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靜悟道話陰陽
——《清靜經(jīng)新解》述評
尹鋒
前不久,在老子研討會上幸遇李醉先生,贈我由他主編的《清靜經(jīng)新解》一書,回家后認真讀了幾遍,觸感良多。我對老莊之學雖粗有涉獵,但談不上研究,道教經(jīng)典《清靜經(jīng)》也是第一次拜讀。為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到書店又買了《清靜經(jīng)集釋》一書,這些天算是不求甚解的翻閱了一遍,對此經(jīng)典有了一個基本的輪廓,對于品讀《清靜經(jīng)新解》一書實有裨益。
據(jù)有關學者考證,《清靜經(jīng)》一書當成書于唐代,書中詞匯用語融合了儒釋道三家的思想。唐代文化在當時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是一個經(jīng)濟發(fā)達、文化大融合的時代,出現(xiàn)了文化發(fā)展的多元整合格局。道教經(jīng)典《清靜經(jīng)》應該是逢時而生,文中以道家思想為主線,融合了儒家的道德倫理與佛家的三界輪回之說,這在當時乃至現(xiàn)代社會都會起到一種回歸自然、覺悟良知的教化作用。
解讀《清靜經(jīng)》,用陰陽之氣理解最為恰當。陰陽概念是中華先哲通過仰觀俯察、取象比類而建立的一種宇宙本體論,將世界萬物的對立關聯(lián)現(xiàn)象歸納為陰陽兩種屬性,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上下等。《道德經(jīng)》中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边@是老子對陰陽概念的高度概括與總結。陽氣的特性是運動、外延與主動,陰氣特性則是靜止、內(nèi)斂與包容。顧名思義,清靜就是陰陽,清者為陽,靜者為陰。陰陽相濟,互動平衡才是一種真正的清靜。老子所言的“沖氣以為和”指的就是陰陽的平衡。《清靜經(jīng)》其實就是陰陽經(jīng),經(jīng)中所言:“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边@里的天地、清濁、動靜、男女皆是陰陽的屬性,從而可知,“道”就是陰陽,與《周易·系辭》中所說的“一陰一陽之謂道”毫無二致。易經(jīng)六十四卦中的天地交泰卦與水火既濟卦,就是一種陰陽互動下的平衡,平衡之后便會出現(xiàn)新的陰陽交感,接著便是天地否卦和火水未濟卦,以顯示事物發(fā)展的無窮性和連續(xù)性,體現(xiàn)了一種循環(huán)往復的大道規(guī)律。
經(jīng)中“降本流末,而生萬物?!睔v代注家都沒能說的清明透徹?!兑住は缔o》中說:“剛柔(即陰陽)相推而生變化。”由于陰陽屬性不同, 功能也不相同,不同功能的事物相互作用才能促成諸多事物的發(fā)展,從而形成世界萬物?!饵S帝內(nèi)經(jīng)》云:“人生于地,懸命于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可見人的生命也是由天地陰陽之氣交感而成,再推進一步,人體細胞的新陳代謝也是陰陽互動的結果。所以說“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是指由道而化生萬物,“本”即是道,“末”(末并無貶義)則為萬物。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個過程就是陰陽交感而化生萬物。孤陰不生,獨陽不長。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古代典籍中還有“陰陽相見,福祿永禎。陰陽相乘(指陰陽失調(diào)),禍咎滅門”之說。經(jīng)中:“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延伸一下還可以加兩句:“濁者清之本,靜者動之根?!保源?/span>揭示陰陽互為存在的前題,體現(xiàn)陰陽互根、相濟、交感、生化的大道規(guī)律。老子言:“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狈催^來也可說“寒勝躁,熱勝靜”,躁寒、靜熱的平衡才是清靜,清靜才能體現(xiàn)正道。佛家講“明心見性”,禪宗六祖慧能在《心經(jīng)》中說:“何期自性,本自清靜?!比藶樘斓刂`,與生俱來的陰陽和合之氣就是清靜的佛性,貫通此理才能見性成佛。由此可見,陰陽是事物發(fā)展的原動力,陰陽互動下產(chǎn)生的平衡才叫清靜,清靜不是一潭死水,而是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始終保持一種動態(tài)平衡(即陰陽平衡)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清靜。
道教武當派祖師張三豐曾說:“夫道,中而已矣”。其實道就是一個中字,中就是一種充滿生命活力的動態(tài)平衡,一種陰陽和合不可分離的狀態(tài)。儒家講的“致中”,也是要達到一種動態(tài)平衡。如《中庸》里面說:“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天在上,地在下,天地交泰,陰陽互動,生生不息,化生萬物。道家講“守中”,《道德經(jīng)》中云:“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就是要守住一個平衡狀態(tài)。佛家講“空中”,佛教經(jīng)典《中論》里面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假名為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是事物的兩個方面,是不可分的,這就是佛家所講的“中”道,也就是不二法門。其實也可以把“中”看成是一個度的概念、平衡的概念,平衡是中國古代的整體思維形態(tài),其基本特征是注重事物的均衡性、適度性,也就是恰到好處。這種恰到好處就是“道”,也就是“清靜”。所以說,若能掌握陰陽互根的動態(tài)平衡,便可清靜入道。因為“道”合天地,故《清靜經(jīng)》中有言:“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span>
李醉先生醉心于道家文化有年,終南悟道,五臺參禪,弘道布法,身體力行。前有《敦和堂道德經(jīng)》行世,今又編撰《清靜經(jīng)新解》一書,書中對“道”的感悟至深至切,發(fā)前人之所未發(fā)。抱元守一,執(zhí)中而求,張揚傳統(tǒng),傳承文明,使中華文化之血脈代代相傳,不致泯滅。文化是民族的靈魂,沒有靈魂的民族將會變成精神上的矮子。沒有自己文化的民族,將會在前進的道路上迷失方向。《清靜經(jīng)新解》一書的出版,無疑對中華文化的傳承起到了添磚加瓦的作用,為當代人的生活提供了養(yǎng)分、思想和精神。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如何讓人撇掉浮躁的心態(tài)、守住精神的底線、認清現(xiàn)象的本質(zhì),道家經(jīng)典《清靜經(jīng)》無疑是一味救贖心靈的良藥。
2018.1.26日
作者簡介:
尹鋒,祖籍甘肅山丹,傳統(tǒng)文化的修習者與實踐者,師承國學大家費秉勛教授、俞長江教授。現(xiàn)為伏羲文化書院院長,陜西老子書道研究會副會長,歐洲中國傳統(tǒng)文化科學院院士。曾先后為海航集團、法國JZ藥業(yè)、天宇毛紡、辰龍集團、華中集團、澳洋地產(chǎn)、亞美地產(chǎn)、辰紀地產(chǎn)、國力地產(chǎn)、騰達地產(chǎn)等企業(yè)進行策劃指導。出版《掌上奇門》《掌上乾坤一一解析奇門遁甲》《斗轉(zhuǎn)星移一一解開奇門遁甲之迷》《解析風水一一傳統(tǒng)堪輿文化的理論與實踐》(上、中、下)等,著述二百余萬言。
李醉簡介:
李醉,字尚道,號敦和,別署束鹿生。祖籍河北束鹿,久居古城長安。
著名文化學者,長安老子文化國學研究院院長,老子文化研究聯(lián)誼會會長,中國茂陵博物館名譽館員,第三屆西安唐詩節(jié)總顧問,陜西省旅游局“秦嶺與黃河的對話”高端文化論壇特邀對話嘉賓,西安醫(yī)護學院特聘教授,樓觀臺道文化研究院文化顧問,陜西道家養(yǎng)生學會副會長,中國工商銀行財富管理中心文化顧問,中國佛教三論宗祖庭草堂寺文化大講堂首席文化顧問,終南山“逍遙學”倡導者,終南山隱士文化研究專家,《中華風》雜志封面人物。
榮獲中國首屆(國際)自然養(yǎng)生大會“文化大使”、第三屆國際慈善節(jié)“慈善使者”稱號。
李醉先生先后應邀在中央電視臺、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陜西科技大學、西安高新管委會、都市之門金融論壇、西安第五屆財富論壇、西安醫(yī)護學院、西安科技大學、鄭州心源書院、西北航空中心、西安市財政國庫支付中心、中國工商銀行財富管理中心、西安大華工業(yè)遺產(chǎn)博物館、西安企業(yè)高層管理論壇、龍湖地產(chǎn)、偉志集團、陜西能源集團金泰恒業(yè)、西安曲江國際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中航富士達集團、富爾金投資集團、東方航空集團股份公司、東航江蘇公司、重慶西南品玩天下文化會館、陜西金融經(jīng)理人俱樂部及國有大中型企業(yè)講授國學,深受社會各界歡迎和好評!
李醉先生著有《敦和堂道德經(jīng)全本》、《牧牛十八年》、《敦和堂詩草》、《醉門生》、《華夏漢禮文化》、《醉山河游記》、《尋人不遇》、《清靜經(jīng)新解》、《票證情》、《中華票證》、《李醉收藏論文集錦》、《李醉收藏展覽集珍》等。
文化名人談李醉
太白書畫院院長、著名書畫名家馬河聲先生說道:“敦和堂主李醉先生精研《道德經(jīng)》,融會貫通于己用、深入淺出與人言。名為醉實為醒、號敦和卻秀逸。他捧我無拘、我服他無束,無拘無束是為逍遙者也?!?/span>
太白文藝出版社高級編審、著名評論家孫見喜先生評價說:“李醉先生乃長安國學界骨干式人物,其在老子文化研究領域堪稱一方得品才俊旗幟?!逼纷x李醉先生《清靜經(jīng)新解》,信哉斯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