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甘風池易筋經(jīng)秘法釋意
按摩法
[原文]
兩手相促,紐捩如洗手法。
兩手淺相叉,翻手兩胸。
兩手相捉若按陛,左右相同。
兩手相重按陛,徐徐捩身,左右同。
以手如挽,左右力弓,左右同。
作拳向前蘗,左右同。
如托石法,左右同。
兩手抱頭,宛轉性上,此是抽肋作拳,卻頓此是開胸,左右同。
大坐斜身偏倚如排山,左右同。
大坐伸兩足,即以一足向前虛制,左右同。
兩手擬地回顧,此是虎視,左右同。
立地反拗身三舉。兩手擬地偏身由脊向上三舉;兩手急相又以足踏手心,左右同。
以手反推督上,左右同。
起立以足前后虛踏一大坐,伸兩足相當,手屈所伸足著膝中,以手按之,左右同。
[詮解]
1、練習者選坐或臥位,平心靜息,兩手掌相互搓揉,類似洗手動作,每一部位必須揉到,至兩手發(fā)熱。繼以兩手掌交替洗揉腕臂,日行三次,每次不拘次數(shù),以揉熱發(fā)燙為宜(圖1、2)。
2、兩腳并立,全身放松,隨著鼻均勻呼吸,兩掌從下內合呈掌心向上抬至胸前。繼而十指相叉翻掌下按至丹田下,托吸按呼,緩緩而行,反復四十九次(圖3、4)。
3、兩足相距約三四寸,挺膝伸直,右手握住左腕,然后向前俯身,伸左臂,左掌下?lián)沃磷竽_背(圖5)。
兩膝挺直,繼而扣指握拳上提至左肋守住。然后,左手握住右腕,右手伸開向右腳背按下,動作要領與左手相同,左右交替而行,共做四十九次(圖6)。
4、左掌在下,左右掌十指交叉,隨著吸氣,緩緩俯身向左側撐推下按,直至雙掌按地,膝挺直。然后,左右掌十指外劃抱住踝關節(jié),把臉附貼于兩膝下的前脛處,略停數(shù)息后繼叉指左推,使上體前俯呈90度。而后上體右旋,雙臂推至右側方時,下按掌撐貼地面,松指外劃抱住踝關節(jié),附面貼住前脛,略停數(shù)息后立身。按此法反復四十九次(圖7~13)。
5、兩腳并步而立,全身放松,兩臂自然垂直于身體兩側,二目平視。左腳旁開一步,開襠與自己三足寬,沉身下蹲呈馬步樁的同時,兩手抱拳于腰際。接著,兩手呈掌上抬,交叉臂于胸前如十字手,右臂在內,左臂在外。配合鼻吸氣的同時,左手握拳,食指向上翹起,拇指伸直與食指呈八字撐開,左臂緩緩向左推出至伸直,頭隨之左轉,目視左手食指的同時,右手握拳,拇指尖與食指尖相扣,虎口呈一環(huán)型,恰如扣住弓弦一般,屈肘貼于右肩前。隨吸氣之勢猶如拉弓一般,意力撐開兩臂,至氣吸滿時閉息,盡量用力至左手握拳,左腿漸漸蹬直呈右弓步。稍停,配合呼氣兩手放松向胸前合攏呈十字手。接著,再做右拉弓勢,動作要領與左相同,惟方向相反。反復九次后,還原呈立正姿勢(圖14、15)。
6、兩腳并步,身體自然直立,兩手握拳,屈肘抱于兩腰間,拳心向上,拳面向前。頭向左轉,左腳向左上一步,左轉呈左弓步的同時,右拳呈掌直臂向前插掌,掌心向上,掌尖向前,目視右掌。身體右轉,兩腿屈膝半蹲呈馬步的同時,右掌經(jīng)胸前向右橫擺于右胸前,并向前把臂撐圓,掌心向前,掌尖向右,目視右掌。右手以腕為軸,向外向下、向里上旋腕,并用力屈指卷抓握拳,拳面斜向上,拳心斜向里,目視右拳。右拳屈肘收抱于右腰側,拳心向上,拳面向前,目視正前方。
身體右轉呈右弓步的同時,左拳呈掌直臂向前插掌,掌心向上,掌尖向前,目視左掌。身體左轉,兩腿屈膝半蹲呈馬步的同時,左掌經(jīng)胸前向左橫擺于左胸前,并向前把臂撐圓,掌心向前,掌尖向左。左手以腕為軸,向外向下、向里上旋腕,并用力屈指卷抓握拳,拳面斜向上,拳心斜向里。左拳屈肘收抱于左腰側,拳心向上,拳面向前,目視正前方。左腳向右腳并攏,呈并步直立,兩拳呈掌,兩臂自然下垂于兩腿外側,掌尖向下,掌心向里,目視正前方(圖16、17、18、19)。
7、兩手下垂于體側,調息均勻后,起右掌收腰轉掌朝左側劃弧,如托巨石朝頭頂上方舉起,直至手臂伸直于右側頭頂上方。氣呼出后,右掌下收,左掌照右掌的動作方法上舉,如此反復行四十九次(圖20、21)。
8、身體直立,兩掌叉指抱于后腦,吸氣閉息,上身向前下俯,直至前額貼于膝蓋,并盡力向下伸,膝彎挺直,不可稍有彎曲。然后抬身呼氣,閉息向左側脛骨下俯身,起身呼氣再向右脛骨面下俯身。輪流前、左、右俯身為一遍,共做四十九次為度(圖22、23、24、25)。
9、盤腿而坐,雙盤、單盤均可。兩掌抱腰際,配合鼻吸氣的同時,兩掌至肩前呈兩掌心相對,指尖朝上。然后,配合鼻呼氣的同時,兩掌向左右排開,意想猶如推開兩座大山一般,直至兩臂伸直,繼吸氣,轉兩掌呈掌心相對收至肩前。此為一遍,反復行功四十九次,再做下式(圖26)。
盤坐姿勢不變,兩臂展開,吸氣向左轉腰至極限,行左右排掌動作四十九遍,呼氣,繼而吸氣向右轉腰至極限,反復四十九次(圖27、28)。
10、盤坐的雙腿向前伸直,兩手翻掌貼于腰部命門部位。在調息均勻呼吸的同時,輕展左腿向左側方,使兩腿呈直角為度。然后,呼氣收腿還原。再吸氣,右腿向右側外展,方法要領與左腿同。如此反復行功四十九次(圖29、30、31、32)。
11、兩腿直立,腳開距離約自己一腳長。然后,兩掌隨吸氣的同時,上身下俯,膝部挺直,兩掌按于左腳側地面,頭部向左后側探,目視右后側方。略停數(shù)秒后,把氣呼出。接著,吸氣的同時,兩掌向右側移動,兩膝仍須挺直,兩掌按壓于右腳側地面,頭向右后側探,目視左后側,略停數(shù)秒后,立身呼氣。此為一遍,反復行功四十九次(圖33、34、35、36)。
12、兩足并立伸直,兩手直臂上舉,指尖朝上,吸氣的同時,上體后仰,直至上身及手臂與地面平行時,兩手握拳,直至氣閉不住時,立身還原呼氣。如此反復四十九次(圖37、38)。
上動結束后,兩手十指相叉,直臂下?lián)危仙硗χ焙?,兩臂隨吸氣上舉的同時,上體左旋,兩腿并緊不動,至兩臂上托舉伸直后,呼氣下收還原。繼而吸氣舉臂,如此三次后,上身向左側下俯,兩掌以掌背貼地面的同時,左腳踏住兩掌心,此時的雙膝必須挺直,至氣閉不住時起身呼吸。然后,舉臂上體右轉,方法要領與上式相同,左右反復共做四十九次(圖39、40、41、42)。
13、兩腿開立,間距約自己三足長,隨鼻吸氣的同時,上體左轉,左掌指尖向下,向左后撐勁,右掌呈指尖向上朝左前上推撐,兩手同時用力向相反方向撐勁,直至兩腿呈左弓步。把氣呼出后,再吸氣,身體右旋轉,右掌向右后撐,左手向右前上撐推,要領與左式相同。如此反復共做四十九次(圖43、44)。
另一種做法是,身體直立,一手自腰后向上移,另一手自肩后沿背脊向下移,盡量使兩手在背脊后相貼掌,左右交替練習。
14、并步站立,調勻呼吸后,先抬起右腳向前下作踏擊狀,膝部不能挺直,隨之收膝朝身后下蹬踏。如此前后做暗勁踏腳四十九次后,再換左腳做四十九次,動作要領相同(圖45、46)。
15、打坐,把兩腿伸直并攏,先把兩掌按于膝蓋上,上身挺直,繼而吸氣,兩手前伸扳住兩腳掌,膝部挺直,上身前俯,使胸部貼于腿上,頭部盡量伸頦前探,似要用嘴咬住自己的腳大趾,然后收身松手按膝。反復行功四十九次(圖47)。(待續(xù))
賈力法
原文 其法用意,蓄氣周身,處處運之。挺直立徹頂踵無懈,骨卷肱掌指梢,兩足齊踵相去數(shù)寸,立定兩手從上如按物難下狀,凡至地,腕轉從下如托物難上,也過頭頂。則兩手又如攀物難下而至肩際,轉腕掌向外徹拳之。則卷肱立如出,乃卷兩肱開向后者三,欲令氣不匿膺間也。卻舒右肱攔之,欲右者,以左逮乎右,左之之爪相向矣。如將及之,則左手撐而及左右手扯,而卻右,右射引滿右肱,拳如初矣。則舒左肱攔手,撐左手扯且滿以(似)右法。左右互者,各三之,則擲兩肱,立如初。左手下附左外踝,踝掌競勁相切也,則以右手推植物,使左傾傾矣。顧拽之使右倚肩際,如是者三之,則以右手左推拽之,如右法者三。則卷兩肱立如初。手肱掇重者,齊之勢極,則扳蓋至乳旁,而拳已握固,腹左右間,不附腹也。高下視臍之輪,則劈右拳,振右臂旁一強物至足踵,轉腕托上,托盡而肱且右植,則扳而下至右肩際拳之,右拳據(jù)右腰眼,左右互者,各三之。徐張后。兩拳而前后變叉指上舉,極則轉腕,舉者掌下十指端上也,攀者掌上十指端下也。叉掌上拱首,頂負筐,腋下皆草焉。就其勢到而左,幾左足仆地以前勢起倒而左右互者,各三之。凡人倒左者,左膝微詘也。不詘者,法也。乃取鹽湯壯溫者,濯右手背,指濡之,平右互者,三之,計揮且數(shù)十矣。自是踵頓地數(shù)十,已而兩足蹲立相去以尺,乃揮右拳前擊數(shù)十,左如之。乃仰臥,復拳肱如立時,然后作振脊欲起者數(shù)十而工竣焉。乃用勢左右必以其脊俱,凡蓄氣必迄其工,凡工者二三,必微飲后及合后一時行之,則以拳遍自捶,勿使氣有所不悉時,揸五指顧搗戶壁,凡案久而作木石聲焉。坐則屈肘,上之屈拳,前臥必側面,上手拳而杵席,坐臥各因其左右,其拳皆握固。
詮解 賈力法的“賈”字,應讀“gu”。比喻還有多余的力量可以使出的意思?!百Z力”,在易筋經(jīng)中就是積蓄元氣通達全身,使之無處不到,無處不充,運行不息,達到力勁強健,功力深厚的方法。
習練方法:
1、兩腿并立,挺膝聚力,全身不能有松懈,兩臂下伸,十指伸直。調勻呼吸后,兩足尖外擺成八字之際,兩足跟繼外擺呈兩足平行狀;隨吸氣的同時,兩掌聚力翻掌成掌心向下,有如按住兩根木樁,運勁將之按入泥土中,緩緩按至腳前地面,上身下俯,兩腿盡力挺直,待兩掌按住地面,用鼻將吸滿之氣緩緩呼出,此時的兩手不能松勁(圖48、49)。
然后,隨鼻均勻細長吸氣的同時,兩手翻轉成掌心向上,有如托住千斤重石緩緩托起至肩前時,指掌分別外旋轉腕向上托起,有如托起下塌之天,直至兩臂伸盡時,兩掌將力守住,用鼻將吸滿之氣緩緩呼出(圖50)。
隨后,鼻吸氣的同時,兩掌有如吸住一鐵環(huán)將千斤重物難以拉下之意,將兩手拉直兩肩際后??壑肝杖D腕向下弧形收至兩腰側;然后用鼻將吸滿之氣緩緩呼出(圖51、52)。
2、兩腿挺立動作不變,兩手向臀后下伸至尾閭部時成十指相交叉,手心朝上,大拇指貼尾閭。然后,配合鼻吸氣的同時,兩臂夾腋,手向后劃動,使背脊內收,胸向前挺,含頜收咽,兩脅腋生勁,直至氣吸滿后,前身放松收手,用鼻將其呼出。如此動作連續(xù)做三次(圖53)。
3、兩腿展開站立比肩略寬成開襠式,隨吸氣的同時,兩手用勁握拳,拳眼對大胯;然后用力緩緩屈臂抬起至胸前,拳心對胸。接著兩腿下蹲成馬步的同時,左拳內旋勁翻指使拇食二指呈八字,其余三指屈貼于掌根節(jié)呈手心向前,上體向左旋轉的同時,左手朝左側前方推出,右拳用力后拉,兩臂之力有如拉弓的動作。直至左臂撐直時,右拳于右肩腋前守住,左手內旋腕扣指握拳隨鼻呼氣向內手拉至胸前,上體擺正呈兩拳相對抱于胸前(圖54、55、56、57、59、59)。
接著,做右側動作,方法要領與左手相同,唯動作相反(圖60、61、62、63、64)。
4、接上動,左手呈掌隨吸氣下俯身,左手抓握左踝關節(jié);同時,右手伸掌向右外展臂,立腕豎指,至臂伸直后,右手經(jīng)胸前朝左側方推出,至極而止(圖65、66)。
然后,右手握拳扣緊收落,繼伸指握住右腳踝關節(jié),左手握住右腕;將氣呼出后,隨吸氣左手伸掌指向左側外展至極限,則向內經(jīng)胸前朝右側方推出,至極而止。然后松體、松手,起立呼氣,抱拳于腰際(圖67、68、69、70、)。
上述動作左右交替各行三遍,下俯身時,兩膝始終保持挺直,在動作中全身用勁繃緊,直至行完一次動作呼氣時才全身放松。
5、按上式站立,兩手垂臂于體側;隨吸氣的同時,兩手握拳自兩側如提千斤重物至肩前立臂時,則兩拳臂向內下扳至兩乳前停住。用唾沫將氣吞咽人丹田后,兩拳下收抱于腰際,徐徐將氣呼出(圖71、72)。
接著,用鼻將氣吸滿,起右拳振臂發(fā)力向右腳背外側擊下;繼伸張旋腕轉掌向頭頂上方托舉至肘臂伸盡時,則扣指握拳運勁下收抱于腰際。然后行作左手,動作要領與右手相同,唯動作相反(圖73、74、75、76、77、78、79)。
6、放松身體,呼吸調勻后,兩拳收至丹田前呈十指交叉,隨吸氣的同時,兩掌翻起朝頭頂上方如托塌下之天,面上仰,至兩臂托盡時,雙手伸臂朝左側下俯身下?lián)?,至上身與兩腿呈直角時,左腳朝左側一步,兩膝仍挺直,交叉的雙手按于左腳尖地面,下頦盡量下伸(圖80、81、82)。
然后起身如前之法向右側行功,動作方法要領與前相同,左右各做三遍(圖83、84、85、86)。
7、上述練習后,必須行揉膝之法,這樣才能使關節(jié)堅強,不至于留下弊病。每次行功之后,用鹽湯溫洗兩膝,用手掌揉之,拳擊之,左右膝交替行作,以四十九次為數(shù)(圖87)。
8、接著,立體提足跟作震足頓地四十九下,同時配合鼻噴氣。下震足時,足跟只能是微著地,不可將足跟與地面直接硬撞。因為足跟與后腦相貫,用力過猛可傷及腦髓(圖88、89)。
9、接著,兩足開立呈馬步,抱拳于腰際,先出右拳,繼出左拳,使兩拳輪流沖拳,共計出拳擊打一百零八拳(圖90、91、92)。
10、身體平臥于地,兩手放在腰的兩側。然后閉嘴蓄自身之氣,嘴如囊袋狀,含著氣約二分鐘后,才抬頭伸頸如同咽下一個硬物一樣把氣吞下,氣往下運行時轆轆有聲響,用意念把氣送到全身,同時,氣運行在何處,意念也至何處,約一二分鐘后,再蓄氣一口,依照上面方法吞下,像這樣吞完八十一口氣之后,氣就運行到周身,力氣就倍增,把頭和足放在地面上,身體懸在空間,像一座橋。這樣做,氣就能走到全身。大約三至四分鐘后,才起來坐著摩擦周身(圖93、94)。
11、接上式,吸氣運周身后,用拳捶打全身,每一處都要捶到(圖95、96、97、98、99、100)。
12、揸開五指如龍爪,使出手有一種彈性地以指尖戳擊墻壁或木板、或桌案面。開初以自己力量適度戳打,日久自能使壁上留下指痕,而且在每次戳擊時,墻壁會發(fā)出沉悶聲響(圖101、102)。
13、于平時坐臥之際,將兩手握拳,以拳面拄地,兩臂伸直,然后使全身懸離,或盤腿使臀部離懸(圖103)。
或者身體側臥位,以一拳拄地,另一手上伸舉,兩腿相并,使一只腳放在另一只腳上。左右輪換。視體力而行(圖104)。
行功煉勁法
原文 疊虎掌后拿上墜落下,掇石往外劈,對面直低打拱金鼎力,搥下?lián)v如煽,疾扳腳跟,平推摘手,抓平心歇。
詮解 馬步樁蹲立,兩手呈虎爪掌,掌心向下,停于兩大腿近腰際處。調勻呼吸后,用鼻均勻細長地吸氣的同時,兩掌用勁翻轉上抬掌臂,至胸前時,氣剛好吸滿,雙爪停住。然后吐氣發(fā)聲,雙爪猛力按擊襠前地面的同時,兩膝伸直呈俯身狀(圖105-107)。
接著,兩爪收提,至兩腿下坐呈馬步之際,兩爪外翻呈掌心向上,配合吸氣朝上猶如托舉千斤巨石般上舉至兩臂舉盡時,將氣閉住,扣指握拳內合下壓至胸前停住的同時,收左腳呈并步。此時,氣已閉不住。猛然發(fā)聲吐氣,兩拳朝左右兩側伸直抖掌劈擊(圖108~110)。
上式反復三次后,并足而立,十指相叉于胸前,隨吸氣的同時,兩手向頭頂上方托舉,直至兩臂伸盡時,上體前俯,手掌撐貼于地面后,松開十指,轉腕向后,使兩手抱住兩踝關節(jié),面部貼于前脛(圖111~114)。
然后松手起立如圖111,繼重復上述動作三次后,進入下一式練習。
馬步樁蹲立,兩手握拳抱腰,配合鼻吸氣的同時,兩拳變掌同時朝前方推出,至兩臂伸直時,轉腕扣指握拳呈拳心向上,把息閉住,兩拳向懷內拉回至胸前時下按至丹田前,同時配合口如吞咽口水般將氣吞下,呼氣,松體,兩拳收抱于腰際(圖115~118)。
反復推摘抓拉四十九遍。
虎功行法
原文 兩腳開數(shù)寸站定如八字樣,兩手持拳貼在兩肋,然后轉陰開掌,左右手一齊努力徐徐平推,潮潮至頂,兩掌朝前,即轉腕如扯物,兩手往下齊墜,仍貼在兩肋。如此四十九遍,完時即將兩拳反捲虛按在命門穴邊,踱百步,工畢,手腿多揉,并周身揉之和順血氣,初功日行五遍七遍更妙,一月后,三遍亦可,三月成功壯大力。
詮解 兩腳并立,全身放松,調勻呼吸后,兩足跟外擺的同時,兩前腳掌外擺,使兩足呈八字狀,隨之兩手握拳抱于腰間。然后,伸開五指向上抬至兩期門穴時,轉掌呈掌心向前,掌指朝上,配合鼻均勻細長地吸氣的同時,兩掌向正前方緩緩推出,直至兩臂伸盡時,兩手同時向外轉腕扣指握拳,意想猶如拉動千斤重物至胸口前,兩拳相并內轉呈拳心朝下,按壓至丹田前,松體呼氣,兩拳收于腰際(圖119~123)。
上述動作反復運作四十九遍。結束后,兩拳反背貼于命門穴部位,于庭院中來回散步,使全身放松。按傳統(tǒng)的記數(shù)是以一百步為限。其實,這所謂的一百步,只是一個寓意而已,不是硬性規(guī)定。所以,我們現(xiàn)代人必須按實際情況而定。散步至身體放松之后,即行全身揉摩之法,以此和順氣血。練功的前三十天,要保持揉摩五至七遍,一月之后,每天也得行揉摩三遍,三個月就能功成,達到易筋經(jīng)而力大無窮的效果。
具體的揉摩方法是:
首先安靜地坐著,呼吸均勻,用左右兩只手摩擦丹田108次。揉法是從右至左,順時針,輕得不離皮膚,重又不能觸及骨頭地揉擦。又用中指順時針揉肚臍27次。再用左手捏右手背,用右掌擦左肋。又用右手捏左手背,以左手掌揉右肋,然后揉擦胃口(心窩下部),各擦27次。用魚際(大拇指與食指之間的突起處)揉心窩49次,然后,再至胸腔直至頸項過玉枕(枕骨)至泥丸(頭頂百會穴),到下鵲橋(額骨至鼻梁處)等處,均要摩擦,各擦49次。再將魚際擦熱摩擦揉兩眼27次,可以除去眼疾;用手心揉鼻尖36次,可以潤肺;兩手擦耳朵27次,可以健腎;兩手擦面27次,可以減少皺紋和黑斑,使容光煥發(fā);用雙手掌掩在耳上,把食指放在中指上彈枕骨凹處27次,這叫作鳴天鼓,可以除去頭部疾患;叩齒27次,可以除去牙??;雙手抱著后腦及頸項,用力向后仰,默念著
手與頸項,頸項用力向后,手用力向前,相互用力14次,可除去肩痛;摩擦兩腮至咽喉,捏氣管,各49次,捏左右項筋各108次,頭向左右反視的同時,肩膊也隨著轉動24次,可以除去脾胃積滯的邪氣;再至兩腋,捏兩邊腋筋各108次,手背、手心及寸口(即中醫(yī)診脈搏處的寸關尺,也稱脈門),均要摩擦各108次。背脊用干凈白布三尺上下摩擦,下至腰間,擦108次。兩手擦熱后,擦腰眼108次,可除去腰痛,并可祛風邪;下至臀部均要擦遍,擦108次,周密地擦至睪丸,把睪丸握108次,外陽搓49次,睪丸的筋,也捏108次,這可以生精固陽,至腿彎筋及膝蓋,也各自捏揉108次。再過腘腨至髁骨(腿彎小腿以下)、陰蹺陽蹺(內外踝骨周圍),包括左右兩只腿的這些地方,均要注意多擦,但不少于108次。下至兩足、足背、足側及涌泉穴(足掌心陷處)等處,各擦108次,這可以祛除風濕,使足步健壯。全身揉擦畢,休息一會兒,起立再練,雙手握拳108次,又用雙手向前推50次。如此久練下去,必定能強健身體,并有奇特功效。
龍功行法
原文 擇地板凈書房一間,用氈單鋪板上,先光手足實質甲,然后將身覆臥于氈上,用十指尖著力將身縱起往前;退后者,七次。將身覆下用肩骱放松,將身覆下往前進后狀縱起七次,往前行一步,往后退一步。七次做完,將身直立起。無容身體彎曲,而起者翻轉仰天用指尖足尖著力將身側縱起,換右邊一手一足著力將身側
縱起。亦可往前退后而行者,仍將覆直立起,每行完功后,用手周身揉之,和順氣血,如此四十九日,功成之后,或從高,或騎馬射,倘有跌仆俱不傷損于身,此龍虎二功,謁非習武諸友之一助耶。
詮解 選擇地面干凈而平坦的房間,于地面鋪上氈毯(現(xiàn)在有專門用于習武練功的地毯),赤足,剪去手足指甲,然后將身體俯臥于地面,用兩手十指尖和兩足十趾點地支撐,身體與地面保持平行。蓄足全身勁力之后,手腳猛然發(fā)勁將身體彈縱而起,朝前方?jīng)_出,身體在空中不可彎曲,身體落地時仍以手指尖和腳趾尖著地支撐(圖124、125)。
如此向前縱進七次后,再向后退七次。然后俯身于地,全身放松。吸氣聚力,腳趾手指猛然按地反彈而起,身體騰空翻轉360度。在轉過身體至面部朝下之際,以右手五指和兩腳尖觸地支撐身體(圖126、127)。
然后,以右手單臂作俯臥姿勢,全身蓄力使身體向前彈縱(如雙手彈縱之法),仍前進后退七次。
起身之后,盡情后動手指,用手把周身揉摩一遍,使全身氣血調和順暢。
照上法每天一至二次,只需四十九天即可功成。至此,不論從高處或者是騎馬墜落,都不會損傷身體。只要一著地,就能彈地而起。這里介紹的龍虎二功,實為習武諸君在其它功夫方面的一種輔助功之良法。
練手功夫
原文 先以黑綠二豆拌置斗中,后用京藍布一匹包竹連紙二刀,兩頭扎緊?;蛱?,或移下,或抖上,不論高下放著。將藥水趁熱洗手,擺干后,即在豆中插,不計遍數(shù)。然后,再把上陽一掌陰一掌撲打,左右同法,不計遍數(shù)。初行一香或日行二次或三次,無容間斷。練到四十九日,即重一百日成功。至成之后,常常習練,終身不侵矣。
詮解 在第一章中曾有介紹“練手余功”的方法,此處則是在既定的基礎上更上升了一層練法。方法
是,用黑豆二十斤與綠豆二十斤混合裝入木斗或木桶之中,另外用上好的棉布一丈包裹約四寸厚的草紙。包裹好后,用線縫住兩頭,使其中的草紙不落出,布裹好而不松塌(如果條件好的,也可以用現(xiàn)在練習散打的腳靶代替)。靶位的放置有三種形式:平放,以利于由上向下拍掌;豎放,以利于橫掌擊打;高放懸置,以利于上抖掌的練習。
一切準備停當后,藥水溫熱洗手,然后擺干雙手,馬步襠蹲于斗桶之前,雙掌輪番插豆(圖129)。
每掌插下,指尖必須觸及桶底。為了練習有規(guī)可循,初始以兩掌插豆二千下為準。插完之后,再以雙掌輪番拍打布靶。打的時候,掌心掌背交替進行。左右掌的打法相同,不計次數(shù),每次打完三十分鐘即可(圖130~132)。
在最初練習的時候,應循序漸進,切忌急于求成,甚至一曝十寒。每次限三十分鐘或一小時,每天分早晚各練一次(精力旺盛者,可每天行作三次),關鍵是不要間斷。練到四十九天時,就可見初步之功效;練至一百天后,雙掌之功非比尋常,綿掌功夫斷磚碎石易如反掌,而且有掌擊透內,傷敵內臟筋脈之功效。達此地步,也需常常修煉雙掌,只不過沒有原先那么講究天天插豆打靶了,只要每日隨意氣運雙掌,或拍打布靶就行了。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