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人喧嘩之所,你能得到熱鬧,能得到智慧的生發(fā)嗎?喧嘩熱鬧之處,人的眼睛被光色牽引,心靈被喧鬧誘惑,不會有智慧冒出哪怕是一絲小芽的。
靜謐之處,才是智慧生發(fā)之所。心要安靜,就需孤獨。獨處一方,才有靜謐。請看下面語段:
孤獨本身是一種美,它令人精神容易集中,思考容易自由。模糊的會清晰,隱藏的會浮現(xiàn),像一團霧,必須靜靜地在荷葉上沉思,才有可能搓出一顆顆珍珠。(白靈《十句話》)
1. 孤獨,遠離了喧囂、熱鬧,才有精神的專注和思考的自由。在喧囂熱鬧的地方,你不可能專注思考的。比如,在所謂歌星的嘶吼聲中,你不可能專注思考的。
2. 惟有在孤獨造就的寂靜中,先前認識模糊的,會漸漸清晰;先前隱藏的,會慢慢浮現(xiàn)。歷史上,大凡有造就的人,多是孤獨的鐘情者。諸葛亮居于草廬,終有達于天下;國畫大師齊白石衰年變法,十載關(guān)門,成為中國畫之巨擘;達摩禪師,寓止于蒿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終日默然,十載冬暑,終成正果。
3. 因為孤獨,所以寂靜;因為寂靜,所以專注;因為專注,所以成就——像一團霧,必須靜靜地在荷葉上沉思,才有可能搓出一顆顆珍珠。一代才女李清照,南渡之后,慘慘戚戚,夜雨敲窗,心思繞梁,于是搓出了《聲聲慢》這顆詩詞史上的珍珠。
當然,建模師要提醒大家的是,孤獨絕非孤僻,不可混為一談。孤獨是一種獨特性情,是一種遠離喧鬧、獨享心靈自由的獨特性情。而孤僻,大概可以歸為一種病,得治。
作家白靈的話,你理解了嗎?如何強化理解呢?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將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融入其中——如果根本不會踢球的人,卻眉飛色舞地大談特談足球場上的精彩,就連一個偽球迷都算不上。對不對?
一切沒有自身體驗參與的閱讀,都是假閱讀。是不是?
1. 走在街上,高音喇叭里的歌曲震耳欲聾,行人高調(diào)的聲浪洶涌而至,你的心靈,被聲音嚴重干擾,甚至有一種發(fā)瘋的沖動?;氐郊抑校T一關(guān),頓時萬籟俱寂。那種安靜、清爽,真是最美的享受。
2. 夜半時分,睡不著,臨窗而望,黑黝黝的街道,點點的燈光和星光。這個時候,最容易泛出諸多往事,曾經(jīng)的歡樂嘻鬧,曾經(jīng)的苦澀淚水,曾經(jīng)的傷感失落……寂靜、獨處是往事自由泛濫的溫床。
3. 人群中只有喧鬧和迷醉,孤獨中卻有清醒和專注。你有沒有孤獨時的大收獲?如夜半時分的一篇滿意作文,晨曦初露時的一個絕妙頓悟?
孤獨是美,當然也不能刻意追求,須得任其自然——凡刻意所為,皆是心魔。
精妙的認識,深刻的思想,大多是被某事物觸發(fā)而生發(fā)的。牛頓先生沉浸于物體下落之謎,那天,偶然見蘋果從樹上掉落,瞬間心結(jié)解開。
我們將句子白靈的認識,與作家周國平的認識并列在一起。周先生的認識,能不能讓你對白靈的語句有更新鮮、獨特的認識?一般的思維流程如下:
1. 細細研讀,找到二者的接口。
2. 在聯(lián)系處,生成新的認識。
3. 用最合適的語言,表達出新的認識。
孤獨本身是一種美,它令人精神容易集中,思考容易自由。模糊的會清晰,隱藏的會浮現(xiàn),像一團霧,必須靜靜地在荷葉上沉思,才有可能搓出一顆顆珍珠。(白靈《十句話》)
獨處是人生中的美好時刻和美好體驗,雖有些寂寞,寂寞中卻又有一種充實。獨處是靈魂成長的必要空間。在獨處時,我們從別人和事務(wù)中抽身出來,回到了自己。這時候,我們獨自面對自己和上帝,開始了與自己的心靈以及與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對話。一切嚴格意義上的靈魂生活都是在獨處時展開的。和別人一起談古說今、引經(jīng)據(jù)典,那是閑聊和討論;唯有自己沉浸于古往今來的大師們的杰作之中時,才會有真正的心靈感悟。和別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唯有自己獨自面對蒼茫的群山和大海之時,才會真正感受到與大自然的溝通。所以,一切注重靈魂生活的人對于盧梭的這句話都會有同感:“我獨處時從來不感到厭煩,閑聊才是我一輩子忍受不了的事情?!?/span>(周國平《在無趣的時代活得有趣》)
1. 找到接口:前者的“精神容易集中,思考容易自由”等狀態(tài),正可以是后者“獨處是靈魂成長的必要空間”具體表現(xiàn)。這就是一個接口。
2. 生成認識:新認識的基本框架是“獨處是靈魂成長的必要空間,可以令人精神容易集中,思考容易自由”。
3. 表達認識:獨處是人生中的美好時刻和美好體驗,獨處是靈魂成長的必要空間。獨處之時,拒絕喧囂,拒絕熱鬧,讓人精神容易集中,思考容易自由。此時,先前模糊的會變得清晰,先前隱藏的會漸漸浮現(xiàn)。那些模糊的隱藏的認識的積累,像一團霧氣,此時在寂靜的荷葉上沉思,就有一顆顆晶瑩的珍珠滾落。
需說明的是,兩個語段的接口不止上面那一個。即使接口一致,表達出來的認識,也不可能完全相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