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旱逢甘霖、他鄉(xiāng)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作為人生四大喜,金榜題名可謂是改變?nèi)松\的重要機緣??婆e考試則成為中國古代出身平民者的一舉扭轉(zhuǎn)人生軌跡的重要途經(jīng),“春風得意馬蹄疾,一夜看盡長安花”。同時伴隨著古代中國重文官的風氣越演越濃,科舉考試不僅可以贏得聲譽還可以贏得地位,古代知識分子的地位的提高,同樣帶動著科舉制度的興盛。
日本學者宮崎是定的《科舉史》從漢代舉孝廉開始討論,對科舉制,即通過科舉考試選官制度的發(fā)展歷程,做了全景式的描述,特別是清代的科舉制度,做了細致全面的介紹:對考試階段從童生的生員資格考試,到鄉(xiāng)試、會試。殿試;考試流程從考前準備到謄錄批閱;考生資格,考試題目的演變都做了事無巨細的論述。
作者認為科舉制的產(chǎn)生,一方面是皇權(quán)為了打破六朝貴族的勢力,增強中央集權(quán)的手段;另一方面則是為了選拔人才??婆e制的實質(zhì)是古代官員的任用考核制度,通過考試的人才能擁有高等官員的資格,與天子為伴。隋代之前的漢朝實行鄉(xiāng)舉里選,俗稱“選舉”,魏晉南北朝實行的“九品中正制”,二者均采用“他薦”的方式,即地方高官或政要推薦自己認為才能卓越者為官。這種任用模式,雖然擺脫世襲貴族制以血緣為紐帶的家族勢頭,但是依然無法避免推薦者任人唯親,造成結(jié)黨營私的后果。于是,科舉制采用“自薦”的考試法,通過統(tǒng)一的考試公正選出才能優(yōu)越者,從根本上去除了外族干政、集團割據(jù)威脅中央集權(quán)的隱患,從隋唐到清末,延續(xù)了一千三百多年。
科舉制始于漢,興于唐,盛于宋,在宋代基本定型,后世則在宋的基礎(chǔ)上補充完善并開列分支。隨著宋代天子專制權(quán)力的確立,科舉制度完全掌握在了天子手中,經(jīng)學改造后被賦予了國家指導思想的地位,并應用于考試,確立了后世經(jīng)義、詩賦、策論三足鼎立的考試制度。之后科舉被集中統(tǒng)合到進士科中,形成了獨尊進士的局面,說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點不為過。
而對于普通的讀書人,科舉是求職通道。越來越多的人涌向考場,希望通過科舉成為“天子門生”,借此改變命運,官位遠遠供不應求。于是科舉發(fā)揮到極限,不斷地增加考試,把科舉制度變得更加復雜困難。南宋紹興年間,試子陳修科舉中第三名時已七十三歲,還是獨身,高宗將宮女嫁給他。時人稱:“新人若問郎年幾,五十年前二十三。”
同時利祿之途的慘烈競爭,到清代登峰造極。即便中舉,也要排隊等待官位出缺,最久的等了三十年。而科舉的失意者,因為改行也來不及了,往往成為社會動蕩的不安因素,例如清末的洪秀全;另一些失意者,則成為社會的犧牲品,孔乙己窮其一生連半個秀才都沒有中過,考取功名的癡魔讓他成為眾人恥笑的對象,范進中舉后夢囈瘋癲也直接反映了科舉帶給人的負面作用。
結(jié)合古代中國的起落命運,最終科舉制被西洋教育制度所取代,不僅僅是因為時局所致,寄生在科舉體制內(nèi)的陰暗面,也如瘡癩般腐蝕著中國人的思想和精神。沿襲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制度,曾帶給中華民族以文化的興盛,也帶來了民族命運的衰亡。
聯(lián)系客服