的毛筆書寫成三角形的點是比較困難的,經過多年我們對魏楷方筆技巧的猜解、探討和實踐,尋找到一種比較方便簡捷的方法就是“切翻之法”。
我們的理念是:用最簡單、最輕松、最便捷的技巧寫出準確點畫的方法是最佳方法。下面我們進行細解:
1.正切點(圖4)
▲圖4 “小”字左下點運筆圖
入筆露鋒,向右下側鋒直切,立刻向右上順時針翻鋒,然后出鋒。只用兩個動作就可以完成,既簡捷輕松又能寫得準確。
我們將這種順時針翻鋒的點,稱之為“正切點”。
2.反切點(圖5)
▲圖5 “河”字左上點運筆圖
入筆露鋒,向右下側鋒直切,立刻向左下逆時針翻鋒,然后出鋒。我們將這種逆時針翻鋒的點稱之為“反切點”。
不管各種各樣的點如何變化,翻鋒只有順時、逆時的兩種,而切鋒的方向角度則要看點的走向。由于點的走向是非常多樣的,幾乎360度中都有,所以,我們非常需要進行各種角度點的切鋒與翻鋒訓練。
可以按下面這樣的圖示來進行練習(圖6):
以點來進行切翻筆法技巧的強化訓練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多角度點的切翻練習會使這種技巧得到充分的訓練與鞏固。我們認為,一旦各種角度的點都能寫得出來并寫得準確,就可以說,解決了魏楷方筆筆法技巧的關鍵了。(未完待續(x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