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發(fā)了條語音,有粉絲留言:
嗯,很久沒聽到小米的語音了。去年有段時間可是天天聽到的。
難得有粉絲記得,我已經很開心,后來他又說:
有段時間你還天天發(fā)布前一天的閱讀量。
坐在電腦前的我有點淚目。
陳果說,人家是真心拿你當朋友。
感謝你,感謝你們。此身別無長物,只有一顆真心,希望跟越來越多的人成為朋友。
扯回今天的文章。之前經常收到一些朋友的咨詢,手中有10萬元/50萬元/100萬元,如何理財?
我們說做任何事前,都需要設定目標,圍繞這個目標才好制定策略。米米并不諱言理財投資很難讓大家實現財富自由,但資產保值,甚至說小幅增值還是非常有可能。
接下來的內容,我主要講講,手里有很多錢,怎樣才能跑贏通脹,不貶值。
1
關于貶值,我先舉個例子。
xxx去年在銀行存了10萬元,一年期存款利率為1.95%,一輛小轎車去年的價錢是10萬元。
今年10萬元本息一共101950元,然而轎車的價錢漲到了105000元。
這意味著,去年xxx還能買到一輛轎車,今年就買不到了,購買力下降,10萬元存在銀行一年貶值了3050元。
10萬元一年的理財收益必須超過5000元,才能跑得贏通脹。
2
關于真實的通貨膨脹率,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說法。
有4個指標可以參考:
CPI能代表通脹水平,但是只包括部分產品,如食品、服裝、居住、生活用品、交通信息、教育和文娛、醫(yī)療保健等。
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居住一般指的是房租水平,而不包含房價水平。
2017年CPI同比增長1.6%,顯然,真實的通貨膨脹率肯定沒有這么低。
還有一種說法是,貨幣印發(fā)量減去GDP增速的差值代表通脹水平,即M2年末增速-GDP增速,以下是近10年來的數據:
可以看出,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fā)之后,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刺激經濟計劃,包括大家熟知的四萬億計劃,導致2008年-2010年這三年期間貨幣超發(fā),尤其是2009年M2增幅高達27.68%,通貨膨脹率被推升到很高的水平。
2017年貨幣發(fā)行量明顯下降,M2增速創(chuàng)造了十年來的最低水平,不過1.3%顯然也不能代表真正的通脹水平。
很多人有這樣的疑問,我每年的工資漲幅在10%以上,為什么卻距離買房的夢想越來越遠。
誠然,很多人把房價作為一個重要的通脹指標,過去十年全國房價增幅很大,尤其是過去兩年一二線城市房價漲幅驚人,給人造成的感覺是,通脹率越來越高了,很多人都認為真實的通脹水平在10%以上。
養(yǎng)老金的增幅也能代表通脹水平,2017年養(yǎng)老金增長率是5.5%,2018年養(yǎng)老金增長率可能是5%,未來可能是4.5%,呈現與通貨膨脹率持平的狀態(tài)。
也就是說,目前真實的通貨膨脹率有可能在5%左右。
3
關于手中有10萬元/50萬元/100萬元,如何理財?
如果你比較保守,不能忍受本金虧損,那么就只能選擇穩(wěn)健型的理財產品,包括國債、貨幣基金、銀行理財、保險理財等。
國債的期限比較長,目前三年期利率是4%,五年期利率是4.27%,比去年略有提升。
不過米米不建議年輕人購買國債:一來期限太長,年輕人用錢的地方比較多,買房、買車、結婚、生子等情況的消費都比較高;二來利率偏低,還不如直接把錢仍在貨幣基金。
今年貨基寶寶的平均收益率在4.3%左右,余額寶稍微低一些,最新七日年化收益率為4.04%。
寶寶理財是存款的最佳替代品,門檻低、靈活性高、收益遠高于存款利率,對于投資者來說,最低的預期收益就是能達到貨幣基金的平均收益。
銀行理財的平均收益率在4.9%左右,非保本理財的收益率則可以達到5.1%-5.2%,最好購買風險等級為1級或2級的非結構性產品,達標的概率較高。
3級及以上的產品風險偏大,收益存在不確定性,結構性產品收益的達標率也比較低。
保險理財在互聯網平臺比較常見,跟銀行理財的收益率差不多,5%左右,可能要更高一些,一般不會超過6%。
如果你能承擔一定的風險,則可以考慮P2P理財、債券基金、混合基金等產品。
P2P目前的平均收益率在9%-10%之間,大平臺收益偏低,小平臺收益偏高,盡量不要碰收益過高的平臺。
債券基金和混合基金風險要更大一些,本金虧損的概率明顯偏高,行情好的話賺的多,行情差的話就虧的多。
如果風險承受能力較高,還可以嘗試黃金、指數基金、股票基金等,前兩年黃金的年漲幅在9%以上,成績非常出色,但能漲那么多也就意味著能跌這么多。
指數基金和股票基金就更加冒進了,2017年漲勢喜人,但2016年大部分都虧了,建議通過定投來規(guī)避風險,博取長期的穩(wěn)定收益。高風險產品的資金配置比例建議不超過30%。
此外,股票、虛擬幣等市場風險非常大,不建議普通投資者觸碰。
最后,不管你手上有10萬元、50萬元、100萬元還是更多,都建議進行合理的資產配置,也就是把錢分配在不同的理財產品上面,達到風險分散、流動性分散、收益分散的目的。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