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珠詩 詩的上句末字,又作下句首字,以此往復(fù)蟬聯(lián)至篇末的,稱作聯(lián)珠詩。其中兩三句偶用聯(lián)珠格的,不視作聯(lián)珠詩。 《白雪遺音》收有明朝無名氏的聯(lián)珠詩《桃花冷落》。 桃花冷落 桃花冷落被風(fēng)飄,飄落殘花過小橋。 橋下金魚雙戲水,水邊小鳥理新毛。 毛衣未濕黃梅雨,雨滴江梨分外嬌。 嬌姿常伴垂楊柳,柳外雙飛紫燕高。 高閣佳人吹玉笛,笛邊鸞線掛絲絳。 絳絲玲瓏香佛手,手中有扇望河潮。 潮平兩岸風(fēng)帆穩(wěn),穩(wěn)坐舟中且慢搖。 搖入西河天將晚,晚窗寂寞嘆無聊。 聊推紗窗觀冷落,落云渺渺被水敲。 敲門借問天臺路,路過小橋有斷橋。 橋邊種碧桃。 元朝喬吉有一首散曲,就直接名曰“效聯(lián)珠格”。 [越調(diào)]小桃紅 效聯(lián)珠格 落花飛絮隔朱簾, 簾靜重門掩。 掩鏡羞看臉兒嬱, 嬱眉尖,(嬱,讀欠,形容容貌嬌美。) 尖尖指屈將歸期念。 念他拋閃, 閃咱少欠, 欠你病懨懨。 再看一首聯(lián)珠詩,無名氏的,偷意于唐詩: 秋 思 月華如水滿園秋, 秋風(fēng)瑟瑟入畫樓; 樓上少婦深自悔, 悔讓夫婿覓封侯。 增損詩 增損詩,指對現(xiàn)成的詩作進行增擴或者減損字詞而形成的新詩。增擴或減損,應(yīng)針對每一句分別進行,如把五言詩增擴為七言詩,或把七言詩減損為五言詩。 清末,二十七歲的汪精衛(wèi),曾冒死刺殺攝政王載灃不成而被捕,身陷囹圄的汪精衛(wèi)確實地凜然了一陣子,并寫詩言志: 慷慨歌燕市, 從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 不負(fù)少年頭。 可惜,汪精衛(wèi)不久便投敵叛國,當(dāng)了頭號漢奸。恨屋及烏,人們對他的“言志詩”也嗤之以鼻。在一次抗日宣傳演講會上,一位演講者增擴汪詩,當(dāng)場宣讀,以諷刺他假革命真賣國的行經(jīng): 當(dāng)時慷慨歌燕市, 曾羨從容作楚囚。 恨未引刀成一快, 終慚不負(fù)少年頭。 唐朝大中年間,擔(dān)任主考官的魏扶,當(dāng)著應(yīng)試學(xué)子面吟詩一首,想表明他能夠體味學(xué)子們苦讀的艱辛,能夠秉公擇仕,隨后又將詩貼在考場的墻上。詩云: 梧桐葉落滿庭蔭, 鎖閉朱門試院深。 曾是昔年辛苦地, 不將今日負(fù)前心。 誰知魏扶當(dāng)面一套,背后一套。他評卷打分十分苛刻,除了“活動”過的人外,基本上沒有錄取。學(xué)子們極其氣憤,把墻上的魏扶“表白詩”,各涂掉開頭的兩個字,改作五言絕句,對他進行揭露: 葉落滿庭蔭, 朱門試院深。 昔年辛苦地, 今日負(fù)前心。 用增減法改詩,要改出新意。否則,但添蛇足耳。宋代就有人增寫張志和的《漁父》,清代也有人減損杜牧的《清明》,但都不是成功的例子。 仿擬詩 仿擬法作詩,就是摹仿原詩的格調(diào),略換幾字,翻出新意。 南宋詩人林升,看到南宋統(tǒng)治者茍安東南,依然沉醉縱逸,十分憤慨,寫了《題臨安邸》。全詩如下: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fēng)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明朝宗禎初年,杭州大旱,人民流離失所,而太守劉夢謙卻縱情酒色。詩人張岱怒不可遏,遂仿擬林升《題臨安邸》作詩一絕: 山不山來樓不樓,西湖歌舞一時休! 暖風(fēng)吹得死人臭,還把杭州作汴州。 時隔數(shù)百年,抗日戰(zhàn)爭期間,蔣介石從南京(石頭城)逃往重慶(渝州),人民極為憤慨,有人又仿擬林升《題臨安邸》,作詩如下: 山外青山樓外樓,嘉陵歌舞幾時休! 暖風(fēng)吹得游人醉,直把渝州作石頭。 卜三亦發(fā)表有仿擬林升的詩,意在批評當(dāng)時有人吃黃金宴的腐敗作風(fēng)。詩曰: 山外青山樓外樓,杯盤交錯幾時休? 酒風(fēng)熏得官人醉,吃罷黃金吃九州。 宋朝時,王安石知浙江鄞縣,剛正廉潔,人譽之為“鐵面”;繼任是一個昏庸酒徒,人譏之為“糟團”。出于對鐵面的懷念和對糟團的厭惡,有人仿擬唐朝催護的《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應(yīng)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詩曰: 題縣署南墻 去年今日此門中,鐵面糟團兩不同。 鐵面不知何處去,糟團依舊醉春風(fēng)。 “去年今日”,原詩指“去年之今日”,仿詩指“去年與今日”,就是“去年今日與今年今日”。“春”,古人亦以稱酒,如劍南春。“醉春風(fēng)”一語雙關(guān),頗富玩味。 聽說,以前長沙市的公交車,運行不是很正常。有人仿擬古詩“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樓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吟道: 一去二三里,拋錨四五回。 修理六七次,八九十人推。 換序詩 換序詩,指的是調(diào)換現(xiàn)成詩詞作品的句子順序,使之具有新的意義,而形成的一首新詩。換序詩的功夫,就在于別出心裁,翻出新意。 唐朝王昌齡有名篇《芙蓉樓送辛漸》。詩云: 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中,因馮玉祥倒戈,吳佩孚從塘沽乘軍艦?zāi)咸印.?dāng)時,有人把王昌齡的詩換了個序,為他“送行”,嘲諷其狼狽相: 一片冰心在玉壺,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寒雨連江夜入?yún)恰? 原詩四句,一字未改,只互換了第一句和第四句的位置,然而,詩意大變。“寒雨連江夜入?yún)?#8221;,王昌齡用作首句,說的是出發(fā);針對吳佩孚的行經(jīng),調(diào)作末句,說的是 逃跑。“一片冰心在玉壺”,用在詩末,表達 情操未改,冰心依然;用在詩首,聯(lián)系末句“夜入?yún)?#8221;的“逃跑”,成了諷刺與幽默。 據(jù)說,南宋才子莫子山,一日登山,見景致宜人,廟宇清靜,不禁脫口吟出唐人李涉七絕一首: 終日昏昏醉夢間, 忽聞春盡強登山。 因見竹院逢僧話, 又得浮生半日閑。 詩吟罷,果逢僧,主持邀他一敘。然而言談間,口口聲聲向他索錢,俗不可耐,莫子山便奪筆在墻上揮寫一絕: 又得浮生半日閑, 忽聞春盡強登山。 因見竹院逢僧話, 終日昏昏醉夢間。 首尾互換,詩意突變。原詩說本來心緒不好,“昏昏醉夢間”,“逢僧話”之后,心情陰轉(zhuǎn)晴,清閑起來。新的換序詩說,本來心情閑適,因“逢僧話”,心情反而“昏昏醉夢間”。
逆挽詩 逆挽詩,在行文走筆之際,使語義絕處逢生,挽狂瀾于既倒。先讀朱元璋的一首詩。 金雞報曉 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兩聲撅兩撅。 三聲喚出扶桑日,掃卻殘星與曉月。 明洪武十四年是雞年,朱元璋親駕翰林院文華堂,與學(xué)士們飲酒慶賀,并提出以《金雞報曉》為題作詩。學(xué)士們恭請皇上先作,洪武提筆,剛寫兩句,眾臣無不暗笑:粗而俗,如何像詩。誰知朱元璋筆鋒一轉(zhuǎn),絕處逢生,續(xù)寫出驚天動地的后兩句,令眾臣驚嘆不已。但看前兩句,簡直不是詩,平淡粗俗;而后兩句奇峰突起,筆力雄渾,挽狂瀾于既倒,且語帶雙關(guān),寫出天子的魄力和威風(fēng)。用的是“逆挽法”。 用逆挽法寫詩的佳話甚多。清朝李調(diào)元,在兩江主考完畢動身回京時,州內(nèi)大小官員在十里長亭設(shè)宴,為他送行。州官對李調(diào)元 有看法,想尋機羞辱他一番,這時正好有群 麻雀跳叫于屋檐間,就用手說一指,請李調(diào)元以麻雀為題即席賦詩。李調(diào)元不慌不忙吟道: 一窩兩窩三四窩,五窩六窩七八窩。 眾人一聽,無不掩口。李調(diào)元不予理睬,繼續(xù)吟道: 食盡君王千鐘粟,鳳凰何少爾何多! 后兩句一出,眾人無不羞愧。明寫麻雀,暗罵州官,一箭雙雕,妙不可言。 據(jù)說,乾隆皇帝下江南,帶著一幫文人游山玩水。一天傍晚,天邊飛過白鶴,皇帝詩興來潮,命賦詩吟鶴。一個叫馮誠修的脫口而出: 遠(yuǎn)望天空一鶴飛,朱砂為頂雪為衣。 乾隆故意打岔:“要吟黑鶴。”馮誠修不得不迅速改變語意方向: 只為覓食歸來晚,誤入羲之洗硯池。 若以乾隆“黑鶴”論,馮誠修的前兩句是“死句”,“朱砂”——紅色,“雪”——白色,比喻失當(dāng)。但一經(jīng)逆挽,死句便復(fù)活——誤入洗硯池,白羽染成黑。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